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漢奸朝朝有,大魏特別多
朕當亡國君,搬遷山海關立新朝! 作者:大明節度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日,李策召集張立群、蘇定邊、梁興等人,部署組建朝廷事宜。
眼下能用的就這麽幾個人。
好在現在的地盤也不大,就山海關,唐州,還有寧州,這些人完全能應付。
“諸位都是我大魏朝的忠臣,有你們在,大魏就不會亡,朕心裏也踏實。”
李策這話說的,搞得大夥都有點不好意思的了。
“忠臣,一定要重用。”
“朕決定以張立群為內閣首輔,衛四方為天下兵馬副元帥,蘇定邊為寧州總兵,梁興為唐州總兵。”
所有人都升了官。
皆大歡喜。
眾人趕緊謝恩。
這叫受命於危難之際。
等將來跟隨陛下殺迴上京,有了從龍之功,是有機會入太廟的。
奮鬥一輩子,最高夢想不就是入太廟嗎。
張立群不愧是當過吏部尚書,見過大風大浪的人,立即進入角色。
“陛下,如今我們北要對抗匈奴,南要抵禦杜逆,兩線作戰,可隻有唐州、山海關、寧州三城,想要守住,千難萬難。”
“臣以為,應當派人前往江南,從海上運糧、調兵。”
當然,如果陛下親自去江南的話,最好不過。
這樣大家就不用在條件簡陋的唐州吃苦受累了。
可惜,陛下很邪,打死也不去江南。
李策嗯了一聲,“張愛卿所言甚是,朕立即派人去江南宣旨。”
“張愛卿,你要及早出發去山海關,盡快把朝中事務理順,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
得知李策要留守唐州,廖永忠跪在地上,哭得稀裏嘩啦。
“皇爺是九五之尊,不能留在唐州,請皇爺即刻移駕山海關。”
不是說好去山海關的嗎,您怎麽突然改主意了?
李策卻道:“不著急,趁著杜逆沒來,朕正好收服軍心。”
“你們還不知道吧,現如今的唐州城,軍容齊整,士氣高漲,朕反而期待杜逆能早點來。”
說到這裏,李策頗為得意。
像魏鐵牛這些憨厚的人,已經完全被自己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李策很需要這樣的人。
“對了,廖永忠,你也去山海關。”
廖永忠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皇爺在哪,奴婢就在哪,奴婢要伺候皇爺一輩子。”
看看吧。
雖然人家身體不健全,但一顆忠心天地可鑒。
李策目光停留在消瘦了不少的廖永忠身上,看著他比看那些道貌岸然的讀書人順眼。
他更明白古代皇帝為何寵幸太監了。
太監比大臣忠誠,活該被寵幸。
“廖永忠,朕能安然無恙出上京,多虧了熱氣球,你是有功的。”
“等朕迴了上京,論功行賞的時候,絕對不會少了你。”
李策又是一張大餅畫了出去。
廖永忠哭得稀裏嘩啦。
“皇爺千萬不要這樣說,能伺候皇爺,是奴婢的福分。”
真是主仆情深。
李策掃視一圈,語氣和善,“在座的,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有幾句心裏話,朕想要跟你們說。”
“朕希望你們不要歧視太監,太監裏邊也有很多好人,比如廖公公。”
“他們願意當太監嗎?還不是因為活不下去,才淨身進宮。”
剛剛上任內閣首輔的張立群想要說什麽,但想了想,還是選擇了閉嘴。
李策聲音不由冷厲幾分,“讀書人很清高,可讀書人裏全是好人嗎?不見得。”
“看看胡溪近之流,簡直是讀書人的恥辱。”
聽著聽著,廖永忠不禁潸然淚下。
他發誓,皇爺從此就是他的再生父母。
誰要跟皇爺過不去,他就跟誰過不去,誰讓皇爺不痛快,他就讓誰不痛快。
“現在是非常之時,朕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管是太監,還是女子,不管是布衣,還是商賈,隻要能對大魏做出貢獻,朕就重用。”
張立群眼皮猛然一跳。
陛下的意思是,什麽人都能入朝為官了?
那讀書人怎麽辦?
讀書的優越感豈不是蕩然無存了?
他想站出來反對,但終究沒邁出那一步。
自己剛當上內閣首輔,屁股還沒做熱乎呢,還是別找不自在了。
反正大魏都這樣了,陛下說什麽就是什麽吧。
李策看向廖永忠,“廖永忠,你去了山海關之後,第一件差事,就是製作熱氣球,越多越好。”
“朕要打造一個新軍種,空軍。”
“想想吧,有一百隻熱氣球飛到匈奴和杜逆上空,往他們軍營裏單是扔燒火棍,就能燒死他們。”
眾人腦補著畫麵。
大魏王師飛在空中各種扔,敵軍毫無招架之力,隻能眼睜睜被燒成灰。
那畫麵,簡直美如畫。
可這位忠心耿耿的廖公公,隻想留在李策上邊,照顧生活起居。
空軍哪有皇爺重要。
李策卻道:“廖永忠,你身上肩負著中興大魏的重擔,隻要你作出了成績,朕看那些清高的讀書人還敢不敢瞧不起你。”
廖永忠感激涕零。
皇爺這是把潑天的富貴給了自己。
“皇爺,奴婢一定盡心竭力,不辱使命。”
廖永忠成了李策眼裏的香餑餑,剛上位的張立群有些吃味。
李策見張立群欲言又止,大聲喊道:“張愛卿。”
張立群嚇了一跳。
“臣在。”
“原水止不了近渴,江南的糧食還不知道何時能運到,咱們得自己想辦法籌糧。”
“你跟遼東巡撫一起商量一下,能不能就地解決軍糧問題。”
“就跟那些官紳征,他們有的是糧食,告訴他們上京的現狀,看他們害不害怕。”
提到遼東巡撫,蘇定邊抬起頭。
“陛下,這些日子,臣一直沒有見到遼東巡撫周世禮的影子,衛督師說他為籌集軍糧,出海打漁了。”
“可這都半個月多了,還沒迴來。”
李策明白了蘇定邊的意思,“你是擔心周世禮投靠了匈奴?”
蘇定邊沒有說話,等於默認。
李策眼睛一眯,“衛四方來唐州見駕的時候,的確說過周世禮帶著漁民出城打漁了。”
難道他真的去投降了匈奴?
那李策對大魏官員毫無底線的節操有了更深的認知。
一幫什麽玩意兒。
聞言,張立群立馬憂心忡忡起來,“陛下,周世禮在遼東多年,熟悉山海關和寧州部署,他要真投靠了匈奴,後果不堪設想。”
用不著他提醒,李策也煩著呢。
漢奸朝朝有,大魏特別多。
眼下能用的就這麽幾個人。
好在現在的地盤也不大,就山海關,唐州,還有寧州,這些人完全能應付。
“諸位都是我大魏朝的忠臣,有你們在,大魏就不會亡,朕心裏也踏實。”
李策這話說的,搞得大夥都有點不好意思的了。
“忠臣,一定要重用。”
“朕決定以張立群為內閣首輔,衛四方為天下兵馬副元帥,蘇定邊為寧州總兵,梁興為唐州總兵。”
所有人都升了官。
皆大歡喜。
眾人趕緊謝恩。
這叫受命於危難之際。
等將來跟隨陛下殺迴上京,有了從龍之功,是有機會入太廟的。
奮鬥一輩子,最高夢想不就是入太廟嗎。
張立群不愧是當過吏部尚書,見過大風大浪的人,立即進入角色。
“陛下,如今我們北要對抗匈奴,南要抵禦杜逆,兩線作戰,可隻有唐州、山海關、寧州三城,想要守住,千難萬難。”
“臣以為,應當派人前往江南,從海上運糧、調兵。”
當然,如果陛下親自去江南的話,最好不過。
這樣大家就不用在條件簡陋的唐州吃苦受累了。
可惜,陛下很邪,打死也不去江南。
李策嗯了一聲,“張愛卿所言甚是,朕立即派人去江南宣旨。”
“張愛卿,你要及早出發去山海關,盡快把朝中事務理順,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
得知李策要留守唐州,廖永忠跪在地上,哭得稀裏嘩啦。
“皇爺是九五之尊,不能留在唐州,請皇爺即刻移駕山海關。”
不是說好去山海關的嗎,您怎麽突然改主意了?
李策卻道:“不著急,趁著杜逆沒來,朕正好收服軍心。”
“你們還不知道吧,現如今的唐州城,軍容齊整,士氣高漲,朕反而期待杜逆能早點來。”
說到這裏,李策頗為得意。
像魏鐵牛這些憨厚的人,已經完全被自己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李策很需要這樣的人。
“對了,廖永忠,你也去山海關。”
廖永忠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皇爺在哪,奴婢就在哪,奴婢要伺候皇爺一輩子。”
看看吧。
雖然人家身體不健全,但一顆忠心天地可鑒。
李策目光停留在消瘦了不少的廖永忠身上,看著他比看那些道貌岸然的讀書人順眼。
他更明白古代皇帝為何寵幸太監了。
太監比大臣忠誠,活該被寵幸。
“廖永忠,朕能安然無恙出上京,多虧了熱氣球,你是有功的。”
“等朕迴了上京,論功行賞的時候,絕對不會少了你。”
李策又是一張大餅畫了出去。
廖永忠哭得稀裏嘩啦。
“皇爺千萬不要這樣說,能伺候皇爺,是奴婢的福分。”
真是主仆情深。
李策掃視一圈,語氣和善,“在座的,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有幾句心裏話,朕想要跟你們說。”
“朕希望你們不要歧視太監,太監裏邊也有很多好人,比如廖公公。”
“他們願意當太監嗎?還不是因為活不下去,才淨身進宮。”
剛剛上任內閣首輔的張立群想要說什麽,但想了想,還是選擇了閉嘴。
李策聲音不由冷厲幾分,“讀書人很清高,可讀書人裏全是好人嗎?不見得。”
“看看胡溪近之流,簡直是讀書人的恥辱。”
聽著聽著,廖永忠不禁潸然淚下。
他發誓,皇爺從此就是他的再生父母。
誰要跟皇爺過不去,他就跟誰過不去,誰讓皇爺不痛快,他就讓誰不痛快。
“現在是非常之時,朕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管是太監,還是女子,不管是布衣,還是商賈,隻要能對大魏做出貢獻,朕就重用。”
張立群眼皮猛然一跳。
陛下的意思是,什麽人都能入朝為官了?
那讀書人怎麽辦?
讀書的優越感豈不是蕩然無存了?
他想站出來反對,但終究沒邁出那一步。
自己剛當上內閣首輔,屁股還沒做熱乎呢,還是別找不自在了。
反正大魏都這樣了,陛下說什麽就是什麽吧。
李策看向廖永忠,“廖永忠,你去了山海關之後,第一件差事,就是製作熱氣球,越多越好。”
“朕要打造一個新軍種,空軍。”
“想想吧,有一百隻熱氣球飛到匈奴和杜逆上空,往他們軍營裏單是扔燒火棍,就能燒死他們。”
眾人腦補著畫麵。
大魏王師飛在空中各種扔,敵軍毫無招架之力,隻能眼睜睜被燒成灰。
那畫麵,簡直美如畫。
可這位忠心耿耿的廖公公,隻想留在李策上邊,照顧生活起居。
空軍哪有皇爺重要。
李策卻道:“廖永忠,你身上肩負著中興大魏的重擔,隻要你作出了成績,朕看那些清高的讀書人還敢不敢瞧不起你。”
廖永忠感激涕零。
皇爺這是把潑天的富貴給了自己。
“皇爺,奴婢一定盡心竭力,不辱使命。”
廖永忠成了李策眼裏的香餑餑,剛上位的張立群有些吃味。
李策見張立群欲言又止,大聲喊道:“張愛卿。”
張立群嚇了一跳。
“臣在。”
“原水止不了近渴,江南的糧食還不知道何時能運到,咱們得自己想辦法籌糧。”
“你跟遼東巡撫一起商量一下,能不能就地解決軍糧問題。”
“就跟那些官紳征,他們有的是糧食,告訴他們上京的現狀,看他們害不害怕。”
提到遼東巡撫,蘇定邊抬起頭。
“陛下,這些日子,臣一直沒有見到遼東巡撫周世禮的影子,衛督師說他為籌集軍糧,出海打漁了。”
“可這都半個月多了,還沒迴來。”
李策明白了蘇定邊的意思,“你是擔心周世禮投靠了匈奴?”
蘇定邊沒有說話,等於默認。
李策眼睛一眯,“衛四方來唐州見駕的時候,的確說過周世禮帶著漁民出城打漁了。”
難道他真的去投降了匈奴?
那李策對大魏官員毫無底線的節操有了更深的認知。
一幫什麽玩意兒。
聞言,張立群立馬憂心忡忡起來,“陛下,周世禮在遼東多年,熟悉山海關和寧州部署,他要真投靠了匈奴,後果不堪設想。”
用不著他提醒,李策也煩著呢。
漢奸朝朝有,大魏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