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借糧隻去太原中山等郡?”
梁廣聞言突然看向郭縕。
“不去太原中山還能去哪?許多地方的情況或許還不如雁門郡內。至少那田晏和夏育離開之際可什麽都沒留下。”
郭縕說著又是一聲長歎。
“老師既然已經落得前往太原和中山借糧了,那何不做得幹脆些,畢竟,借糧能夠借來多少,便是老師天大的麵子,隻怕尚且不夠雁門郡內一半百姓食用吧。”
梁廣站直了身子看向郭縕。
“仲容這話何意?”
郭縕看向梁廣。
“敢問老師,雁門如今真的隻有十二萬的人口嗎?”
“仲容這是哪裏的話,莫非以為我欺瞞朝廷不成?仲容可得曉得,那文書之上寫的清清楚楚,朝廷也是認得!”
郭縕麵色一變,厲聲說道。
“老師何必欺我呢?”梁廣冷笑了聲。“我大漢東南西北,雖然地域廣闊,習俗各不相同,但我也算是行走了各處,對於各地也算知曉,所謂人口流失,人數大量減少,基本都是一個模子的事情,一半確實是天災人禍,但是另一半多半是當地豪強所為吧?隱匿人口,減少稅收,肥了自己的口袋。這些事情我本不願說,畢竟,如此所為雖然豪強利益更大,但也算是有功於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但此刻已經是如此情況,老師還不讓他們開倉放糧嗎?”
“畢竟他們本身也不納稅,不服役,便是之前的勞師動眾想必也未曾波及,他們倉內的存糧隻怕不會少於城中庫內所留,依我的愚見,他們若是能夠配合,食物的麻煩至少可以環節,若他們不願,我願意帶兵,攻破那些藏在山中的塢堡,此刻不交糧莫非等著雁門關破給鮮卑人嗎?”
梁廣怒目圓睜開口說道。
“仲容何必如此,你所要的究竟是什麽?”郭縕聞言,歎了口氣,伸手拉住梁廣的衣袍,低聲說道。“仲容需知,你如此舉措,隻怕對你未來不利啊。”
“老師此言差欸,這次一敗,隻怕天下之人的目光都已經集中在了並州,雁門郡內越是安穩你我的功勞也就越大。”
梁廣反手托住郭縕的手臂,開口答道。
“仲容難道不知過猶不及的道理?便是那田晏和夏育再無複起之時,但段公和王甫可不會因此受到太大的牽連,而且就算段公和王甫都沒有餘力在於仲容計較,可士人之中就真能容得仲容這般在如此局麵還能安撫百姓,不出絲毫紕漏的寒門白身子嗎?更何況,其餘宦人就能容得仲容這般能夠揮刀還能治縣且與宦人對立之少年嗎?”
郭縕看向梁廣,此刻字字句句言真情切,不說其他,這也事關郭縕本人的利益。
“皆為蟲豸,有何懼之,老師莫非是擔心我刀不利嗎?”
郭縕看著梁廣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二楞子模樣也是一愣,自己話已至此,確實也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麽了。
此刻的梁廣心頭也是無奈,畢竟郭縕並不知道自己和裴家的關係僅僅隻靠著一個不受重視的長子聯係,可以說梁廣此刻能夠借助的真真切切的關係唯有郭縕一個便宜老師了。所以梁廣隻能調用民意做到極致,到時候即便郭縕分量不夠,或許會有想要名聲的官員出手相助。
“如此年紀便如此焦急甚至不惜一切,仲容,不得不說,你讓我想起了臧工的一位故吏。”
郭縕搖了搖頭,有些無奈的說道。
“不知老師口中故吏乃是何人?”
“孫堅,孫文台,隻是可惜他被臧工派去送信,此刻還未歸來,尚且不知生死,不然你們二人或許會一見如故,不過仲容,我雖可不要名聲助你,但所有因果和殺伐之時你得一力承擔,若是有日他人追究,我乃是被你脅迫。”
郭縕說著嚴肅的看向梁廣。
“老師不想要這名聲?”
梁廣看向郭縕。
郭縕笑著搖了搖頭。“如此名聲隻是對你這般寒門士子或者天下大儒朝中三公或許有些用處,但是對於我這般的人,百害而無一利,早晚有一日你會有所之,你既然尊我一句老師,那我便也提醒你一句,莫要被聲名所累。”
“帶你的人與我前去倉庫,換了一身裝備,之後留五十人給我配合城內官員發放賑濟,豪門大族之處,我自會派遣人一一拜訪,若是不應,在刀劍相向不遲。終於仲容你,速速前去雁門關之上吧,既然已經做好了以命博富貴的準備,現在倒也正是時機。”(注:此處雁門關並非現代以及後世明代的雁門關,此處雁門關隻是修在雁門山和關外之間的一處關隘小城,為了方便以雁門關稱。)
“若是城中無事,三五日之後這五十人或許會帶著收攏而來的民夫協助守城,若是有恙,便會有人前來尋到仲容,屆時仲容若歸,定要將刀劍磨得快些。”
郭縕冷冷的說道。
梁廣聞言心頭都是一震,大漢文人又有幾個未曾提刀殺人。
告離郭縕,梁廣一行一路朝著雁門關而去。
言語之上的一切自己已經爭取到位了,現在也是該真正以命相搏的時候了。
郭縕方才說梁廣太急了,梁廣卻不得不急,畢竟,再過幾年便是黃巾之亂,到時候真正的亂世便已然拉開序幕,屆時,梁廣的身家便會成為索命的刀,而且即便梁廣可以給出身家,對方卻也不見得能夠留的梁廣性命。畢竟,三國時期的各個勢力的領袖,就沒有幾個是省油的燈。
到達雁門關之下,梁廣等眾人已經是風塵仆仆,看著眼前並不雄偉也不高大的關隘,梁廣心頭忍不住搖頭,若不是麵對的對手是鮮卑人這般不擅長攻城又沒什麽攻城器械的遊牧民族,隻怕這個小小的關隘早就被攻破了。
不過關隘雖然破小,但是關隘上的人卻還算得上警惕,聽的動靜很快便探出了頭來。
“爾等是何人,為何在關下徘徊?”
關上那瘦小的兵士開口問道。
他的語氣恭敬,並無幾分桀驁之意。畢竟那關下之人無論裝備還是馬匹都比他們好了太多,更別提他身後人人強健,目光兇悍。
“鄙人梁廣,奉郭太守之命,前來接管城防!”
看著關上之人,感受著他的語氣,梁廣抬頭大聲說道,此刻他也不說郭縕讓他協助駐守雁門關了,而是直接開口,就要完全掌握城防的指揮大權。
看著郭縕的手令,關上之人不疑有他,示意打開了城門。
進入關隘之後,梁廣才知道為何那關上之人顯得如此唯喏,整個關隘之內,士兵不足百人,而且要不是身材消瘦就是年齡有些大了,甚至就連身上有著缺殘的士兵也成了鎮守關隘的主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甚至不敢給那百十名陪隸武器,以防他們作亂。
“老子說了老子是幽州的兵士。你們竹筒也看了,兵刃和甲胄也看了,說也說不出來個什麽,卻又不讓我離開,還收了我的兵刃和馬匹,你們究竟要做什麽?”
正當梁廣要和此刻關隘之內的百夫長說話,一聲不滿的吼聲從一旁的屋內傳來。
梁廣聞言突然看向郭縕。
“不去太原中山還能去哪?許多地方的情況或許還不如雁門郡內。至少那田晏和夏育離開之際可什麽都沒留下。”
郭縕說著又是一聲長歎。
“老師既然已經落得前往太原和中山借糧了,那何不做得幹脆些,畢竟,借糧能夠借來多少,便是老師天大的麵子,隻怕尚且不夠雁門郡內一半百姓食用吧。”
梁廣站直了身子看向郭縕。
“仲容這話何意?”
郭縕看向梁廣。
“敢問老師,雁門如今真的隻有十二萬的人口嗎?”
“仲容這是哪裏的話,莫非以為我欺瞞朝廷不成?仲容可得曉得,那文書之上寫的清清楚楚,朝廷也是認得!”
郭縕麵色一變,厲聲說道。
“老師何必欺我呢?”梁廣冷笑了聲。“我大漢東南西北,雖然地域廣闊,習俗各不相同,但我也算是行走了各處,對於各地也算知曉,所謂人口流失,人數大量減少,基本都是一個模子的事情,一半確實是天災人禍,但是另一半多半是當地豪強所為吧?隱匿人口,減少稅收,肥了自己的口袋。這些事情我本不願說,畢竟,如此所為雖然豪強利益更大,但也算是有功於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但此刻已經是如此情況,老師還不讓他們開倉放糧嗎?”
“畢竟他們本身也不納稅,不服役,便是之前的勞師動眾想必也未曾波及,他們倉內的存糧隻怕不會少於城中庫內所留,依我的愚見,他們若是能夠配合,食物的麻煩至少可以環節,若他們不願,我願意帶兵,攻破那些藏在山中的塢堡,此刻不交糧莫非等著雁門關破給鮮卑人嗎?”
梁廣怒目圓睜開口說道。
“仲容何必如此,你所要的究竟是什麽?”郭縕聞言,歎了口氣,伸手拉住梁廣的衣袍,低聲說道。“仲容需知,你如此舉措,隻怕對你未來不利啊。”
“老師此言差欸,這次一敗,隻怕天下之人的目光都已經集中在了並州,雁門郡內越是安穩你我的功勞也就越大。”
梁廣反手托住郭縕的手臂,開口答道。
“仲容難道不知過猶不及的道理?便是那田晏和夏育再無複起之時,但段公和王甫可不會因此受到太大的牽連,而且就算段公和王甫都沒有餘力在於仲容計較,可士人之中就真能容得仲容這般在如此局麵還能安撫百姓,不出絲毫紕漏的寒門白身子嗎?更何況,其餘宦人就能容得仲容這般能夠揮刀還能治縣且與宦人對立之少年嗎?”
郭縕看向梁廣,此刻字字句句言真情切,不說其他,這也事關郭縕本人的利益。
“皆為蟲豸,有何懼之,老師莫非是擔心我刀不利嗎?”
郭縕看著梁廣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二楞子模樣也是一愣,自己話已至此,確實也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麽了。
此刻的梁廣心頭也是無奈,畢竟郭縕並不知道自己和裴家的關係僅僅隻靠著一個不受重視的長子聯係,可以說梁廣此刻能夠借助的真真切切的關係唯有郭縕一個便宜老師了。所以梁廣隻能調用民意做到極致,到時候即便郭縕分量不夠,或許會有想要名聲的官員出手相助。
“如此年紀便如此焦急甚至不惜一切,仲容,不得不說,你讓我想起了臧工的一位故吏。”
郭縕搖了搖頭,有些無奈的說道。
“不知老師口中故吏乃是何人?”
“孫堅,孫文台,隻是可惜他被臧工派去送信,此刻還未歸來,尚且不知生死,不然你們二人或許會一見如故,不過仲容,我雖可不要名聲助你,但所有因果和殺伐之時你得一力承擔,若是有日他人追究,我乃是被你脅迫。”
郭縕說著嚴肅的看向梁廣。
“老師不想要這名聲?”
梁廣看向郭縕。
郭縕笑著搖了搖頭。“如此名聲隻是對你這般寒門士子或者天下大儒朝中三公或許有些用處,但是對於我這般的人,百害而無一利,早晚有一日你會有所之,你既然尊我一句老師,那我便也提醒你一句,莫要被聲名所累。”
“帶你的人與我前去倉庫,換了一身裝備,之後留五十人給我配合城內官員發放賑濟,豪門大族之處,我自會派遣人一一拜訪,若是不應,在刀劍相向不遲。終於仲容你,速速前去雁門關之上吧,既然已經做好了以命博富貴的準備,現在倒也正是時機。”(注:此處雁門關並非現代以及後世明代的雁門關,此處雁門關隻是修在雁門山和關外之間的一處關隘小城,為了方便以雁門關稱。)
“若是城中無事,三五日之後這五十人或許會帶著收攏而來的民夫協助守城,若是有恙,便會有人前來尋到仲容,屆時仲容若歸,定要將刀劍磨得快些。”
郭縕冷冷的說道。
梁廣聞言心頭都是一震,大漢文人又有幾個未曾提刀殺人。
告離郭縕,梁廣一行一路朝著雁門關而去。
言語之上的一切自己已經爭取到位了,現在也是該真正以命相搏的時候了。
郭縕方才說梁廣太急了,梁廣卻不得不急,畢竟,再過幾年便是黃巾之亂,到時候真正的亂世便已然拉開序幕,屆時,梁廣的身家便會成為索命的刀,而且即便梁廣可以給出身家,對方卻也不見得能夠留的梁廣性命。畢竟,三國時期的各個勢力的領袖,就沒有幾個是省油的燈。
到達雁門關之下,梁廣等眾人已經是風塵仆仆,看著眼前並不雄偉也不高大的關隘,梁廣心頭忍不住搖頭,若不是麵對的對手是鮮卑人這般不擅長攻城又沒什麽攻城器械的遊牧民族,隻怕這個小小的關隘早就被攻破了。
不過關隘雖然破小,但是關隘上的人卻還算得上警惕,聽的動靜很快便探出了頭來。
“爾等是何人,為何在關下徘徊?”
關上那瘦小的兵士開口問道。
他的語氣恭敬,並無幾分桀驁之意。畢竟那關下之人無論裝備還是馬匹都比他們好了太多,更別提他身後人人強健,目光兇悍。
“鄙人梁廣,奉郭太守之命,前來接管城防!”
看著關上之人,感受著他的語氣,梁廣抬頭大聲說道,此刻他也不說郭縕讓他協助駐守雁門關了,而是直接開口,就要完全掌握城防的指揮大權。
看著郭縕的手令,關上之人不疑有他,示意打開了城門。
進入關隘之後,梁廣才知道為何那關上之人顯得如此唯喏,整個關隘之內,士兵不足百人,而且要不是身材消瘦就是年齡有些大了,甚至就連身上有著缺殘的士兵也成了鎮守關隘的主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甚至不敢給那百十名陪隸武器,以防他們作亂。
“老子說了老子是幽州的兵士。你們竹筒也看了,兵刃和甲胄也看了,說也說不出來個什麽,卻又不讓我離開,還收了我的兵刃和馬匹,你們究竟要做什麽?”
正當梁廣要和此刻關隘之內的百夫長說話,一聲不滿的吼聲從一旁的屋內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