張宇在禦書房召集幾位重要的大臣商議當前局勢。伴隨著邊境軍情的不斷惡化,張宇決定以外交為先,不輕易挑起戰火。深夜時分,他傳召了沈清言、陸懷安、徐文德等人,就此次的外交對策進行探討。


    沈清言率先建議道:“陛下,如今國內尚未完全安穩,且改革未及深入,若鄰國執意侵犯,不如先予以警告,同時派遣使節以展大國之威,迫使其退兵。”


    徐文德點頭表示讚同:“邊防緊張無疑給朝廷帶來巨大壓力,若能通過和談暫時平息邊境局勢,實為上策。”


    陸懷安則持有不同意見,低聲道:“陛下,鄰國已然逼近,若一味忍讓,恐會令其認為我朝無力應對,從而加大其野心。微臣建議,調遣精兵示威,若敵方仍不知退讓,則出奇兵一舉擊潰,震懾他國。”


    張宇望著眾人,略微沉思後說道:“和平交涉為主,但戰備不可鬆懈。立即擬定一封國書,警告鄰國不得再繼續挑釁。同時,密令邊防加派人手,務必確保邊境不出問題。”


    幾位大臣相繼點頭,隨即各自領命退下。張宇目送他們離去,暗自思索當下的內外形勢,不禁感到重任壓身。


    朝堂風波


    翌日早朝,一位新任侍郎崔子安進諫:“陛下,如今民間因改革生計受到影響,尤其是東南一帶,不少地方官員私下阻擾改革,甚至聯合鄰國之勢。若任其發展,將嚴重動搖國本!”


    話音剛落,朝堂中幾位保守派大臣紛紛附和,指責改革過於急迫,致使民生受到打擊,官員不穩。


    麵對眾多反對聲,張宇神情不動,淡淡地說道:“朕改革的初衷,是為了長治久安,造福百姓。如今雖有動蕩,但朕深信,若不對腐朽製度痛下狠手,百姓終將受苦。”


    張宇語氣堅定,目光如炬,讓滿朝文武不敢再輕易質疑。


    後宮暗湧


    而在後宮,皇後的病情依然未見好轉,且謠言四起,關於皇後是否被人害的傳言愈演愈烈。太後也因此時常憂心,屢次催促張宇安排醫官探望。


    張宇深感無奈,隻能命內務府再次細查。但他內心深處,總覺得有人在利用這件事分散他的注意力。


    就在此時,妃嬪安平突然要求覲見張宇。她低聲敘述,指出後宮中有幾位妃嬪曾密謀接觸異國使節,意圖不軌。張宇大吃一驚,頓時起了警覺。


    他立刻命令沈清言秘密調查此事,並警告宮中妃嬪,絕不可私通外臣。沈清言領命後,迅速召集幾名宮中親信開始暗查。


    時局暗流


    幾日後,沈清言帶來了初步調查結果,發現確有幾位妃嬪曾接觸使節,且行為可疑。這些妃嬪背後似乎牽連到了更大的勢力,甚至影響到朝廷內部的幾個高官。


    張宇憤然說道:“看來,有人想通過後宮瓦解朕的改革!既然如此,朕就絕不姑息!”他立刻命人將這些妃嬪禁足,並下令加緊調查她們背後的勢力。


    沈清言則建議加強後宮管理,同時在朝堂上提議調整官職,以削弱保守勢力的力量。張宇思考片刻,決定采納,並下令將朝廷中與此事相關的幾位官員調離重要崗位,以示警告。


    權力的博弈


    張宇暗中加強了後宮和朝堂的掌控,避免任何有心之人挑撥離間。然而,改革的進程也因為這些風波變得更加艱難。沈清言時常提醒他保持冷靜,穩步推進,不要因外力而擾亂方寸。


    而張宇深知,此時的權力博弈比任何時候都更為激烈。隨著朝堂中保守派的反撲以及鄰國的伺機而動,他必須更加警覺,不容任何鬆懈。


    張宇在這暗潮湧動的時局中,愈發堅定了改革的決心,他清楚,隻有重整內政、鞏固邊防,才能讓國家重現安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緒之路:係統掌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膽小如鼠的吳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膽小如鼠的吳升並收藏光緒之路:係統掌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