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張循說明年將發生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的大事,趙風瞪大了眼睛,道:“這種事教主也能算到?”


    張循笑道:“當然。”


    趙風點了點頭,道:“如果真發生這種事,無論朝廷還是諸侯都顧不得並州,並州又沒有一個最高長官,無統一政令,那我們趁機占領雁門關還真不是難事。到時候再吞並幾個郡縣,憑教主愛民如子的所作所為,吸引我堂弟來投並不是沒有可能!”


    張循點了點頭,道:“不錯,所以這個冬天我們就要把現有士卒訓練好,不僅是為了明年攻打周邊關隘郡縣,而且要讓他們成為到時候擴軍後的基層軍官。這樣,先暫時委屈叢毅(趙風字)充當黃巾軍教官,教授大家槍棒武藝,待軍隊擴張後再安排其他職務。”


    趙風抱拳道:“遵命。”


    有了張循製作的現代化軍訓條例,有趙風傳授槍棒武藝,加上從豪強地主那搶來的充足糧食,還有山上獵殺野豬、鹿羊等得來的大量肉食供應,還有與老百姓互幫互助鍛煉出來的軍民關係,讓張循部下黃巾軍士卒的身體素質、精神麵貌、軍容軍紀等都有了一個較大的改變。


    除夕,黃巾軍和陸家莊所有百姓一起過了個豐盛的鬧熱年,絕大多數窮苦百姓和黃巾士卒都是這麽多年第一次過年過得這麽開心,飯菜如此豐盛,也第一次沒有人因為寒冷的風雪天氣而凍死凍傷。


    大家第一次體驗到公平正義、軍民同樂,也對張循所說的太平盛世更加向往起來。


    如果全天下都是這樣,官府豪強不欺壓百姓,每天都能吃飽穿暖,那該有多好。


    過完年後,天氣好的時候繼續出獵,天氣不好的時候繼續待在莊裏訓練,等待著擴張的時機。


    正月中旬,張循派往廣武縣城打聽消息的斥候傳來消息,說曹操發檄文號召天下州郡起兵討伐董卓,已經得到了多路諸侯的響應,不少諸侯已經整軍出發。


    實際上這消息嚴重滯後,這個時間點關東諸侯都已經抵達會盟地點,馬上就要推舉袁紹為盟主討董了。


    但斥候傳迴來的消息也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張循身處的時代,是三國演義中的時代,因為正史中發檄文討董的不是曹操,而是橋瑁。


    三國演義中的武將都是些變態,百人斬、萬人敵不在少數,還有諸葛亮、賈詡這些多智近妖的謀士,這無疑增加了張循統一天下的難度。


    好在張循有神機妙算的問答係統,首先就立於不敗之地,慢慢謀劃不遲。


    斥候傳迴來的消息也讓趙風、楚義、高寧等部下對他更加信服,因為他在年前還沒有得到消息之前就算到了關東諸侯要組建聯軍討董。


    這再次證明了他神算之術的厲害,也讓部下對跟隨他建功立業的信心更加充足。


    既然以董卓為代表的朝廷大軍要跟關東諸侯展開混戰,並州無人理會,那就該張循趁機擴張地盤實力了。


    初平元年(190年)二月,大雪融化,天氣有所好轉後,張循親率黃巾軍四處出擊,不斷擴展地盤。


    有問答係統在手,五台山裏的這些山莊村寨,沒有任何抵抗之力,即使修了塢堡的豪強地主,也擋不住士氣如虹的黃巾軍。


    旬月之間,黃巾軍就控製了整個五台山山區的絕大部分鄉鎮,雁門、太原兩郡都大為震動。


    然而,此時董卓與關東聯軍激戰正酣,無暇理會北方並州的地方事務。加上並州沒有最高長官,處於雁門、太原兩郡交界處的五台山又是三不管地帶,雁門、太原兩郡都沒有擅自出兵與張循交戰。


    張循也正好擴軍、整編、分糧分地,鞏固戰果。


    占領了五台山絕大部分地區後,張循統轄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萬人,係統再次升級,每日提問次數達到40次,時間達到10天,距離達到方圓100公裏。


    如此充裕的提問次數,任何危險都會被張循掐滅在萌芽之中。


    二月下旬的時候,曾有一地主兒子假裝歸降,想要刺殺張循,為父報仇,結果卻被早有準備的張循親兵隊輕鬆反殺。


    而張循能預知有人刺殺、提前就讓親兵做好準備的本事,也讓部下、百姓們對他更加敬畏。


    隨著不斷的勝利,地盤的快速擴張,黃巾軍對張循的個人崇拜也越來越厲害了。資曆越老的人越相信,跟隨張教主的腳步,大家都會有一個光明的前程。


    一萬多人的統轄人口,讓張循的黃巾軍士卒總數也超過了1000人,編成五個曲。除了楚義外,趙風也當了其中一個曲的軍侯,另外三個曲的長官從下級立功的屯長中遷升。


    張循的部下人數,已經達到了當年黃巾起義時麾下兵力的一半,而且紀律更加嚴明,戰鬥力更強,士氣如虹。


    控製了五台山山區,通過分糧分地鞏固了山區的軍民關係,又整編訓練了一兩個月後,五月下旬,張循親率1000黃巾軍突然奔襲五台山南麓的慮虒縣。


    滹(hu)沱河繞五台山而下,上遊有鹵城、葰人、廣武等縣,中遊有原平、陽曲(今定襄)、慮虒等縣,下遊經冀州常山國、巨鹿郡、安平國後匯入漳水,最終流進渤海。


    不過,慮虒縣並沒有建在虖沱河邊上,而是建在山中一條名叫慮虒河的支流邊,慮虒縣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因為地處邊陲,安全為上,慮虒縣在建城的時候就引河水打造了一圈護城河,如果縣城有所準備,緊閉大門,黃巾軍要攻入縣城還是比較難的。


    奈何今日是縣令黃廉的60歲生辰大壽,黃大人要大擺壽宴,各地鄉老亭長、豪強地主、商賈士紳等紛紛帶著禮品趕往縣城送禮祝壽,黃縣令來者不拒,下令各城門守軍不準為難來客。


    張循正是算到今日攻城大吉,己方傷亡不大後,才決定突然奔襲的。出兵之前,甚至都沒人知道張循要攻打慮虒縣城,也避免了消息走漏的風險。


    而從下令集結到出發,僅僅一晚的時間就做好準備,也證明了如今黃巾軍令行禁止的嚴明紀律。


    抵達縣城兩裏外的一處山坡上埋伏好後,通過幾個預設不同情況的提問已經確保萬無一失的張循派出趙風、楚義、高寧偽裝成三個想要給縣令送禮祝壽的商賈,各帶著幾名假扮成仆人的精兵,拉著下麵裝有兵器、上麵覆蓋禮品的三輛馬車向北門駛去。


    隻要趙風三人能通過護城河,控製城門、吊橋一會兒,張循就將率領大部隊衝殺過去,殺進城中,攻占第一座縣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能趨吉避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巧並收藏三國:我能趨吉避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