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人選
直播:跟著後輩開開眼 作者:老木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橙早上起來打了一個哈欠,昨天晚上睡的有點晚,現在還有一點困,不過看看外麵的天氣不錯,他打算出去轉轉。
冬天也不能老在家裏窩著。
“係統抽人吧。”
“明朝朱由校。”
齊橙笑了一聲,這位的運氣不錯啊,已經抽到他兩次了,希望真的對他有一點幫助。
而朱由校也有相同的感覺,自己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希望大明能夠扭轉頹勢,把那些造反的滿人打迴去。
最好是能夠來個天啟犁庭。
“主播,你上次說過要跨海運送物資,不知道誰能夠擔當這個位置,還有山海關總兵一職,魏忠賢推薦高第。”
齊橙愣了一下,這個朱由校是把自己當成吏部尚書了嗎,這種具體的任命也來問自己。對於明朝的官員,他也隻是看了幾本明末的小說罷了。
隻能在平板找了一些資料。
“我們小說一個簡單的問題,就是這個高第,在明末的時候有兩個高第,一位是冀省人,一開始應該是一位文官,他主張放棄關外,守衛山海關。”
“而且曾經取代了孫承宗經略遼東。”
“不過他這個人的前期經曆上,其實有些可疑的意思,而且和東林那邊關係不錯,我的猜想是他可能也是被抬出來的一位。”
“後來他守衛山海關時,知道滿人努爾哈赤起兵,不敢出兵救援寧遠,結果人家寧遠將領是誓死不屈,結果打贏了。”
“所以他有可能是膽子小,也有可能是故意的。”
“另外一個高第是陝人,應該是一位將軍,他就更不行了,在崇禎時投降了清軍。”
大唐
李治聽到天幕上這麽說,樂的後槽牙都出來了,這個明朝皇帝說了一個人選,竟然是這種敗類。
可見這位皇帝對於下麵的了解不夠啊。
大明
頭一個說的高第是滿頭的黑線,自己混到兵部侍郎這個位置不容易啊,沒想到就這麽被後世人幾句話給毀了。
還有那個該死的魏忠賢,你沒事瞎推薦什麽啊,也不說清楚是哪個高第,自己這真是受了無妄之災啊。
“管家,帶上銀子去找光禦史,讓他上書給我說幾句好話,辦的漂亮一點,迴來我重重有賞。”
看著天幕朱由校不禁為自己的謹慎感到高興,多虧了自己問了一句,要不然這山海關就所托非人了。
不過高第不行,那誰合適呢。
……
齊橙在平板上麵找了半天,繼續說道:“山海關那邊可以安排孫傳庭過去,一邊守著山海關,也可以作為預備隊。”
“至於跨海運輸的事情,不是一個人可以搞定的,應該要派出幾個人互相配合才行,有人負責收集,有人負責運。”
“登萊那邊應該有個沈有容,他跟過戚繼光,在這方麵應該挺厲害的,讓他負責運輸應該沒什麽問題的。”
“還有一個俞諮皋,他是抗倭名將俞大猷的兒子,雖然和他父親還是有些差距,但是在海事上還是堪堪一用。”
“不過我不建議你調他,因為這時候正是西洋人四處殖民的時候,他留在南方可以扼製一下洋人。”
大清
道光皇帝對於上麵的布置並不是太上心,因為距離自己的時間太長了,那幾位祖宗自己都沒有見過。
他現在更想知道,自己大清的俞諮皋在哪裏,南方那邊確實需要防守一下了,俞諮皋還能打敗西洋那邊。
自己這邊怎麽就敗了呢。
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
“至於安排誰來收集,你自己看著安排。”齊橙頓了一下,“我覺得你其實更需要一位稱職的吏部尚書。”
朱由校當然也知道這個問題,他不但缺少吏部尚書,連內閣裏麵的那幾個也不是很合格,但是他不知道用誰。
“要不你再幫我推薦一位吏部尚書。”
齊橙搖了搖頭,這位不會是有什麽依賴症了吧,
大明
朱棣都覺得有些看不下去了,後世這個皇帝是怎麽幹的,怎麽對於朝堂上一點了解都沒有,那些文官有什麽了不起的。
不聽話殺了就是了。
“這吏部尚書可是號稱天官,對於朝堂上麵很重要的,這個朱由校怎麽沒有第一時間抓到手裏,他爹怎麽沒教育好他。”
朱高熾咳嗽了一聲,朱由校他爹天幕也提到過,因為荒淫無度,幾個月就死了,要不是前麵那個萬曆活的時間長。
估計就會和漢朝那個幼兒園差不多。
“明末的事情咱們幫不上什麽忙的,還是趕緊處理咱們自己這邊的事情吧,蒙古人這次一定要想辦法了,不能讓他們輕易過來打草穀。”
……
“具體人選我可以提供一個,不過大明這麽大的疆域,不可能每一個官員都是我提供,我覺得將軍拔於行伍,宰相起於州郡,這個要求其實很合適。”
大明的京官幾乎都要罵娘了,這和大明的要求可是南轅北轍啊,大明現在可是要求非翰林不入內閣。
而翰林裏麵都是一些清貴,有很多人都是在京城的幾個衙門打轉,根本沒有去過外地。主播這麽說,這不是要斷他們的官路嗎。
不當人子!
“劉大人,你得想個辦法啊,皇上本來對咱們東林就多有打壓,現在這樣的話,咱們的進步空間就更小了,什麽時候才能眾正盈朝。”
“老夫也沒有什麽辦法啊,這天幕高高的掛在天上,我又管不了上麵的主播,我看再過幾個月,老夫也要迴書院了。”
幾個人愁眉苦臉的。
“我有一個辦法,我們去跪午門吧,讓皇上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奏折上,不能整天就知道看天幕,這是不務正業。”
“同去!”
“同去!”
而大明在地方上一些官員,都心裏感激主播啊,他們這些人經驗豐富,卻比不上一些詞臣,心裏早就不平衡了。
主播這麽說出來,也算是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吏部尚書的話,我給推薦兩個吧,袁可立和周應秋,你自己選擇一下吧。”
朱由校馬上安排身邊的小太監傳旨,把需要的這三位都叫過來看看。
冬天也不能老在家裏窩著。
“係統抽人吧。”
“明朝朱由校。”
齊橙笑了一聲,這位的運氣不錯啊,已經抽到他兩次了,希望真的對他有一點幫助。
而朱由校也有相同的感覺,自己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希望大明能夠扭轉頹勢,把那些造反的滿人打迴去。
最好是能夠來個天啟犁庭。
“主播,你上次說過要跨海運送物資,不知道誰能夠擔當這個位置,還有山海關總兵一職,魏忠賢推薦高第。”
齊橙愣了一下,這個朱由校是把自己當成吏部尚書了嗎,這種具體的任命也來問自己。對於明朝的官員,他也隻是看了幾本明末的小說罷了。
隻能在平板找了一些資料。
“我們小說一個簡單的問題,就是這個高第,在明末的時候有兩個高第,一位是冀省人,一開始應該是一位文官,他主張放棄關外,守衛山海關。”
“而且曾經取代了孫承宗經略遼東。”
“不過他這個人的前期經曆上,其實有些可疑的意思,而且和東林那邊關係不錯,我的猜想是他可能也是被抬出來的一位。”
“後來他守衛山海關時,知道滿人努爾哈赤起兵,不敢出兵救援寧遠,結果人家寧遠將領是誓死不屈,結果打贏了。”
“所以他有可能是膽子小,也有可能是故意的。”
“另外一個高第是陝人,應該是一位將軍,他就更不行了,在崇禎時投降了清軍。”
大唐
李治聽到天幕上這麽說,樂的後槽牙都出來了,這個明朝皇帝說了一個人選,竟然是這種敗類。
可見這位皇帝對於下麵的了解不夠啊。
大明
頭一個說的高第是滿頭的黑線,自己混到兵部侍郎這個位置不容易啊,沒想到就這麽被後世人幾句話給毀了。
還有那個該死的魏忠賢,你沒事瞎推薦什麽啊,也不說清楚是哪個高第,自己這真是受了無妄之災啊。
“管家,帶上銀子去找光禦史,讓他上書給我說幾句好話,辦的漂亮一點,迴來我重重有賞。”
看著天幕朱由校不禁為自己的謹慎感到高興,多虧了自己問了一句,要不然這山海關就所托非人了。
不過高第不行,那誰合適呢。
……
齊橙在平板上麵找了半天,繼續說道:“山海關那邊可以安排孫傳庭過去,一邊守著山海關,也可以作為預備隊。”
“至於跨海運輸的事情,不是一個人可以搞定的,應該要派出幾個人互相配合才行,有人負責收集,有人負責運。”
“登萊那邊應該有個沈有容,他跟過戚繼光,在這方麵應該挺厲害的,讓他負責運輸應該沒什麽問題的。”
“還有一個俞諮皋,他是抗倭名將俞大猷的兒子,雖然和他父親還是有些差距,但是在海事上還是堪堪一用。”
“不過我不建議你調他,因為這時候正是西洋人四處殖民的時候,他留在南方可以扼製一下洋人。”
大清
道光皇帝對於上麵的布置並不是太上心,因為距離自己的時間太長了,那幾位祖宗自己都沒有見過。
他現在更想知道,自己大清的俞諮皋在哪裏,南方那邊確實需要防守一下了,俞諮皋還能打敗西洋那邊。
自己這邊怎麽就敗了呢。
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
“至於安排誰來收集,你自己看著安排。”齊橙頓了一下,“我覺得你其實更需要一位稱職的吏部尚書。”
朱由校當然也知道這個問題,他不但缺少吏部尚書,連內閣裏麵的那幾個也不是很合格,但是他不知道用誰。
“要不你再幫我推薦一位吏部尚書。”
齊橙搖了搖頭,這位不會是有什麽依賴症了吧,
大明
朱棣都覺得有些看不下去了,後世這個皇帝是怎麽幹的,怎麽對於朝堂上一點了解都沒有,那些文官有什麽了不起的。
不聽話殺了就是了。
“這吏部尚書可是號稱天官,對於朝堂上麵很重要的,這個朱由校怎麽沒有第一時間抓到手裏,他爹怎麽沒教育好他。”
朱高熾咳嗽了一聲,朱由校他爹天幕也提到過,因為荒淫無度,幾個月就死了,要不是前麵那個萬曆活的時間長。
估計就會和漢朝那個幼兒園差不多。
“明末的事情咱們幫不上什麽忙的,還是趕緊處理咱們自己這邊的事情吧,蒙古人這次一定要想辦法了,不能讓他們輕易過來打草穀。”
……
“具體人選我可以提供一個,不過大明這麽大的疆域,不可能每一個官員都是我提供,我覺得將軍拔於行伍,宰相起於州郡,這個要求其實很合適。”
大明的京官幾乎都要罵娘了,這和大明的要求可是南轅北轍啊,大明現在可是要求非翰林不入內閣。
而翰林裏麵都是一些清貴,有很多人都是在京城的幾個衙門打轉,根本沒有去過外地。主播這麽說,這不是要斷他們的官路嗎。
不當人子!
“劉大人,你得想個辦法啊,皇上本來對咱們東林就多有打壓,現在這樣的話,咱們的進步空間就更小了,什麽時候才能眾正盈朝。”
“老夫也沒有什麽辦法啊,這天幕高高的掛在天上,我又管不了上麵的主播,我看再過幾個月,老夫也要迴書院了。”
幾個人愁眉苦臉的。
“我有一個辦法,我們去跪午門吧,讓皇上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奏折上,不能整天就知道看天幕,這是不務正業。”
“同去!”
“同去!”
而大明在地方上一些官員,都心裏感激主播啊,他們這些人經驗豐富,卻比不上一些詞臣,心裏早就不平衡了。
主播這麽說出來,也算是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吏部尚書的話,我給推薦兩個吧,袁可立和周應秋,你自己選擇一下吧。”
朱由校馬上安排身邊的小太監傳旨,把需要的這三位都叫過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