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嫗微微側身,將吳正上下細細打量,和然笑道:“不懂也罷,榆木不開,其堅可貴。”
“你我雖初次相識,卻肯葬我入土,可見你為人誠謹忠厚,難能可貴啊!”
老嫗已然看出吳正為人正直憨厚,自己所說的那些人情世故,他又怎能參透,也正是這份正直,令其處身當世之劍門而能不受所汙。
吳正還道老婆婆在說自己愚笨,低下頭去麵露尷尬。
卻是這一低頭,恰是瞧見老婆婆懷中的那把無弦琴。
好奇道:“老婆婆,您這把琴是不是壞了,為何一根琴弦也沒有?”
老嫗手撫琴板,道:“誰說彈琴非要有琴弦不可呢!”
吳正費解道:“沒有琴弦又怎會發聲呢?”
老嫗微微一笑,道:“年輕人,你可知撫弦弄管之人,共分有四大類呢。”
吳正雙眉緊皺,道:“在下孤陋寡聞,於樂理一竅不通,不知是哪四類人。”
老嫗不疾不徐地道:“這四類分別是愚樂之人、音樂之人、韶樂之人和聖樂之人。”
吳正好奇,欺身老嫗跟前坐下,問道:“這四類人是如何區分的呢?”
老嫗道:“所謂愚樂之人,自詡琴法超然,指法無雙,卻不知樂由情起,情輔樂生,所彈之音,所奏之調,隻求刻意賣弄,實圖嘩眾取寵罷了。”
“古語有雲‘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也正是有此愚昧之人,才有此不奏之調,你說此類人是否為愚樂之人。”
不知為何,吳正首先想到的便是城中五音亭比藝的裴子羽和屈徵,如此說來,他二人樂藝如此高超,也隻能算第一種人!
吳正道:“老婆婆說的在理,那何為第二類人呢?”
老婆婆道:“所謂音樂之人,已能擺脫第一類人的限製,不再拘泥於指法技巧之上,而能專注於情感渲染,音之三昧有所領悟。”
“蘇東坡詩中有雲‘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其意輸心,其境自然可臨,禽鳥異獸而不可方物也!”
吳正若有所思,雙音門竹屋之前,裴、屈二位公子便是受樂門主點化而茅塞頓開。
自知舍本逐末,貽笑大方,想必此二人如今已能歸為音樂之人範疇。
吳正已然認可老嫗之言,冥冥之中,更對其另眼相看,隻覺得此人大有隱者之風範。
吳正心有歸誠,繼續問道:“老婆婆言之有理,又不知這第三類人作何解釋?”
老嫗道:“古語曰‘簫韶九成,鳳凰來儀’,樂之高雅者,可上通神靈而致使吉祥來臨,如此鈞天廣樂,鳴奏者自然可稱為韶樂之人。”
吳正聽後大有拍案叫絕之念,雖他於音樂實乃門外漢,聽此老嫗說來也覺句句合宜,字字在理。
吳正心中愈發好奇,急忙問道:“那第四類人又怎麽解釋?”
老嫗微微一笑,道:“聖樂之人,樂藝已至聖境,其情其意已不在羈身於管弦之內,而存於天地萬物之間,雙耳已不在困頓於樂音之下,一張一弛已有獨韻之處,此乃音之本質,樂之初始。”
吳正雙眉緊蹙,隻覺得老婆婆所言如天書一般晦澀,不禁問道:“在下愚鈍,不能領悟其中高深之處。”
老嫗旁睞吳正,和然道:“管弦之所以為樂,乃是氣之震動而發,音之顫鳴而出,管者弦者亦不過如習武之人手中兵刃而已。”
“但內力高深者,世間萬物皆可為器,更能殺人於無形,樂之高深者,無管無弦,亦可震氣發聲,無管弦之拘束,是以手無樂器,但可奏萬樂之音。”
“陶靖節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酒酣意暢之時,輒撫弄以寄其意,情不在托付於弦絲竹管,然心有樂府,宣舒更得自由無阻,靖節公乃聖樂之人也!”
吳正恍然大悟,此時,隻覺得心跳砰砰,麵紅耳赤。
老婆婆所言令他有所頓悟,卻又不知頓在何處,開悟何意,隻知這感覺當真妙不可言。
吳正五體投地,慨然道:“原來,老婆婆便是這第四類人,古琴無弦,亦可撫奏發聲!”
經曆今日之事,吳正本以為雙音門的樂門主和曲門主已如世外高人一般。
殊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音樂之高深,門道之廣泛,直令他望塵莫及。
老嫗緩緩搖頭,道:“不敢當,我隻不過一腐朽陳木,即將淡跡於風塵,唯於樂藝初窺堂奧,以資自娛自樂罷了。”
吳正心中無比通泰,與老嫗再無拘束之意。
竹林之中,但見吳正與老嫗相對而坐,暢所欲言。
兩人如莫逆之交,相談甚歡,似當年孔子問道一般。
清風幽幽,竹葉窸窣,不知不覺已至日暮,林間更顯晦暗陰沉,吳正一時投入,竟再也未察餓意。
墳前,吳正恭然起身,拱手作揖道:“今日與婆婆相談,令吳正受益匪淺,多謝賜教!”
迎麵,老嫗微微抬頭,望向跟前吳正。
覺此人年紀輕輕,雖然不懂樂理,但於自己所言,卻能開悟本質,當真令自己刮目。
老嫗道:“年輕人,我看你秉性純正,內力平平,雖有幾分呆傻,卻是根本頗具靈性,你日後必然有所大成!”
吳正搔了搔頭,並不顯得過於激動,道:“老婆婆說笑了,吳正資質魯鈍,學什麽都不如師兄師弟快,又怎會有所大成呢。”
“況且,我對武功修為也沒有太大追求,隻希望能報得祖上血仇也就是了。”
老嫗道:“所謂學無先後,達者為師,你雖上手較慢,卻並不能因此斷定不如自己師兄弟。”
吳正傻傻一笑,心道:吳昌城的老神仙還說我是福星轉世呢,可又能如何呢。
現下自己被逼得險些入了魔道,哪裏像什麽福星轉世嘛,有所大成,怕不也是老婆婆隨口一說罷了。
吳正道:“承蒙老婆婆器重,今日與婆婆林中暢談獲益良多,隻是時日不早,我也該離去了。”
老嫗微微點頭,道:“年輕人不必拘謹,請迴吧。”
吳正剛欲起身,忽又停下。
轉身望向老嫗,道:“老婆婆可是住在隨州城中,此處四下荒涼,更不知是否有靈獸出沒,老婆婆一人未免太過危險,不如我送您迴隨州城吧。”
老婆婆道:“年輕人好意老身心領了,隻是我無牽無掛,早已看淡生死,心中思君意切,仍有念念不忘,還想在此多陪他些時日,你自己走吧。”
吳正望了望那座墳塋,又望了望跟前的老嫗,兩人幽明異路,卻其情不移,當真令人佩服。
吳正道:“哦,既然如此,吳正就走了,老婆婆保重!”
老嫗輕輕點頭,緩緩閉合眼簾,雙手放於琴板之上,唿吸又逐漸微弱了下去。
“你我雖初次相識,卻肯葬我入土,可見你為人誠謹忠厚,難能可貴啊!”
老嫗已然看出吳正為人正直憨厚,自己所說的那些人情世故,他又怎能參透,也正是這份正直,令其處身當世之劍門而能不受所汙。
吳正還道老婆婆在說自己愚笨,低下頭去麵露尷尬。
卻是這一低頭,恰是瞧見老婆婆懷中的那把無弦琴。
好奇道:“老婆婆,您這把琴是不是壞了,為何一根琴弦也沒有?”
老嫗手撫琴板,道:“誰說彈琴非要有琴弦不可呢!”
吳正費解道:“沒有琴弦又怎會發聲呢?”
老嫗微微一笑,道:“年輕人,你可知撫弦弄管之人,共分有四大類呢。”
吳正雙眉緊皺,道:“在下孤陋寡聞,於樂理一竅不通,不知是哪四類人。”
老嫗不疾不徐地道:“這四類分別是愚樂之人、音樂之人、韶樂之人和聖樂之人。”
吳正好奇,欺身老嫗跟前坐下,問道:“這四類人是如何區分的呢?”
老嫗道:“所謂愚樂之人,自詡琴法超然,指法無雙,卻不知樂由情起,情輔樂生,所彈之音,所奏之調,隻求刻意賣弄,實圖嘩眾取寵罷了。”
“古語有雲‘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也正是有此愚昧之人,才有此不奏之調,你說此類人是否為愚樂之人。”
不知為何,吳正首先想到的便是城中五音亭比藝的裴子羽和屈徵,如此說來,他二人樂藝如此高超,也隻能算第一種人!
吳正道:“老婆婆說的在理,那何為第二類人呢?”
老婆婆道:“所謂音樂之人,已能擺脫第一類人的限製,不再拘泥於指法技巧之上,而能專注於情感渲染,音之三昧有所領悟。”
“蘇東坡詩中有雲‘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其意輸心,其境自然可臨,禽鳥異獸而不可方物也!”
吳正若有所思,雙音門竹屋之前,裴、屈二位公子便是受樂門主點化而茅塞頓開。
自知舍本逐末,貽笑大方,想必此二人如今已能歸為音樂之人範疇。
吳正已然認可老嫗之言,冥冥之中,更對其另眼相看,隻覺得此人大有隱者之風範。
吳正心有歸誠,繼續問道:“老婆婆言之有理,又不知這第三類人作何解釋?”
老嫗道:“古語曰‘簫韶九成,鳳凰來儀’,樂之高雅者,可上通神靈而致使吉祥來臨,如此鈞天廣樂,鳴奏者自然可稱為韶樂之人。”
吳正聽後大有拍案叫絕之念,雖他於音樂實乃門外漢,聽此老嫗說來也覺句句合宜,字字在理。
吳正心中愈發好奇,急忙問道:“那第四類人又怎麽解釋?”
老嫗微微一笑,道:“聖樂之人,樂藝已至聖境,其情其意已不在羈身於管弦之內,而存於天地萬物之間,雙耳已不在困頓於樂音之下,一張一弛已有獨韻之處,此乃音之本質,樂之初始。”
吳正雙眉緊蹙,隻覺得老婆婆所言如天書一般晦澀,不禁問道:“在下愚鈍,不能領悟其中高深之處。”
老嫗旁睞吳正,和然道:“管弦之所以為樂,乃是氣之震動而發,音之顫鳴而出,管者弦者亦不過如習武之人手中兵刃而已。”
“但內力高深者,世間萬物皆可為器,更能殺人於無形,樂之高深者,無管無弦,亦可震氣發聲,無管弦之拘束,是以手無樂器,但可奏萬樂之音。”
“陶靖節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酒酣意暢之時,輒撫弄以寄其意,情不在托付於弦絲竹管,然心有樂府,宣舒更得自由無阻,靖節公乃聖樂之人也!”
吳正恍然大悟,此時,隻覺得心跳砰砰,麵紅耳赤。
老婆婆所言令他有所頓悟,卻又不知頓在何處,開悟何意,隻知這感覺當真妙不可言。
吳正五體投地,慨然道:“原來,老婆婆便是這第四類人,古琴無弦,亦可撫奏發聲!”
經曆今日之事,吳正本以為雙音門的樂門主和曲門主已如世外高人一般。
殊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音樂之高深,門道之廣泛,直令他望塵莫及。
老嫗緩緩搖頭,道:“不敢當,我隻不過一腐朽陳木,即將淡跡於風塵,唯於樂藝初窺堂奧,以資自娛自樂罷了。”
吳正心中無比通泰,與老嫗再無拘束之意。
竹林之中,但見吳正與老嫗相對而坐,暢所欲言。
兩人如莫逆之交,相談甚歡,似當年孔子問道一般。
清風幽幽,竹葉窸窣,不知不覺已至日暮,林間更顯晦暗陰沉,吳正一時投入,竟再也未察餓意。
墳前,吳正恭然起身,拱手作揖道:“今日與婆婆相談,令吳正受益匪淺,多謝賜教!”
迎麵,老嫗微微抬頭,望向跟前吳正。
覺此人年紀輕輕,雖然不懂樂理,但於自己所言,卻能開悟本質,當真令自己刮目。
老嫗道:“年輕人,我看你秉性純正,內力平平,雖有幾分呆傻,卻是根本頗具靈性,你日後必然有所大成!”
吳正搔了搔頭,並不顯得過於激動,道:“老婆婆說笑了,吳正資質魯鈍,學什麽都不如師兄師弟快,又怎會有所大成呢。”
“況且,我對武功修為也沒有太大追求,隻希望能報得祖上血仇也就是了。”
老嫗道:“所謂學無先後,達者為師,你雖上手較慢,卻並不能因此斷定不如自己師兄弟。”
吳正傻傻一笑,心道:吳昌城的老神仙還說我是福星轉世呢,可又能如何呢。
現下自己被逼得險些入了魔道,哪裏像什麽福星轉世嘛,有所大成,怕不也是老婆婆隨口一說罷了。
吳正道:“承蒙老婆婆器重,今日與婆婆林中暢談獲益良多,隻是時日不早,我也該離去了。”
老嫗微微點頭,道:“年輕人不必拘謹,請迴吧。”
吳正剛欲起身,忽又停下。
轉身望向老嫗,道:“老婆婆可是住在隨州城中,此處四下荒涼,更不知是否有靈獸出沒,老婆婆一人未免太過危險,不如我送您迴隨州城吧。”
老婆婆道:“年輕人好意老身心領了,隻是我無牽無掛,早已看淡生死,心中思君意切,仍有念念不忘,還想在此多陪他些時日,你自己走吧。”
吳正望了望那座墳塋,又望了望跟前的老嫗,兩人幽明異路,卻其情不移,當真令人佩服。
吳正道:“哦,既然如此,吳正就走了,老婆婆保重!”
老嫗輕輕點頭,緩緩閉合眼簾,雙手放於琴板之上,唿吸又逐漸微弱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