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送走易中海和一大媽後,轉身迴到屋內,這個時候,爺爺陳強正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手裏捧著一杯熱茶,眼神中帶著幾分好奇與關切。見孫子進門,他輕輕放下茶杯,開口問道:“平安啊,剛才那易中海跟一大媽找你看什麽病呀?我看他們神色挺緊張的。”
陳平安聞言,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微笑,走到爺爺身旁,先給爺爺添了些茶水,然後才緩緩坐下,解釋道:“爺爺,您猜得沒錯,他們確實是來為這事兒發愁的。一大爺和一大媽他們兩個人過來,主要是想看看能不能再懷孕。畢竟,他們這個年紀想要要和孩子,確實不容易,心裏挺著急的。”
陳強聞言,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理解的神色:“是啊,人年紀大了,對這些事兒就格外上心。那,你給他們瞧過之後,怎麽說?”
陳平安微微一笑,自信滿滿地迴答道:“爺爺,您放心,我已經給他們仔細檢查過了。隻要按照我說的去做,調整飲食,適當鍛煉,再加上一些中藥調理,肯定能夠懷孕的。雖然他們這個年紀懷孕相比年輕人來說要困難一些,但隻要我們方法得當,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陳強聽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拍了拍陳平安的肩膀,讚許道:“好小子,有出息!能幫到人家就是好的。記住,醫者仁心,就是要為百姓解除病痛,帶去希望。你做得很好,爺爺為你感到驕傲!”
陳平安被爺爺誇得有些不好意思,撓了撓頭,笑道:“爺爺,您過獎了。我也是盡自己所能,能幫到他們我也很開心。以後,我會更加努力,不辜負您的期望。”爺孫倆相視一笑,屋內充滿了溫馨和諧的氣氛。
正當爺孫倆沉浸在溫馨和諧的氛圍中時,陳平安的奶奶趙翠花從廚房走了出來,手裏拿著一塊剛切好的西瓜,邊遞給陳平安邊說:“平安啊,你說這一大爺和一大媽,都五十多歲的人了,這個時候要孩子,那不是等他們退休了,孩子才幾歲大嘛。以後有他們辛苦的時候咯。”
陳平安接過奶奶遞來的西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溢滿口腔,他咽下後,耐心地解釋道:“奶奶,您說得也有道理,五十多歲再要孩子,確實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照顧。但您再仔細想想,一大爺現在是軋鋼廠裏麵的八級技術工,那可是咱們這兒的頂尖技術人才,一個月的工資足足有九十九塊錢呢!他們要是每個月隻用二十塊錢,剩下的錢完全可以存起來,為孩子將來的教育、生活做準備。”
趙翠花聽了,微微皺眉,還是有些擔憂:“話雖這麽說,可他們退休了呢?退休金能有現在這麽多嗎?”
陳平安笑著搖了搖頭,繼續解釋道:“奶奶,您放心吧。一大爺作為八級技術工,退休後的退休金也不會少的。而且,您想想看,等孩子長大了,一大爺和一大媽也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和教育他,這不是也很好嗎?再說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追求,一大爺和一大媽想要個孩子,也是他們的權利,我們應該尊重和支持他們。”
趙翠花聽了陳平安的話,點了點頭,似乎被說服了:“嗯,你說得也有道理。隻要他們願意,咱們就支持吧。畢竟,人生嘛,總是要有點盼頭和希望的。”一家人的對話,再次充滿了理解和包容,也展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正當一家人討論得熱烈時,陳平安的師父蘇大夫從診所後屋緩緩踱步而出,他的聲音帶著幾分沉穩與深思熟慮:“平安啊,你看這一大爺和一大媽,這麽大年紀了,到時候生育的時候,特別是一大媽,已經五十多歲了,高齡產婦生子,風險可不小,生的時候肯定困難。還有後麵孩子的撫養,奶粉、尿布、教育……這一係列的開銷和責任,他們困難的日子還在後麵呢。”
陳平安聞言,神情變得嚴肅而認真,他看向師父,眼神中充滿了敬意,但語氣堅定:“師父,您說的這些,他們肯定是已經想到過的。但您也知道,一大爺和一大媽他們一直想要自己的孩子,這份渴望,幾乎成了他們心中的執念。能夠讓他們有機會自己生育孩子,無論麵對多大的困難和挑戰,他們都願意嚐試,願意承擔。”
“再者說,師父,我們作為醫者,不就是應該盡自己所能,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嗎?一大爺和一大媽他們信任我們,將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我們又怎能輕易放棄他們呢?我相信,隻要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幫助他們實現這個願望,讓他們的人生更加圓滿。”
蘇大夫聽了陳平安的話,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的光芒,他輕輕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欣慰:“好,平安,你能有這樣的覺悟,為師很欣慰。記住,醫者之路,既需醫術精湛,更需心懷慈悲。你能夠如此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為師放心將醫術傳授於你。”
一家人在師父的肯定下,再次感受到了醫者仁心的重量,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為患者服務的決心。
蘇大夫看著陳平安,眼神中充滿了對年輕一輩的期望與教導,他接著之前的話題繼續說道:“平安啊,其實你也可以勸勸一大爺和一大媽,他們或許可以考慮領養一個孩子。這樣一來,既避免了高齡生育的風險,又能享受到天倫之樂。等孩子長大了,隻要教育得好,一樣可以給他們養老送終,不是嗎?”
陳平安聞言,微微一愣,隨即點頭表示理解:“師父,您說的領養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我想,一大爺和一大媽他們肯定是有自己的考慮和堅持的。”
這時,爺爺陳強也插話進來,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對往事的迴憶:“是啊,蘇大夫,您可能不太清楚。易中海和一大媽他們家裏,一直都是易中海做主。他們以前確實是領養過一個孩子,但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聽說,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那個給他們領養的人又反悔了,硬是把孩子要了迴去。這事兒對他們的打擊可不小,所以他們後來也就沒再考慮領養的事兒了。”
蘇大夫聽了陳強的話,點了點頭,似乎對這事兒有了更深的理解:“原來是這樣,看來是我沒了解清楚情況。不過,話說迴來,無論他們最終選擇哪種方式,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們的決定,並盡力給予幫助和支持。”
一家人在師父的引導下,再次迴到了對一大爺和一大媽的關心與討論上。他們明白,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選擇,而作為醫者,他們的職責就是盡自己所能,為患者提供最好的建議和幫助,讓他們的人生之路更加平坦和美好。
爺爺陳強歎了口氣,繼續補充道:“後來啊,易中海就把希望寄托在了賈東旭身上,打算培養他作為給自己養老的人。賈東旭這孩子,一開始也挺爭氣的,工作努力,人也勤快,易中海和一大媽對他可是寄予了厚望。”
“可誰也沒想到,這孩子命短啊,後來竟然出了事故,人就這麽沒了。這事兒對易中海和一大媽的打擊可太大了,白發人送黑發人,那滋味兒可不好受。從那以後,他們就開始考慮起自己的養老問題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們才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傻柱和秦淮如。傻柱這孩子,心眼兒好,又孝順,易中海一直都很喜歡他。秦淮如呢,也是個賢惠的,雖然家裏條件不好,但對老人那是沒話說的。所以他們才想著,等以後老了,就指望傻柱和秦淮如給他們養老了。”
說到這裏,爺爺陳強歎了口氣,眼神中充滿了對易中海和一大媽晚年生活的同情與擔憂。陳平安和師父蘇大夫也都靜靜地聽著,心中對易中海和一大媽的遭遇感到唏噓不已。
陳平安想了想,說道:“爺爺,師父,我覺得我們或許可以更加主動地幫助一大爺和一大媽。他們現在最缺的,可能就是一個能夠信賴和依靠的人。我們可以多去看看他們,陪陪他們,給他們一些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師父蘇大夫也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平安說得沒錯,我們作為醫者,不僅要治療身體上的疾病,更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一大爺和一大媽現在的情況,確實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爺爺陳強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對人性複雜性的感慨:“不過啊,話又說迴來,別人的孩子再好,終究還是比不上自己的孩子。等易中海和一大媽真的把孩子生下來後,他們的心思肯定就全放在自己孩子身上了。到時候,傻柱和秦淮如在他們心裏的地位,可能就會發生變化了。”
“你看這段時間,他們對傻柱和秦淮如多好,那是因為他們還需要傻柱的照顧,需要秦淮如的賢惠。可一旦他們的孩子出生,有了自己的依靠,他們對傻柱和秦淮如的態度,可能就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了。”
“人心隔肚皮啊,易中海和一大媽現在對傻柱和秦淮如的好,或許隻是暫時的。等他們的孩子出生後,要是傻柱和秦淮如對他們沒有什麽用了,他們肯定會像對待其他人一樣,甚至是更加冷淡地對待傻柱和秦淮如的。”
陳平安聽了爺爺的話,心中也不禁有些感慨。他明白,人性是複雜的,人的情感也是多變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隻有永恆的利益。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希望人們能夠多一些真誠和善良,少一些算計和冷漠。
師父蘇大夫也歎了口氣,說道:“是啊,人心難測。但我們作為醫者,還是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無論他們的未來如何,至少在我們這裏,他們能夠得到溫暖和關懷。”
一家人在這個家裏麵,再次感受到了人性的複雜與多變,但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為患者服務的決心。他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但隻要心中有愛,有責任,就一定能夠走得更遠,更好。
陳平安的爺爺陳強頓了頓,繼續說道:“所以呀,易中海他們平時在四合院裏麵給傻柱和秦淮如做的那些事情,比如幫忙幹點活,送點東西之類的,其實大家夥兒基本上都是心知肚明的。但大家都不會為了這一點點小事兒去得罪易中海,畢竟他在軋鋼廠裏麵是八級技術工,地位高,權力大,說話的分量自然也不輕。”
“四合院裏的這些人啊,都是精明得很,誰也不願意去觸易中海的黴頭。萬一哪天得罪了他,他在軋鋼廠裏麵給你穿個小鞋,那你這日子可就不好過了。所以啊,大家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當沒看見似的。”
“不過話說迴來,這傻柱和秦淮如也是聰明,他們知道如何討易中海的歡心,如何在這個四合院裏站穩腳跟。雖然有時候他們的做法讓人看不慣,但不得不承認,他們確實有一套。”
陳平安聽了爺爺的話,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裏,人際關係往往比想象中更加微妙和複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考量,而如何在這些紛繁複雜的關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確實需要一番智慧和勇氣。
師父蘇大夫也點了點頭,說道:“是啊,這個世道就是這樣。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不能為了利益而違背自己的良心。作為醫者,我們的職責就是治病救人,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陳平安接過爺爺的話茬,繼續說道:“是啊,爺爺,您說得太對了。要是易中海後麵真的有了自己的孩子,不再像之前那樣幫助傻柱和秦淮如了,那傻柱的日子可就真的不好過了。您也知道,傻柱那性格,直來直去,不懂得拐彎抹角,很容易就得罪人。”
“一旦易中海不再罩著他,那四合院裏的其他人,可能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對他客氣了。畢竟,之前大家忌憚的是易中海的地位和權力,而不是傻柱本身。到時候,傻柱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兒,就得罪不少人,他的日子怕是要過得舉步維艱了。”
“還有秦淮如呢,她雖然比傻柱圓滑一些,但要是失去了易中海的支持,她在四合院裏的地位也會一落千丈。到時候,她可能就得自己想辦法在這個複雜的環境裏生存下去了。”
爺爺陳強聽了陳平安的話,也是感慨不已:“唉,這世道啊,真是人心難測。不過,這也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咱們也管不了那麽多。咱們能做的,就是守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事情。”
師父蘇大夫也附和道:“是啊,平安,你爺爺說得對。咱們作為醫者,就是要治病救人,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至於這些複雜的人際關係,咱們還是少摻和為妙。”
陳平安聽完爺爺和師父的話,眼神堅定,語氣平和地說道:“爺爺奶奶師父,你們說得對,我們確實應該隻管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用管其他事情。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責任。”
“我們作為醫者,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也是我們的使命。隻要我們在工作中盡心盡力,對待每一個患者都充滿愛心和耐心,做到問心無愧,那就足夠了。”
“至於其他人的是非恩怨,我們沒必要過多介入。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處事原則,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也無法替別人做出選擇。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堅守自己的信念,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善良。”
爺爺陳強和師父蘇大夫聽了陳平安的話,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們知道,陳平安已經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他能夠明辨是非,堅守自己的原則,這是他們最希望看到的。
“平安啊,你說得對。我們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問心無愧,就足夠了。”爺爺陳強拍著陳平安的肩膀,語氣中充滿了自豪和期待。
“是啊,平安,你能夠有這樣的覺悟,師父也很欣慰。記住,無論未來遇到什麽困難和挑戰,都要堅守自己的信念,保持內心的善良和正義。”師父蘇大夫也語重心長地說道。
一家人在這個小小的家裏麵,再次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的關愛和支持。他們知道,隻要心中有愛,有責任,就一定能夠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堅定和力量。
陳平安聞言,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微笑,走到爺爺身旁,先給爺爺添了些茶水,然後才緩緩坐下,解釋道:“爺爺,您猜得沒錯,他們確實是來為這事兒發愁的。一大爺和一大媽他們兩個人過來,主要是想看看能不能再懷孕。畢竟,他們這個年紀想要要和孩子,確實不容易,心裏挺著急的。”
陳強聞言,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理解的神色:“是啊,人年紀大了,對這些事兒就格外上心。那,你給他們瞧過之後,怎麽說?”
陳平安微微一笑,自信滿滿地迴答道:“爺爺,您放心,我已經給他們仔細檢查過了。隻要按照我說的去做,調整飲食,適當鍛煉,再加上一些中藥調理,肯定能夠懷孕的。雖然他們這個年紀懷孕相比年輕人來說要困難一些,但隻要我們方法得當,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陳強聽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拍了拍陳平安的肩膀,讚許道:“好小子,有出息!能幫到人家就是好的。記住,醫者仁心,就是要為百姓解除病痛,帶去希望。你做得很好,爺爺為你感到驕傲!”
陳平安被爺爺誇得有些不好意思,撓了撓頭,笑道:“爺爺,您過獎了。我也是盡自己所能,能幫到他們我也很開心。以後,我會更加努力,不辜負您的期望。”爺孫倆相視一笑,屋內充滿了溫馨和諧的氣氛。
正當爺孫倆沉浸在溫馨和諧的氛圍中時,陳平安的奶奶趙翠花從廚房走了出來,手裏拿著一塊剛切好的西瓜,邊遞給陳平安邊說:“平安啊,你說這一大爺和一大媽,都五十多歲的人了,這個時候要孩子,那不是等他們退休了,孩子才幾歲大嘛。以後有他們辛苦的時候咯。”
陳平安接過奶奶遞來的西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溢滿口腔,他咽下後,耐心地解釋道:“奶奶,您說得也有道理,五十多歲再要孩子,確實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照顧。但您再仔細想想,一大爺現在是軋鋼廠裏麵的八級技術工,那可是咱們這兒的頂尖技術人才,一個月的工資足足有九十九塊錢呢!他們要是每個月隻用二十塊錢,剩下的錢完全可以存起來,為孩子將來的教育、生活做準備。”
趙翠花聽了,微微皺眉,還是有些擔憂:“話雖這麽說,可他們退休了呢?退休金能有現在這麽多嗎?”
陳平安笑著搖了搖頭,繼續解釋道:“奶奶,您放心吧。一大爺作為八級技術工,退休後的退休金也不會少的。而且,您想想看,等孩子長大了,一大爺和一大媽也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和教育他,這不是也很好嗎?再說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追求,一大爺和一大媽想要個孩子,也是他們的權利,我們應該尊重和支持他們。”
趙翠花聽了陳平安的話,點了點頭,似乎被說服了:“嗯,你說得也有道理。隻要他們願意,咱們就支持吧。畢竟,人生嘛,總是要有點盼頭和希望的。”一家人的對話,再次充滿了理解和包容,也展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正當一家人討論得熱烈時,陳平安的師父蘇大夫從診所後屋緩緩踱步而出,他的聲音帶著幾分沉穩與深思熟慮:“平安啊,你看這一大爺和一大媽,這麽大年紀了,到時候生育的時候,特別是一大媽,已經五十多歲了,高齡產婦生子,風險可不小,生的時候肯定困難。還有後麵孩子的撫養,奶粉、尿布、教育……這一係列的開銷和責任,他們困難的日子還在後麵呢。”
陳平安聞言,神情變得嚴肅而認真,他看向師父,眼神中充滿了敬意,但語氣堅定:“師父,您說的這些,他們肯定是已經想到過的。但您也知道,一大爺和一大媽他們一直想要自己的孩子,這份渴望,幾乎成了他們心中的執念。能夠讓他們有機會自己生育孩子,無論麵對多大的困難和挑戰,他們都願意嚐試,願意承擔。”
“再者說,師父,我們作為醫者,不就是應該盡自己所能,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嗎?一大爺和一大媽他們信任我們,將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我們又怎能輕易放棄他們呢?我相信,隻要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幫助他們實現這個願望,讓他們的人生更加圓滿。”
蘇大夫聽了陳平安的話,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的光芒,他輕輕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欣慰:“好,平安,你能有這樣的覺悟,為師很欣慰。記住,醫者之路,既需醫術精湛,更需心懷慈悲。你能夠如此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為師放心將醫術傳授於你。”
一家人在師父的肯定下,再次感受到了醫者仁心的重量,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為患者服務的決心。
蘇大夫看著陳平安,眼神中充滿了對年輕一輩的期望與教導,他接著之前的話題繼續說道:“平安啊,其實你也可以勸勸一大爺和一大媽,他們或許可以考慮領養一個孩子。這樣一來,既避免了高齡生育的風險,又能享受到天倫之樂。等孩子長大了,隻要教育得好,一樣可以給他們養老送終,不是嗎?”
陳平安聞言,微微一愣,隨即點頭表示理解:“師父,您說的領養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我想,一大爺和一大媽他們肯定是有自己的考慮和堅持的。”
這時,爺爺陳強也插話進來,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對往事的迴憶:“是啊,蘇大夫,您可能不太清楚。易中海和一大媽他們家裏,一直都是易中海做主。他們以前確實是領養過一個孩子,但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聽說,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那個給他們領養的人又反悔了,硬是把孩子要了迴去。這事兒對他們的打擊可不小,所以他們後來也就沒再考慮領養的事兒了。”
蘇大夫聽了陳強的話,點了點頭,似乎對這事兒有了更深的理解:“原來是這樣,看來是我沒了解清楚情況。不過,話說迴來,無論他們最終選擇哪種方式,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們的決定,並盡力給予幫助和支持。”
一家人在師父的引導下,再次迴到了對一大爺和一大媽的關心與討論上。他們明白,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選擇,而作為醫者,他們的職責就是盡自己所能,為患者提供最好的建議和幫助,讓他們的人生之路更加平坦和美好。
爺爺陳強歎了口氣,繼續補充道:“後來啊,易中海就把希望寄托在了賈東旭身上,打算培養他作為給自己養老的人。賈東旭這孩子,一開始也挺爭氣的,工作努力,人也勤快,易中海和一大媽對他可是寄予了厚望。”
“可誰也沒想到,這孩子命短啊,後來竟然出了事故,人就這麽沒了。這事兒對易中海和一大媽的打擊可太大了,白發人送黑發人,那滋味兒可不好受。從那以後,他們就開始考慮起自己的養老問題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們才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傻柱和秦淮如。傻柱這孩子,心眼兒好,又孝順,易中海一直都很喜歡他。秦淮如呢,也是個賢惠的,雖然家裏條件不好,但對老人那是沒話說的。所以他們才想著,等以後老了,就指望傻柱和秦淮如給他們養老了。”
說到這裏,爺爺陳強歎了口氣,眼神中充滿了對易中海和一大媽晚年生活的同情與擔憂。陳平安和師父蘇大夫也都靜靜地聽著,心中對易中海和一大媽的遭遇感到唏噓不已。
陳平安想了想,說道:“爺爺,師父,我覺得我們或許可以更加主動地幫助一大爺和一大媽。他們現在最缺的,可能就是一個能夠信賴和依靠的人。我們可以多去看看他們,陪陪他們,給他們一些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師父蘇大夫也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平安說得沒錯,我們作為醫者,不僅要治療身體上的疾病,更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一大爺和一大媽現在的情況,確實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爺爺陳強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對人性複雜性的感慨:“不過啊,話又說迴來,別人的孩子再好,終究還是比不上自己的孩子。等易中海和一大媽真的把孩子生下來後,他們的心思肯定就全放在自己孩子身上了。到時候,傻柱和秦淮如在他們心裏的地位,可能就會發生變化了。”
“你看這段時間,他們對傻柱和秦淮如多好,那是因為他們還需要傻柱的照顧,需要秦淮如的賢惠。可一旦他們的孩子出生,有了自己的依靠,他們對傻柱和秦淮如的態度,可能就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了。”
“人心隔肚皮啊,易中海和一大媽現在對傻柱和秦淮如的好,或許隻是暫時的。等他們的孩子出生後,要是傻柱和秦淮如對他們沒有什麽用了,他們肯定會像對待其他人一樣,甚至是更加冷淡地對待傻柱和秦淮如的。”
陳平安聽了爺爺的話,心中也不禁有些感慨。他明白,人性是複雜的,人的情感也是多變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隻有永恆的利益。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希望人們能夠多一些真誠和善良,少一些算計和冷漠。
師父蘇大夫也歎了口氣,說道:“是啊,人心難測。但我們作為醫者,還是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無論他們的未來如何,至少在我們這裏,他們能夠得到溫暖和關懷。”
一家人在這個家裏麵,再次感受到了人性的複雜與多變,但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為患者服務的決心。他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但隻要心中有愛,有責任,就一定能夠走得更遠,更好。
陳平安的爺爺陳強頓了頓,繼續說道:“所以呀,易中海他們平時在四合院裏麵給傻柱和秦淮如做的那些事情,比如幫忙幹點活,送點東西之類的,其實大家夥兒基本上都是心知肚明的。但大家都不會為了這一點點小事兒去得罪易中海,畢竟他在軋鋼廠裏麵是八級技術工,地位高,權力大,說話的分量自然也不輕。”
“四合院裏的這些人啊,都是精明得很,誰也不願意去觸易中海的黴頭。萬一哪天得罪了他,他在軋鋼廠裏麵給你穿個小鞋,那你這日子可就不好過了。所以啊,大家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當沒看見似的。”
“不過話說迴來,這傻柱和秦淮如也是聰明,他們知道如何討易中海的歡心,如何在這個四合院裏站穩腳跟。雖然有時候他們的做法讓人看不慣,但不得不承認,他們確實有一套。”
陳平安聽了爺爺的話,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裏,人際關係往往比想象中更加微妙和複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考量,而如何在這些紛繁複雜的關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確實需要一番智慧和勇氣。
師父蘇大夫也點了點頭,說道:“是啊,這個世道就是這樣。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不能為了利益而違背自己的良心。作為醫者,我們的職責就是治病救人,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陳平安接過爺爺的話茬,繼續說道:“是啊,爺爺,您說得太對了。要是易中海後麵真的有了自己的孩子,不再像之前那樣幫助傻柱和秦淮如了,那傻柱的日子可就真的不好過了。您也知道,傻柱那性格,直來直去,不懂得拐彎抹角,很容易就得罪人。”
“一旦易中海不再罩著他,那四合院裏的其他人,可能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對他客氣了。畢竟,之前大家忌憚的是易中海的地位和權力,而不是傻柱本身。到時候,傻柱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兒,就得罪不少人,他的日子怕是要過得舉步維艱了。”
“還有秦淮如呢,她雖然比傻柱圓滑一些,但要是失去了易中海的支持,她在四合院裏的地位也會一落千丈。到時候,她可能就得自己想辦法在這個複雜的環境裏生存下去了。”
爺爺陳強聽了陳平安的話,也是感慨不已:“唉,這世道啊,真是人心難測。不過,這也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咱們也管不了那麽多。咱們能做的,就是守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事情。”
師父蘇大夫也附和道:“是啊,平安,你爺爺說得對。咱們作為醫者,就是要治病救人,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至於這些複雜的人際關係,咱們還是少摻和為妙。”
陳平安聽完爺爺和師父的話,眼神堅定,語氣平和地說道:“爺爺奶奶師父,你們說得對,我們確實應該隻管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用管其他事情。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責任。”
“我們作為醫者,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也是我們的使命。隻要我們在工作中盡心盡力,對待每一個患者都充滿愛心和耐心,做到問心無愧,那就足夠了。”
“至於其他人的是非恩怨,我們沒必要過多介入。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處事原則,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也無法替別人做出選擇。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堅守自己的信念,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善良。”
爺爺陳強和師父蘇大夫聽了陳平安的話,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們知道,陳平安已經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他能夠明辨是非,堅守自己的原則,這是他們最希望看到的。
“平安啊,你說得對。我們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問心無愧,就足夠了。”爺爺陳強拍著陳平安的肩膀,語氣中充滿了自豪和期待。
“是啊,平安,你能夠有這樣的覺悟,師父也很欣慰。記住,無論未來遇到什麽困難和挑戰,都要堅守自己的信念,保持內心的善良和正義。”師父蘇大夫也語重心長地說道。
一家人在這個小小的家裏麵,再次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的關愛和支持。他們知道,隻要心中有愛,有責任,就一定能夠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堅定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