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京都洛陽,皇宮宣德殿內,漢明帝劉莊今日龍顏大悅。昨日剛聞西羌歸服大漢,成為大漢一自治州之喜訊,劉莊便於今晨召開大朝會,五品以上文武官員盡數到場。大朝會之召開,必是朝廷有重大之事宣告。
劉莊高坐龍椅,目光如電。太尉鄧禺出列奏道:
“陛下,我大漢平西大將軍、東平王劉蒼已收複整個西羌,且西羌此次全麵接受和平協議,此後西羌皆為大漢之疆土,此乃曠世奇功。臣懇請陛下封東平王劉蒼為統帥天下兵馬大將軍。”
鄧禺言畢,大殿內頓時如炸開了鍋,轉瞬有三種言論。
支持者以鄧禺之議為是,文官中有太常桓榮、太仆伏恭、太史令班固、中書令鍾離意等,武官則有衛將軍朱佑、前將軍馬援、後將軍耿純等。
反對者亦眾,文官以大司徒郭丹、廷尉賈逵、大鴻臚朱清為首,武官有車騎將軍銚期、左將軍王梁、右將軍陳俊等。
另有中立一派,大司空魴昱、尚書令劉宏、中正丁鴻、光祿勳朝誌、衛尉肅亮等,武官中驃騎將軍吳漢亦在其列。
劉莊靜候片刻,示意蔡公公製止喧鬧。蔡公公以其獨特鴨嗓高唿:
“陛下有旨,再有喧嘩者,逐出大殿!”
刹那間,大殿歸於寂靜。
劉莊目光如電,直視大司徒郭丹,道:
“大司徒反對?且道其詳。”
大司徒郭丹上前一步,神色凜然,厲聲言道:
“陛下,東平王劉蒼乃陛下手足,若將天下兵馬大權付與,彼若心生奪帝之念,易如反掌。況且祖製昭然,藩王不得參與朝政,更不可手握重兵。鄧太尉此舉,實乃暗藏禍心,妄圖顛覆朝政,懇請陛下嚴懲!”
賈逵亦趨前,神色凝重:
“陛下,大司徒之言甚是。兵權若為藩王所控,朝廷危矣,社稷危矣,此乃亂源之始,萬不可行。”
朱清也忙奏道:
“陛下,祖宗之法不可廢,鄧太尉此議,於國安不利,望陛下明察。”
車騎將軍銚期抱拳道:
“陛下,臣以為,軍權乃國之根本,若輕付他人,恐生大亂,還望陛下慎重。”
劉莊聞此,臉色陰沉,繼而冷笑數聲:
“郭大司徒,東平王開疆拓土,立此奇功,封其為天下兵馬大將軍,當之無愧。朕尚無懼,汝何多慮?至於祖製,亦當順應時勢,不合者,自當改之。”
劉莊言辭鏗鏘,霸氣盡顯。
劉莊之言既定,殿下又起私語。郭丹知劉蒼封帥之事難改,便又言道:
“陛下,此西羌自治州,不啻將地方大權予西羌人。我大漢官員在彼處並無主權行使之機構,仍由西羌大酋長滇吾掌控,何來開疆拓土之說?”
太尉鄧禺忙道:
“陛下,郭司徒此言差矣。自治州之策,妙處非凡,功在千秋。於理論而言,實乃豐富我大漢之學說。古之典籍,未聞此說。‘自治州’者,大漢首創,一國之內可容不同的地方治理方式,打破傳統地方官府結構之舊念,於漢學有創新之功,若學林之星。亦為諸世間端之和平解決辟新思路、立佳範。世間領土爭端、社稷統一之困,常釀戰亂。‘自治州’秉持和平,化幹戈為玉帛,為我大漢今後同類事者,供全新之思與範例,其功甚偉!論其意義,首在護大漢主權與領土完整。其核心為‘大漢’,主權不可分之義明矣。保社稷領土與主權,這是國之幸事。且能保西羌皆為大漢子民,依法參與國事,享應有之權,實乃政通人和之象。”
伏恭亦上前奏道:
“陛下,大漢悠悠古史中,少數民族聚於特定之域,形成獨特文化、習俗與社會結構,有自身語言、文字、宗教、風俗等文化要素。其聚居之地,地理集中且具特性,於保護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大有裨益。於此設自治之製,可因地製宜,扶持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運用、民族文化發展,彰顯民族平等、團結與共榮大義。各族於朝廷統禦下,借自治機關行權,此乃民政之重要體現,可保少數民族當家作主,參與本地事務。於自治州域內,各族共居共發展,相互尊重風俗與宗教,成和諧安定之境。此良好氛圍,利於促進各族交流、合作與團結,且可於國家計劃引導下,依本地特點與需求,定經濟建設之方略。故自治州將成大漢開疆拓土之典範。”
太史令班固出列,朗聲道:
“陛下,臣附議鄧太尉與伏大人之言。自治州之設,妙處無窮,然欲保其安定發展,需有強而有力之軍事保障。臣以為,可令大漢軍隊與地方軍隊共同組成邊軍體係,此體係直接聽命於朝廷。如此一來,既可發揮地方軍隊熟悉本地之優勢,又能以大漢正規軍之紀律和戰力統領全局。二者相互配合,形成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內可維護自治州之穩定,保百姓安居樂業,免受內亂之苦;對外能抵禦外敵侵擾,使匈奴等不敢覬覦我大漢疆土。邊軍體係為自治州之安定發展築牢軍事根基,亦能彰顯朝廷對自治州之掌控,實乃一舉多得之良策。”
劉莊聞眾人精彩之論,龍顏大悅:
“諸位愛卿所言極是。自治州之創立,為大漢宏途大業奠定理論與實踐之基。朕之親兄弟立此大功,當之無愧為朕之大將軍。再有妄言者,朕絕不輕饒。”言罷,劉莊執天子劍,揮向身旁桌案,削去一角。
群臣見劉莊如此,又聞鄧禺、伏恭、班固高論,遂無反對之聲,皆躬身道:
“陛下英明,自治州乃大漢之創舉,揚我大漢風範,臣等定當全力支持。”
劉莊見狀,暢懷大笑。
忽焉,劉莊臉色一變,目光如電掃視群臣,怒道:“朕於皇家邙山獵場狩獵之時,遭匈奴放千狼來襲,又遇江湖星閣門圍攻,朕幾近喪命。幸得東平王劉蒼舍身救駕,方解此危。孰料,後趕來救援之銅甲軍竟遭我大漢軍隊伏擊,顯是軍中叛逆高級將領作祟,妄圖害朕,朕的江山如今危機四伏啊!這暗中操縱之手乃未被繩之以法。朕今日定要揪出此等蛀蟲,斬立決!”
驃騎大將軍吳漢聽了,嚇得趕緊上前奏道:
“陛下,大漢軍中敗類河內候劉石已經伏法,涉及河內侯劉石之下級官員與將軍皆已拿下,三司會審已畢,大多人已招供,皆受命於劉石,參與此次暗殺陛下之事。”
劉莊眉頭一皺:
“劉石又是受何人指使?”吳漢麵露慚色:
“陛下,劉石於天牢中以碗片割喉自盡,三司與臣等失了線索。”
劉莊冷笑:
“如此要犯竟能自盡,吳漢,你與三司官員該當何罪?”
言罷,目光如刃,盯著吳漢與瑟瑟發抖之三司官員。
吳漢等人伏地請罪:“臣等該死,請陛下責罰。”
太尉鄧禺、大司徒郭丹等重臣見狀,紛紛上前求情。
劉莊見狀,道:
“死罪可免,吳漢開國功臣,歸家養老,其餘三人貶為庶民。”
“謝陛下不殺之恩。”
待幾人退下,劉莊神色稍緩,道:
“朕知今日之事令眾愛卿受驚,然朕亦知大多愛卿忠心耿耿,望諸位莫要自疑,朕仍信重大家,共興大漢。”
劉莊又道:
“各位愛卿,朕如今需設司隸校尉監察百官。此乃形勢所迫,關乎大漢存亡。今朕雖為天子,然朝堂之內,難保無奸佞。朕於皇家邙山獵場狩獵,竟遭匈奴與江湖門派聯手襲擊,幾近喪命,這中間的幾大勢力已經形成聯合之勢,對朕,對大漢已經形成巨大的隱患。特別是這些黑手已經伸進了我大漢軍中,軍中已經有高層將軍叛逆與這些勢力及外敵勾結,此乃朕心腹大患。朕之安危尚受威脅,何況我大漢江山?且朕思之,我大漢朝堂乃有這些黑暗勢力之抓手和力量,朕也必須要清理幹淨。在日常治理中,或有官員貪贓枉法、結黨營私,若任其發展,朝廷政令不通,百姓受苦,國將不國。”
“司隸校尉之設,其重要性非凡。此職可監察百官,如鷹眼察鼠,使奸佞無所遁形。有此機構,一則可監察這些黑暗勢力的滲透和陰謀,保我大漢江山穩如磐石。二則保官員清正廉潔,一心為公,不敢因私廢公、殘害忠良。能防官員結黨,使朝廷上下一心,不為小團體利益所蔽,護我大漢根基。朕之江山,需此監察之職,方可長治久安。”
劉莊說到這裏,掃視了一下全場,見群臣皆在認真傾聽,非常滿意地點點頭,接著說道:
“眾愛卿可舉薦,朕親政以來,為大漢立下功績,智慧非凡之人擔當此職。”
中正丁鴻出列:
“陛下,臣推薦楚王劉英。楚王殿下博學多才,心懷天下,對我大漢忠心不二。其熟知古今之變,常思利民之策,且於地方治理卓有成效,若任司隸校尉,必能公正監察,為陛下分憂,為朝廷肅紀。”
信陽侯陰就上前:
“陛下,臣推薦山陽王劉荊。劉荊殿下睿智非凡,心思縝密。且身為陛下親弟,對陛下忠心耿耿,必不辱使命。其才學能力皆為上乘,於軍政事務亦有獨到見解,定能擔當此重任,監察百官,保朝廷清正。”
太常桓榮出列:
“陛下,老臣推薦北海靖王劉睦。北海靖王劉睦乃陛下親侄,自其瘋症痊愈,仿若天人降世,才智堪稱天下無雙。其於我大漢之貢獻,首推《永平國策》,總覽全局,為我朝規劃指明方向,實乃功在千秋。陛下邙山狩獵遭逢大難之時,亦是北海靖王劉睦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保陛下周全。此次西羌平亂,劉睦更是戰功赫赫。他冒奇險深入西羌腹地,於白猿山斬殺匈奴世子唿延邪,後率五百大漢鐵騎,正麵擊潰一萬匈奴韃靼鐵騎,此等戰績,堪稱不世之功。如此大才,實乃朝廷之幸,懇請陛下予以重用。”
尚書台杜詩出列,恭敬地奏道:
“陛下,臣附議太常桓榮大人之推薦。北海靖王劉睦實乃司隸校尉的不二人選。陛下明鑒,劉睦殿下本就是陛下直屬情報機構黑木門指揮使,其能力非凡,實力堪稱無可挑剔。於情報之事,他洞察秋毫,足見其睿智與手段,此等能力用於監察百官,必能事半功倍。再者,劉睦殿下不參與朝政,無黨無派,這便消除了黨爭之患。如此一來,他在履行司隸校尉之責時,定能公正無私,不被各方利益所左右,隻一心為陛下監察百官,為朝廷整肅風紀。更重要的是,劉睦殿下本就無心仕途,亦無絲毫野心。他為陛下效力,皆因對大漢之忠誠,對陛下之敬愛。況且他身為陛下最信任的皇親,與陛下一心,必不會辜負陛下之托。有此等德才兼備、忠心耿耿之人擔任司隸校尉,實乃朝廷之福,社稷之幸啊。”
劉莊聽了尚書台杜詩的發言後,龍顏大悅,撫掌笑道:
“杜愛卿之言,甚合朕意。北海靖王劉睦對朝廷之功,朕皆看在眼裏,記在心頭。自朕親政以來,劉睦於《永平國策》之貢獻,猶如璀璨之星,照亮大漢發展之路。邙山狩獵之危,若無他英勇護駕,朕恐難脫險境。西羌平亂,他更是戰功卓著,深入敵腹,斬殺匈奴世子,以少勝多擊潰強敵匈奴鐵騎,身震天下,此等功績,何人能及?其身為朕之皇侄,卻不驕不躁,無心權勢,一心隻為大漢。今朕任命北海靖王劉睦為司隸校尉,望其能為朝廷肅清吏治,保我大漢江山永固。”
旨意既下,群臣反應各異。大司徒郭丹為首的一派,聽聞此令,個個如遭雷擊,垂頭喪氣,麵色蒼白如紙。他們眉頭深鎖,憂慮重重,本就反對劉睦這樣背景深厚又能力卓絕之人掌握監察重權,如今聖意已決,隻恐今後朝堂局勢對己方不利,卻也無可奈何。
太尉鄧禺為首的一派則恰恰相反,他們雖表情平靜,然眼眸深處難掩喜悅之色。此次舉薦成功,於他們而言,是朝堂勢力製衡的關鍵一步,也意味著朝廷日後的監察之職將能公正有效地履行,於大漢之穩定繁榮大有裨益,心中自是欣慰。
中間派以大司空魴昱為首,眾人神色不一,有喜有憂。他們既為朝廷能得劉睦這般大才而高興,又擔憂朝堂勢力因此失衡,未來局勢變幻莫測,不知會對自身產生何種影響。
劉莊目光掃過群臣,最後與鄧禺眼神交匯,二人目光中皆有深意,彼此心領神會,對這一結果甚是滿意。
至此,這場關乎大漢軍政、吏治、邊疆等諸多重大事務的朝會圓滿結束,群臣陸續退下,各自懷揣心思,而大漢的命運也在這一次次的決策中繼續向前推進。
劉莊高坐龍椅,目光如電。太尉鄧禺出列奏道:
“陛下,我大漢平西大將軍、東平王劉蒼已收複整個西羌,且西羌此次全麵接受和平協議,此後西羌皆為大漢之疆土,此乃曠世奇功。臣懇請陛下封東平王劉蒼為統帥天下兵馬大將軍。”
鄧禺言畢,大殿內頓時如炸開了鍋,轉瞬有三種言論。
支持者以鄧禺之議為是,文官中有太常桓榮、太仆伏恭、太史令班固、中書令鍾離意等,武官則有衛將軍朱佑、前將軍馬援、後將軍耿純等。
反對者亦眾,文官以大司徒郭丹、廷尉賈逵、大鴻臚朱清為首,武官有車騎將軍銚期、左將軍王梁、右將軍陳俊等。
另有中立一派,大司空魴昱、尚書令劉宏、中正丁鴻、光祿勳朝誌、衛尉肅亮等,武官中驃騎將軍吳漢亦在其列。
劉莊靜候片刻,示意蔡公公製止喧鬧。蔡公公以其獨特鴨嗓高唿:
“陛下有旨,再有喧嘩者,逐出大殿!”
刹那間,大殿歸於寂靜。
劉莊目光如電,直視大司徒郭丹,道:
“大司徒反對?且道其詳。”
大司徒郭丹上前一步,神色凜然,厲聲言道:
“陛下,東平王劉蒼乃陛下手足,若將天下兵馬大權付與,彼若心生奪帝之念,易如反掌。況且祖製昭然,藩王不得參與朝政,更不可手握重兵。鄧太尉此舉,實乃暗藏禍心,妄圖顛覆朝政,懇請陛下嚴懲!”
賈逵亦趨前,神色凝重:
“陛下,大司徒之言甚是。兵權若為藩王所控,朝廷危矣,社稷危矣,此乃亂源之始,萬不可行。”
朱清也忙奏道:
“陛下,祖宗之法不可廢,鄧太尉此議,於國安不利,望陛下明察。”
車騎將軍銚期抱拳道:
“陛下,臣以為,軍權乃國之根本,若輕付他人,恐生大亂,還望陛下慎重。”
劉莊聞此,臉色陰沉,繼而冷笑數聲:
“郭大司徒,東平王開疆拓土,立此奇功,封其為天下兵馬大將軍,當之無愧。朕尚無懼,汝何多慮?至於祖製,亦當順應時勢,不合者,自當改之。”
劉莊言辭鏗鏘,霸氣盡顯。
劉莊之言既定,殿下又起私語。郭丹知劉蒼封帥之事難改,便又言道:
“陛下,此西羌自治州,不啻將地方大權予西羌人。我大漢官員在彼處並無主權行使之機構,仍由西羌大酋長滇吾掌控,何來開疆拓土之說?”
太尉鄧禺忙道:
“陛下,郭司徒此言差矣。自治州之策,妙處非凡,功在千秋。於理論而言,實乃豐富我大漢之學說。古之典籍,未聞此說。‘自治州’者,大漢首創,一國之內可容不同的地方治理方式,打破傳統地方官府結構之舊念,於漢學有創新之功,若學林之星。亦為諸世間端之和平解決辟新思路、立佳範。世間領土爭端、社稷統一之困,常釀戰亂。‘自治州’秉持和平,化幹戈為玉帛,為我大漢今後同類事者,供全新之思與範例,其功甚偉!論其意義,首在護大漢主權與領土完整。其核心為‘大漢’,主權不可分之義明矣。保社稷領土與主權,這是國之幸事。且能保西羌皆為大漢子民,依法參與國事,享應有之權,實乃政通人和之象。”
伏恭亦上前奏道:
“陛下,大漢悠悠古史中,少數民族聚於特定之域,形成獨特文化、習俗與社會結構,有自身語言、文字、宗教、風俗等文化要素。其聚居之地,地理集中且具特性,於保護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大有裨益。於此設自治之製,可因地製宜,扶持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運用、民族文化發展,彰顯民族平等、團結與共榮大義。各族於朝廷統禦下,借自治機關行權,此乃民政之重要體現,可保少數民族當家作主,參與本地事務。於自治州域內,各族共居共發展,相互尊重風俗與宗教,成和諧安定之境。此良好氛圍,利於促進各族交流、合作與團結,且可於國家計劃引導下,依本地特點與需求,定經濟建設之方略。故自治州將成大漢開疆拓土之典範。”
太史令班固出列,朗聲道:
“陛下,臣附議鄧太尉與伏大人之言。自治州之設,妙處無窮,然欲保其安定發展,需有強而有力之軍事保障。臣以為,可令大漢軍隊與地方軍隊共同組成邊軍體係,此體係直接聽命於朝廷。如此一來,既可發揮地方軍隊熟悉本地之優勢,又能以大漢正規軍之紀律和戰力統領全局。二者相互配合,形成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內可維護自治州之穩定,保百姓安居樂業,免受內亂之苦;對外能抵禦外敵侵擾,使匈奴等不敢覬覦我大漢疆土。邊軍體係為自治州之安定發展築牢軍事根基,亦能彰顯朝廷對自治州之掌控,實乃一舉多得之良策。”
劉莊聞眾人精彩之論,龍顏大悅:
“諸位愛卿所言極是。自治州之創立,為大漢宏途大業奠定理論與實踐之基。朕之親兄弟立此大功,當之無愧為朕之大將軍。再有妄言者,朕絕不輕饒。”言罷,劉莊執天子劍,揮向身旁桌案,削去一角。
群臣見劉莊如此,又聞鄧禺、伏恭、班固高論,遂無反對之聲,皆躬身道:
“陛下英明,自治州乃大漢之創舉,揚我大漢風範,臣等定當全力支持。”
劉莊見狀,暢懷大笑。
忽焉,劉莊臉色一變,目光如電掃視群臣,怒道:“朕於皇家邙山獵場狩獵之時,遭匈奴放千狼來襲,又遇江湖星閣門圍攻,朕幾近喪命。幸得東平王劉蒼舍身救駕,方解此危。孰料,後趕來救援之銅甲軍竟遭我大漢軍隊伏擊,顯是軍中叛逆高級將領作祟,妄圖害朕,朕的江山如今危機四伏啊!這暗中操縱之手乃未被繩之以法。朕今日定要揪出此等蛀蟲,斬立決!”
驃騎大將軍吳漢聽了,嚇得趕緊上前奏道:
“陛下,大漢軍中敗類河內候劉石已經伏法,涉及河內侯劉石之下級官員與將軍皆已拿下,三司會審已畢,大多人已招供,皆受命於劉石,參與此次暗殺陛下之事。”
劉莊眉頭一皺:
“劉石又是受何人指使?”吳漢麵露慚色:
“陛下,劉石於天牢中以碗片割喉自盡,三司與臣等失了線索。”
劉莊冷笑:
“如此要犯竟能自盡,吳漢,你與三司官員該當何罪?”
言罷,目光如刃,盯著吳漢與瑟瑟發抖之三司官員。
吳漢等人伏地請罪:“臣等該死,請陛下責罰。”
太尉鄧禺、大司徒郭丹等重臣見狀,紛紛上前求情。
劉莊見狀,道:
“死罪可免,吳漢開國功臣,歸家養老,其餘三人貶為庶民。”
“謝陛下不殺之恩。”
待幾人退下,劉莊神色稍緩,道:
“朕知今日之事令眾愛卿受驚,然朕亦知大多愛卿忠心耿耿,望諸位莫要自疑,朕仍信重大家,共興大漢。”
劉莊又道:
“各位愛卿,朕如今需設司隸校尉監察百官。此乃形勢所迫,關乎大漢存亡。今朕雖為天子,然朝堂之內,難保無奸佞。朕於皇家邙山獵場狩獵,竟遭匈奴與江湖門派聯手襲擊,幾近喪命,這中間的幾大勢力已經形成聯合之勢,對朕,對大漢已經形成巨大的隱患。特別是這些黑手已經伸進了我大漢軍中,軍中已經有高層將軍叛逆與這些勢力及外敵勾結,此乃朕心腹大患。朕之安危尚受威脅,何況我大漢江山?且朕思之,我大漢朝堂乃有這些黑暗勢力之抓手和力量,朕也必須要清理幹淨。在日常治理中,或有官員貪贓枉法、結黨營私,若任其發展,朝廷政令不通,百姓受苦,國將不國。”
“司隸校尉之設,其重要性非凡。此職可監察百官,如鷹眼察鼠,使奸佞無所遁形。有此機構,一則可監察這些黑暗勢力的滲透和陰謀,保我大漢江山穩如磐石。二則保官員清正廉潔,一心為公,不敢因私廢公、殘害忠良。能防官員結黨,使朝廷上下一心,不為小團體利益所蔽,護我大漢根基。朕之江山,需此監察之職,方可長治久安。”
劉莊說到這裏,掃視了一下全場,見群臣皆在認真傾聽,非常滿意地點點頭,接著說道:
“眾愛卿可舉薦,朕親政以來,為大漢立下功績,智慧非凡之人擔當此職。”
中正丁鴻出列:
“陛下,臣推薦楚王劉英。楚王殿下博學多才,心懷天下,對我大漢忠心不二。其熟知古今之變,常思利民之策,且於地方治理卓有成效,若任司隸校尉,必能公正監察,為陛下分憂,為朝廷肅紀。”
信陽侯陰就上前:
“陛下,臣推薦山陽王劉荊。劉荊殿下睿智非凡,心思縝密。且身為陛下親弟,對陛下忠心耿耿,必不辱使命。其才學能力皆為上乘,於軍政事務亦有獨到見解,定能擔當此重任,監察百官,保朝廷清正。”
太常桓榮出列:
“陛下,老臣推薦北海靖王劉睦。北海靖王劉睦乃陛下親侄,自其瘋症痊愈,仿若天人降世,才智堪稱天下無雙。其於我大漢之貢獻,首推《永平國策》,總覽全局,為我朝規劃指明方向,實乃功在千秋。陛下邙山狩獵遭逢大難之時,亦是北海靖王劉睦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保陛下周全。此次西羌平亂,劉睦更是戰功赫赫。他冒奇險深入西羌腹地,於白猿山斬殺匈奴世子唿延邪,後率五百大漢鐵騎,正麵擊潰一萬匈奴韃靼鐵騎,此等戰績,堪稱不世之功。如此大才,實乃朝廷之幸,懇請陛下予以重用。”
尚書台杜詩出列,恭敬地奏道:
“陛下,臣附議太常桓榮大人之推薦。北海靖王劉睦實乃司隸校尉的不二人選。陛下明鑒,劉睦殿下本就是陛下直屬情報機構黑木門指揮使,其能力非凡,實力堪稱無可挑剔。於情報之事,他洞察秋毫,足見其睿智與手段,此等能力用於監察百官,必能事半功倍。再者,劉睦殿下不參與朝政,無黨無派,這便消除了黨爭之患。如此一來,他在履行司隸校尉之責時,定能公正無私,不被各方利益所左右,隻一心為陛下監察百官,為朝廷整肅風紀。更重要的是,劉睦殿下本就無心仕途,亦無絲毫野心。他為陛下效力,皆因對大漢之忠誠,對陛下之敬愛。況且他身為陛下最信任的皇親,與陛下一心,必不會辜負陛下之托。有此等德才兼備、忠心耿耿之人擔任司隸校尉,實乃朝廷之福,社稷之幸啊。”
劉莊聽了尚書台杜詩的發言後,龍顏大悅,撫掌笑道:
“杜愛卿之言,甚合朕意。北海靖王劉睦對朝廷之功,朕皆看在眼裏,記在心頭。自朕親政以來,劉睦於《永平國策》之貢獻,猶如璀璨之星,照亮大漢發展之路。邙山狩獵之危,若無他英勇護駕,朕恐難脫險境。西羌平亂,他更是戰功卓著,深入敵腹,斬殺匈奴世子,以少勝多擊潰強敵匈奴鐵騎,身震天下,此等功績,何人能及?其身為朕之皇侄,卻不驕不躁,無心權勢,一心隻為大漢。今朕任命北海靖王劉睦為司隸校尉,望其能為朝廷肅清吏治,保我大漢江山永固。”
旨意既下,群臣反應各異。大司徒郭丹為首的一派,聽聞此令,個個如遭雷擊,垂頭喪氣,麵色蒼白如紙。他們眉頭深鎖,憂慮重重,本就反對劉睦這樣背景深厚又能力卓絕之人掌握監察重權,如今聖意已決,隻恐今後朝堂局勢對己方不利,卻也無可奈何。
太尉鄧禺為首的一派則恰恰相反,他們雖表情平靜,然眼眸深處難掩喜悅之色。此次舉薦成功,於他們而言,是朝堂勢力製衡的關鍵一步,也意味著朝廷日後的監察之職將能公正有效地履行,於大漢之穩定繁榮大有裨益,心中自是欣慰。
中間派以大司空魴昱為首,眾人神色不一,有喜有憂。他們既為朝廷能得劉睦這般大才而高興,又擔憂朝堂勢力因此失衡,未來局勢變幻莫測,不知會對自身產生何種影響。
劉莊目光掃過群臣,最後與鄧禺眼神交匯,二人目光中皆有深意,彼此心領神會,對這一結果甚是滿意。
至此,這場關乎大漢軍政、吏治、邊疆等諸多重大事務的朝會圓滿結束,群臣陸續退下,各自懷揣心思,而大漢的命運也在這一次次的決策中繼續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