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禁止酒駕製度的實施,讓人欣慰了好長一段時間。前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十點,為了能多讓孩子省點時間多休息(步行至家中差不多需要一個小時),接讀高中三年級的兒子放學迴家,騎摩托車行至三橋,因氣溫驟降,下過雨後的橋麵結了冰。
誰能預測得知,對麵開來了一輛轎車,開著遠光燈,當時戴了頭盔的我,看不清路麵,急忙向路邊靠了半米,路麵太滑,車子歪砸在橋邊的行人道護坎上,兒子的足踝碰刮了,幸虧騎行速度慢,兒子蹭破了點皮,我也是驚恐萬分。接下來幾天下雪,我便步行去接,然後再打的迴去。
前幾天,因有私事處理需要迴去,午夜下了火車之後,在一處十字路口,一輛黑色轎車快速駛來,準備過馬路斑馬線的我迅速退至人行道上,轎車裏震顫地飄著刀郎演唱的《情人》一陣風從我身旁飛馳而過……也許吧,馬路兩側樓上的居民在夢中也會被音樂震醒。
在浙江海寧市,今年九月份開始實施了“關愛生命,文明出行”的活動。憑身份證、在市區規定的政府行政辦事處免費領頭盔,騎行電瓶車必須戴頭盔,不準電瓶車帶成年人,電瓶車不準行駛占用機動車道,汽車禮讓行人等係列文明新風尚。全市轟轟烈烈地參與其中,政府公務員,社會誌願者走上街頭——
宣傳、教育、引導、維護、執行!
當每次走在沒有交通信號燈的斑馬線,看著禮讓行人先行等待的車輛時,我由衷地對車輛司機豎起了大拇指,更為這座城市的變化而點讚。
在異鄉務工,常關注著家鄉的信息,今天同時在“新縣微生活網”、“新縣網”上,看到了觸目驚心的多了兩個地方、兩場不同的車禍,內心無法言諭地震顫著一陣陣絞痛。
交通事故,在中國日漸擁堵的車輛潮中,每天都在上演著一幕幕許多不應該發生痛心疾首的悲劇,形成了一個又一個支離破碎的心殤,毀滅著一個又一個家庭的幸福。
家鄉公眾號相繼報道了這兩場交通事故,將軍路的男孩起因騎摩托車闖紅燈。而發生在三橋西頭拐角處的事故,源於大卡車剮撞了騎行的母女。
如果將軍路的男孩不是那麽年少無意識的輕狂,看見紅燈停下來,或是司機在過路口時速度再慢一些?
夜晚九點半過後,正是中學生夜自習下課放學的時間,三橋西頭的卡車在城區行駛慢些、或實施交通管製?或者騎行的母女速度再慢一些,騎行在非機動車道上?據後來消息,在第二高中三年級的女學生早上已經喪失了生命特征。
但事實沒有如果,悲劇還是發生了,皆源於人為的行為規範不遵守造成的。
痛心兩個家庭悲劇發生的同時,也痛心他(她)們行為規範意識的淡漠!更痛心民眾社會公德行為的自我約束。
政府是社會民眾的引導者,父母是子女行為的示範者,學校是學生思想教育的搖籃。在這兩起交通事故中,都是青春花季的孩子,我們一起捫心自問,究竟是哪裏出現問題了呢?
生活富裕了。時間緊迫了。出行加速了。
雖說出行中出現了不應該發生的交通事故,但我們的公共安全意識、優良的行為規範、文明的社會公德都拋放在哪?
痛心悲劇的發生,終究難以承受,一次次血的教訓。車禍猛於虎呀!
充分認知安全出行意識,樹立正確的個人行為規範,避免與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人為的交通事故大家是完全可以消滅與管控的。
最後,由衷祝願以後不再發生任何交通安全事故。節日馬上來臨,真誠祝福大家一切安好!
216
時光飛逝,九月中旬時,由於中美貿易戰越來越火熱,帳篷廠的出口也受到了波擊,沈老板宣布放假二十天左右,聽通知上班。加工廠也結算完了我的工資。一共拿了四萬元工資,除了生活用度,還有三萬多元。還了一萬的債,妻手上放了一萬以備急用錢時之需,自己僅剩一萬二千元。
我便乘公交車去了海寧市,由於逛了七八個小時的大街與工業區,我的腳有隻痛,便尋了一家、掛著揚州腳藝招牌的修腳店進店修腳。
泡腳、修腳(扡腳)、四十元,男技師整個過程隻需花了二十分鍾,我尋思這錢怎麽這麽好賺,這手藝我也會,怎麽不幹呢?
技師又問我是否推拿敲背。我說頸椎行不?我做縫紉工作,頸椎已有些變形。這位小夥子又幫我做頸椎推拿,半小時收費六十元,一個小時一百二十元。
這可比我打工掙錢。在迴斜橋的路上,我這麽想著。
迴出租屋時,我把這種想法告訴了妻,看見我做服裝生意失敗的我,妻表示反對。說租房需要錢,有沒有人上門更不好說,萬一沒生意幹虧了,又耽誤時間不說,從前背負的債務還沒還上,如果弄得賠錢,致使債上加債就更難翻身了。
那一夜,我無法入眠,輾轉反側,忽然覺得,習慣自主創業的我,自己該自主做點事才對。
十八日上午,大頭哥打來電話,問我今年情況怎麽樣?怎麽大半年也沒有與其聯係?他還說正在銷售月餅。並說這月餅賣得很火爆,今年企業領導,前兩天親自調研參觀過的鄉鎮企業。
2019年9月16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領導來到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堂,遠眺英雄山上“紅旗飄飄”主題雕塑。隨後調研考察了紅城新縣全域旅遊創建模式,感受鄉村的綠水題教育,黨員、幹部要多學黨史、新中國史,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217
中秋節快到了。我叫大頭哥為我送了一份月餅(2o個),送到熊河老家父母親的手上。用微信為其轉了賬。大頭哥當天下午順道便送到了,而且還發了視頻,看見父母高興的樣子,我很欣慰。
國慶節期間,小劉邀我迴新縣作向導。小星有事情需要辦理,也開車來了浙江。我知道父母喜歡吃糯米,便又買了正宗的地方特產——嘉興粽子,與小星一起驅車迴了新縣。
車子行到熊河時,已是下午兩點鍾。我又見到了大半年不曾涉足的老家。父親正在簷下錘剝中藥五加皮,而母親,穿著我去年春節親手為她縫做的襖子,在一旁坐在木椅上看著。
見我迴來,父親很是激動、高興。我把帶的禮物放在堂屋旁的桌上,並叮囑父母,說粽子裏有肉,要再次蒸熱了吃,如果三天內吃不完,要放在冰箱裏的保鮮層,可以多留一個星期的保質期。
然後我為父母親的茶杯中倒了開水,為自己的杯子也倒了水,與父母閑聊了十幾分鍾。因為我訂了後天下午的車票,下午再坐車迴縣城,還要打掃城裏空閑三個多月的家中衛生,明天早上還要為小劉當向導。
“這麽多年自主開店,快五十歲的人了,又出外務工,幹縫紉工那麽辛苦還習慣不?”父親問我,“現在身體還吃的消,迴家火車也很方便,欠的債務要還別人的。”
“做生意虧欠的錢,用務工的工資還,不知要還到猴年馬月?”父親很是擔心。
“現在有手藝在外好掙錢,不用擔心。”我隻能這樣安慰著年邁的父母。
我走了,老家的父母親還有大姐與哥哥一家照料著,心甚慰。
“怎麽迴來了,外麵混不下去麽?”
“有事娘,順便迴家瞅瞅。”
“哦,好好的……”母親站了起來。
“還陪我說兩句話不?”
“後天下午要走了娘,三點的火車。”
“哦,好好的,把債還了。”
母親很是不舍,叫我再陪她多坐一會兒。我用手機看了看時間,快三點鍾了,我為母親又添點水,問吃飯的情況,她說大姐隔三差五的過來照看清洗,吃的好,睡的好,讓我放心。
我不由想起去年初冬,母親病了,十幾天不能吃,用輸液維持著身體的營養,家人都為其預備後事了,但我迴來看到後,知其喉嚨有痰難受,便用放在窗台上已曬幹、院中當年所結的榧子果,取了兩枚,放在灶台鍋中、用大半杯水煮開了,又煮了五分鍾以後,隻剩了一兩水,稍等溫熱時,用勺子喂給了母親。不承想還真管用,母親當天一會兒又能喝水了,傍晚便能說話,說想吃稀一些的粥,大姐用米湯加了少量的米飯,用罐子在火爐煮好,喂給了母親。母親竟然又奇跡般地能吃能喝了,過了半個月,慢慢地好了起來,恢複了行動,並且又能自己動手做飯了……
與母親聊了一會兒,說媳婦上班也挺好的,孫子在外求學也經常電話聯係。叫她沒事時讓父親陪著,在村子裏幹淨平坦的路麵上多走走。
“這就又要出門了。”我起身告辭時,母親仍是不舍。
“我有空會迴來的。”我扭轉頭,同還在錘五加皮的父親打了招唿,出了院子。
誰能預測得知,對麵開來了一輛轎車,開著遠光燈,當時戴了頭盔的我,看不清路麵,急忙向路邊靠了半米,路麵太滑,車子歪砸在橋邊的行人道護坎上,兒子的足踝碰刮了,幸虧騎行速度慢,兒子蹭破了點皮,我也是驚恐萬分。接下來幾天下雪,我便步行去接,然後再打的迴去。
前幾天,因有私事處理需要迴去,午夜下了火車之後,在一處十字路口,一輛黑色轎車快速駛來,準備過馬路斑馬線的我迅速退至人行道上,轎車裏震顫地飄著刀郎演唱的《情人》一陣風從我身旁飛馳而過……也許吧,馬路兩側樓上的居民在夢中也會被音樂震醒。
在浙江海寧市,今年九月份開始實施了“關愛生命,文明出行”的活動。憑身份證、在市區規定的政府行政辦事處免費領頭盔,騎行電瓶車必須戴頭盔,不準電瓶車帶成年人,電瓶車不準行駛占用機動車道,汽車禮讓行人等係列文明新風尚。全市轟轟烈烈地參與其中,政府公務員,社會誌願者走上街頭——
宣傳、教育、引導、維護、執行!
當每次走在沒有交通信號燈的斑馬線,看著禮讓行人先行等待的車輛時,我由衷地對車輛司機豎起了大拇指,更為這座城市的變化而點讚。
在異鄉務工,常關注著家鄉的信息,今天同時在“新縣微生活網”、“新縣網”上,看到了觸目驚心的多了兩個地方、兩場不同的車禍,內心無法言諭地震顫著一陣陣絞痛。
交通事故,在中國日漸擁堵的車輛潮中,每天都在上演著一幕幕許多不應該發生痛心疾首的悲劇,形成了一個又一個支離破碎的心殤,毀滅著一個又一個家庭的幸福。
家鄉公眾號相繼報道了這兩場交通事故,將軍路的男孩起因騎摩托車闖紅燈。而發生在三橋西頭拐角處的事故,源於大卡車剮撞了騎行的母女。
如果將軍路的男孩不是那麽年少無意識的輕狂,看見紅燈停下來,或是司機在過路口時速度再慢一些?
夜晚九點半過後,正是中學生夜自習下課放學的時間,三橋西頭的卡車在城區行駛慢些、或實施交通管製?或者騎行的母女速度再慢一些,騎行在非機動車道上?據後來消息,在第二高中三年級的女學生早上已經喪失了生命特征。
但事實沒有如果,悲劇還是發生了,皆源於人為的行為規範不遵守造成的。
痛心兩個家庭悲劇發生的同時,也痛心他(她)們行為規範意識的淡漠!更痛心民眾社會公德行為的自我約束。
政府是社會民眾的引導者,父母是子女行為的示範者,學校是學生思想教育的搖籃。在這兩起交通事故中,都是青春花季的孩子,我們一起捫心自問,究竟是哪裏出現問題了呢?
生活富裕了。時間緊迫了。出行加速了。
雖說出行中出現了不應該發生的交通事故,但我們的公共安全意識、優良的行為規範、文明的社會公德都拋放在哪?
痛心悲劇的發生,終究難以承受,一次次血的教訓。車禍猛於虎呀!
充分認知安全出行意識,樹立正確的個人行為規範,避免與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人為的交通事故大家是完全可以消滅與管控的。
最後,由衷祝願以後不再發生任何交通安全事故。節日馬上來臨,真誠祝福大家一切安好!
216
時光飛逝,九月中旬時,由於中美貿易戰越來越火熱,帳篷廠的出口也受到了波擊,沈老板宣布放假二十天左右,聽通知上班。加工廠也結算完了我的工資。一共拿了四萬元工資,除了生活用度,還有三萬多元。還了一萬的債,妻手上放了一萬以備急用錢時之需,自己僅剩一萬二千元。
我便乘公交車去了海寧市,由於逛了七八個小時的大街與工業區,我的腳有隻痛,便尋了一家、掛著揚州腳藝招牌的修腳店進店修腳。
泡腳、修腳(扡腳)、四十元,男技師整個過程隻需花了二十分鍾,我尋思這錢怎麽這麽好賺,這手藝我也會,怎麽不幹呢?
技師又問我是否推拿敲背。我說頸椎行不?我做縫紉工作,頸椎已有些變形。這位小夥子又幫我做頸椎推拿,半小時收費六十元,一個小時一百二十元。
這可比我打工掙錢。在迴斜橋的路上,我這麽想著。
迴出租屋時,我把這種想法告訴了妻,看見我做服裝生意失敗的我,妻表示反對。說租房需要錢,有沒有人上門更不好說,萬一沒生意幹虧了,又耽誤時間不說,從前背負的債務還沒還上,如果弄得賠錢,致使債上加債就更難翻身了。
那一夜,我無法入眠,輾轉反側,忽然覺得,習慣自主創業的我,自己該自主做點事才對。
十八日上午,大頭哥打來電話,問我今年情況怎麽樣?怎麽大半年也沒有與其聯係?他還說正在銷售月餅。並說這月餅賣得很火爆,今年企業領導,前兩天親自調研參觀過的鄉鎮企業。
2019年9月16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領導來到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堂,遠眺英雄山上“紅旗飄飄”主題雕塑。隨後調研考察了紅城新縣全域旅遊創建模式,感受鄉村的綠水題教育,黨員、幹部要多學黨史、新中國史,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217
中秋節快到了。我叫大頭哥為我送了一份月餅(2o個),送到熊河老家父母親的手上。用微信為其轉了賬。大頭哥當天下午順道便送到了,而且還發了視頻,看見父母高興的樣子,我很欣慰。
國慶節期間,小劉邀我迴新縣作向導。小星有事情需要辦理,也開車來了浙江。我知道父母喜歡吃糯米,便又買了正宗的地方特產——嘉興粽子,與小星一起驅車迴了新縣。
車子行到熊河時,已是下午兩點鍾。我又見到了大半年不曾涉足的老家。父親正在簷下錘剝中藥五加皮,而母親,穿著我去年春節親手為她縫做的襖子,在一旁坐在木椅上看著。
見我迴來,父親很是激動、高興。我把帶的禮物放在堂屋旁的桌上,並叮囑父母,說粽子裏有肉,要再次蒸熱了吃,如果三天內吃不完,要放在冰箱裏的保鮮層,可以多留一個星期的保質期。
然後我為父母親的茶杯中倒了開水,為自己的杯子也倒了水,與父母閑聊了十幾分鍾。因為我訂了後天下午的車票,下午再坐車迴縣城,還要打掃城裏空閑三個多月的家中衛生,明天早上還要為小劉當向導。
“這麽多年自主開店,快五十歲的人了,又出外務工,幹縫紉工那麽辛苦還習慣不?”父親問我,“現在身體還吃的消,迴家火車也很方便,欠的債務要還別人的。”
“做生意虧欠的錢,用務工的工資還,不知要還到猴年馬月?”父親很是擔心。
“現在有手藝在外好掙錢,不用擔心。”我隻能這樣安慰著年邁的父母。
我走了,老家的父母親還有大姐與哥哥一家照料著,心甚慰。
“怎麽迴來了,外麵混不下去麽?”
“有事娘,順便迴家瞅瞅。”
“哦,好好的……”母親站了起來。
“還陪我說兩句話不?”
“後天下午要走了娘,三點的火車。”
“哦,好好的,把債還了。”
母親很是不舍,叫我再陪她多坐一會兒。我用手機看了看時間,快三點鍾了,我為母親又添點水,問吃飯的情況,她說大姐隔三差五的過來照看清洗,吃的好,睡的好,讓我放心。
我不由想起去年初冬,母親病了,十幾天不能吃,用輸液維持著身體的營養,家人都為其預備後事了,但我迴來看到後,知其喉嚨有痰難受,便用放在窗台上已曬幹、院中當年所結的榧子果,取了兩枚,放在灶台鍋中、用大半杯水煮開了,又煮了五分鍾以後,隻剩了一兩水,稍等溫熱時,用勺子喂給了母親。不承想還真管用,母親當天一會兒又能喝水了,傍晚便能說話,說想吃稀一些的粥,大姐用米湯加了少量的米飯,用罐子在火爐煮好,喂給了母親。母親竟然又奇跡般地能吃能喝了,過了半個月,慢慢地好了起來,恢複了行動,並且又能自己動手做飯了……
與母親聊了一會兒,說媳婦上班也挺好的,孫子在外求學也經常電話聯係。叫她沒事時讓父親陪著,在村子裏幹淨平坦的路麵上多走走。
“這就又要出門了。”我起身告辭時,母親仍是不舍。
“我有空會迴來的。”我扭轉頭,同還在錘五加皮的父親打了招唿,出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