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再一日離開詹家貨行,剛出門一個小丫鬟攔路,直接向張應泉行禮。
“公子可是要返迴?”小姑娘亮亮的眼睛,脆脆的聲音。
“我們認識?”
“不認識,是我家小姐讓我送這個給你。”說罷遞過來一張紙,和一封信。
這張紙正是張應泉昨天的素描畫,再一細看畫上多了點色彩,畫中石橋處,一個略微完整的人形線條竟然被塗成了淡粉色,身邊還有一個小人,被塗成淡藍色和小丫頭身上的衣服同色,整個畫麵仿佛有了主角,跳脫出紙麵。
展開信,字跡娟秀:昨日冒昧,偶見公子作畫,驚為丹青旁支絕學,此寫實手法平生僅見,小女略通潑墨之技,卻無法窺其精要,望公子指點,願拜師投書,特遣小丫橋頭翹首,萬望不棄,在此,項纖雲萬福。
“你家小姐在那裏?”
“在你畫中的位置,看!”小手指在粉紅色塊。
“那這淡藍色會是你嗎?”
“嘻嘻!”小丫迴頭跑得飛快。
很快走到了昨天作畫的位置,向石橋看去,亭亭玉立,一粉色服裝的小姐,旁邊一穿淡藍色衣衫的正是送信的小丫,與畫中對應,張應泉笑了,大大方方地走上前去。
“項小姐抬愛,張應泉見禮!”
“少掌櫃,可否去小女畫館一坐。”伸手一指。
順手指看去,張燈結彩處彰顯出典型的明代風格花樓,牌匾上,三個醒目大字“清倌樓”,金縣著名的“清倌”妓院。
張應泉有點躊躇不前,項小姐嫣然一笑手指往下,緊貼著“清倌樓”一則有一小鋪麵,鋪楣無匾,鋪門敞開,隱約可見堂上一橫幅“纖雲畫館”。
“少掌櫃見笑!都是些老生熟客、文人酸士來這裏交換文墨,平日裏無人問津,也無需掛牌張揚。”
“姑娘一定是丹青高手,客氣,客氣!”
進得房間一幅字詞映入眼簾:
木蘭花·春夜聞隔牆歌吹聲
闌珊心緒,醉依綠琴相伴祝。一枕新愁,殘夜花香月滿樓。
繁笙脆管,吹得錦屏春夢遠。隻有垂楊,不放秋千影過牆。
蓮生爪跡於道光十三年
“喲!這是真跡呀!”張應泉兩世記憶隱約知道,項鴻柞字蓮生,與龔自珍並稱西湖雙傑。
“家父親筆。”
“久仰!”
“這是本小姐第一次坦誠告知第三人,十年沒有透露過家世。看樣子,我該離開金縣了。”項小姐有點傷心。
“家人還好?”
“真正的親人都不在了,七歲時投靠幹媽棲身花樓,就是“清倌樓”的老鴇,花媽!近兩年,花客送一雅號‘頭牌清倌兒’,我就是一個自由身,偶爾也附弄風雅交流技藝。這小丫是花媽的養女。”
這個“清倌樓”創樓宗旨與其它妓院有些不同,重在賣“藝”,所以取名“清倌”。
人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這皮肉生意的密鑰就是讓你心癢‘偷不著’。還真是,這裏生意不錯,有人說,越是富裕,重文的地區越是如此。
其實清代的許多“青樓”沒有後世描述的那般肮髒,人們注重的不是獸欲,而是情趣,當然貓吃腥,狗吃屎,偶爾情不自禁的事每天也在上演。
這花媽是“清倌樓”的老鴇,也是東家,是項鴻柞早年私養的外室。
項鴻柞道光十二年舉人,字蓮生,兩應進士屢試不第,窮愁而卒,年僅三十八歲。
此人一生詩詞堪絕,與龔自珍並肩,有納蘭性德遺風之稱。身後家道敗落,遺有則室所生的一歲幼女項纖雲,無繼承男丁。屆時叔輩爭產,母攜女投靠花媽,母來到金縣後因憤恨不平,僅一年間也隨蓮生而去。
花媽至今無生養,視項纖雲為已出,項小姐才出落至此,花季十七。
一代名人騷客,家道零落,讓人不勝唏噓。
“跟我走吧!這世道將亂,還是我們山鎮安靜。”當張應泉知道小姐的身世之後,是傾慕?是憐憫?是喜歡?說不清,反正他就覺得,這種女子世間稀有,就應該跟著自己。
“我……”
太突然,項小姐猶豫,盡管風塵中人不循世俗,但凡事都有個過程。
“我們今時出城,往十裏亭方向,在隆家客棧下榻,明天還有些商事處理,後天一早啟程,若有事可與我聯係!”
整整一上午都在聊,似乎是老相識,也談丹青作畫,張應泉對水墨山水,還有工筆畫一竅不通,隻能直接把話引到西洋畫派上來,素描才是他僅會的一項作畫技藝,按後世標準不怎麽樣。
中午時分才告辭。
十裏亭麵河背山,此地隻有一個小村莊,村裏兩個月前來了兩個洋教士,比特與約翰,他們出銀子雇人、買建材,正忙著蓋教堂,就是房頂上支個十字架的那種,叫什麽基督教堂。
近年來,朝廷開始保護洋人,民間普遍不屑,稱其為“鬼佬”,因為這些洋人有點麵目猙獰。
老比特來大清有年頭了,結結巴巴能說些漢語,先後在廣東、福建布道,來金縣是他新的追求,不得不承認,哪些西洋傳教士的精神力量,令
人敬佩。
小約翰一臉虔誠,三十不到,來大清才幾個月,近似啞巴。
“british?french?”張應泉問小約翰。後世的他別的課程不好,英語成績始終不錯,一般性地對話沒有問題。
“ennd.youspeakenglish?”小約翰興奮得快跳起,他渴望能與清國人正常交流。
當張應泉得知小約翰精通化學,心底暗想:此人有用。
晚上張應泉躺下後念叨著一首詞“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一夜無語。
日照三杆,張應泉步出隆家客棧,一個大一點和一個小一點的身影出現,一粉紅,一淡藍。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張應泉腦中又閃出另半闕詞。
“決定了,離開‘清倌樓’?”
我騙了幹媽,說去杭州修琴。”她指了指身邊的大布包“順便迴老宅住段時間,幹媽雇了隻船,我們就轉了個彎,打擾少掌櫃。”
“公子會修琴嗎?”小丫的聲音,問話有點突兀。
“會焚琴!”
白眼。
迴到山鎮,哥嫂開心了,這弟媳婦自己跟著來家了,還那麽漂亮,什麽?還是出自名門大家,連丫鬟都一並配齊了,好好好!按二哥的說法是:油多不壞菜。
張應泉安頓好項小姐後,立即招來大哥二哥,他要布置新的匠作方案。
首先是找人專門燒製焦炭,他解釋了半天,木頭可以成木炭,煤炭也可以成焦炭,木炭比木頭好用,同樣焦炭比煤炭更好用,找老炭翁,他們有辦法,煤炭過幾天就會大批的運到。
二是多準備鉗鍋,輪流上爐,提高產出,同時改燃焦炭,冶煉精鋼。
三是多準備模具〈範〉,一次性鑄件成形,減少鍛打整形的時間,提高工效。
四是再招三個幫工,分工負責,流水作業。
“老三,你這是從那裏學來的?”二哥好奇問。
“別問了,按本掌櫃的要求辦就行。”
“呃……”
煤炭大批運到,製焦炭摸索兩窯後,沒有問題了,按照少掌櫃的布置,鋪裏有條不有條不紊地“流水作業”,張應泉樂了,事半功倍!
老張家的“三把刀”,又迴歸到鼎盛時期,人員少,質量高,產量更高。
理順了匠鋪後,張應泉又出妖蛾子。
一、改變匠鋪工製,“七休一”,也就是幹六天活,休息一天,有人問:為麽是七天,五天或八天不行?張應泉笑而不語。
二、開識字班,所有學徒、幫工,晚上都要來參加學習,要求一年內學會二百個漢字,理解五篇古文經典,會寫自家人和張家人的姓名。否則……。
教書先生現成的--項纖雲。
其實在鄉間,能去學手藝的人,都是人精,不笨。不花錢學識字,又能盯著別人家漂亮的小媳婦看,何樂不為?
大哥二哥,倆嫂子也參與了進來,多識幾個字是好事,張家人本來就不封閉,還有鎮上幾個好熱鬧的後生也擠了進來,二十多人,滿滿一堂。
張家鐵鋪,從根上就與外界不一樣。
項纖雲來到山鎮後,開始有點不適應,聽了一首歌,堅定不移地留了下來。
張應泉覺得生活單調,一直想製一把吉他,後世他也經曆過痛苦,人說:男愁唱,女愁哭。是那時彈練出一手好吉他。
現在做把吉他不難,鋪裏雇用的木匠手藝一流,也有上好的木料,但是他沒法做琴弦,古琴弦怎麽製的也不知道。
項纖雲的古琴終於讓他窺其究竟,原來是天蠶絲製成,於是他讓木匠按他要求,用上好的古木製了一把吉他,並把古琴上的弦拆下來“借用”,搗鼓兩天終於搞出動靜了。
傍晚,山澗纖雲飛渡,一天的忙碌鬆弛了下來,張應泉坐在石磨盤上,短發形象,抱著個大扁葫蘆般的琴,說不出地古怪,他撥動琴弦,如行雲流水,珠玉落盤,美妙的韻律,輕聲吟訴:
道不盡紅塵奢戀
訴不完人間恩怨
世世代代都是緣
……
人生短短幾個秋啊
不醉不罷休
東邊兒我的美人哪
西邊兒黃河流
……
愁情煩事別放心頭
項纖雲聽癡了,張應泉有多少故事?這種如吟如訴般的唱法,又是跟誰學得?有這種情懷的人絕非池中之物,真是迷一般的山鎮。
人生短短幾個秋,不醉不罷休,也罷!不走了,切莫渺渺茫茫來又迴。
用後世的手段泡大清朝的妹,肯定是秒殺加絕殺。還讓不讓人活了?
</p>
再一日離開詹家貨行,剛出門一個小丫鬟攔路,直接向張應泉行禮。
“公子可是要返迴?”小姑娘亮亮的眼睛,脆脆的聲音。
“我們認識?”
“不認識,是我家小姐讓我送這個給你。”說罷遞過來一張紙,和一封信。
這張紙正是張應泉昨天的素描畫,再一細看畫上多了點色彩,畫中石橋處,一個略微完整的人形線條竟然被塗成了淡粉色,身邊還有一個小人,被塗成淡藍色和小丫頭身上的衣服同色,整個畫麵仿佛有了主角,跳脫出紙麵。
展開信,字跡娟秀:昨日冒昧,偶見公子作畫,驚為丹青旁支絕學,此寫實手法平生僅見,小女略通潑墨之技,卻無法窺其精要,望公子指點,願拜師投書,特遣小丫橋頭翹首,萬望不棄,在此,項纖雲萬福。
“你家小姐在那裏?”
“在你畫中的位置,看!”小手指在粉紅色塊。
“那這淡藍色會是你嗎?”
“嘻嘻!”小丫迴頭跑得飛快。
很快走到了昨天作畫的位置,向石橋看去,亭亭玉立,一粉色服裝的小姐,旁邊一穿淡藍色衣衫的正是送信的小丫,與畫中對應,張應泉笑了,大大方方地走上前去。
“項小姐抬愛,張應泉見禮!”
“少掌櫃,可否去小女畫館一坐。”伸手一指。
順手指看去,張燈結彩處彰顯出典型的明代風格花樓,牌匾上,三個醒目大字“清倌樓”,金縣著名的“清倌”妓院。
張應泉有點躊躇不前,項小姐嫣然一笑手指往下,緊貼著“清倌樓”一則有一小鋪麵,鋪楣無匾,鋪門敞開,隱約可見堂上一橫幅“纖雲畫館”。
“少掌櫃見笑!都是些老生熟客、文人酸士來這裏交換文墨,平日裏無人問津,也無需掛牌張揚。”
“姑娘一定是丹青高手,客氣,客氣!”
進得房間一幅字詞映入眼簾:
木蘭花·春夜聞隔牆歌吹聲
闌珊心緒,醉依綠琴相伴祝。一枕新愁,殘夜花香月滿樓。
繁笙脆管,吹得錦屏春夢遠。隻有垂楊,不放秋千影過牆。
蓮生爪跡於道光十三年
“喲!這是真跡呀!”張應泉兩世記憶隱約知道,項鴻柞字蓮生,與龔自珍並稱西湖雙傑。
“家父親筆。”
“久仰!”
“這是本小姐第一次坦誠告知第三人,十年沒有透露過家世。看樣子,我該離開金縣了。”項小姐有點傷心。
“家人還好?”
“真正的親人都不在了,七歲時投靠幹媽棲身花樓,就是“清倌樓”的老鴇,花媽!近兩年,花客送一雅號‘頭牌清倌兒’,我就是一個自由身,偶爾也附弄風雅交流技藝。這小丫是花媽的養女。”
這個“清倌樓”創樓宗旨與其它妓院有些不同,重在賣“藝”,所以取名“清倌”。
人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這皮肉生意的密鑰就是讓你心癢‘偷不著’。還真是,這裏生意不錯,有人說,越是富裕,重文的地區越是如此。
其實清代的許多“青樓”沒有後世描述的那般肮髒,人們注重的不是獸欲,而是情趣,當然貓吃腥,狗吃屎,偶爾情不自禁的事每天也在上演。
這花媽是“清倌樓”的老鴇,也是東家,是項鴻柞早年私養的外室。
項鴻柞道光十二年舉人,字蓮生,兩應進士屢試不第,窮愁而卒,年僅三十八歲。
此人一生詩詞堪絕,與龔自珍並肩,有納蘭性德遺風之稱。身後家道敗落,遺有則室所生的一歲幼女項纖雲,無繼承男丁。屆時叔輩爭產,母攜女投靠花媽,母來到金縣後因憤恨不平,僅一年間也隨蓮生而去。
花媽至今無生養,視項纖雲為已出,項小姐才出落至此,花季十七。
一代名人騷客,家道零落,讓人不勝唏噓。
“跟我走吧!這世道將亂,還是我們山鎮安靜。”當張應泉知道小姐的身世之後,是傾慕?是憐憫?是喜歡?說不清,反正他就覺得,這種女子世間稀有,就應該跟著自己。
“我……”
太突然,項小姐猶豫,盡管風塵中人不循世俗,但凡事都有個過程。
“我們今時出城,往十裏亭方向,在隆家客棧下榻,明天還有些商事處理,後天一早啟程,若有事可與我聯係!”
整整一上午都在聊,似乎是老相識,也談丹青作畫,張應泉對水墨山水,還有工筆畫一竅不通,隻能直接把話引到西洋畫派上來,素描才是他僅會的一項作畫技藝,按後世標準不怎麽樣。
中午時分才告辭。
十裏亭麵河背山,此地隻有一個小村莊,村裏兩個月前來了兩個洋教士,比特與約翰,他們出銀子雇人、買建材,正忙著蓋教堂,就是房頂上支個十字架的那種,叫什麽基督教堂。
近年來,朝廷開始保護洋人,民間普遍不屑,稱其為“鬼佬”,因為這些洋人有點麵目猙獰。
老比特來大清有年頭了,結結巴巴能說些漢語,先後在廣東、福建布道,來金縣是他新的追求,不得不承認,哪些西洋傳教士的精神力量,令
人敬佩。
小約翰一臉虔誠,三十不到,來大清才幾個月,近似啞巴。
“british?french?”張應泉問小約翰。後世的他別的課程不好,英語成績始終不錯,一般性地對話沒有問題。
“ennd.youspeakenglish?”小約翰興奮得快跳起,他渴望能與清國人正常交流。
當張應泉得知小約翰精通化學,心底暗想:此人有用。
晚上張應泉躺下後念叨著一首詞“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一夜無語。
日照三杆,張應泉步出隆家客棧,一個大一點和一個小一點的身影出現,一粉紅,一淡藍。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張應泉腦中又閃出另半闕詞。
“決定了,離開‘清倌樓’?”
我騙了幹媽,說去杭州修琴。”她指了指身邊的大布包“順便迴老宅住段時間,幹媽雇了隻船,我們就轉了個彎,打擾少掌櫃。”
“公子會修琴嗎?”小丫的聲音,問話有點突兀。
“會焚琴!”
白眼。
迴到山鎮,哥嫂開心了,這弟媳婦自己跟著來家了,還那麽漂亮,什麽?還是出自名門大家,連丫鬟都一並配齊了,好好好!按二哥的說法是:油多不壞菜。
張應泉安頓好項小姐後,立即招來大哥二哥,他要布置新的匠作方案。
首先是找人專門燒製焦炭,他解釋了半天,木頭可以成木炭,煤炭也可以成焦炭,木炭比木頭好用,同樣焦炭比煤炭更好用,找老炭翁,他們有辦法,煤炭過幾天就會大批的運到。
二是多準備鉗鍋,輪流上爐,提高產出,同時改燃焦炭,冶煉精鋼。
三是多準備模具〈範〉,一次性鑄件成形,減少鍛打整形的時間,提高工效。
四是再招三個幫工,分工負責,流水作業。
“老三,你這是從那裏學來的?”二哥好奇問。
“別問了,按本掌櫃的要求辦就行。”
“呃……”
煤炭大批運到,製焦炭摸索兩窯後,沒有問題了,按照少掌櫃的布置,鋪裏有條不有條不紊地“流水作業”,張應泉樂了,事半功倍!
老張家的“三把刀”,又迴歸到鼎盛時期,人員少,質量高,產量更高。
理順了匠鋪後,張應泉又出妖蛾子。
一、改變匠鋪工製,“七休一”,也就是幹六天活,休息一天,有人問:為麽是七天,五天或八天不行?張應泉笑而不語。
二、開識字班,所有學徒、幫工,晚上都要來參加學習,要求一年內學會二百個漢字,理解五篇古文經典,會寫自家人和張家人的姓名。否則……。
教書先生現成的--項纖雲。
其實在鄉間,能去學手藝的人,都是人精,不笨。不花錢學識字,又能盯著別人家漂亮的小媳婦看,何樂不為?
大哥二哥,倆嫂子也參與了進來,多識幾個字是好事,張家人本來就不封閉,還有鎮上幾個好熱鬧的後生也擠了進來,二十多人,滿滿一堂。
張家鐵鋪,從根上就與外界不一樣。
項纖雲來到山鎮後,開始有點不適應,聽了一首歌,堅定不移地留了下來。
張應泉覺得生活單調,一直想製一把吉他,後世他也經曆過痛苦,人說:男愁唱,女愁哭。是那時彈練出一手好吉他。
現在做把吉他不難,鋪裏雇用的木匠手藝一流,也有上好的木料,但是他沒法做琴弦,古琴弦怎麽製的也不知道。
項纖雲的古琴終於讓他窺其究竟,原來是天蠶絲製成,於是他讓木匠按他要求,用上好的古木製了一把吉他,並把古琴上的弦拆下來“借用”,搗鼓兩天終於搞出動靜了。
傍晚,山澗纖雲飛渡,一天的忙碌鬆弛了下來,張應泉坐在石磨盤上,短發形象,抱著個大扁葫蘆般的琴,說不出地古怪,他撥動琴弦,如行雲流水,珠玉落盤,美妙的韻律,輕聲吟訴:
道不盡紅塵奢戀
訴不完人間恩怨
世世代代都是緣
……
人生短短幾個秋啊
不醉不罷休
東邊兒我的美人哪
西邊兒黃河流
……
愁情煩事別放心頭
項纖雲聽癡了,張應泉有多少故事?這種如吟如訴般的唱法,又是跟誰學得?有這種情懷的人絕非池中之物,真是迷一般的山鎮。
人生短短幾個秋,不醉不罷休,也罷!不走了,切莫渺渺茫茫來又迴。
用後世的手段泡大清朝的妹,肯定是秒殺加絕殺。還讓不讓人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