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四嶽所側重的技藝大有不同,分別為【琴】、【棋】、【書】、【畫】,【南嶽】擅長書法類神通,因而蕭北嶽前輩也被稱為【書真君】。”
“而【中嶽】最為特殊,教授的是儒家經典,仙洲界道門大盛,佛門也在【浮屠仙洲】偏安一隅,唯有儒門不興,鬆風閣的中嶽峰算是罕見的儒道傳承了。”
“儒道?”那憨厚青年撓了撓頭:“我族是農桑傳家,家裏大多都是靈植夫,不知中嶽峰看不看得上我這等泥腿子。”
荊雨笑道:“儒門奉行【有教無類】,向來不拘學子身份背景,你大可寫一份靈狀投遞試試,想來他們不會拒絕。”
“如今咱們雲川域學子負笈遊學的這件事情便是由【鬆風閣】牽頭辦成的,蕭北嶽前輩在其中出了很大力氣,本真人是建議若覺著合適,大可都去鬆風閣碰碰運氣。”
“畢竟【鬆風閣】的五嶽峰主俱是元嬰中期修為以上的高修,其中【中嶽】的峰主更是元嬰後期大修士。”
“這樣高深的道統在中州域也是不多見的。”
“乖乖,那鬆風閣豈不是保底都有五位元嬰真君?當真是龐然大物了!”其中有人驚歎道。
“何止?【一山二觀三閣】這六大勢力俱有化神天君坐鎮,有的甚至不止一位。”荊雨言道:“至於【六道】,開宗的祖師也俱是化神修士,隻不過其中有的道統破落了,如今未必還有化神坐鎮,但保底也有一位元嬰後期的大修士。”
“真人,不知這【六道】是哪六道?”
荊雨早已熟稔在心,聞言道:
“這六道乃是——”
“【陰槐道】。”
“【合欲道】。”
“【畫皮道】。”
“【丹鼎道】。”
“【血符道】。”
“【冥土道】。”
荊雨言罷,眾雲川學子盡皆麵麵相覷,場麵一時間竟冷了下來。
終究還是那憨厚青年訥訥道:“真人,傳聞中州域是蓬萊仙洲正道中心,不說全是正道勢力,也不太可能有魔道立宗才是,怎得除了【丹鼎道】之外,其餘五道名字都有些邪氣森森的,聽著倒像是魔道宗門似的。”
“你還真說對了,中州六道的前身本就是魔門道統。”
荊雨言道:“此事若要追根溯源,還要自兩萬年前講起。”
“兩萬年前,蓬萊天君蕭不疑於蓬萊山召集天下化神,製定正道規矩,引來當時仙洲魔道的不滿。”
“彼時世間仍是道消魔長之局,盡管蓬萊天君已是功參造化,一身修為通天徹地,但正道依然處於弱勢。”
“蕭天君為了正道順利紮根於蓬萊,一口氣邀戰賭鬥當時風頭極盛的六位化君。”
“此戰便定於蓬萊山之上,分為【文鬥】與【武鬥】。”
“起先蕭天君一人高居蓬萊山頂,與六位化君坐而論道,辯論正邪之別、術法神通、天地法則……足足七天七夜,竟將六位魔君一一駁倒。”
“而後又一人獨鬥六大魔君,又是打了七天七夜,這一場鬥法竟使天穹無光、星沙俱落,最終蕭天君以一人之力,壓服六大魔君。”
“六位化君願賭服輸,願意改邪歸正,並各自在中州域留下一脈道統,這正是如今中州六道的由來。”
“也正因如此,你們才會覺得這六道不似正道的道統。”
荊雨笑道:“那【陰槐道】以煉屍聞名於世,當初可並非如今日這般規矩,哪管屍體的意願如何?看上了哪個修士的軀體,殺了再煉成陰屍,都屬常事。”
“【合欲道】更是隨意掠奪異性修士化為爐鼎,哪裏像如今一般還要征求一下對方的意見。”
“【畫皮道】此前剝的是【人皮】、【丹鼎道】幾萬年前煉得是【人丹】、【血符道】用的是修士精血繪符,而那【冥土道】?”
“是用萬千修士的遺蛻蘊養陰冥之土,種植【血牙米】以供修行,哪裏是現如今老老實實鑽研靈植之術的模樣……”
眾蓬萊學子咋舌:“原來還有這樣一樁故事。”
荊雨道:“莫看這中州六道不如三閣底蘊深厚,可畢竟也是化神修士創立的道統,又是魔道起家,這些年轉為正道後,又是兼收並蓄、博采眾長,道統之中的功法神通大多道魔相濟,正邪相合,頗有混沌歸一的神妙,自也是極好的去處。”
“而在六道之下,仍有不少元嬰勢力可供選擇,甚至若是合適,金丹勢力也並非不能考慮。”
他語重心長道:“中州域藏龍臥虎,能在此域站穩腳跟,哪怕是金丹宗門也不可小覷,定有驚人之處,況且……”
“你們此去隻是遊學,遊學的期限一到,便要麵臨是走是留的選擇。”
“【三閣六道】固然道統高明,能學到的東西更多更全麵,但想要留在這樣的宗門中,門檻太高,你們遊學期間必須大放異彩才有機會。”
“而其下的元嬰、金丹宗門,想要轉正就容易許多,怎麽說也是在中州域,修行環境就不是雲川域可比的。”
“真人這就是瞧低了咱們!”
宇文雲符越眾而出,大聲道:“咱們雲川學子去往中州負笈遊學,是為了修習神通術法、修仙百藝,吸收百家道統所長,反哺家鄉的……自是挑選最好的道統,學成之後,怎會留在中州呢?”
“諸位同窗,我說的是也不是?”
眾學子神色大多有些尷尬,應者寥寥,宇文雲符見狀大怒,卻被荊雨一手虛按,壓了下來:
“好了,個人選擇,不必強求,是走是留,全憑你們自己對自身未來道途的規劃,本真人是不過問的。”
他在心中歎了口氣:“雲符兒終究還是年輕了,且不說他們是返迴雲川、還是留在中州,隻怕都有各自家族的考量,未必能夠自己做主。”
“就算當真留在了中州,未來若是出了一位元嬰真君,不也是雲川域出身的真君麽?有這樣一份香火情誼的勾連在,將來雲川有難,焉能不出手相助一二?”
“而【中嶽】最為特殊,教授的是儒家經典,仙洲界道門大盛,佛門也在【浮屠仙洲】偏安一隅,唯有儒門不興,鬆風閣的中嶽峰算是罕見的儒道傳承了。”
“儒道?”那憨厚青年撓了撓頭:“我族是農桑傳家,家裏大多都是靈植夫,不知中嶽峰看不看得上我這等泥腿子。”
荊雨笑道:“儒門奉行【有教無類】,向來不拘學子身份背景,你大可寫一份靈狀投遞試試,想來他們不會拒絕。”
“如今咱們雲川域學子負笈遊學的這件事情便是由【鬆風閣】牽頭辦成的,蕭北嶽前輩在其中出了很大力氣,本真人是建議若覺著合適,大可都去鬆風閣碰碰運氣。”
“畢竟【鬆風閣】的五嶽峰主俱是元嬰中期修為以上的高修,其中【中嶽】的峰主更是元嬰後期大修士。”
“這樣高深的道統在中州域也是不多見的。”
“乖乖,那鬆風閣豈不是保底都有五位元嬰真君?當真是龐然大物了!”其中有人驚歎道。
“何止?【一山二觀三閣】這六大勢力俱有化神天君坐鎮,有的甚至不止一位。”荊雨言道:“至於【六道】,開宗的祖師也俱是化神修士,隻不過其中有的道統破落了,如今未必還有化神坐鎮,但保底也有一位元嬰後期的大修士。”
“真人,不知這【六道】是哪六道?”
荊雨早已熟稔在心,聞言道:
“這六道乃是——”
“【陰槐道】。”
“【合欲道】。”
“【畫皮道】。”
“【丹鼎道】。”
“【血符道】。”
“【冥土道】。”
荊雨言罷,眾雲川學子盡皆麵麵相覷,場麵一時間竟冷了下來。
終究還是那憨厚青年訥訥道:“真人,傳聞中州域是蓬萊仙洲正道中心,不說全是正道勢力,也不太可能有魔道立宗才是,怎得除了【丹鼎道】之外,其餘五道名字都有些邪氣森森的,聽著倒像是魔道宗門似的。”
“你還真說對了,中州六道的前身本就是魔門道統。”
荊雨言道:“此事若要追根溯源,還要自兩萬年前講起。”
“兩萬年前,蓬萊天君蕭不疑於蓬萊山召集天下化神,製定正道規矩,引來當時仙洲魔道的不滿。”
“彼時世間仍是道消魔長之局,盡管蓬萊天君已是功參造化,一身修為通天徹地,但正道依然處於弱勢。”
“蕭天君為了正道順利紮根於蓬萊,一口氣邀戰賭鬥當時風頭極盛的六位化君。”
“此戰便定於蓬萊山之上,分為【文鬥】與【武鬥】。”
“起先蕭天君一人高居蓬萊山頂,與六位化君坐而論道,辯論正邪之別、術法神通、天地法則……足足七天七夜,竟將六位魔君一一駁倒。”
“而後又一人獨鬥六大魔君,又是打了七天七夜,這一場鬥法竟使天穹無光、星沙俱落,最終蕭天君以一人之力,壓服六大魔君。”
“六位化君願賭服輸,願意改邪歸正,並各自在中州域留下一脈道統,這正是如今中州六道的由來。”
“也正因如此,你們才會覺得這六道不似正道的道統。”
荊雨笑道:“那【陰槐道】以煉屍聞名於世,當初可並非如今日這般規矩,哪管屍體的意願如何?看上了哪個修士的軀體,殺了再煉成陰屍,都屬常事。”
“【合欲道】更是隨意掠奪異性修士化為爐鼎,哪裏像如今一般還要征求一下對方的意見。”
“【畫皮道】此前剝的是【人皮】、【丹鼎道】幾萬年前煉得是【人丹】、【血符道】用的是修士精血繪符,而那【冥土道】?”
“是用萬千修士的遺蛻蘊養陰冥之土,種植【血牙米】以供修行,哪裏是現如今老老實實鑽研靈植之術的模樣……”
眾蓬萊學子咋舌:“原來還有這樣一樁故事。”
荊雨道:“莫看這中州六道不如三閣底蘊深厚,可畢竟也是化神修士創立的道統,又是魔道起家,這些年轉為正道後,又是兼收並蓄、博采眾長,道統之中的功法神通大多道魔相濟,正邪相合,頗有混沌歸一的神妙,自也是極好的去處。”
“而在六道之下,仍有不少元嬰勢力可供選擇,甚至若是合適,金丹勢力也並非不能考慮。”
他語重心長道:“中州域藏龍臥虎,能在此域站穩腳跟,哪怕是金丹宗門也不可小覷,定有驚人之處,況且……”
“你們此去隻是遊學,遊學的期限一到,便要麵臨是走是留的選擇。”
“【三閣六道】固然道統高明,能學到的東西更多更全麵,但想要留在這樣的宗門中,門檻太高,你們遊學期間必須大放異彩才有機會。”
“而其下的元嬰、金丹宗門,想要轉正就容易許多,怎麽說也是在中州域,修行環境就不是雲川域可比的。”
“真人這就是瞧低了咱們!”
宇文雲符越眾而出,大聲道:“咱們雲川學子去往中州負笈遊學,是為了修習神通術法、修仙百藝,吸收百家道統所長,反哺家鄉的……自是挑選最好的道統,學成之後,怎會留在中州呢?”
“諸位同窗,我說的是也不是?”
眾學子神色大多有些尷尬,應者寥寥,宇文雲符見狀大怒,卻被荊雨一手虛按,壓了下來:
“好了,個人選擇,不必強求,是走是留,全憑你們自己對自身未來道途的規劃,本真人是不過問的。”
他在心中歎了口氣:“雲符兒終究還是年輕了,且不說他們是返迴雲川、還是留在中州,隻怕都有各自家族的考量,未必能夠自己做主。”
“就算當真留在了中州,未來若是出了一位元嬰真君,不也是雲川域出身的真君麽?有這樣一份香火情誼的勾連在,將來雲川有難,焉能不出手相助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