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朕,無顏見江南父老
朕當亡國君,搬遷山海關立新朝! 作者:大明節度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轟。
伴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鳴,整個空間仿佛被撕裂開來,空氣在爆炸中劇烈震動,連遠處的樹葉也被這股力量震顫得簌簌作響。
強大的爆炸聲,不僅僅是聲音,更像是一股無形的巨浪,衝擊著在場每個人的心靈與身體。
尤其是廖永忠、劉鋌、唐廣他們隻覺耳朵裏嗡嗡作響,仿佛連靈魂都被震得微微顫抖。
爆炸過後,現場陷入一片死寂。
眾人臉上先是閃過一絲驚愕,隨後是難以置信的震撼。
煙塵逐漸散去,露出了一片焦土,中央有一個巨大的坑洞。
“皇……皇爺,這震天雷威力也太大了,簡直是神器。”
用新式震天雷打匈奴,那就是橫掃千軍,碾壓。
李策卻淡定無比,默默裝了一個逼。
“爆炸力還是不夠,想當年,朕在天上的時候,見到的可比這威力大多了,一顆震天雷,能滅一座城。”
臥槽。
廖永忠幾人眼珠子差點瞪出來。
一顆雷滅一座城,那是何種的神仙手段?
眾人集體跪了。
陛下不愧是紫微星下凡,先天神仙聖體。
有了這些新式震天雷,李策心裏踏實多了。
不就是匈奴嗎,你們過來啊。
可令他感到奇怪的是,整整三天過去了,匈奴依然沒有大兵壓境,攻打鎮山。
按兵不動是幾個意思?
難道阿史那不想報仇了?
……
此時,呂飛率領兩千登州水師,已經到了象島。
登州水師有三千人,李策特意留了一千人,為出海搞遠洋貿易做準備。
象島上邊沒有高麗駐軍,隻有漁民,但當地官員得知宗主國來了大軍,放下手裏的活,最快速度趕到。
“下官高麗渭源郡太守樸大世拜見上國將軍。”
呂飛鼻孔朝天,態度傲慢,“本將軍正式通知你們,即日起,大魏接管象島,在此駐軍。”
“啊?”
樸大世懵逼了。
“這……下官得稟告我國國主。”
呂飛吹胡子瞪眼,“大膽,你敢不同意?本將軍這裏有大魏皇帝陛下的聖旨,抗旨不尊,信不信我大兵壓境,滅了你們高麗?!”
樸大世嚇得一哆嗦。
可這種軍國大事,他一個小小的太守哪裏做得了主,隻得說了一句:“下官最快速度稟告國主。”
即便如此,呂飛的兩千水師已經在象島安營紮寨了。
樸大世想攔也攔不住。
就憑幾個衙役,如何攔得住兩千正規軍。
島上漁民也被驅離。
總之,這裏成了大魏的軍事管理區,閑雜人等,一律不得進入。
至於那些漁民,愛去哪去哪,那是你們高麗的事情。
樸大世欲哭無淚。
“呂將軍,你們這樣是不是太過分了?”
呂飛冷冷看著他,“怎麽叫過分呢,高麗作為大魏的藩屬國,有責任有義務為大魏效忠,這是大魏皇帝陛下親口說的。”
“還有,大魏水師的一切物資供應,也有你們高麗負責。”
呂飛瞧不起高麗人。
不僅僅因為他是上國將軍,更因為高麗人朝三暮四,牆頭草,隨風擺。
匈奴占據遼東後,高麗跟匈奴眉來眼去,很曖昧。
“先殺一百隻羊過來,將士們還沒吃飯呢。”呂飛用命令的口吻說道。
樸大世真的哭了。
呂飛的效率很高,一天時間,就在象島紮起大寨。
副將張敬問道:“參將何時去新城給高麗國主宣旨。”
呂飛不僅是山海關參將,還有一個身份,欽差大臣。
他身上帶著李策給朝鮮國主的聖旨。
呂飛卻道:“哪有空給他們宣旨,讓他們來見我。”
“當務之急是我等在象島站住腳,威脅到匈奴後方,匈奴就不敢輕易出兵鎮山。”
“陛下這一招,實在是高。”
呂飛倒是希望高麗人能把他駐紮象島的消息透漏給匈奴,讓匈奴投鼠忌器。
也不知道陛下在鎮山怎麽樣了。
勞呂飛掛念,這幾天李策在鎮山很好。
他見到了從江南遠道而來的江淮巡撫吳應道、金陵監察禦史張子泰等一眾江南迎駕官員。
他們一個個麵容憔悴,疲態盡顯,一看就是連夜趕路,顧不上休息。
吳應道小心翼翼打量了李策一眼,察覺到李策身上帶著一股肅殺之氣,跟幾年前麵聖時,氣質簡直判若兩人。
在山海關登陸後,江南官員聽說了李策的種種事跡,也看到了第一期的大魏日報。
然後,三觀被刷新了。
可他們仍然覺得紫微星下凡,太祖附體這些話很扯淡。
直到他們看到了鎮山城上掛著的人蠍子和城北壘砌的京觀。
太殘暴了。
“臣等代江南文武百官恭迎陛下南幸江南。”
李策卻問道:“南方的勤王軍何時能到遼東?”
“江南共集結大軍七萬,走水路,最快也得再過五日。”
“臣等擔心陛下安慰,日夜兼程,先行到了山海關。”
李策哦了一聲。
援軍太慢了。
李策又問道:“可帶有軍餉和糧草?”
“有一百萬軍餉,十船糧草。”
這個數字,看著很多,但對於富得流油的江南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吳應道再次說道:“臣等代表江南官員,恭請陛下南幸金陵。”
旁邊,廖永忠,周世禮等一眾人等目光灼灼看著李策,恨不得替他答應。
陛下,趕緊走吧。
我們跟著你一起走。
鎮山岌岌可危,去了江南,就安全了。
李策幽幽說道:“朕不去江南,朕要留守遼東,與遼東將士同生共死。”
吳應道震驚了。
“江南官紳及百姓對陛下翹首以盼,陛下宜早日南下,討伐匈奴和杜逆,乃是臣等之責,何須陛下親力親為,有衛督師在此,足矣。”
這話如果被衛四方聽到,估計得問候一下他的祖宗十八代。
李策長歎一口氣,麵露悲涼之色。
“你們都是大魏的忠臣,看到你們不遠萬裏跑來遼東,朕心甚慰。”
“隻是,上京淪陷,大魏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全是朕的責任,朕無顏見江南父老。”
吳應道、張子泰等迎駕官員全部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上京失守,乃是臣等罪過,臣等罪該萬死。”
“伏請陛下南幸金陵,臣等願追隨陛下東山再起,中興大魏。”
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表達出了拳拳愛國之心。
李策差點被感動了。
真是一幫忠臣。
“朕現在要你們辦幾件差事。”
伴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鳴,整個空間仿佛被撕裂開來,空氣在爆炸中劇烈震動,連遠處的樹葉也被這股力量震顫得簌簌作響。
強大的爆炸聲,不僅僅是聲音,更像是一股無形的巨浪,衝擊著在場每個人的心靈與身體。
尤其是廖永忠、劉鋌、唐廣他們隻覺耳朵裏嗡嗡作響,仿佛連靈魂都被震得微微顫抖。
爆炸過後,現場陷入一片死寂。
眾人臉上先是閃過一絲驚愕,隨後是難以置信的震撼。
煙塵逐漸散去,露出了一片焦土,中央有一個巨大的坑洞。
“皇……皇爺,這震天雷威力也太大了,簡直是神器。”
用新式震天雷打匈奴,那就是橫掃千軍,碾壓。
李策卻淡定無比,默默裝了一個逼。
“爆炸力還是不夠,想當年,朕在天上的時候,見到的可比這威力大多了,一顆震天雷,能滅一座城。”
臥槽。
廖永忠幾人眼珠子差點瞪出來。
一顆雷滅一座城,那是何種的神仙手段?
眾人集體跪了。
陛下不愧是紫微星下凡,先天神仙聖體。
有了這些新式震天雷,李策心裏踏實多了。
不就是匈奴嗎,你們過來啊。
可令他感到奇怪的是,整整三天過去了,匈奴依然沒有大兵壓境,攻打鎮山。
按兵不動是幾個意思?
難道阿史那不想報仇了?
……
此時,呂飛率領兩千登州水師,已經到了象島。
登州水師有三千人,李策特意留了一千人,為出海搞遠洋貿易做準備。
象島上邊沒有高麗駐軍,隻有漁民,但當地官員得知宗主國來了大軍,放下手裏的活,最快速度趕到。
“下官高麗渭源郡太守樸大世拜見上國將軍。”
呂飛鼻孔朝天,態度傲慢,“本將軍正式通知你們,即日起,大魏接管象島,在此駐軍。”
“啊?”
樸大世懵逼了。
“這……下官得稟告我國國主。”
呂飛吹胡子瞪眼,“大膽,你敢不同意?本將軍這裏有大魏皇帝陛下的聖旨,抗旨不尊,信不信我大兵壓境,滅了你們高麗?!”
樸大世嚇得一哆嗦。
可這種軍國大事,他一個小小的太守哪裏做得了主,隻得說了一句:“下官最快速度稟告國主。”
即便如此,呂飛的兩千水師已經在象島安營紮寨了。
樸大世想攔也攔不住。
就憑幾個衙役,如何攔得住兩千正規軍。
島上漁民也被驅離。
總之,這裏成了大魏的軍事管理區,閑雜人等,一律不得進入。
至於那些漁民,愛去哪去哪,那是你們高麗的事情。
樸大世欲哭無淚。
“呂將軍,你們這樣是不是太過分了?”
呂飛冷冷看著他,“怎麽叫過分呢,高麗作為大魏的藩屬國,有責任有義務為大魏效忠,這是大魏皇帝陛下親口說的。”
“還有,大魏水師的一切物資供應,也有你們高麗負責。”
呂飛瞧不起高麗人。
不僅僅因為他是上國將軍,更因為高麗人朝三暮四,牆頭草,隨風擺。
匈奴占據遼東後,高麗跟匈奴眉來眼去,很曖昧。
“先殺一百隻羊過來,將士們還沒吃飯呢。”呂飛用命令的口吻說道。
樸大世真的哭了。
呂飛的效率很高,一天時間,就在象島紮起大寨。
副將張敬問道:“參將何時去新城給高麗國主宣旨。”
呂飛不僅是山海關參將,還有一個身份,欽差大臣。
他身上帶著李策給朝鮮國主的聖旨。
呂飛卻道:“哪有空給他們宣旨,讓他們來見我。”
“當務之急是我等在象島站住腳,威脅到匈奴後方,匈奴就不敢輕易出兵鎮山。”
“陛下這一招,實在是高。”
呂飛倒是希望高麗人能把他駐紮象島的消息透漏給匈奴,讓匈奴投鼠忌器。
也不知道陛下在鎮山怎麽樣了。
勞呂飛掛念,這幾天李策在鎮山很好。
他見到了從江南遠道而來的江淮巡撫吳應道、金陵監察禦史張子泰等一眾江南迎駕官員。
他們一個個麵容憔悴,疲態盡顯,一看就是連夜趕路,顧不上休息。
吳應道小心翼翼打量了李策一眼,察覺到李策身上帶著一股肅殺之氣,跟幾年前麵聖時,氣質簡直判若兩人。
在山海關登陸後,江南官員聽說了李策的種種事跡,也看到了第一期的大魏日報。
然後,三觀被刷新了。
可他們仍然覺得紫微星下凡,太祖附體這些話很扯淡。
直到他們看到了鎮山城上掛著的人蠍子和城北壘砌的京觀。
太殘暴了。
“臣等代江南文武百官恭迎陛下南幸江南。”
李策卻問道:“南方的勤王軍何時能到遼東?”
“江南共集結大軍七萬,走水路,最快也得再過五日。”
“臣等擔心陛下安慰,日夜兼程,先行到了山海關。”
李策哦了一聲。
援軍太慢了。
李策又問道:“可帶有軍餉和糧草?”
“有一百萬軍餉,十船糧草。”
這個數字,看著很多,但對於富得流油的江南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吳應道再次說道:“臣等代表江南官員,恭請陛下南幸金陵。”
旁邊,廖永忠,周世禮等一眾人等目光灼灼看著李策,恨不得替他答應。
陛下,趕緊走吧。
我們跟著你一起走。
鎮山岌岌可危,去了江南,就安全了。
李策幽幽說道:“朕不去江南,朕要留守遼東,與遼東將士同生共死。”
吳應道震驚了。
“江南官紳及百姓對陛下翹首以盼,陛下宜早日南下,討伐匈奴和杜逆,乃是臣等之責,何須陛下親力親為,有衛督師在此,足矣。”
這話如果被衛四方聽到,估計得問候一下他的祖宗十八代。
李策長歎一口氣,麵露悲涼之色。
“你們都是大魏的忠臣,看到你們不遠萬裏跑來遼東,朕心甚慰。”
“隻是,上京淪陷,大魏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全是朕的責任,朕無顏見江南父老。”
吳應道、張子泰等迎駕官員全部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上京失守,乃是臣等罪過,臣等罪該萬死。”
“伏請陛下南幸金陵,臣等願追隨陛下東山再起,中興大魏。”
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表達出了拳拳愛國之心。
李策差點被感動了。
真是一幫忠臣。
“朕現在要你們辦幾件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