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朝全國上下都沉浸在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浪潮及科技創新的激流中時,兵部下屬的科研所也以其獨特的姿態,緊跟時代的步伐,不甘人後。這是一個充滿生機與變革的時代,每一個細微的進步都可能成為推動整個國家走向更加輝煌未來的強大動力。


    科研所內,工匠們忙碌的身影與四濺的火花交織在一起,仿佛共同繪製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工業畫卷。他們或蹲或站,手中的工具飛舞,每一次敲打、每一次切割,都傾注了無盡的汗水與智慧。


    這裏不僅有著對常規刀槍劍戟、弓箭、連弩、投石機等傳統武器的研究,更有著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炸彈、手榴彈、大炮等熱武器的研究。


    這是一項足以改變戰爭形態的偉大事業,它意味著華朝即將邁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然而,受限於現今的材料、鋼鐵、機械加工製造能力,張循還無法讓工匠們製造出精密的火槍等現代化武器。但他深知,隻要能夠邁出熱武器這一步,未來的路將會更加寬廣,華朝的軍隊也將因此擁有更加強大的戰鬥力。


    於是,張循決定先從最基礎的大炮入手。他深知,隻要能夠製造出大炮,就能瞄準對方城門、城樓等薄弱的地方進行轟炸,那麽華朝的軍隊就能像成吉思汗橫掃天下那樣,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人對於大炮還一無所知,它們仿佛是來自遙遠未來的神秘武器。但張循卻不同,他來自後世,對於大炮的原理、構造、發射以及爆炸機製都有著大概的理解。


    而且他還有係統進行推演,知道往哪個方向研究是正確的道路。這無疑是科研所最大的幸運,也是華朝科技飛速發展的秘密武器。


    然而,研究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這個時代,沒有先進的機床,工匠們隻能采用一體澆鑄成型的方式來鑄造炮管。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炮管內部卻不夠精密,還需要手工打磨。這不僅費時費力,而且質量也難以保證。


    即使如此,工匠們並沒有因此氣餒,他們夜以繼日地工作,不斷地改進工藝,終於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相對成熟的生產流程。


    與此同時,撞針、引線、發射藥、炮管長度厚度、爆炸機製等關鍵技術的研發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一名墨家子弟的帶領下,科研所的研究人員們日夜奮戰,曆經無數次失敗與挫折,終於在太平六年(199年)的夏天,研究出了第一座可以用於實戰的大炮。


    這座大炮雖然看起來有些笨重,但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它的炮管經過精心打磨,內部光滑如鏡,能夠確保炮彈在發射時不會受到過多的阻力。而撞針和引線的設計則確保了炮彈能夠在合適的時間被點燃並爆炸。在科研所自己實驗了幾次沒有問題後,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迅速上報給了皇帝張循。


    張循聞訊大喜,他深知大炮的出現對於華朝來說意味著什麽。有了大炮,打仗攻城將更加便捷高效。投石機拋射炸彈雖然威力也不小,但準頭太差,而且受限於重力,三五百米就是極限,速度也慢,對方可以根據炸彈飛來的方向進行躲避。


    但大炮不同,隻要地形適宜,在對方城池附近的山上架起大炮,幾裏遠都能轟炸得到。而且炮彈飛行速度也快,根本不給敵人發現炮彈進行躲避的時間。


    於是,張循立即移駕洛陽城外山中的兵部科研所秘密基地,準備親自參觀華朝第一座大炮的發射實驗。


    在內閣大臣兼兵部部長趙雲的陪同下,張循來到了實驗現場。他站在一座小山丘上,遠遠地望著那座即將轟鳴的大炮,心中充滿了期待與激動。


    隨著一聲令下,大炮開始發射。第一發炮彈唿嘯而出,劃破長空,如同一條憤怒的火龍,最終在三裏外的靶場上爆炸。緊接著,第二發、第三發、第四發、第五發炮彈也相繼發射出去,都順利地打到了靶場上並爆炸。巨大的爆炸聲震耳欲聾,將一座石頭磊起來的房屋炸塌了,塵土飛揚,碎石四濺。


    張循看得大喜過望,他深知這座大炮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它的威力,更在於它所代表的熱武器更新換代。這是華朝邁向現代化的重要一步,也是華朝軍隊走向強大的關鍵所在。


    他當場為第一代大炮命名為“06型真理炮”,也就是太平六年製造的大炮。“真理”兩字很好理解,意思就是:大炮射程之內,華朝說的話就是真理。


    隨著華朝工商業的繁榮發展,絲綢之路也變得更加繁華起來。這條古老的商路連接著東西方文明,在海洋貿易還沒發展起來的今天,是華朝與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然而,隨著華朝對外貿易力度的加大,近年來絲綢之路沿線的西域各國卻因為中轉貿易的利潤開始互相攻伐,爭奪控製權。


    黃巾起義之前,因為少年天子、宦官、外戚導致的漢朝內亂和爭權奪利,西域都護府就已經失去了控製,名存實亡。


    沒有了漢朝西域都護府的居中協調與震懾,那些實力弱小的國家就漸漸已經陷入了困境。他們麵臨著被強敵吞並的危險,急需一個強大的外力來維護他們的利益。估計要不了多久,就有人會來找華朝,希望華朝能夠像漢朝一樣設置西域都護府,去給他們維持公道了。


    對於這一點,張循心中早已有了計較。他深知西域各國的重要性,也明白華朝需要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現在兵部研究出了真理炮,正是他實現這一目標的絕佳機會。


    他想象著未來的場景:當華朝的軍隊攜帶真理炮出現在西域各國麵前時,那些囂張跋扈的敵人將會如何震驚和恐懼;而當華朝的大使們站在真理炮的射程之內,用堅定的語氣向他們宣布華朝的命令時,那些曾經懷疑和抗拒的聲音將會如何消散。


    張循知道,真理炮不僅僅是一座大炮那麽簡單。它更是一種象征,一種力量,一種能夠讓敵人聞風喪膽、讓盟友安心依靠的存在。而華朝正是需要這種存在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實現自己一統全球的偉大夢想。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張循開始著手準備。他命令兵部加快真理炮的生產速度,並組建一支專門的炮兵部隊來負責操作和維護這些大炮。同時,他還命令涼州州長、西部軍區司令隨時關注西域動態,為未來的行動做好準備。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域各國的局勢越來越緊張。一些小國已經陷入了絕境,而華朝則成為了他們眼中的救命稻草。


    太平六年(199)年底,幾名來自西域小國蒲類的信使越境衝進涼州敦煌郡內,向華朝求援。他們衣衫襤褸,滿臉疲憊,眼中卻閃爍著強烈的求生欲望。


    他們聲稱,蒲類北部的移支國眼紅他們靠絲綢之路中轉賺錢,準備引天山北部的匈奴人南下,滅亡蒲類,占據蒲類國都伊吾。伊吾不僅是蒲類的政治中心,更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據他們的情報稱,匈奴人已經在備戰了,隻等明年開春,天氣轉暖,適合出征打仗後,就要前來攻打伊吾。蒲類國王深知自己無法抵擋匈奴人的鐵蹄,於是希望華朝能夠沿襲漢朝舊製,重設西域都護府,威懾西域各國,維護絲綢之路的穩定與和諧。


    蒲類是如今絲綢之路的既得利益者。自從華朝加大對外商貿力度後,蒲類國都伊吾成為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光是為東來西往的中外客商提供食宿方麵,蒲類就能大賺特賺。


    何況蒲類自己還做一些中轉貿易,從華朝購入鹽、鐵、茶葉、瓷器、玻璃等等,然後交易給一些實力不夠赴華國的阿拉伯商人,或西域的其他國家,以及移支、匈奴、鮮卑人等等,從中牟取暴利。


    如今麵臨亡國威脅,蒲類國王頓時大感不妙。他深知自己無法抵擋匈奴人的進攻,於是趕緊聯係華朝求援。哪怕損失一些主權也無所謂,畢竟之前大家也是在漢朝西域都護府的控製下。現在中原換了個華朝,大家繼續聽話也無所謂,隻要他能繼續當國王、繼續有錢賺就行。


    涼州州長閻柔和西部軍區司令張遼早已知道皇帝張循對西域的打算。得到消息後,他們妥善安置好信使,然後立即八百裏加急向洛陽送信。如今蒲類求援,正是華朝介入西域事務的絕佳機會。


    數天後,張循收到閻柔和張遼的密信,頓時大喜。他深知大炮已經生產了不少,正好可以運給西部軍區,給張遼立威用。如果能將西域重新控製起來,不僅能減少華朝商人被西域各國盤剝的成本,還能繼續擴大貿易規模,利用工業品悄悄地損耗阿拉伯、波斯、歐洲各國。


    張循深知經濟戰的厲害之處,也明白隻有掌握了經濟命脈,才能真正地掌控一個國家。他想象著未來的場景:當西方的黃金白銀大量流入華朝時,連年貿易逆差,他們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將變得無錢可用。到那時,他們就知道華朝的厲害了。


    於是,張循立即下令調集大軍和真理炮前往西域。他決心要主持公道,重新控製西域各國,維護絲綢之路的穩定與和諧。


    同時,他也期待著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夠看到華朝的旗幟飄揚在西域的天空下,讓真理炮的轟鳴聲響徹整個西域大地。


    號稱草原王者的匈奴人,或許會成為第一個品嚐真理炮滋味的民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能趨吉避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巧並收藏三國:我能趨吉避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