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國寶有話說3
直播:跟著後輩開開眼 作者:老木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橙下班迴到家裏,渾身無力的躺在沙發之上,今天一天他都提心吊膽的,害怕被查出有什麽問題。
就現在這個工資水平,再被扣一下,那他這一天班算是白上了。
拿起平板劃拉了兩下,打算找點東西看。
天幕外的百姓們希望主播找個有意思的電影看吧,後世那些電影看著比大戲可有意思多了,而且場麵看著和真的一樣。
帝王們希望看看那穿越必備技能有沒有更新,那些技術對於他們可是相當的實用啊,最好能夠詳細的介紹點武器之類的。
或者看看新聞也行。
齊橙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想看看體育什麽的,這個點還沒有開始呢,翻來翻去他決定去看沒看完的紀錄片。
還是那個國寶有話說。
幾位大臣還是很滿意的,看這個也能看到很多他們不知道的古玩,也能知道一些不一樣的知識。
【今天要說的文物是熹平石經,如果有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生不逢時。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那時候印刷術不行,所以大部分書籍都是靠著手抄。】
【難免會有一些錯漏。】
【到了東漢靈帝時,議郎蔡邕(yong)上奏,請求能夠堪訂七經,給這些著作定下一個範本,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很多讀書人都過來幫忙。】
【所以熹平石經就是第一部官定的範本,也是漢隸的集大成者。】
【大家應該都學過諸葛亮的出師表,裏麵有句這麽說的,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每嚐與臣論此事,未嚐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熹平石經製好的第二年,就遇到董卓火燒洛陽,石經也就被損壞了。】
大漢
劉秀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這個董卓什麽混蛋玩意兒,東漢好不容易出來這麽有名文物,竟然就被他損壞了。
遺臭萬年吧。
三國
劉備和孫權兩個表示愛莫能助,這東西現在在曹操的手裏呢,看天幕這個意思,應該是沒有保存好。
肯定是曹操的鍋!
這時候的曹操和重臣在商量另外一件事,上麵那句諸葛亮的話可以大作文章,現在這些大臣也是世家子弟。
上麵那句親小人說的誰呢。
劉備那邊沒了人和,他還拿什麽和自己競爭。
【魏初的時候雖然有過拯救,但是後來遭遇戰爭,熹平石經損壞的更厲害了,到了北朝時,高澄把熹平石經運到鄴城。】
【結果把熹平石經掉水裏了。】
【到了隋朝開皇時,楊堅把熹平石經從鄴城運到了長安,但是他沒想拯救,反而把石經用作了柱礎。】
【到了唐代魏征想起來拯救的時候,熹平石經已經百不存一。】
【宋代以後有出土的石經殘片,到了現在已經出土了八千多字。】
看到最後蔡邕差點一口血吐出來,自己辛苦弄出來的東西,竟然隻剩下八千多個字了,要知道那可是四十六塊碑啊。
那什麽隋朝開皇的腦子有包嗎,竟然用這個做柱礎。
隋朝
楊堅第一反應就是完蛋了,自己的名聲肯定完蛋了,不過這個肯定不是他的意思,都是下麵的人胡來。
“趕緊給我查這個事情,到底用在了哪個宮殿,明天早晨我就要結果。”楊堅大聲的咆哮,“楊勇你負責這個事情。”
現在他心裏隻能祈禱,還能補救一下,要知道這東西不存在再造一個的,他們隋朝也沒有能寫出這麽完美漢隸的人。
大唐
李世民知道這熹平石經完蛋了,現在找到的也肯定是一些殘片。
“魏征,這個事情還是你負責吧,盡量的多尋找一些殘片吧。”
“褚遂良,你召集一些大儒,重新刊訂七經,既然熹平石經沒了,那就造貞觀石經吧。”
……
【下麵我們看到是西漢時期的一件文物,它出土於長沙馬王堆漢墓,是辛追夫人的素蟬紗衣,這件衣服有一個特點就是輕。】
【它全重隻有四十二克。】
【現在我們進行仿製依然沒有成功,後來經過研究發現,原本現在的蠶和古代的蠶有些不同了。】
【現在的蠶要更加粗壯一些。】
【因為辛追夫人可能是個愛美的人,馬王堆漢墓裏麵出土了不少好看的衣服,也為後世的設計提供了一些理念。】
【絲織品一直是我國重要的代表,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變遷吧。】
大漢
劉邦高興的喝了一大杯酒,想不到大漢的一件衣服,也成了後世的寶貝啊,這越往後衣服的顏色越鮮豔。
不知道他們的染色工藝是不是有進步了。
自己也想穿鮮豔的衣服。
而且有一點他比較好奇,這什麽在長沙的古墓到底怎麽弄的,怎麽把這個紗衣保存到後世的,不知道對人有沒有作用。
要是有用的話,他願意試一試。
清朝
慈禧皺著眉頭看完了天幕,這什麽素蟬紗衣也就是那麽迴事吧,自己這裏也有很多好衣服的。
不過她不太滿意後世那些改的衣服,最後出現的旗袍,怎麽可以開那麽大的口子呢,他們現在的衣服可不是這樣的。
簡直是胡鬧!
“後世的人怎麽樣我管不著,不過咱們大清可不能這麽改。”慈禧斜著眼看著李蓮英,“現在有些人就喜歡和後世學,我聽說京裏要建男女一起的學校。”
“奴才也聽說了……簡直是胡鬧。”
……
齊橙看完了這兩段以後,接了一個電話,然後打開微信看了一下,一個新聞吸引到了他。
藏了很多黃金的海昏侯墓又出土新的東西了,這次出土的是一些鱗甲的碎片,通過對於這些甲片的檢查,發現這可能是大漢留傳下來的質量最好的盔甲。
這代表大漢在鋼鐵業還是很厲害的。
劉賀在自己封國哈哈大笑,上麵那些文物隻有幾分鍾的講解,可自己有完整的一大部紀錄片呢,時間能頂它五六個文物的介紹。
漢宣帝的名聲不錯,不知道有沒有專門介紹他的紀錄片呢,反正自己在天幕上沒有看到呢。
“來人,再給我來一壺酒。”
就現在這個工資水平,再被扣一下,那他這一天班算是白上了。
拿起平板劃拉了兩下,打算找點東西看。
天幕外的百姓們希望主播找個有意思的電影看吧,後世那些電影看著比大戲可有意思多了,而且場麵看著和真的一樣。
帝王們希望看看那穿越必備技能有沒有更新,那些技術對於他們可是相當的實用啊,最好能夠詳細的介紹點武器之類的。
或者看看新聞也行。
齊橙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想看看體育什麽的,這個點還沒有開始呢,翻來翻去他決定去看沒看完的紀錄片。
還是那個國寶有話說。
幾位大臣還是很滿意的,看這個也能看到很多他們不知道的古玩,也能知道一些不一樣的知識。
【今天要說的文物是熹平石經,如果有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生不逢時。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那時候印刷術不行,所以大部分書籍都是靠著手抄。】
【難免會有一些錯漏。】
【到了東漢靈帝時,議郎蔡邕(yong)上奏,請求能夠堪訂七經,給這些著作定下一個範本,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很多讀書人都過來幫忙。】
【所以熹平石經就是第一部官定的範本,也是漢隸的集大成者。】
【大家應該都學過諸葛亮的出師表,裏麵有句這麽說的,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每嚐與臣論此事,未嚐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熹平石經製好的第二年,就遇到董卓火燒洛陽,石經也就被損壞了。】
大漢
劉秀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這個董卓什麽混蛋玩意兒,東漢好不容易出來這麽有名文物,竟然就被他損壞了。
遺臭萬年吧。
三國
劉備和孫權兩個表示愛莫能助,這東西現在在曹操的手裏呢,看天幕這個意思,應該是沒有保存好。
肯定是曹操的鍋!
這時候的曹操和重臣在商量另外一件事,上麵那句諸葛亮的話可以大作文章,現在這些大臣也是世家子弟。
上麵那句親小人說的誰呢。
劉備那邊沒了人和,他還拿什麽和自己競爭。
【魏初的時候雖然有過拯救,但是後來遭遇戰爭,熹平石經損壞的更厲害了,到了北朝時,高澄把熹平石經運到鄴城。】
【結果把熹平石經掉水裏了。】
【到了隋朝開皇時,楊堅把熹平石經從鄴城運到了長安,但是他沒想拯救,反而把石經用作了柱礎。】
【到了唐代魏征想起來拯救的時候,熹平石經已經百不存一。】
【宋代以後有出土的石經殘片,到了現在已經出土了八千多字。】
看到最後蔡邕差點一口血吐出來,自己辛苦弄出來的東西,竟然隻剩下八千多個字了,要知道那可是四十六塊碑啊。
那什麽隋朝開皇的腦子有包嗎,竟然用這個做柱礎。
隋朝
楊堅第一反應就是完蛋了,自己的名聲肯定完蛋了,不過這個肯定不是他的意思,都是下麵的人胡來。
“趕緊給我查這個事情,到底用在了哪個宮殿,明天早晨我就要結果。”楊堅大聲的咆哮,“楊勇你負責這個事情。”
現在他心裏隻能祈禱,還能補救一下,要知道這東西不存在再造一個的,他們隋朝也沒有能寫出這麽完美漢隸的人。
大唐
李世民知道這熹平石經完蛋了,現在找到的也肯定是一些殘片。
“魏征,這個事情還是你負責吧,盡量的多尋找一些殘片吧。”
“褚遂良,你召集一些大儒,重新刊訂七經,既然熹平石經沒了,那就造貞觀石經吧。”
……
【下麵我們看到是西漢時期的一件文物,它出土於長沙馬王堆漢墓,是辛追夫人的素蟬紗衣,這件衣服有一個特點就是輕。】
【它全重隻有四十二克。】
【現在我們進行仿製依然沒有成功,後來經過研究發現,原本現在的蠶和古代的蠶有些不同了。】
【現在的蠶要更加粗壯一些。】
【因為辛追夫人可能是個愛美的人,馬王堆漢墓裏麵出土了不少好看的衣服,也為後世的設計提供了一些理念。】
【絲織品一直是我國重要的代表,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變遷吧。】
大漢
劉邦高興的喝了一大杯酒,想不到大漢的一件衣服,也成了後世的寶貝啊,這越往後衣服的顏色越鮮豔。
不知道他們的染色工藝是不是有進步了。
自己也想穿鮮豔的衣服。
而且有一點他比較好奇,這什麽在長沙的古墓到底怎麽弄的,怎麽把這個紗衣保存到後世的,不知道對人有沒有作用。
要是有用的話,他願意試一試。
清朝
慈禧皺著眉頭看完了天幕,這什麽素蟬紗衣也就是那麽迴事吧,自己這裏也有很多好衣服的。
不過她不太滿意後世那些改的衣服,最後出現的旗袍,怎麽可以開那麽大的口子呢,他們現在的衣服可不是這樣的。
簡直是胡鬧!
“後世的人怎麽樣我管不著,不過咱們大清可不能這麽改。”慈禧斜著眼看著李蓮英,“現在有些人就喜歡和後世學,我聽說京裏要建男女一起的學校。”
“奴才也聽說了……簡直是胡鬧。”
……
齊橙看完了這兩段以後,接了一個電話,然後打開微信看了一下,一個新聞吸引到了他。
藏了很多黃金的海昏侯墓又出土新的東西了,這次出土的是一些鱗甲的碎片,通過對於這些甲片的檢查,發現這可能是大漢留傳下來的質量最好的盔甲。
這代表大漢在鋼鐵業還是很厲害的。
劉賀在自己封國哈哈大笑,上麵那些文物隻有幾分鍾的講解,可自己有完整的一大部紀錄片呢,時間能頂它五六個文物的介紹。
漢宣帝的名聲不錯,不知道有沒有專門介紹他的紀錄片呢,反正自己在天幕上沒有看到呢。
“來人,再給我來一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