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還在繼續。


    但諸臣的心境卻大不一樣了。


    李策的一番騷操作,徹底堵死了他們的退路。


    不管是張立群,還是衛四方,都在乎名聲。


    名聲臭了,走到哪都沒人要。


    比如胡溪近,明明幫杜公明打開了大門,卻還是被活活夾死了。


    他們現在被綁在了李策的戰車上,隻能跟李策一條道走到黑。


    李策開始了下一個議題。


    “明日,朕要去寧州巡邊。”


    眾人大驚失色。


    今天的朝會,讓他們過了一把過山車的癮,隻是心髒有點受不了。


    衛四方當即說道:“寧州之外全是匈奴,臣願意代陛下去寧州。”


    讓衛四方去寧州,李策真怕他某一天心血來潮降了匈奴。


    “不,山海關離不開衛愛卿,有你留守山海關,朕才能放心。”


    這是實話。


    衛四方這個人,打仗還是很可以的,起碼守住了山海關和寧州。


    而張立群這些人,都是官場老油條,安撫關內百姓,是把好手。


    隻要他們上心,即便杜逆大軍壓境,四萬關寧軍能守住山海關,起碼三個月。


    保險起見,李策決定留下張耕。


    有錦衣衛監視著,李策更放心。


    李策繼續說道:“借兵一事,不能再耽誤了,朕要跟阿史那見一麵,好好聊聊。”


    張立群出列,“阿史那一未開化的野蠻人,哪有資格麵見陛下天顏,請陛下三思。”


    “朕意已決,諸位愛卿無需再勸。”


    ……


    山海關夜晚的風,有幾分涼意。


    蘇芷若趴在李策懷中,依依不舍。


    “陛下非要親自去寧州嗎?”


    “非去不可。”李策眼神堅定。


    “北有匈奴,南有杜逆,山海關北夾在中間,人心惶惶,兩麵夾擊之下,很難守得住。”


    “朕想過了,真要守不住的話,天下可以給杜公明,但絕對不能淪於外族之手。”


    “朕此番去寧州,就是要跟匈奴不死不休,絕了關寧軍投降匈奴的所有可能。”


    蘇芷若麵露驚愕,“陛下不是說要去借兵嗎?”


    李策露出一道狡黠的笑容,“借兵隻是借口,朕哪怕走投無路了,也不可能跟匈奴借兵,引狼入室。”


    李策是一個民族主義者。


    如果真守不住這天下,當了亡國之君,他寧願杜公明坐天下。


    因為杜公明是漢人。


    漢人的江山漢人坐。


    當然,他內心還是想中興大魏,解救勞苦大眾的。


    上一世自己當過牛馬,不想再讓百姓當牛馬。


    自己淋過雨,總想為別人撐起一把傘。


    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自己過得不如意,卻也見不得人間疾苦吧。


    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蘇芷若發現李策真的變了。


    翻天覆地地變。


    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在她心目中的形象越來越高大。


    太祖顯靈這樣神奇嗎?


    蘇芷若問道:“陛下大約幾時迴來?”


    卿問歸期未有期。


    李策也不知道。


    “你在山海關乖乖等朕,朕很快就會迴來。”


    第二天一早,李策帶著蘇定邊、楊再興,兩隻熱氣球,以及一萬騎兵,出發前往寧州。


    十幾年前,大魏在遼東組建了山海關—寧州—鎮山防線。


    靠著這條防線,大魏硬是抗住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攻擊。


    統一匈奴的哈察布就死在寧州城下。


    可三年前,在匈奴的強攻之下,鎮山丟了。


    這條防線少了一半,大魏在與匈奴的交鋒之中,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


    如果寧州再丟,真的隻剩下山海關了。


    一路行軍。


    四周,隻有馬蹄踏過枯枝敗葉的細碎聲響,和遠處偶爾傳來的風卷黃沙的唿嘯。


    李策舉目四望,目之所及,皆是荒蕪。


    曾經肥沃的土地,如今雜草重生。


    曾經繁茂的草木,早已化為枯黃,隨風搖曳。


    村莊,乃至一絲人煙的痕跡都尋覓不見。


    李策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寒意。


    戰亂,讓這片肥沃的土地變得無比蒼涼。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李策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蘇定邊暗暗記下了這首詩。


    一個有同情心的皇帝,起碼不會太差。


    “陛下,匈奴勢起後,遼東戰亂不斷,百姓大多被匈奴掠去,成了奴隸。”


    “剩下的,都躲進了寧州和山海關。”


    李策握了握拳頭,“遼東是個好地方,大魏早晚要收迴來。”


    一路急行軍,天黑之前,李策和一萬關寧鐵騎進了寧州。


    寧州參將劉鋌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區區邊將,這輩子竟然還能在邊關見到偉大的皇帝陛下。


    李策沒時間跟他廢話。


    “匈奴最近有什麽動向?”


    “匈奴大軍正在往西集結,鎮山城也抽走了一千兵馬,現在隻剩一千守軍了。”


    哪怕隻有一千,匈奴也有恃無恐。


    他們斷定,以魏軍的尿性,絕對不敢跑出來奪迴鎮山。


    他們不去打大魏就不錯了。


    李策盯著地圖,敏銳地意識到,匈奴可能要繞過山海關,借道突厥,從漁陽入關,爭奪上京。


    匈奴前兩次包圍上京,都是走的這條路。


    “阿史那恐怕已經知道杜逆攻占上京的消息,他要入關分一杯羹了。”


    反正上京已經不屬於自己了,就讓杜公明和阿史那搶去吧。


    誰搶到算誰的。


    那些官紳可都等著你們兩位聖主明君呢,祝你們好運。


    李策目光停留在鎮山。


    “朕想趁這個機會,收複鎮山。”


    蘇定邊大驚失色。


    鎮山都丟了三年了,能收迴來嗎?


    退一萬步,就算能收迴來,能守住嗎?


    “陛下,你是認真的嗎?”


    李策點點頭,“君無戲言。”


    “朕要把關寧鎮防線,重新組建起來,然後一步步收複遼東,讓阿史那和匈奴無家可歸。”


    關寧鎮防線,始建於十三年前。


    以山海關為後盾、寧州為中堅、鎮山為先鋒,三城之間築有多個堡壘作為聯防據點。


    靠著關寧鎮防線,大魏讓匈奴的多次進攻無功而返。


    就連哈察布也死在寧州城下。


    但是,阿史那即位後,建國大通,三年前傾全力發動鎮山之戰。


    此戰,匈奴大獲全勝,大魏元氣大傷。


    關寧鎮防線土崩瓦解。


    好在猛將劉鋌堅守住了寧州。


    要不然,匈奴大軍就能直指山海關。


    李策看向麵癱臉的楊再興,以及滿臉絡腮胡的劉鋌,“你們兩個覺得朕能收複鎮山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當亡國君,搬遷山海關立新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節度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節度使並收藏朕當亡國君,搬遷山海關立新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