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帶迴來的東西都歸置好了以後,齊橙隨手拿了一本舊書躺在沙發上看了起來。


    這文章比較有意思,講的是以前的一些建築。


    【要說我國最有名的一個建築,那一定是長城,有句話這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每逢佳節的時候,去長城的人也是多如牛毛。】


    【關於長城的有意思的事情其實很多,比如咱們現在看到的長城大部分都是明朝修建的,秦時的早就變成殘垣斷瓦。】


    【而秦朝也不是最早建長城的,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等國家已經建立了部分長城,秦朝一統以後,把這些長城連接起來。】


    【大家應該都聽過孟薑女哭長城的故事吧,我記得以前還拍過電視劇,把這個故事安在了秦始皇的時期。】


    【其實根據資料記載,這是齊長城修建時候發生的事情。】


    大秦


    秦始皇對於後世人這麽喜歡長城還是挺高興的,看看上麵那些人,都擠的走不動了。


    “扶蘇,把關於長城的事情都記好了,不要什麽事情都往我身上安。”秦始皇開口吩咐,“對修長城的那些人也鬆點吧。”


    “父皇,我看後麵的那些朝代也是很需要長城的,要不然明朝的時候也不會重修,不如我們就在長城的腳下刻石記錄一些修長城的大事。”


    “主意不錯。”


    【後世對於長城還是有點爭議的,主要方麵就是長城是進攻還是防守的。有人說長城是一個橋頭堡,當需要對草原作戰時,就在長城集結部隊,並把長城作為前進基地。】


    秦始皇點點頭,他確實有這種想法的。


    【當然後麵的朝代大都拿它當做防守用的,用來抵禦草原上的騎兵。】


    【當然現在有一種很奇葩的說法,覺得長城的存在幹擾了草原和內陸的交流。對於持這種想法的人,我們應該把他送到長城外麵,看看在古代能不能交流。】


    大漢


    劉邦對於最後的說法也是嗤之以鼻,這是什麽腦子竟然幫草原上的蠻子說話,他們進來的打草穀的時候,可不管是不是讀書人。


    全部抓到草原上當奴隸的。


    .......


    大唐


    李世民仔細的看著天幕上的文章,猜測這書上會寫大唐的哪個建築。


    【唐宋時期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建築,不過本文就先不提了,我們下麵說說元朝的一個建築,說建築有點不太準確,其實是一條運河。】


    【當然不是說的京杭大運河,而是在魯省的那條膠萊運河,這條運河挖掘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漕運。】


    【因為元朝是用海運運糧,因為擔心東麵的山角之險,所以挖了一條膠萊運河,當然這運河也用了一些原來的老河道。】


    【但是挖的確實太倉促了,實在是太窄了,而且因為引的是海水,所以兩岸的土地也受到了海水侵蝕,變得土地鹽堿化。】


    【到了明朝時雖然重新修過,但是最後被淤泥淤死了。】


    大元


    忽必烈原本沒抱什麽期望的,這都多少天沒有提元朝的事情,實在是沒想到會在今天提。對於膠萊運河,他其實沒什麽辦法的。


    包括他整個蒙古族都沒有什麽辦法。


    隻能找找漢族裏麵的治水高手,看看有沒有辦法補救一下,要是有辦法的話,不管多少錢糧他都給。


    大唐


    李世民仔細的看著膠萊運河,心裏微微有些不服,這膠萊運河後世都不能用了,還提它幹什麽,大唐難道沒有可以說的建築嗎。


    “這個膠萊運河……”


    魏征上前一步說道:“陛下,咱們要愛惜民力,這個膠萊運河有這麽多的問題,還是不要修了吧。”


    “唉,問問什麽時候能夠把後世那些機械研究出來,我們大唐特別需要!”


    ........


    【膠萊運河雖然有很多的問題,但是思路其實問題不大,現在依然有人想要重新疏浚運河或者重新開挖一條。】


    【這樣渤海內部的港口會迎來一個大發展。】


    【當然擔心的問題依然是海水侵蝕土地的問題。】


    天幕外的百姓覺得這個問題不好解決,不管怎麽說良田終究還是很重要的。後世的科技那麽發達,難道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嗎。


    齊橙看了一眼這本書,確實是好幾年以前的了,現在魯省雖然沒有挖膠萊運河,但是重新整了一下小清河。


    實行河海聯動。


    不過就是運力實在是一般,隻能跑幾千噸的小船,不知道膠萊運河的運力怎麽樣,要是能夠跑幾萬噸的大船,那就很有搞頭。


    至於海水侵蝕土地,是不是可以通過種植海水稻解決。


    ……


    【我們最後說的是清朝的一個建築,其實準確的說也不能算是一個建築,更貼切的說法是一條法規。】


    【就是柳條邊。】


    【清朝規定東北是他們的祖地,不準其他人隨便進入,所以就用壕溝之類的圍了起來,因為上麵種植楊柳,所以也叫做柳條邊。】


    【大家都知道東北那邊礦產資源豐富,土地也十分的肥沃,清朝不能好好的開發,實在是暴殄天物。】


    【建立長城是為了對外,修膠萊運河是為了溝通漕運,隻有清朝的這個柳條邊阻礙了地方的開發。】


    【到了清朝晚期的時候,柳條邊已經名存實亡,北方一些無地的農民會上東北開荒種地,砍樹挖礦。】


    【要是早一點廢除柳條邊,說不定大清的實力還能上升一點。】


    大秦


    秦始皇無法理解清朝這些皇帝的腦迴路,難道讓老百姓們吃飽了不好嗎。看看後世那糧食產量,即使清朝的科技不行,也能消化很多人口吧。


    自己大秦也是從一個偏僻地方起家的,也沒說不準其他國家的人來鹹陽啊,人才隻有流動起來,才會越來越多。


    清朝


    乾隆皇帝氣的摔了一方硯台,天幕怎麽能這麽說自己朝代,人不都給自己留一個後手呢,大清給自己留一個後手怎麽了。


    萬一統治出了問題,他們還可以撤迴東北,以圖東山再起。


    “差人去那邊看看,安排一些野人女真屯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跟著後輩開開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木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木頭並收藏直播:跟著後輩開開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