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迴到家裏,找了一個舒服的位置躺在沙發之上,開始了今天的抽人。


    “南宋郭二寬。”


    曆朝曆代的皇帝和官員歎了一口氣,看樣子又是一個普通的百姓,火器的事情又得往後拖了。


    此時郭二寬剛進到一個小館子裏,他聽到這話以後,激動的大吼了一聲,瞬間吸引了小館子所有人的吸引力。


    “我……我想問一下,昨天的雞腿看起來很好吃,你們為什麽不吃啊,還有後世怎麽會有那麽多的雞蛋和雞腿呢。”


    齊橙點點頭,開始翻找資料。


    曆朝曆代的皇帝點點頭,這個問題也不錯,要是知道原因,也能稍微的改善一下百姓的夥食,不至於整天吃野菜。


    有了肉吃也能養出更健壯的士兵。


    “我們有這麽多的肉吃,有一個前提的條件就是有足夠的糧食做成飼料,如果隻是讓雞鴨自己找吃的,那肯定不會長的這麽快。”


    天幕上出現一個視頻,無數成熟的玉米被送到工廠裏麵,出來以後就變成了無數的飼料,接著被養殖戶買迴家中。


    而飼料裏麵的成份直接讓天幕外的百姓破防了,裏麵占大部分的是玉米,還有豆餅,麩皮,高粱等。


    這些可都是他們日常的糧食啊,就這麽用來喂雞了?還貼心的告訴他們,要少加一點高粱,因為雞吃了有可能便秘。


    現在人還不能敞開吃這些呢。


    “這種現代化養雞場差不多一個月就能出來一批雞,價格也是很便宜的,我們平時吃的差不多也是這種,到了自助餐那裏當然要吃點好東西。”


    “當然除了這種雞之外,也有跑山雞和土雞,這兩種一般都是一些大館子在用,家裏的土雞是和人吃的差不多,靠著剩飯剩菜養大的。”


    天幕外的百姓久久不語,現在家裏哪有什麽剩飯剩菜,大多數的人家能想方設法的把自己的肚子填飽就不錯了。


    至於跑山雞,別的不說就是山裏的豺狼虎豹就能把雞吃個幹淨。


    大秦


    李斯把天幕上的內容都記了下來,仔細的看了一下,發現大秦實現的可能性不大,就那現代化的養雞場他們都修不起來。


    那一排排的雞籠子,得用多少鐵才能造出來啊。他們雖然用高爐煉了一些鐵,但是那是給軍隊製造鎧甲的和刀槍的。


    對於後世的糧食,之前的天幕也出現過了,想要提高糧食的產量,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他們尋找高產糧食的船剛剛出發。


    沒有糧食拿什麽當飼料喂養。


    歸根到底還是要趕緊把高產的糧食弄迴來,有了糧食大秦就能更好的發展了。


    ……


    齊橙繼續說道:“可能有人覺得養雞多了,自然蛋就多了,其實在後世是有區別的,吃肉的雞和吃蛋的雞是不同的。”


    “當然蛋雞也差不多就是兩年,過了產蛋的巔峰期,這些雞也會被處理掉,因為不是專門吃肉的,價格會更加的便宜。”


    “比如小市場上賣的那種整隻的雞,十幾二十塊錢的。也有人會買迴家中,再養一段時間,當成家養的土雞賣。”


    “不過價格上和真的土雞還是很大的差距的。”


    蛋雞?肉雞?


    天幕外的百姓根本不理解。


    “父皇,那意思就是說後世專門培育的用來生蛋的雞,應該和他們的各種水果差不多,都是一點一點養出來的。”


    李泰大概明白是什麽意思了,就是從雞裏挑出那些能生蛋的,慢慢的培育出新品種,不過就養兩年讓他有些不解。


    多養幾年不是生蛋更多。


    這時候一隻生蛋的母雞可是能活很久的,有很多兄弟甚至因為一隻生蛋的母雞在分家的時候打官司呢。


    李世民覺得大唐恐怕無法實現這種養雞,但是李泰覺得可以先挑選出合適的品種,慢慢的培養出來。


    李承乾也讚同李泰的想法,兩人決定從宮裏養的雞裏開始挑,一定能夠挑出適合生蛋的品種出來。


    ……


    “其實我們這種專業化的養雞場出現的也不早,也就四五十年吧,而且早期的雞種似乎還無法國產。”


    “當初建設這種養雞場也是為了出口,人家外國隻需要雞腿和雞胸肉,其他的都不要,而且給出的價格也很合理。”


    “而在我國,雞身上各種部位都能做出好吃,比如川省那邊的辣炒雞雜,東北那邊的雞架子,所以養雞場能夠賺很多。”


    “後來雞種的問題被攻克以後,養雞的就更多了,光是豫省一年就能出欄六十億隻。”


    六十億隻!


    還隻是一個省。


    古人震驚的無以複加,他們下定決心也要建設這種養雞場,雖然無法和後世那種全自動化的相比,至少也得年產幾萬隻吧。


    至於什麽肉質不好,味道欠佳,先解決了有沒有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吧,或者和後世一樣,想吃好的就多花銀子。


    “養雞還有重要問題就是消毒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的防止疫病,現在都是各種化學藥品,古代的話隻能依靠日光消毒和生石灰之類,減少養殖的密度。”


    齊橙最後又找了幾個養雞場的視頻出來,以及對於雞糞的處理等措施。


    大明


    朱元璋已經明白了後世為什麽這麽多雞,他看了視頻知道後世養殖禽類最多的是魯豫兩省,但是明朝的時候這兩個省也不是太富裕。


    那裏產的糧食能夠人吃的就不錯了。


    所以這養雞場得往南安排。


    蘇湖熟,天下足。


    清朝


    在南方本來就有很多養鴨的百姓,他們會在鴨子還小的時候就放入湖裏,然後趕著一路向北,誰讓皇帝喜歡烤鴨子呢。


    對於防止疫病他們有些經驗,所以看了天幕以後他們弄個養雞場試一試,但是飼料什麽的就別想了。


    那是糧食。


    隻能看看有沒有別的辦法,比如喂點酒糟或者豆腐渣之類的。


    而且他們也不打算養什麽肉雞,這時候能吃得起肉的不多,而且保存起來也麻煩,不如養些能下蛋的雞。


    不管是點心鋪子還是大宅門都需要雞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跟著後輩開開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木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木頭並收藏直播:跟著後輩開開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