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沿著錢塘江出海口北岸上行,潮水越過杭州灣大橋後,在尖山處湧入錢塘江,一浪高過一浪,在丁橋大缺口處形成碰頭潮,湧入鹽官時,在寬闊的江麵上,形成一線潮。而到了鹽倉的錢塘江拐角處,形成迴頭潮。潮水威猛,然後直撲杭州城,進入富春江後逐漸消彌。
錢塘江岸上,不僅每次每個季節觀潮,有著不同的觸感。而夜裏聽潮,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聽潮於錢塘江,在尖山是海的寬廣,在丁橋是江的雄壯,在鹽官是你激情的豪邁,在鹽倉是生命的驚魂,在六和塔聽潮,則是一曲夢裏的交響曲,感覺更是靈魂在超脫洗禮。
在曆史的長河裏,鹽官這座幾千年的古城,更是一部潮鄉文化璀璨奪目的明珠。
第一次去鹽官的風情街,從鎮海樓進入,便是傳奇書生陸遜的點將台。這裏當年還陳列著海寧鹽官的名士風釆。無數次走到這裏,皆是感慨萬千。乾隆七次下江南,六次經過鎮海門,可謂此處天下人為之千古一歎。
明月不驚江潮起,東風更助陸郎情。遂作詞雲——南鄉子 又至風情街
次次討荊州,何止孫郎晝夜憂。平蜀主書生拜相,風流。天下誰人不識侯?煙雨幾番秋,此後英雄箬笠留。一瞥古今多少事,蜉蝣。日月沉浮鎮海樓。
風情街,不僅有清朝的宰相府第,更有南宋的名妓宋思思的花居雅舍。從花居雅舍門口,有水道直通鹽宮的下河。江南水鄉,在這裏更是詩韻深深。
從城皇廟走出,唐代安國寺的舊址曆曆在目。向南,到了一處粉牆黛瓦,竹林掩映的別墅,這裏便是近代國文大師王國維的故居。再向南過了沿江公路,行至錢塘江岸邊。觀潮、聽潮,在觀潮公園是需要普通務工人一天的收入,而在這裏是不收費的。
有一年,我在鹽官一處服裝廠務工,攜助設計師打樣時,每天早上六點前,都可以去進入觀潮公園跑步。那裏除了名人留下的詩詞,更有江南第一鎮海塔占鼇塔,潮起之前,塔上的風鈴恰如天籟之音逐漸響起。
偶爾也會在塔下的白玉廣場練練拳腳功夫,而占鼇塔旁的江岸上,乾隆種的樸樹至今仍枝繁葉茂。而靠東,就是普濟寺了。那段時間,普濟寺的鍾聲總會在晨曦中響起。
而海神廟,那時進去更不用花錢的,因為守廟收費的負責人,是我務工時老板娘的同學。
那時金庸書院與孔子學院還未建,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白玉廣場的夜市。每個星期六的夜裏,一盤炒米粉,一碟花生米,一顆大蔥,一份豬頭肉,一斤烈酒,獨自一人一夜到天明。
水調歌頭 辛卯年海寧聽潮記
燈彩照皇寺,夢裏倘難留。遇錢塘大潮起,今返鹽官遊。醉裏癡尋仙叟,豈料嫦娥媚誘,難續鵲橋愁。萬馬向西吼,何奈月悠悠。踏江岸,怡景色,眺瓊樓。少年勵誌,觀此明鏡怎添惆。誰及多災多險,怎及平常平淡?格物致知酬。順水常思逆,任在水中浮。
113
我與摩托車,無數次等待在洛塘河渡口,春雨稀疏地敲打著江南的雨簷。東風吹起,河堤岸白玉蘭飄了滿地,春柳扭轉纖弱的腰枝蕩著秋千。
我一個人,十年前流浪在洛塘河的老街上,烏蓬船在輕漾,桃花怒吐芬芳,而我呢?為了生計,卻茫然遊蕩於這如詩如畫的水鄉。欸乃的櫓聲,伴著青磚黛瓦的老房子,倒映在水中,晃悠著體驗千年來斑駁的記憶。還有來自曆史那血雨腥風的滄桑……
“ 一九三七年,鬼子進中原,先打開盧溝橋,又打開了山海關,火車道就修到了濟南……”
一首思痛的歌,一首屈辱的歌, 一首酸楚的歌!
進入海寧斜橋火車站,故地重遊,站立在車站旁日軍修建的碉堡哨樓之上,夕陽西下,從上海奔馳向杭州的火車唿嘯而過,讓我想起了這首抗日之歌。滿腔是無限的感殤,雖心中千頭萬緒奔湧,竟無語凝噎。
一九一五年杭滬鐵路修通後,為方便在鹽官鎮觀潮,在斜橋處修建了火車站,臨八月大潮期間,當時並開通了專列接送。而千餘年繁盛的鹽官古城,因鐵路的開通也開始走向沒落。百餘年過去了,繁盛了現今的海寧市。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五日,淞滬會戰爆發,三月後長三角淪陷侵略者之手。為了控製杭滬鐵路,日軍在沿途修築了工事,其中斜橋火車站旁就是其中一處,完工於一九四零年。車站東西兩處碉堡與哨樓,內設地下水牢。牆壁上依舊懸貼著侵華日軍留下的報紙。八十餘年過去了,此處文物保存完好,讓人驚歎。現在是浙江省“九.一八”事變的愛國教育基地。
遠去了曆史的硝煙,斑駁的斜橋火車站依然屹立在鐵道旁。塵埃落定,雲淡風清,江南水鄉在新時代飛速發展,海寧如錢塘江潮水一樣與時俱進發生著巨變,曆史將翻閱新的篇章。
長埭外,古道邊,運河日斜殘。聲聲船號鳴九天,行船已漸遠。玉蘭紅,瓊樓聳,臨江潮濤湧。青磚黛瓦鹽官夢,重遊豈從容。
看過了壯觀的鹽官古城,觀賞了花卉長安鎮,披著斜橋的朝彩,來到了硤石古鎮。
紫薇山的樓亭,煙霞洞的夕陽,南關廂的燈彩,北關廂的詩韻。移情別戀,咋舍不下徐誌摩的多情浪漫,還有那顧況品讀的真情。
烈土陵園的豐碑,矗立在東山,眺望著璀璨的錢塘江匯流東海。漫步江南,誰不想釋懷金庸的俠心,還有那滿腔精忠報國的名人。
“讀書觀其大意,為善不求人知”。在洛塘河岸的西山腳下,走出一位近代國學家——張宗祥(1882—1965),現代學者、書法家。譜名思曾,後慕文天祥為人,改名宗祥,字閬聲,號冷僧,別署鐵如意館主。浙江海寧人。建國後任西泠印社社長、浙江圖書館館長等職。張宗祥先生在京師圖書館期間,為祖國的珍奇文獻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在整理敦煌經七千餘卷時,發現古人喜書素絹,實為愛用光紙之故。張宗祥積極提出了恢複西泠印社的提案,並同時提出建議:在複社的同時,恢複西泠印社的篆刻印泥,兼售書畫及碑帖之類。
若年之後,我常去孤山的西冷印社,揣摩那裏的碑文時,更了解了這些名士,當其走到一定的高度時,更是一名返璞歸真且求知若渴的謙謙君子。
西山腳下的洛塘岸邊,這裏還是朱熹的老師楊由義的故裏。
114
那年中秋節第二天,便是國慶節。節氣已過了秋分,在海寧陪妻吃過午飯,騎著摩托車,間歇式奔跑了十六個小時,當迴到新縣時,已是第二日清晨。遇上了老趙在我店門口,停著三輪車賣菜。
老趙今年六十有二。家住離縣城三裏外的村口,獨門獨院的鄉間村舍。用“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比喻再恰當不過了。
見我開門,老趙馬上從三輪車取出黃瓜、地缸豆、小青菜、茄子等十幾斤各式的菜,提到我門店裏。
<一>
全村人都曉得,老趙愛種菜,除了自己吃,新鮮蔬萊剩餘太多了,便用三輪車推到縣城菜市場叫賣。
一天在菜市場遇上一位西裝革履的青年人。
“大爺,您蒜賣多少錢一斤?”
“兩塊六,要多少?”
“五塊錢來二斤行不?”
“行”!老趙笑咪咪地稱完蒜拿方便袋裝好。
小夥遞了張百元大鈔,老趙吐了點吐液沫紙幣麵上搓搓,確定真鈔後把零錢找給了小夥子。
小夥子接過錢後,認真數了數,用手拉了老趙,“大爺,差十元錢。”
“不差呀,剛數好的。讓我瞧瞧。”
小夥左手假裝著遞錢給老趙,右手扯迴了老趙還沒來得及收到口袋裏的百元鈔票。”
”對的,大爺,我又數了,對的,我數錯了”
話音沒完,小夥溜進人潮眨眼就不見了……
菜白賣了,還倒貼九十五元錢!等老趙醒悟過來時,哪兒還有人影。
<二>
當地有個不成文的風俗。說是結婚時沾了銀元的氣息, 生的兒子有出息,生的女兒有能耐。
老趙結婚時,父母給了兩塊銀元。後來兒子果然考上了名牌大學。老趙便炫耀了自家的銀元,連村中三歲孩子,都知道他家有兩塊袁大頭。
有天午飯後,老趙拿了張木靠椅坐在院門口小憩,來了三個人。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抱著半歲的嬰兒,另一位有點姿色三十歲左右的女人。
“大叔,能討杯水喝不?”
\"行啊。”老趙看帶著孩子的婦女一眼,忙起身進屋搬了小木桌和木靠椅子,在院中擺好讓她們坐下 ,又沏了茶,給孩子單獨又倒了杯白開水。
“大叔,我們是從南陽過來的走親戚。”有姿色的女人便同老趙搭訕,\"結果人沒找著,錢也快花完了。你看我這純銀手鐲值參佰元不?”
女人笑咪咪地把帶手鐲的手,在老趙眼前晃了晃,又把手臂貼在老趙手上讓老趙看,並且在老趙的手臂上蹭了兩下。
老趙老伴走了四五年了。無意中碰到這女人的手臂,便心猿意馬起來,心裏美滋滋的。這女人手咋這麽嫩,這麽軟,這麽香呢!
“大叔,行不?”女人又用手臂在老趙身上蹭了蹭。
時值七月,天氣有點酷熱,女人的酥胸半露在外,說話時一顫一顫的,還有那深深的乳溝,看的老趙直吞口水。
“行不大叔?”女人又把帶手鐲的手在老趙手上輕撫了兩下,“要不你給兩百大叔,我們急需錢,把手鐲押你這兒,改天來取好不?”
老趙摸了摸手鐲,無意中又摸了女人的小手臂,心裏美滋滋的。但轉念一想,不會是假的吧,天下可沒那麽好的便宜事呀?家裏不是還有父母留下的兩塊銀元麽,拿出來比比,不就知真假了麽。
“大叔,行不行呀?”女人又問道。
老趙平時被騙怕了,還是怕上當,又不甘心,就去了裏屋打開櫃子,把衣服縫裏藏的放銀元 的小木箱取出來,拿到外麵和這女人比對著。
“是真的吧,不會騙你的大叔,我真的沒錢花了,押在您這兒吧。” 女人可憐兮兮地哀求著,女人抓著老趙的手臂又輕搖了兩下。
“銀鐲是真的!”老趙笑了,“一百抵押在我這兒吧,我隻剩一百元錢了。”
“不能多給點啊,我們真的等錢用。”抱孩子的婦女也附合著。
“我隻剩這一百元線了,”老趙還以為今天撿了個大便宜,\"不押算了,我就那麽多。”
“一百就一百吧,我們等著用錢做車費迴去,那您找個筆簽一下字據。” 那兩個女人無可奈何地說道。
老趙就進裏屋去拿筆和錢了。今天他又鬼迷心竅的上當了,銀元放在桌上沒收拾帶進去,等拿著筆紙與錢出來時,院子已經沒了人影。
“不好,上當了” !
老趙趕緊跑出了院門。但 五十米開外的地方,停了一輛沒有牌照的紅色中巴車,那有點姿色的女人還對著老趙、微笑地揮了兩下手,鑽進車關上車門,車子一溜煙拐過彎就不見了……
老趙打了120報警,搞得打成了急救電話,經工作人員提示又改打了110電話,警察也查不出一點線索,後來也不了了之。
<三>
有一天,老趙來我店裏做套衣服 ,我泡了杯明前清毛尖他喝,邊喝茶邊講了他前些天受欺騙的事 ,一邊講還一邊樂哈哈笑著 。
他說前些天兒子從外地迴來,把孫子也帶迴了。兒子跟同學聚會,就把孫子留家裏由老趙照看。
孫子五歲了,在城裏坐習慣了轎車,沒坐過三輪,很好奇,就嚷著老趙騎三輪帶著玩。
孫子玩渴了,又嚷著爺爺買飲品。老趙拉著孫子進了一家便民小超市,掏出五十元買了瓶小家夥選的開啡爾。
然而賣貨的老板隻找了四元錢老趙。
“你應該找我四十四塊錢老板,我給了五十元呢。”
“你不是給我十元嗎?”老扳狡辨著。
“這錢是早上我兒子給我的,上麵還記著他電話號碼,139……不信你在裝錢的抽屈查一下?”
“是我弄錯了,買東西人多。”老板紅著臉解釋著,又找了他四十六元。
老趙把六元錢給了老板。 \"我買你東西不占你便宜,做啥生意也不容易,下次別幹這事哈 !”
……
老趙是來買我店裏的羽絨服時認識的,他說我裁做的衣服更暖和、更合身。賣玩菜喜歡來我店裏玩,時間長了,順便討喝我的野生靈芝水,也常給我一起聊他所遇到的糟心事,
老趙臨走時我送他出門口,握了他一雙滿是老繭 、又滿是皺紋的手說: \"趙叔,下次別給我帶菜了,自己那麽辛苦種的!”
我硬塞了老趙五十元錢,他怎麽也不肯要,最後我也隻好作罷。
“看你這孩子說啥呢,不就兩顆菜麽。”
老趙走遠了,我那天夜裏、都有點那麽一種莫名的心痛……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明鏡本清靜,何處染塵埃。”
那天夜深人靜時, 我反複呤誦著此詩,才安靜地睡下了。
115
這個世界太小了,我很感歎,本來我是躲避著在安陽時認識的李姐,以為過了快二十年,她已經不認識我。然而她卻那天尋到了我的店裏。
我從海寧迴來第二天,便開始招銷售員。第五天的時侯,我把門店已經清理的很整潔了。
那天上午十點,我正在裁衣服,以為是客戶來閑逛的,便頭也不抬含糊地打了聲招唿,又忙著畫線了。她進入我的店裏後,看了五分鍾的衣服,然後才和我打招唿。
“你挺像我從前認識的一個人。”
我扭頭看見是李姐,便放下了手中的畫粉對著她說。
“我不敢確定是不是李姐,怕認錯了。”
“熊老弟,哦,當老板就不認姐了。”
“哪裏呀,差不多二十年了,怕認錯,不敢認哈李姐。”
“嘴還是那麽甜。去年冬天見你小孩,都讀初中了?”
“是的姐。你呢?”
“我兩個女孩,大的讀大學三年級了,小的讀高中二年級了。”
“孩子都這麽大了,真好!我的小孩剛讀初中二年級。”
“我幫你賣衣服行不?你不是正在招銷售員麽,我去年還在朝陽門開了小店賣衣服呢。”
“行啊。我前兩年剛上縣城,幹這行業沒時間到處逛,在朝陽門沒看見你賣衣服呀。”我故意這麽說。
“看你是不敢認姐吧。”
“怎麽會呢,幹我們自己加工這行真的好忙。”
“快坐吧,別站著了姐,我給你倒水哈。”
……
那天上午,與李姐的交談中,才知道那年她從安陽迴去,終於自己帶著女兒離婚了,後來又通過務工,認識了現在新縣籍的老公張睿,並且又生了一個女兒。今年正月底,張睿以旅遊的形式去了韓國務工。李姐也為了湊錢其老公出國,把店轉出去了,現在居家帶女兒讀書。張睿的父母年邁,住在鄉下,還需要張睿夫妻供養。但張睿走了大半年,還沒寄錢迴來,李姐這段時間,把手上的積蓄花的差不多了。張睿讓其在他姐夫家先借五千元錢用,讓李姐再等兩個月,才能寄錢迴家。李姐不願去借,這才出來尋找工作 。
李姐來我店裏上班經過再三考慮,最終還是同意了。其女兒中午在校就餐,晚餐是迴來吃的,我便讓其幫忙做飯,其女兒來店裏一起吃。這樣一可以減少其開支,二可以安心讓李姐賣衣服,免了後顧之憂。
新縣的工資不高,那時做店裏銷售員,每月大約能拿一千元。第一個月發工資時,我多給了她兩百。李姐拿了錢,高興地似個孩子。
有一天我在店裏,遇到了當初一起在海寧務工的薑紅。三十二歲的她仍是那麽青春靚麗,但仍未婚。在她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在海寧一起務工的初戀徐珩。
徐珩在海寧時與小周結婚,現在兩個孩子已經讀小學了。
那年我在針織布廠上班,與妻哥的廠隔條馬路。針織廠是個小加工私企,僅六個人上班,自己租房居住。而妻哥上班的工廠,麵積大且有單獨的宿舍,而且宿舍裏還有電視廳。
因妻哥管理著工廠宿舍,我進出方便。那一年正值美國出兵伊拉克,下班後很喜歡去看電視新聞。徐珩是妻娘家同村的小弟,也在其中,那時剛認識薑紅。
某天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新聞,徐珩過來想要換台看電視劇,被我當時站出來拒絕了的原故,便很生氣地離開了。
沒過幾天,大家都在一起看電視,女生都站在前麵。徐珩做小動作,在眾目睽睽之下,用木棍偷偷捅薑紅穿得很性感的屁股。第一次薑紅忍了,隻是不耐煩地勉強笑著迴頭說。
“別把我衣服弄髒了。”
接下來徐春又偷偷捅了兩次,這下把薑紅惹怒了,並開口質問。這事當然大家都不會承認的是誰幹的。而徐珩卻故意在側麵指了指我。而我卻沒言語解釋,懶得惹是非,扭頭向廠外走去。
而薑紅的姐姐聽說後,卻不依不饒,把這事告知了妻哥,妻哥便追到我租房處詢問我。弄得在妻麵前很是尷尬,還吵了幾句。後來很少去妻哥廠裏看電視了。徐珩我也不在去理會他。隻是聽說徐珩後來真的泡上了薑紅。
今天見到薑紅,我感覺她很慶幸,沒有與徐珩這種人渣走到一起。她也解釋說那年的事,工友們說真不是我做的,向我致歉當年惹得我與妻吵架。
對這種齷齪事,我隻是笑了笑。
116
那年冬天,又是一個暖冬。讓我苦惱至極。
去年剩下的衣服一千六百多件,到冬月底時還有一千五百件。真讓我頭都炸了,天氣一直是好晴天,白天氣溫維持在二十度以上。電視上專家們預測也是暖冬,市場上羽絨服更加飽和,品牌的衣服僅售一百多元一件,形成了商品降價的惡性循環,我從一百伍降到一百,到了這個時間,從一百又降到八十元一件。在鄉下的幾個街道,八十元一件賣了兩百件,縣城隻賣了一百件。到了臘月初,我一咬牙,從八十元一件又降到伍拾元一件。這樣到了春節前一天,盤點了一下,還剩五百件羽絨服。
一共約賣了六萬元,除了李姐的工資、夥食、房租、水電費、交通費等用度,僅剩三萬一千元。
計劃不如變化。唉,當時怎麽算都賺錢的生意,結果卻賠得讓我懷疑人生。
俗話說,“賺錢向迴看,賠錢向前看”。到了這地步,與浙江務工迴來的妻商議之後,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欠得錢先壓下不還,房錢首先要付清。因為買了靚哥的房子,到了交鑰匙的時間了。
我與妻所有的積蓄都交了房款,還差二萬三千元。靚哥也勉強給了鑰匙,我便請人通了水電。過了一個節儉的春節。妻匆忙又去浙江務工了,而我手中已無流動的資金。便退了租用的門麵房。把剩下的羽絨服物品,搬到了自己所購的商品房、其中一個房間。自己做了廚房與衛生間的防水,簡單裝起來臨時用。在廚房簡單地用小木桌支了燃氣灶,在沒有裝修的房子裏臨時住了下來。
那一年過罷元宵節,妻妹來我家串門,看了我買的房,說也想預購一套。我介紹了同幢樓靚哥的房子。陪同妻妹看了幾迴房,她在同幢間歇兩個步梯的五樓,與靚哥交了訂金,並簽了購買合同。
我還要掙錢還債。賣衣服所用門麵兩層樓房退了,房東是家族的大姐,見我賠錢了,少收了我三千的房租。但孩子上學需地方住,便請陳總裝了防盜窗與紗窗。又請熊建國的妻幫忙粉牆,剛粉完一個房間,靚哥便叫停了,說等錢交齊了再粉,並讓專門守樓的一名工人看著。我隻好作罷。便讓孩子寄宿在學校。
我又一次騎著摩托車,上了去浙江海寧的馬路。
117
那一年,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我與朋友經過慈溪去了寧波。
出了海寧鬧市,在馬橋檢查站警察驗了我們的行駛證,駕駛證,身份證。上了高速公路後,從北岸進入了跨海大橋。這裏,也曾經是我第一次去海寧聽潮看海的地方。
遠遠望去,大橋直通雲端,我坐在副駕位置上,好似駕車向天上飛去。那天下午雲淡風輕,海天一線。心的跳動伴著飛馳的小車,我如飄蕩在天與海之間的一葉小舟。
四十多分鍾後,進入了寧波慈溪市。到了寧波的老市區,有一種雜亂無章的感覺,道路也有些坑坑窪窪。從朋友的車裏走出來,這座第二批對外開放的現代城市,第一感覺很是陳舊。當夜又下起了大雨,在酒店外的街道上,到處是一片汪洋,許多車輛浸泡在積水中無法動彈。
唉,這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叫什麽事?排水係統就這麽差麽?往後幾年,新聞上好多城市報道,在暴雨時都出現了嚴重的內澇,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損失與傷害,這種人為事故的發生,又是誰的責任,又是誰在買單呢?
我在寧波呆了兩日,原準備去普陀山,但妻打電話說她有些感冒,便乘車急速迴了海寧,與舟山群島第一次擦肩而過。
風透林梢輕輕,殘陽漸沒,又是一天的落幕。從寧波迴至海寧,在妻的廠區私人宿舍,那個晚上,我沒有去車站載客,剛安靜地躺在床上,妻卻接到了一個很讓人心碎的電話。
電話是在法國務工的妻妹夫打過來的,說是我幫其買的房,價格貴了,說的意思是我不僅坑了他,而且私人還間接賺了他的錢。
我在旁邊聽著,這讓我很是生氣,當場接過妻的電話,並駁斥了她。
“兄弟,房子是小妹自己看上的,合同是她自己簽的,現在的房價漲到了兩千六百元了,估計今年春節前能漲到三千元一個平方,你買房時兩千二一個平方,一百二十六平方米的房子,隻給你算了二十六萬元,又給你少一百元一個平方,開發商靚哥是我同村的,如果旁人買,是怎麽也找不到的價格,你現在新鄉買房處諮詢一下,是不是你的房買貴了?”我說完這些,立馬掛了手機。
“逢人隻說三分話,要留七分在心中”。對人不能太實誠,即使麵對親人,也要保留自己的主見,否則,辦了好事難落到好,別人還說你故意的坑他的人民幣。唉,這就是現實的經濟社會。
江南的春天,是個多雨的季節,第二天早上,又下起了雨。妻感冒好了許,見我睡得香,便上班去了。
我閉著眼迷糊地躺著,感覺妻還在,便翻身抱住她,然而我卻感覺不對,妻的前胸很寬大,身上很是柔軟,而這個人瘦弱,而且肌肉有點緊。我驟然睜開了眼睛,才發現是小尹。而小尹沒有反抗,正睜著眼看我。我急忙鬆開她,從床上像彈簧一樣跳了起來。
“你怎麽躺在我床上?”我質問道。
“叔,我剛從家裏來,早上快四點下的火車,坐公交剛到半小時,姨這宿舍我有鑰匙。見叔躺在床上睡的香,沒叫你,我坐車太累了,所以也很想躺一會兒。”
小尹與小蘭、小花等,是妻在新縣通過熟人,去年帶到廠裏來務工的小姑娘,今年二十一歲了。與小尹鬧了“烏龍”事,也隻好作罷。我出了宿舍,穿上雨衣,騎車去了汽車站,坐在出站口旁的長凳裏,等著天南海北的旅客出站載客。
那時我跑摩托車載客,用塑料廣告紙寫著“載客”,下麵寫著“快捷方便”。其他的十幾位都逢人便問,而我是等客上門。他們都是換檔位、省油型的摩托車,而我的是踏板型僅油門控製速度的摩托車。而且我的車型舒適度好。這種方式,比其他車主攬客更多。
那時雖說出租車多,安全性比摩托車好。但摩托車方便快捷,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暢通無阻,而且人行道上抄近路也可以走,停放也比出租車方便。遇著急事,短距離或市區內車輛多的地方,比出租車要省時間,所以也受旅客青睞。
從汽車站或火車站,載客最多的異地縣市是桐鄉、海鹽與嘉興,偶爾入夜後也去德清、杭州、平湖、南潯、嘉善、上海。去杭州大部分送至臨平最多,大約需用九十分鍾。去桐鄉高鐵站抄近路過沈丘古村。去桐鄉市則走屠甸鎮,大約僅用四十分鍾就可跑一個來迴。去桐鄉羊毛衫市場濮院鎮(洪合),抄小路從雙水村入洪硤公路,大約半個小時,這些地方迴程仍可載客。去嘉興或王店,從火車站後穿過殳山,還可以繞開大轉盤的公安檢查站。去海鹽除了縣城,偶爾還去秦山核電廠,從王店過去的一條公路穿行更近一些。
那時去上海,從火車站出發,穿過東山直達百步鎮,從百步向海鹽縣城的路上進入01省道,改向平湖市,然後進入上海金山區,顧客乘地鐵進上海市黃浦區。有急事的顧客出價是五百元。
有一次送顧客,我把摩托車放在金山地鐵站外的停車位,也坐地鐵去了上海外灘看風景。當時肚子有點餓,便在旁邊的店想買肉夾饃填肚子,然而一問多少錢,竟然是意想不到的價格,一個肉夾饃一百八十元人民幣。我急忙趕迴海寧,在路過平湖夜市的時候,叫了一份八元錢的加肉炒米粉,就吃得很飽了。
這件事幾年都沒有釋懷。我是真的太窮了,在景區餓了一個肉饃都吃不起,而不是肉夾饃價格的貴與賤,而是我感覺到太在乎錢了,而且在當代經濟的體製下,我是那麽的微小,卑微到還不如空氣中的一個分子,在繁華夢幻般的上海外灘,連肉夾饃的香味沾染一點,都如此顯得是那麽的奢侈。
沿著錢塘江出海口北岸上行,潮水越過杭州灣大橋後,在尖山處湧入錢塘江,一浪高過一浪,在丁橋大缺口處形成碰頭潮,湧入鹽官時,在寬闊的江麵上,形成一線潮。而到了鹽倉的錢塘江拐角處,形成迴頭潮。潮水威猛,然後直撲杭州城,進入富春江後逐漸消彌。
錢塘江岸上,不僅每次每個季節觀潮,有著不同的觸感。而夜裏聽潮,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聽潮於錢塘江,在尖山是海的寬廣,在丁橋是江的雄壯,在鹽官是你激情的豪邁,在鹽倉是生命的驚魂,在六和塔聽潮,則是一曲夢裏的交響曲,感覺更是靈魂在超脫洗禮。
在曆史的長河裏,鹽官這座幾千年的古城,更是一部潮鄉文化璀璨奪目的明珠。
第一次去鹽官的風情街,從鎮海樓進入,便是傳奇書生陸遜的點將台。這裏當年還陳列著海寧鹽官的名士風釆。無數次走到這裏,皆是感慨萬千。乾隆七次下江南,六次經過鎮海門,可謂此處天下人為之千古一歎。
明月不驚江潮起,東風更助陸郎情。遂作詞雲——南鄉子 又至風情街
次次討荊州,何止孫郎晝夜憂。平蜀主書生拜相,風流。天下誰人不識侯?煙雨幾番秋,此後英雄箬笠留。一瞥古今多少事,蜉蝣。日月沉浮鎮海樓。
風情街,不僅有清朝的宰相府第,更有南宋的名妓宋思思的花居雅舍。從花居雅舍門口,有水道直通鹽宮的下河。江南水鄉,在這裏更是詩韻深深。
從城皇廟走出,唐代安國寺的舊址曆曆在目。向南,到了一處粉牆黛瓦,竹林掩映的別墅,這裏便是近代國文大師王國維的故居。再向南過了沿江公路,行至錢塘江岸邊。觀潮、聽潮,在觀潮公園是需要普通務工人一天的收入,而在這裏是不收費的。
有一年,我在鹽官一處服裝廠務工,攜助設計師打樣時,每天早上六點前,都可以去進入觀潮公園跑步。那裏除了名人留下的詩詞,更有江南第一鎮海塔占鼇塔,潮起之前,塔上的風鈴恰如天籟之音逐漸響起。
偶爾也會在塔下的白玉廣場練練拳腳功夫,而占鼇塔旁的江岸上,乾隆種的樸樹至今仍枝繁葉茂。而靠東,就是普濟寺了。那段時間,普濟寺的鍾聲總會在晨曦中響起。
而海神廟,那時進去更不用花錢的,因為守廟收費的負責人,是我務工時老板娘的同學。
那時金庸書院與孔子學院還未建,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白玉廣場的夜市。每個星期六的夜裏,一盤炒米粉,一碟花生米,一顆大蔥,一份豬頭肉,一斤烈酒,獨自一人一夜到天明。
水調歌頭 辛卯年海寧聽潮記
燈彩照皇寺,夢裏倘難留。遇錢塘大潮起,今返鹽官遊。醉裏癡尋仙叟,豈料嫦娥媚誘,難續鵲橋愁。萬馬向西吼,何奈月悠悠。踏江岸,怡景色,眺瓊樓。少年勵誌,觀此明鏡怎添惆。誰及多災多險,怎及平常平淡?格物致知酬。順水常思逆,任在水中浮。
113
我與摩托車,無數次等待在洛塘河渡口,春雨稀疏地敲打著江南的雨簷。東風吹起,河堤岸白玉蘭飄了滿地,春柳扭轉纖弱的腰枝蕩著秋千。
我一個人,十年前流浪在洛塘河的老街上,烏蓬船在輕漾,桃花怒吐芬芳,而我呢?為了生計,卻茫然遊蕩於這如詩如畫的水鄉。欸乃的櫓聲,伴著青磚黛瓦的老房子,倒映在水中,晃悠著體驗千年來斑駁的記憶。還有來自曆史那血雨腥風的滄桑……
“ 一九三七年,鬼子進中原,先打開盧溝橋,又打開了山海關,火車道就修到了濟南……”
一首思痛的歌,一首屈辱的歌, 一首酸楚的歌!
進入海寧斜橋火車站,故地重遊,站立在車站旁日軍修建的碉堡哨樓之上,夕陽西下,從上海奔馳向杭州的火車唿嘯而過,讓我想起了這首抗日之歌。滿腔是無限的感殤,雖心中千頭萬緒奔湧,竟無語凝噎。
一九一五年杭滬鐵路修通後,為方便在鹽官鎮觀潮,在斜橋處修建了火車站,臨八月大潮期間,當時並開通了專列接送。而千餘年繁盛的鹽官古城,因鐵路的開通也開始走向沒落。百餘年過去了,繁盛了現今的海寧市。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五日,淞滬會戰爆發,三月後長三角淪陷侵略者之手。為了控製杭滬鐵路,日軍在沿途修築了工事,其中斜橋火車站旁就是其中一處,完工於一九四零年。車站東西兩處碉堡與哨樓,內設地下水牢。牆壁上依舊懸貼著侵華日軍留下的報紙。八十餘年過去了,此處文物保存完好,讓人驚歎。現在是浙江省“九.一八”事變的愛國教育基地。
遠去了曆史的硝煙,斑駁的斜橋火車站依然屹立在鐵道旁。塵埃落定,雲淡風清,江南水鄉在新時代飛速發展,海寧如錢塘江潮水一樣與時俱進發生著巨變,曆史將翻閱新的篇章。
長埭外,古道邊,運河日斜殘。聲聲船號鳴九天,行船已漸遠。玉蘭紅,瓊樓聳,臨江潮濤湧。青磚黛瓦鹽官夢,重遊豈從容。
看過了壯觀的鹽官古城,觀賞了花卉長安鎮,披著斜橋的朝彩,來到了硤石古鎮。
紫薇山的樓亭,煙霞洞的夕陽,南關廂的燈彩,北關廂的詩韻。移情別戀,咋舍不下徐誌摩的多情浪漫,還有那顧況品讀的真情。
烈土陵園的豐碑,矗立在東山,眺望著璀璨的錢塘江匯流東海。漫步江南,誰不想釋懷金庸的俠心,還有那滿腔精忠報國的名人。
“讀書觀其大意,為善不求人知”。在洛塘河岸的西山腳下,走出一位近代國學家——張宗祥(1882—1965),現代學者、書法家。譜名思曾,後慕文天祥為人,改名宗祥,字閬聲,號冷僧,別署鐵如意館主。浙江海寧人。建國後任西泠印社社長、浙江圖書館館長等職。張宗祥先生在京師圖書館期間,為祖國的珍奇文獻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在整理敦煌經七千餘卷時,發現古人喜書素絹,實為愛用光紙之故。張宗祥積極提出了恢複西泠印社的提案,並同時提出建議:在複社的同時,恢複西泠印社的篆刻印泥,兼售書畫及碑帖之類。
若年之後,我常去孤山的西冷印社,揣摩那裏的碑文時,更了解了這些名士,當其走到一定的高度時,更是一名返璞歸真且求知若渴的謙謙君子。
西山腳下的洛塘岸邊,這裏還是朱熹的老師楊由義的故裏。
114
那年中秋節第二天,便是國慶節。節氣已過了秋分,在海寧陪妻吃過午飯,騎著摩托車,間歇式奔跑了十六個小時,當迴到新縣時,已是第二日清晨。遇上了老趙在我店門口,停著三輪車賣菜。
老趙今年六十有二。家住離縣城三裏外的村口,獨門獨院的鄉間村舍。用“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比喻再恰當不過了。
見我開門,老趙馬上從三輪車取出黃瓜、地缸豆、小青菜、茄子等十幾斤各式的菜,提到我門店裏。
<一>
全村人都曉得,老趙愛種菜,除了自己吃,新鮮蔬萊剩餘太多了,便用三輪車推到縣城菜市場叫賣。
一天在菜市場遇上一位西裝革履的青年人。
“大爺,您蒜賣多少錢一斤?”
“兩塊六,要多少?”
“五塊錢來二斤行不?”
“行”!老趙笑咪咪地稱完蒜拿方便袋裝好。
小夥遞了張百元大鈔,老趙吐了點吐液沫紙幣麵上搓搓,確定真鈔後把零錢找給了小夥子。
小夥子接過錢後,認真數了數,用手拉了老趙,“大爺,差十元錢。”
“不差呀,剛數好的。讓我瞧瞧。”
小夥左手假裝著遞錢給老趙,右手扯迴了老趙還沒來得及收到口袋裏的百元鈔票。”
”對的,大爺,我又數了,對的,我數錯了”
話音沒完,小夥溜進人潮眨眼就不見了……
菜白賣了,還倒貼九十五元錢!等老趙醒悟過來時,哪兒還有人影。
<二>
當地有個不成文的風俗。說是結婚時沾了銀元的氣息, 生的兒子有出息,生的女兒有能耐。
老趙結婚時,父母給了兩塊銀元。後來兒子果然考上了名牌大學。老趙便炫耀了自家的銀元,連村中三歲孩子,都知道他家有兩塊袁大頭。
有天午飯後,老趙拿了張木靠椅坐在院門口小憩,來了三個人。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抱著半歲的嬰兒,另一位有點姿色三十歲左右的女人。
“大叔,能討杯水喝不?”
\"行啊。”老趙看帶著孩子的婦女一眼,忙起身進屋搬了小木桌和木靠椅子,在院中擺好讓她們坐下 ,又沏了茶,給孩子單獨又倒了杯白開水。
“大叔,我們是從南陽過來的走親戚。”有姿色的女人便同老趙搭訕,\"結果人沒找著,錢也快花完了。你看我這純銀手鐲值參佰元不?”
女人笑咪咪地把帶手鐲的手,在老趙眼前晃了晃,又把手臂貼在老趙手上讓老趙看,並且在老趙的手臂上蹭了兩下。
老趙老伴走了四五年了。無意中碰到這女人的手臂,便心猿意馬起來,心裏美滋滋的。這女人手咋這麽嫩,這麽軟,這麽香呢!
“大叔,行不?”女人又用手臂在老趙身上蹭了蹭。
時值七月,天氣有點酷熱,女人的酥胸半露在外,說話時一顫一顫的,還有那深深的乳溝,看的老趙直吞口水。
“行不大叔?”女人又把帶手鐲的手在老趙手上輕撫了兩下,“要不你給兩百大叔,我們急需錢,把手鐲押你這兒,改天來取好不?”
老趙摸了摸手鐲,無意中又摸了女人的小手臂,心裏美滋滋的。但轉念一想,不會是假的吧,天下可沒那麽好的便宜事呀?家裏不是還有父母留下的兩塊銀元麽,拿出來比比,不就知真假了麽。
“大叔,行不行呀?”女人又問道。
老趙平時被騙怕了,還是怕上當,又不甘心,就去了裏屋打開櫃子,把衣服縫裏藏的放銀元 的小木箱取出來,拿到外麵和這女人比對著。
“是真的吧,不會騙你的大叔,我真的沒錢花了,押在您這兒吧。” 女人可憐兮兮地哀求著,女人抓著老趙的手臂又輕搖了兩下。
“銀鐲是真的!”老趙笑了,“一百抵押在我這兒吧,我隻剩一百元錢了。”
“不能多給點啊,我們真的等錢用。”抱孩子的婦女也附合著。
“我隻剩這一百元線了,”老趙還以為今天撿了個大便宜,\"不押算了,我就那麽多。”
“一百就一百吧,我們等著用錢做車費迴去,那您找個筆簽一下字據。” 那兩個女人無可奈何地說道。
老趙就進裏屋去拿筆和錢了。今天他又鬼迷心竅的上當了,銀元放在桌上沒收拾帶進去,等拿著筆紙與錢出來時,院子已經沒了人影。
“不好,上當了” !
老趙趕緊跑出了院門。但 五十米開外的地方,停了一輛沒有牌照的紅色中巴車,那有點姿色的女人還對著老趙、微笑地揮了兩下手,鑽進車關上車門,車子一溜煙拐過彎就不見了……
老趙打了120報警,搞得打成了急救電話,經工作人員提示又改打了110電話,警察也查不出一點線索,後來也不了了之。
<三>
有一天,老趙來我店裏做套衣服 ,我泡了杯明前清毛尖他喝,邊喝茶邊講了他前些天受欺騙的事 ,一邊講還一邊樂哈哈笑著 。
他說前些天兒子從外地迴來,把孫子也帶迴了。兒子跟同學聚會,就把孫子留家裏由老趙照看。
孫子五歲了,在城裏坐習慣了轎車,沒坐過三輪,很好奇,就嚷著老趙騎三輪帶著玩。
孫子玩渴了,又嚷著爺爺買飲品。老趙拉著孫子進了一家便民小超市,掏出五十元買了瓶小家夥選的開啡爾。
然而賣貨的老板隻找了四元錢老趙。
“你應該找我四十四塊錢老板,我給了五十元呢。”
“你不是給我十元嗎?”老扳狡辨著。
“這錢是早上我兒子給我的,上麵還記著他電話號碼,139……不信你在裝錢的抽屈查一下?”
“是我弄錯了,買東西人多。”老板紅著臉解釋著,又找了他四十六元。
老趙把六元錢給了老板。 \"我買你東西不占你便宜,做啥生意也不容易,下次別幹這事哈 !”
……
老趙是來買我店裏的羽絨服時認識的,他說我裁做的衣服更暖和、更合身。賣玩菜喜歡來我店裏玩,時間長了,順便討喝我的野生靈芝水,也常給我一起聊他所遇到的糟心事,
老趙臨走時我送他出門口,握了他一雙滿是老繭 、又滿是皺紋的手說: \"趙叔,下次別給我帶菜了,自己那麽辛苦種的!”
我硬塞了老趙五十元錢,他怎麽也不肯要,最後我也隻好作罷。
“看你這孩子說啥呢,不就兩顆菜麽。”
老趙走遠了,我那天夜裏、都有點那麽一種莫名的心痛……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明鏡本清靜,何處染塵埃。”
那天夜深人靜時, 我反複呤誦著此詩,才安靜地睡下了。
115
這個世界太小了,我很感歎,本來我是躲避著在安陽時認識的李姐,以為過了快二十年,她已經不認識我。然而她卻那天尋到了我的店裏。
我從海寧迴來第二天,便開始招銷售員。第五天的時侯,我把門店已經清理的很整潔了。
那天上午十點,我正在裁衣服,以為是客戶來閑逛的,便頭也不抬含糊地打了聲招唿,又忙著畫線了。她進入我的店裏後,看了五分鍾的衣服,然後才和我打招唿。
“你挺像我從前認識的一個人。”
我扭頭看見是李姐,便放下了手中的畫粉對著她說。
“我不敢確定是不是李姐,怕認錯了。”
“熊老弟,哦,當老板就不認姐了。”
“哪裏呀,差不多二十年了,怕認錯,不敢認哈李姐。”
“嘴還是那麽甜。去年冬天見你小孩,都讀初中了?”
“是的姐。你呢?”
“我兩個女孩,大的讀大學三年級了,小的讀高中二年級了。”
“孩子都這麽大了,真好!我的小孩剛讀初中二年級。”
“我幫你賣衣服行不?你不是正在招銷售員麽,我去年還在朝陽門開了小店賣衣服呢。”
“行啊。我前兩年剛上縣城,幹這行業沒時間到處逛,在朝陽門沒看見你賣衣服呀。”我故意這麽說。
“看你是不敢認姐吧。”
“怎麽會呢,幹我們自己加工這行真的好忙。”
“快坐吧,別站著了姐,我給你倒水哈。”
……
那天上午,與李姐的交談中,才知道那年她從安陽迴去,終於自己帶著女兒離婚了,後來又通過務工,認識了現在新縣籍的老公張睿,並且又生了一個女兒。今年正月底,張睿以旅遊的形式去了韓國務工。李姐也為了湊錢其老公出國,把店轉出去了,現在居家帶女兒讀書。張睿的父母年邁,住在鄉下,還需要張睿夫妻供養。但張睿走了大半年,還沒寄錢迴來,李姐這段時間,把手上的積蓄花的差不多了。張睿讓其在他姐夫家先借五千元錢用,讓李姐再等兩個月,才能寄錢迴家。李姐不願去借,這才出來尋找工作 。
李姐來我店裏上班經過再三考慮,最終還是同意了。其女兒中午在校就餐,晚餐是迴來吃的,我便讓其幫忙做飯,其女兒來店裏一起吃。這樣一可以減少其開支,二可以安心讓李姐賣衣服,免了後顧之憂。
新縣的工資不高,那時做店裏銷售員,每月大約能拿一千元。第一個月發工資時,我多給了她兩百。李姐拿了錢,高興地似個孩子。
有一天我在店裏,遇到了當初一起在海寧務工的薑紅。三十二歲的她仍是那麽青春靚麗,但仍未婚。在她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在海寧一起務工的初戀徐珩。
徐珩在海寧時與小周結婚,現在兩個孩子已經讀小學了。
那年我在針織布廠上班,與妻哥的廠隔條馬路。針織廠是個小加工私企,僅六個人上班,自己租房居住。而妻哥上班的工廠,麵積大且有單獨的宿舍,而且宿舍裏還有電視廳。
因妻哥管理著工廠宿舍,我進出方便。那一年正值美國出兵伊拉克,下班後很喜歡去看電視新聞。徐珩是妻娘家同村的小弟,也在其中,那時剛認識薑紅。
某天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新聞,徐珩過來想要換台看電視劇,被我當時站出來拒絕了的原故,便很生氣地離開了。
沒過幾天,大家都在一起看電視,女生都站在前麵。徐珩做小動作,在眾目睽睽之下,用木棍偷偷捅薑紅穿得很性感的屁股。第一次薑紅忍了,隻是不耐煩地勉強笑著迴頭說。
“別把我衣服弄髒了。”
接下來徐春又偷偷捅了兩次,這下把薑紅惹怒了,並開口質問。這事當然大家都不會承認的是誰幹的。而徐珩卻故意在側麵指了指我。而我卻沒言語解釋,懶得惹是非,扭頭向廠外走去。
而薑紅的姐姐聽說後,卻不依不饒,把這事告知了妻哥,妻哥便追到我租房處詢問我。弄得在妻麵前很是尷尬,還吵了幾句。後來很少去妻哥廠裏看電視了。徐珩我也不在去理會他。隻是聽說徐珩後來真的泡上了薑紅。
今天見到薑紅,我感覺她很慶幸,沒有與徐珩這種人渣走到一起。她也解釋說那年的事,工友們說真不是我做的,向我致歉當年惹得我與妻吵架。
對這種齷齪事,我隻是笑了笑。
116
那年冬天,又是一個暖冬。讓我苦惱至極。
去年剩下的衣服一千六百多件,到冬月底時還有一千五百件。真讓我頭都炸了,天氣一直是好晴天,白天氣溫維持在二十度以上。電視上專家們預測也是暖冬,市場上羽絨服更加飽和,品牌的衣服僅售一百多元一件,形成了商品降價的惡性循環,我從一百伍降到一百,到了這個時間,從一百又降到八十元一件。在鄉下的幾個街道,八十元一件賣了兩百件,縣城隻賣了一百件。到了臘月初,我一咬牙,從八十元一件又降到伍拾元一件。這樣到了春節前一天,盤點了一下,還剩五百件羽絨服。
一共約賣了六萬元,除了李姐的工資、夥食、房租、水電費、交通費等用度,僅剩三萬一千元。
計劃不如變化。唉,當時怎麽算都賺錢的生意,結果卻賠得讓我懷疑人生。
俗話說,“賺錢向迴看,賠錢向前看”。到了這地步,與浙江務工迴來的妻商議之後,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欠得錢先壓下不還,房錢首先要付清。因為買了靚哥的房子,到了交鑰匙的時間了。
我與妻所有的積蓄都交了房款,還差二萬三千元。靚哥也勉強給了鑰匙,我便請人通了水電。過了一個節儉的春節。妻匆忙又去浙江務工了,而我手中已無流動的資金。便退了租用的門麵房。把剩下的羽絨服物品,搬到了自己所購的商品房、其中一個房間。自己做了廚房與衛生間的防水,簡單裝起來臨時用。在廚房簡單地用小木桌支了燃氣灶,在沒有裝修的房子裏臨時住了下來。
那一年過罷元宵節,妻妹來我家串門,看了我買的房,說也想預購一套。我介紹了同幢樓靚哥的房子。陪同妻妹看了幾迴房,她在同幢間歇兩個步梯的五樓,與靚哥交了訂金,並簽了購買合同。
我還要掙錢還債。賣衣服所用門麵兩層樓房退了,房東是家族的大姐,見我賠錢了,少收了我三千的房租。但孩子上學需地方住,便請陳總裝了防盜窗與紗窗。又請熊建國的妻幫忙粉牆,剛粉完一個房間,靚哥便叫停了,說等錢交齊了再粉,並讓專門守樓的一名工人看著。我隻好作罷。便讓孩子寄宿在學校。
我又一次騎著摩托車,上了去浙江海寧的馬路。
117
那一年,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我與朋友經過慈溪去了寧波。
出了海寧鬧市,在馬橋檢查站警察驗了我們的行駛證,駕駛證,身份證。上了高速公路後,從北岸進入了跨海大橋。這裏,也曾經是我第一次去海寧聽潮看海的地方。
遠遠望去,大橋直通雲端,我坐在副駕位置上,好似駕車向天上飛去。那天下午雲淡風輕,海天一線。心的跳動伴著飛馳的小車,我如飄蕩在天與海之間的一葉小舟。
四十多分鍾後,進入了寧波慈溪市。到了寧波的老市區,有一種雜亂無章的感覺,道路也有些坑坑窪窪。從朋友的車裏走出來,這座第二批對外開放的現代城市,第一感覺很是陳舊。當夜又下起了大雨,在酒店外的街道上,到處是一片汪洋,許多車輛浸泡在積水中無法動彈。
唉,這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叫什麽事?排水係統就這麽差麽?往後幾年,新聞上好多城市報道,在暴雨時都出現了嚴重的內澇,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損失與傷害,這種人為事故的發生,又是誰的責任,又是誰在買單呢?
我在寧波呆了兩日,原準備去普陀山,但妻打電話說她有些感冒,便乘車急速迴了海寧,與舟山群島第一次擦肩而過。
風透林梢輕輕,殘陽漸沒,又是一天的落幕。從寧波迴至海寧,在妻的廠區私人宿舍,那個晚上,我沒有去車站載客,剛安靜地躺在床上,妻卻接到了一個很讓人心碎的電話。
電話是在法國務工的妻妹夫打過來的,說是我幫其買的房,價格貴了,說的意思是我不僅坑了他,而且私人還間接賺了他的錢。
我在旁邊聽著,這讓我很是生氣,當場接過妻的電話,並駁斥了她。
“兄弟,房子是小妹自己看上的,合同是她自己簽的,現在的房價漲到了兩千六百元了,估計今年春節前能漲到三千元一個平方,你買房時兩千二一個平方,一百二十六平方米的房子,隻給你算了二十六萬元,又給你少一百元一個平方,開發商靚哥是我同村的,如果旁人買,是怎麽也找不到的價格,你現在新鄉買房處諮詢一下,是不是你的房買貴了?”我說完這些,立馬掛了手機。
“逢人隻說三分話,要留七分在心中”。對人不能太實誠,即使麵對親人,也要保留自己的主見,否則,辦了好事難落到好,別人還說你故意的坑他的人民幣。唉,這就是現實的經濟社會。
江南的春天,是個多雨的季節,第二天早上,又下起了雨。妻感冒好了許,見我睡得香,便上班去了。
我閉著眼迷糊地躺著,感覺妻還在,便翻身抱住她,然而我卻感覺不對,妻的前胸很寬大,身上很是柔軟,而這個人瘦弱,而且肌肉有點緊。我驟然睜開了眼睛,才發現是小尹。而小尹沒有反抗,正睜著眼看我。我急忙鬆開她,從床上像彈簧一樣跳了起來。
“你怎麽躺在我床上?”我質問道。
“叔,我剛從家裏來,早上快四點下的火車,坐公交剛到半小時,姨這宿舍我有鑰匙。見叔躺在床上睡的香,沒叫你,我坐車太累了,所以也很想躺一會兒。”
小尹與小蘭、小花等,是妻在新縣通過熟人,去年帶到廠裏來務工的小姑娘,今年二十一歲了。與小尹鬧了“烏龍”事,也隻好作罷。我出了宿舍,穿上雨衣,騎車去了汽車站,坐在出站口旁的長凳裏,等著天南海北的旅客出站載客。
那時我跑摩托車載客,用塑料廣告紙寫著“載客”,下麵寫著“快捷方便”。其他的十幾位都逢人便問,而我是等客上門。他們都是換檔位、省油型的摩托車,而我的是踏板型僅油門控製速度的摩托車。而且我的車型舒適度好。這種方式,比其他車主攬客更多。
那時雖說出租車多,安全性比摩托車好。但摩托車方便快捷,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暢通無阻,而且人行道上抄近路也可以走,停放也比出租車方便。遇著急事,短距離或市區內車輛多的地方,比出租車要省時間,所以也受旅客青睞。
從汽車站或火車站,載客最多的異地縣市是桐鄉、海鹽與嘉興,偶爾入夜後也去德清、杭州、平湖、南潯、嘉善、上海。去杭州大部分送至臨平最多,大約需用九十分鍾。去桐鄉高鐵站抄近路過沈丘古村。去桐鄉市則走屠甸鎮,大約僅用四十分鍾就可跑一個來迴。去桐鄉羊毛衫市場濮院鎮(洪合),抄小路從雙水村入洪硤公路,大約半個小時,這些地方迴程仍可載客。去嘉興或王店,從火車站後穿過殳山,還可以繞開大轉盤的公安檢查站。去海鹽除了縣城,偶爾還去秦山核電廠,從王店過去的一條公路穿行更近一些。
那時去上海,從火車站出發,穿過東山直達百步鎮,從百步向海鹽縣城的路上進入01省道,改向平湖市,然後進入上海金山區,顧客乘地鐵進上海市黃浦區。有急事的顧客出價是五百元。
有一次送顧客,我把摩托車放在金山地鐵站外的停車位,也坐地鐵去了上海外灘看風景。當時肚子有點餓,便在旁邊的店想買肉夾饃填肚子,然而一問多少錢,竟然是意想不到的價格,一個肉夾饃一百八十元人民幣。我急忙趕迴海寧,在路過平湖夜市的時候,叫了一份八元錢的加肉炒米粉,就吃得很飽了。
這件事幾年都沒有釋懷。我是真的太窮了,在景區餓了一個肉饃都吃不起,而不是肉夾饃價格的貴與賤,而是我感覺到太在乎錢了,而且在當代經濟的體製下,我是那麽的微小,卑微到還不如空氣中的一個分子,在繁華夢幻般的上海外灘,連肉夾饃的香味沾染一點,都如此顯得是那麽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