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若說天下文脈昌盛之處,除卻東神洲那座天下讀書人的祖庭,稷下學宮外,還有三處,月河洲大秦王朝的寒門書院,落霜洲獨占一方洞天的白露書院,還有便是敢與稷下學宮四聖三賢坐而論道的老頭子所在的龍場驛。
前兩處皆是一方王朝乃至部洲的正統文脈。
寒門書院不屬於儒家稷下學宮之列,雖說天下書院萬千,但列屬稷下學宮文脈的,隻有十二座,所授學問皆出自至聖先師及其後繼者所述道理,寒門書院雖有書院之名,但所授的,皆是法家之言,其山主蘇蠡,卻師承法儒兩家輩分極高的“荀祭酒”。
月河洲大秦王朝文運之昌,與寒門書院脫不了關係,朝廷的立國基石,正是“寒門法家”。
至於白露書院,則是正統的儒家文脈,但卻不在十二書院之列,其山主朱熹聖乃是可配享一洲文廟的儒學宗師,他的道理學問出自亞聖,卻又自成一派,落霜洲宋、明兩大王朝所奉行的“理”正是朱熹聖的本命字。
而敢與同儒家四聖三賢坐而論道的,卻正是謝宗師師尊老牛鼻子的好友,這龍場,說白了不過是皎皎洲的一方破落小鎮,至於其中原由,隻怕是白玉京裏的道老三也說不清楚,老頭子為什麽隱沒在龍場,也隻有儒家四聖三賢能說出個所以然。
南瞻洲後繼的亂局,謝宗師懶得去管,道老三曾經語焉不詳地說過,趙謙之證道所在,大概與棠棣洞天的破碎氣運有莫大關係。
龍場鎮所在的皎皎洲,若是從南瞻洲的兩座蛟龍渡口乘蛟龍舟,最少也須半個月,其中所花費的蘊靈錢,不是下五境練氣士所能承擔的。
不過以謝宗師的劍仙手段倒不算什麽,偌大的一個劍仙,若是連跨洲渡海都無法做到,那可真是對不起砸出去的小山海般的蘊靈錢了。
劍修最是燒錢,這一條長生大道實打實是用錢砸出來的,下五境練氣士也需要蘊靈錢來攀登大道,但卻用不了劍修流水般的蘊靈錢,除卻自身精氣外,那便隻剩下蘊藉著千分之一山水氣運的蘊靈錢。
謝宗師中間停了幾次,不為別的,腰間葫蘆裏的酒沒了,但主要還是為了王元寶,上五境可以辟穀數載,終日隻以靈氣服納,但王元寶隻是個凡夫,更何況他心湖裏的蟄龍雖然有眉心祖竅裏的武道種子壓製著,但沒了血食,如何能行?
離陽國是月河洲大秦王朝屬下最為繁華的藩國,夜近三更,市井裏依舊燈火通明,熱鬧非凡,脂粉香氣夾雜著酒肉氣,在紛繁的勾欄瓦肆裏飄蕩,太平盛世大概就是如此。
華服短衫之間,一個邋遢道人身後跟著個不是禿頭的小和尚,走進了一家掛著紅袖招燈籠的花樓。
倒是惹得許多人煞是好奇。
一個道士和一個小和尚,進了煙柳巷子裏最為奢華的紅袖招,這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月河洲是法家天下,雖然好奇,但也無人上前阻止,若是換作落霜洲,怕是早有自詡清流的道學先生般的讀書人衝出來,大扯著“存天理,滅人欲”等的之乎者也的聖人言語,把敢進青樓的道士同和尚,一起送去見官問罪了。
邋遢道人和小和尚,正是謝宗師和王元寶。
王元寶不情不願地被謝宗師拉進了胭脂井般的青樓紅袖招,一時間鶯鶯燕燕,環肥燕瘦,入了王元寶的眼中。
軟糯的嬉笑,洞簫琴瑟的清越之音不絕於耳,卻讓王元寶覺得異常虛幻。
習慣了山野清苦寂寞,再入塵世,總會覺得格格不入,繁華迷戀許多人,靡靡之音聽來恍若隔世。
入了蘭芝之室,再見己身寒酸落魄,自慚形穢。
世間男子愛美人,也愛繁華,王元寶當然也不例外。
“這就是山下的世界嗎?”
王元寶忽然有些疑惑,不怪戲文本子裏的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的故事如此動人,有這樣的世界,那些故事想來也是極其精彩的。
謝宗師沒有去打擾王元寶,當年他從白玉京裏下山的時候,連王元寶都不如,進了青樓,還以為是當真的吟詩作對,直到他被個小姑娘差點拿了一血……
青樓中的醇酒,確實要比一般酒肆裏的要好,畢竟,這銷金窟裏的,秀色可餐,酒不醉人人自醉。
但王元寶卻視若未見。
這青樓紅袖招裏的騷人墨客仿佛置身於另一方天地,那方天地裏沒有謝宗師和王元寶,而謝宗師與王元寶的這方天地,卻有這些沉溺在太平盛世靡靡之音中的騷人墨客,其中不乏朝堂或江湖中的權貴或新秀,一副眾生相,就是市井裏的悲歡。
王元寶就如同時光長河裏的一塊石頭,靜靜地旁觀著河流裏的光陰流逝。
離陽國坐鎮的,是位台山派中四境修士,儒冠劍衫,不儒不道卻留著豐美長髯,此時的他卻再不見尋常時候的沉鬱,離陽國京城繁華市井被人以大手段阻隔,山水氣運不曾波動,但歲月流轉卻如奔騰河川決堤般洶湧。
山水氣運不動,歲月流轉逝者如斯,不是山野散修能做出的手筆,最少也須是上五境人物才能施展出的。
鎮守修士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無論是上五境人物,還是那位坐鎮大秦王朝的法家聖人都是他無法觸及的存在,但若是離陽國歲月流轉出了問題,鎮守散修是無論如何也脫不了幹係。
市井裏的山野散修也不少,但他們卻對歲月流轉的變化絲毫沒有發覺。
謝宗師的手段源自其師尊老牛鼻子,而老牛鼻子則來自從儒家截取的道理學問,畢竟歲月流轉的改變,從其中領悟人世道理,得些許大道旁末。印證自身道理學問,正是儒家聖人最精擅的通天手段。
王元寶能看到,就是真實的存在。
青樓紅袖招裏揮金如土,鶯燕作樂,青樓外尚有饑腸轆轆的乞兒,因為一塊沾滿塵土的饅頭爭搶得你死我活,不過為了填飽肚子。
市井小巷裏的潑辣婦人喋喋不休地數落著自家男人如何窩囊,不能賺得養家糊口的百文銅錢,卻不知默默蹲在井台旁的男人懷裏揣著一支準備送給自家媳婦的銅簪。
學堂中書聲琅琅裏飄蕩著許多稚童被壓抑的天真與跳脫,寒窗苦讀的士子,一遍遍地看著策論經典,希望從中讀出一番青雲路與聖人學問。
金戈鐵馬廝殺在沙場中,士卒殺戮生命,但正義與邪惡的劃分是以勝負論斷,勝者王,敗者寇,史書上的各朝功過,不乏真實,但更多卻是撲朔的掩飾,士卒浴血,為王侯將相築就一座白骨王座,其下萬骨枯。
農人匠戶辛勤勞作,但卻食不果腹。
太平盛世下的陰暗與悲歡,在歌舞升平中微不足道,佛法不能說盡,追求大同不錯,但聖人也築就不了一個大同天地,耕者有其田,閑者有其職,老者有所養,婦孺有所依,隻能是大部分,人總是自私的。
王元寶看見的是真正的世界。
歲月流轉漸緩,時光河川依舊奔流不息,王元寶定定站在河邊,在歲月中看到的諸多,是他不曾在佛經中讀到,戲文本子裏看到的,住持老和尚窮極一生,臨死才找到的,也不過是個心安,佛法造就了顧兩禪,卻蒙蔽了對悲歡的觀感。
到底,王元寶從顧兩禪身上學到的,不過是一拳的學問。
一拳打碎的,不止是多年停滯不前的桎梏,還有那禁錮著本心天性的佛法道德。
“師父,還是對的嗎?”
王元寶心中的信仰轟然倒塌,但還是不敢相信,但心湖上佛陀的影子開始模糊,到底哪個才是真的,王元寶不知道。
一杯水遞到王元寶眼前,他如同得了救命稻草般,躲過瓷杯飲盡,但卻不是水,一條火線自喉頭滑入腹中,胸中騰起團烈火,將僅有的疑惑焚燒殆盡。
看著眉目間悲戚漸消的王元寶,謝宗師抬手飲盡剛從青樓紅袖招後院樹下偷挖來的一壇女兒紅,足有三十年,酒香醇厚,怕不是這青樓紅袖招鴇娘為自己將來金盆洗手時準備從良的新嫁酒。
謝宗師敲了醉眼朦朧的王元寶一記爆栗道:“老禿驢喝酒不行,小禿驢喝酒也不行,難怪搶不過那個屠夫,哈哈哈哈。”
打了個酒嗝,王元寶醉醺醺道:“你個牛鼻子,好不害臊,以為插頭黃花就是個……美……”
話未說完,王元寶一頭栽倒在地上,唿唿大睡。
謝宗師納悶道:“我好歹也是個翩翩少年郎,雖然放蕩不羈,那朱熹聖插得簪花,我就插不得了?”
再看去時,沒了小和尚,地上睡著個小醉鬼。
笑罵一聲,總歸解決了老禿驢留下的麻煩,好好的少年,非弄得跟個老頭子似的,不嫌老嗎?
謝宗師拎著醉去的王元寶,踏劍遠去。
離陽國市井裏依舊繁華,青樓紅袖招裏的騷人墨客吟詩作對,隻是鴇娘破口大罵,哪個沒良心的小賊皮偷了她的新嫁酒。
乞兒得了好心婦人的幾文錢,買了一籠饅頭,能讓他飽吃三天,原本潑辣婦人錙銖必較,此時卻如此慷慨施舍,隻因為她那木訥寡言且窩囊的男人,竟還記得她自己都忘記的生辰,重貼花黃整雲鬢,一支做工粗糙的銅發簪在正午陽光下熠熠生輝。
鎮守修士鬆了一口氣,歲月流轉重迴正軌,市井裏的繁華氣運不曾少得半分,但一閃即逝劍光留下的劍意卻讓他心生寒意,僅僅殘留劍意就已如此恐怖,上五境劍仙果然不愧為天下頂尖戰力。
鎮守修士暗自慶幸,虧得自己沒有多事,天下劍修殺人最不講理,結成金丹不易,若因為一句話得個身死道消,大大地不值。
隻要文廟與武廟裏的氣運不少,他也樂得清閑,台山派的崛起,少了他這個金丹地仙,那可是極大的損失。
</p>
若說天下文脈昌盛之處,除卻東神洲那座天下讀書人的祖庭,稷下學宮外,還有三處,月河洲大秦王朝的寒門書院,落霜洲獨占一方洞天的白露書院,還有便是敢與稷下學宮四聖三賢坐而論道的老頭子所在的龍場驛。
前兩處皆是一方王朝乃至部洲的正統文脈。
寒門書院不屬於儒家稷下學宮之列,雖說天下書院萬千,但列屬稷下學宮文脈的,隻有十二座,所授學問皆出自至聖先師及其後繼者所述道理,寒門書院雖有書院之名,但所授的,皆是法家之言,其山主蘇蠡,卻師承法儒兩家輩分極高的“荀祭酒”。
月河洲大秦王朝文運之昌,與寒門書院脫不了關係,朝廷的立國基石,正是“寒門法家”。
至於白露書院,則是正統的儒家文脈,但卻不在十二書院之列,其山主朱熹聖乃是可配享一洲文廟的儒學宗師,他的道理學問出自亞聖,卻又自成一派,落霜洲宋、明兩大王朝所奉行的“理”正是朱熹聖的本命字。
而敢與同儒家四聖三賢坐而論道的,卻正是謝宗師師尊老牛鼻子的好友,這龍場,說白了不過是皎皎洲的一方破落小鎮,至於其中原由,隻怕是白玉京裏的道老三也說不清楚,老頭子為什麽隱沒在龍場,也隻有儒家四聖三賢能說出個所以然。
南瞻洲後繼的亂局,謝宗師懶得去管,道老三曾經語焉不詳地說過,趙謙之證道所在,大概與棠棣洞天的破碎氣運有莫大關係。
龍場鎮所在的皎皎洲,若是從南瞻洲的兩座蛟龍渡口乘蛟龍舟,最少也須半個月,其中所花費的蘊靈錢,不是下五境練氣士所能承擔的。
不過以謝宗師的劍仙手段倒不算什麽,偌大的一個劍仙,若是連跨洲渡海都無法做到,那可真是對不起砸出去的小山海般的蘊靈錢了。
劍修最是燒錢,這一條長生大道實打實是用錢砸出來的,下五境練氣士也需要蘊靈錢來攀登大道,但卻用不了劍修流水般的蘊靈錢,除卻自身精氣外,那便隻剩下蘊藉著千分之一山水氣運的蘊靈錢。
謝宗師中間停了幾次,不為別的,腰間葫蘆裏的酒沒了,但主要還是為了王元寶,上五境可以辟穀數載,終日隻以靈氣服納,但王元寶隻是個凡夫,更何況他心湖裏的蟄龍雖然有眉心祖竅裏的武道種子壓製著,但沒了血食,如何能行?
離陽國是月河洲大秦王朝屬下最為繁華的藩國,夜近三更,市井裏依舊燈火通明,熱鬧非凡,脂粉香氣夾雜著酒肉氣,在紛繁的勾欄瓦肆裏飄蕩,太平盛世大概就是如此。
華服短衫之間,一個邋遢道人身後跟著個不是禿頭的小和尚,走進了一家掛著紅袖招燈籠的花樓。
倒是惹得許多人煞是好奇。
一個道士和一個小和尚,進了煙柳巷子裏最為奢華的紅袖招,這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月河洲是法家天下,雖然好奇,但也無人上前阻止,若是換作落霜洲,怕是早有自詡清流的道學先生般的讀書人衝出來,大扯著“存天理,滅人欲”等的之乎者也的聖人言語,把敢進青樓的道士同和尚,一起送去見官問罪了。
邋遢道人和小和尚,正是謝宗師和王元寶。
王元寶不情不願地被謝宗師拉進了胭脂井般的青樓紅袖招,一時間鶯鶯燕燕,環肥燕瘦,入了王元寶的眼中。
軟糯的嬉笑,洞簫琴瑟的清越之音不絕於耳,卻讓王元寶覺得異常虛幻。
習慣了山野清苦寂寞,再入塵世,總會覺得格格不入,繁華迷戀許多人,靡靡之音聽來恍若隔世。
入了蘭芝之室,再見己身寒酸落魄,自慚形穢。
世間男子愛美人,也愛繁華,王元寶當然也不例外。
“這就是山下的世界嗎?”
王元寶忽然有些疑惑,不怪戲文本子裏的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的故事如此動人,有這樣的世界,那些故事想來也是極其精彩的。
謝宗師沒有去打擾王元寶,當年他從白玉京裏下山的時候,連王元寶都不如,進了青樓,還以為是當真的吟詩作對,直到他被個小姑娘差點拿了一血……
青樓中的醇酒,確實要比一般酒肆裏的要好,畢竟,這銷金窟裏的,秀色可餐,酒不醉人人自醉。
但王元寶卻視若未見。
這青樓紅袖招裏的騷人墨客仿佛置身於另一方天地,那方天地裏沒有謝宗師和王元寶,而謝宗師與王元寶的這方天地,卻有這些沉溺在太平盛世靡靡之音中的騷人墨客,其中不乏朝堂或江湖中的權貴或新秀,一副眾生相,就是市井裏的悲歡。
王元寶就如同時光長河裏的一塊石頭,靜靜地旁觀著河流裏的光陰流逝。
離陽國坐鎮的,是位台山派中四境修士,儒冠劍衫,不儒不道卻留著豐美長髯,此時的他卻再不見尋常時候的沉鬱,離陽國京城繁華市井被人以大手段阻隔,山水氣運不曾波動,但歲月流轉卻如奔騰河川決堤般洶湧。
山水氣運不動,歲月流轉逝者如斯,不是山野散修能做出的手筆,最少也須是上五境人物才能施展出的。
鎮守修士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無論是上五境人物,還是那位坐鎮大秦王朝的法家聖人都是他無法觸及的存在,但若是離陽國歲月流轉出了問題,鎮守散修是無論如何也脫不了幹係。
市井裏的山野散修也不少,但他們卻對歲月流轉的變化絲毫沒有發覺。
謝宗師的手段源自其師尊老牛鼻子,而老牛鼻子則來自從儒家截取的道理學問,畢竟歲月流轉的改變,從其中領悟人世道理,得些許大道旁末。印證自身道理學問,正是儒家聖人最精擅的通天手段。
王元寶能看到,就是真實的存在。
青樓紅袖招裏揮金如土,鶯燕作樂,青樓外尚有饑腸轆轆的乞兒,因為一塊沾滿塵土的饅頭爭搶得你死我活,不過為了填飽肚子。
市井小巷裏的潑辣婦人喋喋不休地數落著自家男人如何窩囊,不能賺得養家糊口的百文銅錢,卻不知默默蹲在井台旁的男人懷裏揣著一支準備送給自家媳婦的銅簪。
學堂中書聲琅琅裏飄蕩著許多稚童被壓抑的天真與跳脫,寒窗苦讀的士子,一遍遍地看著策論經典,希望從中讀出一番青雲路與聖人學問。
金戈鐵馬廝殺在沙場中,士卒殺戮生命,但正義與邪惡的劃分是以勝負論斷,勝者王,敗者寇,史書上的各朝功過,不乏真實,但更多卻是撲朔的掩飾,士卒浴血,為王侯將相築就一座白骨王座,其下萬骨枯。
農人匠戶辛勤勞作,但卻食不果腹。
太平盛世下的陰暗與悲歡,在歌舞升平中微不足道,佛法不能說盡,追求大同不錯,但聖人也築就不了一個大同天地,耕者有其田,閑者有其職,老者有所養,婦孺有所依,隻能是大部分,人總是自私的。
王元寶看見的是真正的世界。
歲月流轉漸緩,時光河川依舊奔流不息,王元寶定定站在河邊,在歲月中看到的諸多,是他不曾在佛經中讀到,戲文本子裏看到的,住持老和尚窮極一生,臨死才找到的,也不過是個心安,佛法造就了顧兩禪,卻蒙蔽了對悲歡的觀感。
到底,王元寶從顧兩禪身上學到的,不過是一拳的學問。
一拳打碎的,不止是多年停滯不前的桎梏,還有那禁錮著本心天性的佛法道德。
“師父,還是對的嗎?”
王元寶心中的信仰轟然倒塌,但還是不敢相信,但心湖上佛陀的影子開始模糊,到底哪個才是真的,王元寶不知道。
一杯水遞到王元寶眼前,他如同得了救命稻草般,躲過瓷杯飲盡,但卻不是水,一條火線自喉頭滑入腹中,胸中騰起團烈火,將僅有的疑惑焚燒殆盡。
看著眉目間悲戚漸消的王元寶,謝宗師抬手飲盡剛從青樓紅袖招後院樹下偷挖來的一壇女兒紅,足有三十年,酒香醇厚,怕不是這青樓紅袖招鴇娘為自己將來金盆洗手時準備從良的新嫁酒。
謝宗師敲了醉眼朦朧的王元寶一記爆栗道:“老禿驢喝酒不行,小禿驢喝酒也不行,難怪搶不過那個屠夫,哈哈哈哈。”
打了個酒嗝,王元寶醉醺醺道:“你個牛鼻子,好不害臊,以為插頭黃花就是個……美……”
話未說完,王元寶一頭栽倒在地上,唿唿大睡。
謝宗師納悶道:“我好歹也是個翩翩少年郎,雖然放蕩不羈,那朱熹聖插得簪花,我就插不得了?”
再看去時,沒了小和尚,地上睡著個小醉鬼。
笑罵一聲,總歸解決了老禿驢留下的麻煩,好好的少年,非弄得跟個老頭子似的,不嫌老嗎?
謝宗師拎著醉去的王元寶,踏劍遠去。
離陽國市井裏依舊繁華,青樓紅袖招裏的騷人墨客吟詩作對,隻是鴇娘破口大罵,哪個沒良心的小賊皮偷了她的新嫁酒。
乞兒得了好心婦人的幾文錢,買了一籠饅頭,能讓他飽吃三天,原本潑辣婦人錙銖必較,此時卻如此慷慨施舍,隻因為她那木訥寡言且窩囊的男人,竟還記得她自己都忘記的生辰,重貼花黃整雲鬢,一支做工粗糙的銅發簪在正午陽光下熠熠生輝。
鎮守修士鬆了一口氣,歲月流轉重迴正軌,市井裏的繁華氣運不曾少得半分,但一閃即逝劍光留下的劍意卻讓他心生寒意,僅僅殘留劍意就已如此恐怖,上五境劍仙果然不愧為天下頂尖戰力。
鎮守修士暗自慶幸,虧得自己沒有多事,天下劍修殺人最不講理,結成金丹不易,若因為一句話得個身死道消,大大地不值。
隻要文廟與武廟裏的氣運不少,他也樂得清閑,台山派的崛起,少了他這個金丹地仙,那可是極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