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告假
嫡姐害死全家,重生歸來棒殺她 作者:閑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棠眉頭狠狠一皺。
四太太就道,“這是從什麽人嘴裏傳出來的,這麽離譜的事也能傳的沸沸揚揚?”
沈棠,“……”
銀杏,“……”
秋桐,“……”
確實叫人難以置信,但寧王世子真的是他們平遠侯府大少爺。
但知道大少爺身份的人並不多啊,連薑大太太,薑家表少爺表姑娘都不知道,這流言是誰往外傳的呢?
沈棠也在擔心這事呢,大哥遲遲不能認祖歸宗,就是怕寧老王妃承受不住唯一孫兒都不在了的事,怕她受不住打擊一病不起,甚至一命嗚唿。
現在竟然傳出這樣的流言來,肯定不是寧王府泄露的,隻可能是侯府這邊出的問題,這要傳到寧老王妃耳中,出點什麽事,侯府如何和寧老王爺還有大哥交代?
沈棠在心底把知道大哥身份的人過了一遍,除了她和父親外,隻有祖母知道,還有外祖父外祖母以及端王府,除此之外,沒別人了,這些人都感激寧老王爺對大哥的撫育之恩,絕不會做這樣要寧老王妃命的事。
到底是哪裏出的問題呢?
沈棠實在想不出來,雖然這一步遲早要邁出去,但來的這麽猝不及防,總是難免擔心。
見沈棠臉上有憤怒,但更多的還是擔心,四太太有些摸不著頭腦。
棠兒這反應怎麽看怎麽不對勁。
憤怒還能理解,但這擔心……
這沒什麽可擔心的吧?
想到沈棠使喚寧王世子救人,想到老夫人和薑家緩和關係,還有寧老王爺找沈綏說話——
不會寧王世子真的是他們平遠侯府大少爺吧?
鬆鶴堂。
屋內,老夫人臥床了幾天,實在有些躺不下去了,讓王媽媽扶她起來走走。
王媽媽剛扶老夫人坐起來,外麵丫鬟就進來道,“老夫人,府外都在傳寧王世子是咱們平遠侯府大少爺……”
老夫人怔住,和王媽媽互望一眼。
這事怎麽會傳開呢?
雖然老夫人挺樂意這事傳開的,但問題是誰這麽貼她的心呢?
老夫人換了身衣服,沈綏就來了,問道,“街上的流言是從母親傳出去的?”
老夫人頓時就不高興了,“我是盼著延兒能早日認祖歸宗,但我還不至於做忘恩負義,毀延兒前程的事。”
沈延和端王府柔嘉郡主定親了,不認祖歸宗,沒法迎娶柔嘉郡主過門,認祖歸宗是遲早的事。
孫兒丟失十幾年,還能找迴來,她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她豈能為了早那麽一年半載的,不顧寧老王妃的死活,平遠侯府這麽無情無義,開罪寧老王爺,沒得連著皇上都惱上平遠侯府,這是毀沈延的前程,寧老王爺待沈延如自己親孫兒,沈延多在寧王府待些時日,將來入朝為官,皇上也會念著他在寧王府盡孝心的份上,善待沈延一二。
孰輕孰重,她不會拎不清。
被自己兒子這麽認為,老夫人能高興才怪了。
沈綏也覺得老夫人不至於這樣的事,但是,“知道這事的人並不多,不是母親,還能是誰?”
至少不止她知道,偏偏沈綏隻懷疑她這個親娘。
不過也不怪沈綏這麽想,知情人裏,最心急沈延認祖歸宗的就是她,沒第二個了。
老夫人道,“流言應該不會傳到寧老王妃耳中吧?”
現在傳不傳到寧老王妃耳中已經是其次了,現在傳的這麽沸沸揚揚,文武百官人盡皆知,明日早朝,禦史肯定會就這事問寧老王爺,當著皇上的麵問的,寧老王爺否認,就是欺君。
雖然皇上敬重寧老王爺,但混淆皇室血脈這樣的事,皇上也不會答應的。
可以說流言一出來,隻有兩個結果。
要麽沈延認祖歸宗,要麽從此沈延就是真的寧王世子。
真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想到明天還要早上,沈綏就頭疼。
頭疼好。
頭疼可以告假。
寧王世子就是平遠侯府大少爺的事一陣風傳遍京都,傳到文武百官耳中,流言一向是越離譜傳的越快,但這事信的人並不多。
首先寧老王爺不是會做混淆皇室血脈事的人,再者四歲在花燈會上走丟,搖身一變從侯府世子變成寧王府世子,要真是這樣,都不知道該說平遠侯府大少爺是太倒黴了還是太幸運了。
不過也有大臣將信將疑,畢竟寧王世子早些年身體孱弱,送出府靜養,但迴來時身強體壯,文武雙全,而且就這麽一個孫兒,不養在身邊,反倒常年待在邊關吹風沙,確實透著些奇怪。
寧老王爺兩個兒子都死了,就剩這麽一個寶貝疙瘩孫兒,不該金尊玉貴的養著,唯恐有三長兩短嗎?
奇怪的地方越多,越覺得這流言不是空穴來風。
翌日早朝,不少大臣都提前了一刻鍾進宮,在議政殿外議論這事,其中以皇室宗親最活躍。
要蕭桓不是寧老王爺的親孫兒,那寧王府就沒有繼承人了,肯定要從宗族裏過繼一個,沒準兒這好事就啪嗒落他們頭上了呢。
不少大臣等著上朝問寧老王爺,結果等上朝,寧老王爺都沒露麵,不止寧老王爺沒來,沈綏也告假了。
百官們,“……”
不過寧老王爺和沈綏都沒上朝,不耽誤議論這事,禦史將街上流言呈稟皇上,“啟稟皇上,街上盛傳寧王世子是平遠侯沈綏丟失十幾年的嫡長子沈延……”
皇上坐在龍椅上,聞言道,“然後呢?”
禦史,“……???”
然後……還有什麽然後……
禦史道,“寧老王爺沒上早朝,平遠侯也沒有來。”
皇上道,“那就等他們上早朝了再問吧。”
這樣一個波濤洶湧,隨時會掀起驚濤駭浪的話題,就這麽被皇上給壓了下去,風平浪靜。
但越是這樣,百官們越覺得不對勁。
事關皇室血脈,皇上不該如此不上心,不過皇上對寧老王爺一向敬重有加,與其猜測,不如等寧老王爺上朝了,到時候直接問。
結果寧老王爺一連三天都沒上朝。
沈綏倒是隻告了一天假,因為皇上說等他們上朝了再問,隻沈綏一個人來,沒哪個大臣提這事。
四太太就道,“這是從什麽人嘴裏傳出來的,這麽離譜的事也能傳的沸沸揚揚?”
沈棠,“……”
銀杏,“……”
秋桐,“……”
確實叫人難以置信,但寧王世子真的是他們平遠侯府大少爺。
但知道大少爺身份的人並不多啊,連薑大太太,薑家表少爺表姑娘都不知道,這流言是誰往外傳的呢?
沈棠也在擔心這事呢,大哥遲遲不能認祖歸宗,就是怕寧老王妃承受不住唯一孫兒都不在了的事,怕她受不住打擊一病不起,甚至一命嗚唿。
現在竟然傳出這樣的流言來,肯定不是寧王府泄露的,隻可能是侯府這邊出的問題,這要傳到寧老王妃耳中,出點什麽事,侯府如何和寧老王爺還有大哥交代?
沈棠在心底把知道大哥身份的人過了一遍,除了她和父親外,隻有祖母知道,還有外祖父外祖母以及端王府,除此之外,沒別人了,這些人都感激寧老王爺對大哥的撫育之恩,絕不會做這樣要寧老王妃命的事。
到底是哪裏出的問題呢?
沈棠實在想不出來,雖然這一步遲早要邁出去,但來的這麽猝不及防,總是難免擔心。
見沈棠臉上有憤怒,但更多的還是擔心,四太太有些摸不著頭腦。
棠兒這反應怎麽看怎麽不對勁。
憤怒還能理解,但這擔心……
這沒什麽可擔心的吧?
想到沈棠使喚寧王世子救人,想到老夫人和薑家緩和關係,還有寧老王爺找沈綏說話——
不會寧王世子真的是他們平遠侯府大少爺吧?
鬆鶴堂。
屋內,老夫人臥床了幾天,實在有些躺不下去了,讓王媽媽扶她起來走走。
王媽媽剛扶老夫人坐起來,外麵丫鬟就進來道,“老夫人,府外都在傳寧王世子是咱們平遠侯府大少爺……”
老夫人怔住,和王媽媽互望一眼。
這事怎麽會傳開呢?
雖然老夫人挺樂意這事傳開的,但問題是誰這麽貼她的心呢?
老夫人換了身衣服,沈綏就來了,問道,“街上的流言是從母親傳出去的?”
老夫人頓時就不高興了,“我是盼著延兒能早日認祖歸宗,但我還不至於做忘恩負義,毀延兒前程的事。”
沈延和端王府柔嘉郡主定親了,不認祖歸宗,沒法迎娶柔嘉郡主過門,認祖歸宗是遲早的事。
孫兒丟失十幾年,還能找迴來,她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她豈能為了早那麽一年半載的,不顧寧老王妃的死活,平遠侯府這麽無情無義,開罪寧老王爺,沒得連著皇上都惱上平遠侯府,這是毀沈延的前程,寧老王爺待沈延如自己親孫兒,沈延多在寧王府待些時日,將來入朝為官,皇上也會念著他在寧王府盡孝心的份上,善待沈延一二。
孰輕孰重,她不會拎不清。
被自己兒子這麽認為,老夫人能高興才怪了。
沈綏也覺得老夫人不至於這樣的事,但是,“知道這事的人並不多,不是母親,還能是誰?”
至少不止她知道,偏偏沈綏隻懷疑她這個親娘。
不過也不怪沈綏這麽想,知情人裏,最心急沈延認祖歸宗的就是她,沒第二個了。
老夫人道,“流言應該不會傳到寧老王妃耳中吧?”
現在傳不傳到寧老王妃耳中已經是其次了,現在傳的這麽沸沸揚揚,文武百官人盡皆知,明日早朝,禦史肯定會就這事問寧老王爺,當著皇上的麵問的,寧老王爺否認,就是欺君。
雖然皇上敬重寧老王爺,但混淆皇室血脈這樣的事,皇上也不會答應的。
可以說流言一出來,隻有兩個結果。
要麽沈延認祖歸宗,要麽從此沈延就是真的寧王世子。
真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想到明天還要早上,沈綏就頭疼。
頭疼好。
頭疼可以告假。
寧王世子就是平遠侯府大少爺的事一陣風傳遍京都,傳到文武百官耳中,流言一向是越離譜傳的越快,但這事信的人並不多。
首先寧老王爺不是會做混淆皇室血脈事的人,再者四歲在花燈會上走丟,搖身一變從侯府世子變成寧王府世子,要真是這樣,都不知道該說平遠侯府大少爺是太倒黴了還是太幸運了。
不過也有大臣將信將疑,畢竟寧王世子早些年身體孱弱,送出府靜養,但迴來時身強體壯,文武雙全,而且就這麽一個孫兒,不養在身邊,反倒常年待在邊關吹風沙,確實透著些奇怪。
寧老王爺兩個兒子都死了,就剩這麽一個寶貝疙瘩孫兒,不該金尊玉貴的養著,唯恐有三長兩短嗎?
奇怪的地方越多,越覺得這流言不是空穴來風。
翌日早朝,不少大臣都提前了一刻鍾進宮,在議政殿外議論這事,其中以皇室宗親最活躍。
要蕭桓不是寧老王爺的親孫兒,那寧王府就沒有繼承人了,肯定要從宗族裏過繼一個,沒準兒這好事就啪嗒落他們頭上了呢。
不少大臣等著上朝問寧老王爺,結果等上朝,寧老王爺都沒露麵,不止寧老王爺沒來,沈綏也告假了。
百官們,“……”
不過寧老王爺和沈綏都沒上朝,不耽誤議論這事,禦史將街上流言呈稟皇上,“啟稟皇上,街上盛傳寧王世子是平遠侯沈綏丟失十幾年的嫡長子沈延……”
皇上坐在龍椅上,聞言道,“然後呢?”
禦史,“……???”
然後……還有什麽然後……
禦史道,“寧老王爺沒上早朝,平遠侯也沒有來。”
皇上道,“那就等他們上早朝了再問吧。”
這樣一個波濤洶湧,隨時會掀起驚濤駭浪的話題,就這麽被皇上給壓了下去,風平浪靜。
但越是這樣,百官們越覺得不對勁。
事關皇室血脈,皇上不該如此不上心,不過皇上對寧老王爺一向敬重有加,與其猜測,不如等寧老王爺上朝了,到時候直接問。
結果寧老王爺一連三天都沒上朝。
沈綏倒是隻告了一天假,因為皇上說等他們上朝了再問,隻沈綏一個人來,沒哪個大臣提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