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新作物迎來大豐收 水翼船海試見成果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作者:心慈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少做了迴噴子,噴了袁沈二人滿臉,不但沒有被揍,還把兩老頭搞自閑了。
大少很是開心,見兩老頭坐在那裏默默對視著不說話,知道自己說的話有些超前了,也不敢在這裏繼續捏老虎的虎須,隻默默的向後退到了院門口,然後轉身跑出了小院。
平安的逃離虎口,大少爺心情愉悅,隨手在牆角逮了一根狗尾巴草,拿在手裏甩來甩去,蹦跳著往迴走,嘴裏還不停地哼起了小曲:係個口水兜,在提一個塑料袋,吃不完的火腿拉克街上賣。
你大方又慷慨,你低調又實在,你無私的奉獻讓我們有火腿甩。好運來,我們好運來,好運來,感謝燒耳塊……
八月初十休沐日,青山堡的大小領導們帶著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幹部們再次來到雙龍泉良種基地,把最早的四畝紅薯地收獲了,地麵上的兩千多斤紅薯秧子送去了養殖場,地下的紅薯蛋子收獲了一萬六千多斤。
程大龍拿著一個足有兩三斤重的紅薯歎息:“這東西長得可真夠大的,隻可惜外表長得太難看,全是坑坑窪窪溝溝槽槽。”
程風笑著解釋:“大爺,你老手裏的這個紅薯是咱們種的種薯,他都活了兩年了,所以才能長這麽大。就是這東西長的時間實在太長,看著是大,卻很粗糙不好吃,沒有今年新結的紅薯香甜。”
程大龍點點頭,哈哈大笑:“這種莊稼好,種下去的種子都不會折了,雖然長得難看一點,不好吃一點,但總比樹皮草根好吧。”
程風無言以對。
見小侄子不說話了,程大龍又問:“這紅薯如何食用?”
程風隻能迴答:“可以烤來吃,也可以煮來吃,還可以切片曬幹磨粉,做成窩窩頭吃。還可以擀麵吃,烙餅吃,還可以直接洗幹淨了,這樣生吃又香又甜又脆。”
程大龍眼睛一亮:“能生吃?”
程風點點頭:“不但能生吃,還非常的好吃,大爺可以嚐嚐。不過別嚐你手裏的那個大的,那家夥生吃不好吃,你要換那種小的,看著長得光鮮好看的。”
程大龍隻能放下手裏的大紅薯,拿了兩個好看的就要去水潭。跟在旁邊的金大力,葉一平等十幾個村幹部見了也問:“東家,咱們能不能也嚐嚐?”
程大龍揚起下巴朝程風抬了抬,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你們問他,俺不管。”
金大力等人把目光轉向程風:“小東家,咱們能嚐嚐嗎?”
大少嗬嗬一笑:“這紅薯種出來就是吃的,你們找幾個筐,多去洗一點,這裏的人一人至少有一個。
辛苦了這麽長時間才見了果實,大家總要嚐一嚐這是啥味。這紅薯咱們還有幾十畝,這點糧吃了光就吃光了,也不用留著它們作種。”
聽了程風這麽一說,金大力,葉一平等人高興得不行,估算了一下人數後,趕緊叫人拿了六個筐,足足的裝了六筐,幾十人跟著去清洗,一時間,整個雙龍泉池塘都圍滿了洗紅薯的人。
在場的人都品嚐到了生紅薯,對於紅薯的味道也是讚不絕口。大少看大家都滿意,小手一揮:“把剩下的紅薯全采收了吧。”
馬上有人提醒:“小東家,那些紅薯種植時間不一樣,要晚十幾天,怕是沒有成熟。”
程風笑道:“這就是紅薯的另一個優點,不需要一個固定的成熟期,從它長出莖葉開始,就可以采摘它的莖葉食用。
地下塊莖也是一樣,哪怕隻有拇指粗細都可以食用,隻要願意,隨時可以采摘。
隻要家裏種有紅薯,就不怕青黃不接,隻要沒吃的了,就去地裏挖兩塊來充饑毫無難度。
咱們現在提前采收,可以統一再次種植,便於統一田間管理。”
知道了提前采收沒有影響,於是剩餘的紅薯也被挖了出來,經過秤重,發現提前采收,產量也減少得不太多。六十多畝紅薯收獲了二十五萬斤,這產量也是很嚇人了。
也是這一天,十處食堂的稀粥裏第一次出現了煮紅薯,而且食堂還特意提醒大家,舀粥的時候,一人可以舀一個紅薯,大家都能嚐嚐鮮。
這樣豐收的氣氛過渡了好幾天。繼馬鈴薯紅薯之後,四百多斤的向日葵,一千多斤花生紛紛被收進了倉庫。
重新選擇了比較好的二十萬斤紅薯塊莖做種,馬鈴薯,晚紅薯再一次種滿了這一片大地,這一次的紅薯足足種植了一千五百餘畝,馬鈴薯也種植了四十多畝,現在就隻有玉米要到九月才能收獲。
而向日葵,花生,隻有等第二年開春了。所有新的農作物都從種到收獲,形成了一次完整的閉環,村民們已經有了種植的經驗,除了玉米,大少再也不需要去關心這些農作物的種植事宜了。
種植的事告一段落,程風才有時間去關心工業的事。在學校吃過早點,坐上自己的小車車,一路風馳電掣,早早的來到玻璃車間。
吳正,陶三約,劉永壽都在這裏,三人正在安排當天的工作,大少進門就笑眯眯的揮手打招唿:“吳正哥哥,永壽哥哥,陶師傅好。各位小師傅們好。”
“小東家早上好。”小師傅們見是東家少爺,也忙揮手打招唿。
吳正三人也笑嗬嗬的問:“少爺今日起得很早嘛,這太陽剛出山就到這裏來了。”
大少迴應:“主要是快有一個月沒過來了,讓他看看這邊的情況怎麽樣。”
吳正示意劉永壽:“你先說說你的。”
劉永壽說道:“最近這一個月,俺們把各種規格的琉璃鏡做了兩百片,鍍膜還沒有完成。船廠那邊要的琉璃,俺們也做了幾百片,可是鋼化沒有一片完全鋼化成功的。
門窗用的琉璃,一直生產都很正常,最近都是通過陸路運往各地,聽鏢局的人說,陸路運琉璃難度很大。”
大少點頭:“船廠要的那個琉璃,你們就隨便加工一百片先給他們用著,成不成功都沒事,做過鋼化處理的,就算不成功也比普通的琉璃強度大些。
其它的就按他們的尺寸做個五六百片出來放好,朝鮮那邊的工坊已經建好,等到十月左右就可以運送過去,等冬天最冷的時候咱們到那邊去鋼化處理。明年再給他們換處理好的就行。”
說完看看陶三約:“陶師傅,我要的那個配件可做出來了?”
陶三約畢恭畢敬的迴答:“小東家要的那個東西,兩種要求的俺各做了五十個,己經燒製成陶。為了做好這個東西,俺還找木匠師傅幫忙做了一個模具,全部按照模具的規範來做的,隻是不知道達沒達到小東家的要求。”
程風點頭:“陶師傅辛苦,能不能達到要求,試驗一下就知道了,你安排人把那些東西全送到學校物理實驗室去就行。實驗的結果我會來告訴你的。”
吳正道:“少爺,船廠那邊要的,大船用的各種琉璃俺們都沒有處理過的,是不是也按那小船琉璃的辦法來?”
程風點點頭:“把大船用的琉璃窗全部按照規格多生產備用,最少要準備二十條大船以上的數量,到冬天的時候咱們也運到朝鮮那邊去處理,至於船廠現在要用的琉璃,就用普通的讓他們先用著,到時候再換。”
從琉璃工坊出來,來到五金車間,現在的五金車間,銅器鐵器的師傅已經有了幾十位,不像剛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兩個人那麽辛苦。
剛來的鐵匠和銅匠師傅都已經安排完好。那幾個製作玉器和水晶器的師傅也在這裏,隻是他們一時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麽好。
劉老實和羅三也不知道他們這些玩石頭的,在這玩銅器鐵器的地方該怎麽安排好。現在正好少爺來了,可以問問少爺這些玩石頭的師傅們該怎麽安排。
大少笑笑:“師傅們先別著急,是英雄都會有用武之地的。劉叔,我那望遠鏡可做出來了?”
劉老實笑盈盈的,從桌箱裏拿出了一部金燦燦的望遠鏡,遞給程風:“早就已經做好了,隻是少爺這東西看上去怪怪的,雖然比以前做的看得遠,但是總是給人一種說不出來的眩暈感”。
大少接過望遠鏡,走到大門邊,對著遠處看了看,三十二倍的望遠鏡,視距肯定是杠杠的沒啥問題,就是那反射過來的景物竟然有些扭曲,多看上幾眼,那腦袋就有些眩暈。
大少就知道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迴到劉老實處,把望遠鏡還給劉老實:“劉叔,這種鏡片你這裏可還有?”
“有,永壽他們送來了十好幾套。”
“那拿出兩套出來給師傅們看看,這琉璃能不能像玉石那樣進行打磨拋光 。”
劉老實拿出一個木箱,放在桌麵上,打開箱蓋,木箱裏裝的全是鏡片。程風指著箱子問:“師傅們看看,這種琉璃鏡片能不能像打磨銅鏡那樣把它打磨光滑?”
幾個玉石師傅對視一眼,一人拿了一片起來觀看。最後一商量得出一個結論,這東西是能拋光的。
玉石匠人中,年紀最大的一位老人說道:“小東家,這東西能夠拋光,隻是要把這物拋光好,最後的工序比較麻煩,需要上好的鹿皮和絲綢才行。”
程風大喜:“隻要能夠拋光就行,需要什麽東西隻管列個清單出來,讓劉師傅幫你們安排,像這樣的鏡片,拋光一片需要多久?”
老頭子認真的看了看說道:“這東西比玉石要硬多了,估摸著三~五天才能拋光出一片來。”
大少滿意了:“那就沒問題,就算是十天一片也影響不大。一人十天成一片,十個人十天就能有十片,速度不慢了。”
又對劉老實說道:“劉叔,馬上安排師傅們需要的所有材料,早一天開始早一天放心。
還有,咱們這裏不是來了皮匠師傅嗎?拿著這望遠鏡去找皮匠師傅們看看,能不能在外麵包一層鹿皮。
這樣冬天的時候拿著就不會冰涼冰涼的了。還有給這望遠鏡做一條皮帶,可以掛在脖子上的那種。再給它做一個牛皮的鏡盒。如果需要什麽扣之類的,就用銅的來做扣就好。”
劉老實點點頭:“少爺放心吧,俺有空就去找那皮匠師傅研究,這個月你生日前肯定能把它做出來,給你作禮物。”
大少這才想起來,這都八月了,自己馬上就要滿五歲了,頓時開心的笑了起來:“謝謝,謝謝,劉叔辛苦,各位師傅都辛苦。
劉叔,師傅們的工作間就安排到總裝車間去,注意位置要離鍍膜室遠一點,這磨鏡的和鍍膜的都需要幹淨的環境。
真是太好啦,等了那麽久,總裝車間總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劉老實得了指令,開開心心的開始安排玉器師傅們的工作去了。大少才有空問起羅三師傅機器試製的事。
羅三笑道:“少爺讓咱們做的鑽床,刨床,鏜床都已經做了好幾個台,而且一台性能比一台好。木工師傅們用了刨床加工火銃木托,速度很快,一人一天能製作十餘條。
少爺的那五百支火銃,俺們都已經全部加工改裝好了,少爺有空可以去庫房看一看。
這新改過的火銃俺們都已經有試驗過,感覺非常的舒適,比原來的好用多了。而且現在刨床比較多,一個學徒一天能做出十來隻木托。
袁師傅正在安排小徒弟繼續加工,現在光木托都有一千多隻了。
那衝床少爺不是說那太小嘛,我們試驗了幾次,確實隻能衝一些小的東西,太大了根本衝不動,現在重新改進了一下,正在做製模具,估摸著很快也就能再做出一個更好的來。
那機床咱們做出了第四台,性能比第三台更好,更平穩。咱們試用了零件加工,幾次加工出來的零配件,尺寸完成相同,已經快要達到少爺所要求的那種精度了。現在咱們的第一台機床都已經閑置沒人用了。”
程風嗬嗬幾聲:“那第一台機床就算不用,都要保護好,那可不是一台普通的機床,那可是全世界第一台全鐵製機床,將來是能當文物放進曆史博物館的寶貝。
至於第二台嘛,就沒有什麽曆史意義了,曆史永遠記住的都是第一,第二是沒有人關注的,本身精度也不高,如果不好用迴爐也是可以的。”
羅三不知道啥是曆史博物館,但他知道那台機器定然是少爺心目中的寶貝,必須要保養好,不能讓它生鏽了。
程風又想起方向機來,於是又問:“那四台大型的船用方向機可生產出來了?”
羅三點頭:“那四台大型專用方向機早就已經做出來了,現在就在船廠那一邊,船廠那邊說要等到有船的時候再送三台到寧海去。
自己少爺要的那個螺旋槳,雖然木質的比較方便,但是用來鐵製難度真的很大,俺們已經試了很多次了,沒有一次成功的。
那螺旋槳葉子也就是罷了,模具做好,多試驗幾次也就成了。就是那傳動軸真的很難做,怎麽做都是彎曲的,我們已經試了很多的辦法,都沒有成功過。”
程風嘿嘿一笑:“不著急,不著急,失敗是成功他娘,不管怎麽失敗,失敗多少次都不怕。
隻要大家堅持,每一次的失敗都會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次數多了,總會有經驗可以積累,慢慢的就能做出來了。”
“也隻能如此了,多試製幾次,總有一次會成功的。”羅三也隻能無奈的點頭。
大少又道:“實在是想不到好的辦法時,去做做別的換一下思路,比如試試用那鑽床鑽銃管。說不定就會發現銃管也是可以鑽出來的。”
“少爺想打製火銃?”
程風搖頭:“目前還不需要,現在隻是想讓你們先掌握鑽銃管這門技術,等咱們可以做火銃買賣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用,就不會感到很吃力。對了,讓你們加工的銅椎頭和鐵椎頭可做好啦?”
羅三指指庫房:“都在那裏麵,兩種尺寸的各做了一百套,也不知道符不符合要求,沒敢多做。”
大少笑笑:“那就好,安排人把那些東西送到學校物理實驗室去,我這就走啦,到隔壁木工車間去找袁老太爺談談碼頭的事。”
離開五金車間,程風又到木工車間找袁老太爺說在龍眼灣建貨運碼頭的事,程風決定把小型鋼鐵廠的廠房就建在那龍眼灣邊。這樣上下貨也方便些。
木工車間裏,師傅們都在忙著生產新船上用的雙層木床。幾個老頭子正在玩新機床,這幾位雕刻大師正在利用機床雕刻一把小手銃的木托。
最近搞銃托有了些靈感,幾個老頭準備做一把工藝精致的小手銃做禮物送給風哥兒。
所以程風來到車間就看見幾個老頭圍著兩台機床正聚精會神的幹活。大少來到機床邊,先看到的是袁丙辰老爺子正在認真的雕琢一把手槍的木杔。
本來隻是把目光關注到木杔的材質上,因為袁老大爺用的是紅木,那紅色的木屑正在機床旁四處飛舞。
大少正想說老爺子真奢侈,卻掃眼看到了另一台機床上正在加工的東西,這讓大少有些驚喜。
剛才還同羅三叔說用鑽床試著鑽銃管,這裏就鑽上了,雖然用的是機床而不是鑽床,鑽的也不是五尺長的長銃管,隻是半尺來長的小管,但這不也是工藝進步的一種表現嗎。
大少也不敢打擾,怕影響到他們的發揮,隻默默的站在旁邊觀看。等了差不多有半小時,袁老太爺才收了勢,拿著木柄看效果,這時才注意到小胖子的身影。
老頭笑嗬嗬的把手裏的木柄遞給程風:“風哥兒看看,這雲紋可好看?手柄合不合手。”
程風接過來細看,木柄上雕刻著,鬆鶴長青的圖案,以及道教傳統的雲紋手柄,果然是非常的好看。現在花紋全都雕刻出來了,隻是還沒有拋光打蠟,所以看上去還有些顯得粗糙。
“咋樣,風哥兒,這材料,這花紋,用這手柄做一把火銃給你做禮物,你可喜歡?”
“喜歡,非常的喜歡。”大少笑容滿麵,看著這把雕刻精致的手柄,心裏美滋滋的。
突然之間,心裏有一絲靈感浮現,程風笑嗬嗬的道:“爺爺這手柄給了我一絲靈感,我想起了一件小玩意兒,過兩天我送張圖紙過來,爺爺幫我加工一下。”
老頭摸著大少的頭:“風哥兒隻管拿來,爺爺保證給你打造得漂漂亮亮的。”
“那就先謝謝爺爺了,袁爺爺,我今天來有事和你說,咱們這裏要在下麵龍眼灣建個貨運碼頭,碼頭處還需要一處平整的土地來堆放貨物,須要爺爺負責組織安排人員規劃建設。”
“怎麽會想到在龍眼灣處建碼頭?那邊不是一個現成的碼頭嗎?”袁丙辰,不知道為什麽這麽近的距離要建兩個碼頭。
大少解釋道:“主要是我們要在這龍眼灣處建一個大的鋼鐵冶煉廠,那鐵礦石是從朝鮮過來的,所以要在這裏建一個貨運碼頭,好堆放朝鮮過來的鐵礦石。”
“原來如此,那就沒什麽問題,風哥兒放心,這點事情爺爺能把安排好的。”
大少言道:“就是想著這件事情就爺爺你能夠安排的明明白白,所以才來找爺爺的。”
袁老頭笑笑:“風哥兒放心吧,吃過午飯咱就帶著幾個老頭去看,哪裏適合建碼頭。”
……
離開五金廠,大少嗒嗒的跑去造船廠,他都到那邊去混午飯吃去,順路看一看自己的小偵察船下水試航了沒有。
前幾天在這雙龍泉收莊稼的時候,隻遠遠的看見了一個桅杆,那船身被他們用草席圍的死死的,都看不見進度到底如何。
大少的小羊車剛出現在船廠地界就被何英傑幾個老頭看見。因為徐盛宇在白翎島指導碼頭建設,現在的船廠主要是何英傑負責。
等大少停好車,幾個老頭就圍了上來問東問西,什麽白翎島好不好玩啦?什麽在朝鮮見沒見到什麽稀奇事啦?
到時候隻能站在那裏吆喝的,等著老頭子們把該問的問完,自己給你做了迴答之後。這才問到:“現在的情況怎麽樣了?大船的建造進度到了哪裏?那小船可否見完?那幾條維修的船是否維修好啦?”
何英傑指著不遠處海灘:“那三條小破船還能需要維修多久,拉上岸就四五天的事就全都修好了,現在正在那裏曬船,如果需要,隨時都可以下水。”
大少,透過堆放在沙灘上的木材垛之間的縫隙,才隱隱的看見那三條實在是小的不起眼的小船正停放在沙灘上,那全身的木材也沒有做什麽明顯的清理。
估摸著也就是清理了一下船底的各種附作物。更換了一些腐爛的木板。
因為維修過的木板和原來的木板有著明顯的色差,而且還是東一塊西一塊的,僅此而已。
“大船進度如何?”
“要不風哥兒親自去看一看。現在船的主體基本上完成,正在處理,下麵幾層的縫隙。
大概再有一個月就能安裝完最後一層甲板,然後就是桅杆,指揮艙室 ,人員生活配置設施。
估計需要一個月,估計說最多到十月就能下水試航。”
大少,扳著指頭數了一下:“這麽說就隻需要七個月就能造好,這可比原來預估的提前了三個月左右啊,這速度果然很不錯。”
何英傑笑笑:“咱們這速度算什麽速度,寧海州那邊來的消息,他們的開工時間比俺們晚了半個多月,可他們的進度已經趕上咱們了,有可能還在能在咱們之前就完工。俺們才造一條船,人家可是造了三條。”
大少隻能嗬嗬一笑:“這不能比,一是他們那邊一直在造船,手藝沒有丟生,而你們已經很多年沒造過船了,所以開始有些生疏,熟悉需要一個過程。
再一個你們這邊的師傅也沒人家那邊的多。人家那邊能稱得上大匠的就有幾十人,而咱們這裏隻有幾個人,這沒有可比性。”
何英傑也是嗬嗬點頭,心想這東家真的是太善解人意了。這輩子能遇上這麽一個通情達理的東家,也算是自己這群人的福氣。
何英傑走了神,沒聽見大少下麵的問話:“那水翼船可造好?。”
旁邊的幾個老頭見何英傑走了神,便主動接話道:“早就已經造出來了,在那邊草圍子裏圍著,因為搞不清楚那船的具體使用方法,沒敢冒險下水,就等著風哥兒你來了指點一二。”
大少一揮手:“那咱們去看看,我要親眼見一見,製作出來的成品和我設計的是不是一模一樣的。”
有老頭拉了一下走神的何英傑,老頭迴神,看看幾個老夥計:“這是咋啦?”
佘尚峰一笑:“走啦,陪風哥兒去看那水翼船去。”
何英傑嗬嗬:“走啦,走啦,真是的,人老啦,總是走神。”
大少聽何英傑說自己老啦,便拍了一句:“何爺爺才五十多點,正當年的年紀,哪裏老啦。”
兩老頭嗬嗬一笑,各自伸手抓住程風的小胳膊把人提起,邁著四條老腿朝停船的方向快步行走:“風哥兒說得對,咱們還不老,走啦,看船去。”
大少雙腿離地,一路都是咯咯咯咯的笑聲。就這樣,大少坐著兩老頭的土飛機來到水翼船的停放處。
進到草圍牆裏,大少終於看到了全天下的第一條水翼船,這種在另一個位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出現的新式風帆超高速木帆船,提前四百年出現了。
它正靜靜的停放在麵前的一塊大木板上,木板的下麵墊著五棵圓木,想讓這船下水,隻須用力一推就能滑入水裏。
大少站在看上去很大,實際下水後會小得可憐的水翼船旁,拍著那條彎曲如弓的兩條腿:“這船最關鍵的就是這兩條水翼,行駛時所有的力都會作用於這兩條腿上。如果這木料不堅固,就有可能中途斷裂,變成一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船。”
何英傑笑道:“風哥兒放心,這兩條弓足用的是整條老桑木,用微火烤製成型,柔韌性和強度都杠杠的好,不會有中途斷裂的事發生的。”
“那就好,我看看水翼板。”言罷便爬到那木板上去仔細的檢查那打磨的正光瓦亮的水翼板。同樣是老桑木加工而成,木質紋理筆直,曲麵標準完美,木工技藝極好。
大少還是非常滿意的,喃喃自語的道。:“手藝真不錯,隻可惜是木質的,要是鋁合金的就真完美啦。”
眾人沒聽懂,何英傑問:“風哥兒,鋁合金是啥木,要不咱們找找,說不定能找到。”
大少搖頭:“鋁合金是一種金屬,不是木頭,咱們找不到的,至少三十年內應該找不到。吃過午飯就安排人讓這船下水吧。
把那三條維修好的船也一起下水,咱們坐那小船到外海去看看這船的表演,也不知道能不能達到我設計的要求。
說實在的,我心裏也是沒底,畢竟這是全木的,和它本身的設計還是有重量上的差距。
我要求也不高,能達到原設計速度的一半我就滿意了,願老祖保佑吧。午飯後安排一名操帆手,一名舵手試航,這兩人一定要找水性好的,我還是有些擔心船會散架。”
眾人笑笑,何英傑道:“風哥兒放心,敢試船的都是水鴨子。再說還有咱們跟著,出不了事。”
吃過午飯,船廠沒事的人來了一百多,大家一起動手把四條船全推入水裏。大少一再提醒試航員注意安全,先慢後快,一點點來,別著急。
試航員反複保證會慢慢試,絕對不會冒險,大少才提心吊膽的跟著幾個老頭和十幾個年輕水性好的上了蒼山船,船員們開始劃槳。
小哨船和水翼船卻在船尾伸出了船櫓,慢慢的把船搖到了馬蘭灣的出口,三條船也不揚帆,在距離入口三四百米處停下,直接下了船錨,就在這裏等待水翼船的首航。
水翼船進入深水區後,收起船櫓,開始揚帆,小船在海風的吹拂下速速慢慢的加快,隻是試航員記得大少的叮囑,不敢一上來就滿帆,隻上了一個半帆,慢慢的適應這船的速度。
因為水域的作用船的持水非常的淺,所以即便在半帆的情況下,船速明顯感覺得出來,比大家常用的自稱最快的鳥船艄船都要快很多。
當大少看到那條船在半帆的情況下,吃水都已經很淺,船頭都能昂出水麵的時候,心裏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何英傑一行人也很震驚,他們還是第1次見到這種速度的船,一個個的直誇程風:“不錯,非常的不錯,半帆的情況下都能有這種速度,這可比那哨船要快的太多了 風哥兒可真是大才呀。”
程風不好意思的笑笑:“這哪裏是我的大才,這是先生教給我的,我隻是照著圖紙搬而已,真正大才的是師傅們,能把圖紙上的東西在現實中製造出來,這才是真正的大才。”
這幾老一少就這樣來迴的吹捧,大家都沒覺得這麽互吹有什麽不妥。
試航員在半帆情況下反複航行了幾次後,慢慢的找到了這船的感覺,開始一點一點的升高船帆,船速也一次比一次的快。當船帆全部升滿的時候,整個船全部脫離水麵,整條船如同飛起來一般,在水裏的僅僅就剩下了兩片水翼。
這個時候試航員才開始緊張起來,他從來沒有駕駛過這種可以離開水麵的船。而且這船全部離開水麵之後,速度快的出奇。
果然如小少爺說的那樣,這船最快的時候隻能跑直線,不能急轉彎。試著慢慢的掌握安全轉彎的角度,試航員覺得,就算是五千料的大船能轉得了的彎,這小船高速時都轉不了。
如果像這樣的船用來傳遞消息那時間至少要節省好幾倍,特別重要的是像這種速度,天大沒有什麽船追得上,就算遇見海盜了也不怕。
大少站在甲板上看著飛馳而過的船問幾個老頭:“爺爺們看看這船的速度能有多塊。”
幾個老頭隻搖頭:“這跑的太快了,從來沒見過這麽跑的快的船,沒法估計他的速度。”
大少好奇的問:“裏麵沒有測量船速的工具嗎?”
“有,隻是咱們沒有想過要測著船的速度,所以沒做。”
大少忙道:“那迴去就做一個裝在這船上,看看他到底跑得了多快。”
何英傑點點頭:“對,像這樣的傳說,老夫也想知道它有多快,今天迴去就做,明天重新來過。”
程風又道:“對,迴去把這船檢查檢查,看有沒有什麽問題,明天重新試過,再上三個人。再加上二百斤東西試驗。”
“小東家,為何要裝二百斤?”青年師傅們不明白為何要加上四百斤物品。
程風嗬嗬一笑:“原因很簡單啊,這船上滿員5個人,最少要準備五個人二十天的糧食和淡水量。隻有讓這船齊裝滿員了,測出來的速度才是他真正的速度。”
眾人信服:“小東家言之有理。”
大少嘿嘿笑道:“好了,首次試航非常的成功,咱們迴去吧,重新準備咱們明天再來。”
第二天上午,大少叫上老師袁可立,老將沈有容,大爺程大龍再次來到船廠,船工們正在往水翼船上加裝計程器。
這玩意兒就如同一個小車,在陸地上用的時候,是滾著丈量路的長度的一般還是比較準。
隻是這玩意被船工師傅們改裝成水輪,裝在船上之後就可以測量船的速度,隻是這精準度就沒有這麽高了。
不過就算精度不高,那也有一個八九不離十的大概,總比用眼睛估算的要準的多畢竟水麵上也沒辦法拉皮尺。
等到計程器裝好,又到了午飯時間。吃個午飯,大家就迫不及待的重新出發。今日大少敢把老師和沈老太爺請來觀摩,主要是昨天已經看過了效果,覺得滿意不會丟臉,才把兩老頭請過來顯擺的。
再次來到昨天的位置,重新開始新的測試。今天的試航員,有了昨天的經驗,今天的膽子比較大,一上來便直接滿帆提速。
蒼山船上的眾人就看著那條小船,如一陣風一樣,很快就消失在海平麵上。一小會的時間又從遠處如閃電一般的奔馳而來,速度快的驚人。
袁可立除了感覺這船快之外,沒有別的感覺,畢竟他雖是巡撫,卻很少在船上,穿的速度沒有太明顯的感覺。
和沈有榮就不一樣了,當他看到這船的速度的時候,差點驚掉下巴:“老天爺呀,這麽快的速度,要是做通訊船用,那得省多少時間。風哥兒,你得把這船獻給朝廷。”
大少猛搖頭:“這可不行,這船獻給朝廷不一定有什麽用。萬一流傳出去了被海盜得到,那後果不堪設想,這麽快的速度,海上現有的所有船隻就沒有逃得了的。”
袁沈二人也是歎息一聲,是啊,這船再好交給朝廷也沒用,朝廷根本就不重視水師。
再說了,像這樣的小船,隻能當當通訊船跑跑腿,除此之外也沒什麽大用。
反而是流傳出去被海盜掌握了,成為海盜搶劫的工具,那真的是後果不堪設想。
一眾人等就站在了蒼山船上,看著那條小船如風一般的來,又如風一般的去,就這樣目不轉睛的看了整整一個下午。
迴到碼頭,大少滿意極了。高興的對何英傑說道:“明天開始再安排人手,多打造幾條出來,看著你的小哥哥們,也多調幾個人來,讓他們試著掌握這船的駕駛性能。”
說到這裏,大少停下來想了一下,指著,藍色的天空問何英傑:“何爺爺,你們能把油漆調成像天這種顏色嗎?”
何英傑抬頭看看,一朵雲彩也沒有藍盈盈的天空說道:“這種顏色肯定調製得出來,風哥兒要這種顏色的漆有何用?”
程風笑笑:“不是我要,我是說如果調製得出這種顏色的油漆出來,就把這船全部漆成這種藍色,連帆布桅杆在內,全部漆藍。”
何英傑不解:“為何要漆成藍色的?一般的船帆不都是白色的嗎?”
大少迴答得很是直接:“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叫隱身色,就是要讓這船進入大海之後,能與海水藍天融為一體,做到海天一色。
十裏之內就算是用千裏鏡,不仔細觀察都沒辦法看清它到底是船還是籃天海水。”
大少很是開心,見兩老頭坐在那裏默默對視著不說話,知道自己說的話有些超前了,也不敢在這裏繼續捏老虎的虎須,隻默默的向後退到了院門口,然後轉身跑出了小院。
平安的逃離虎口,大少爺心情愉悅,隨手在牆角逮了一根狗尾巴草,拿在手裏甩來甩去,蹦跳著往迴走,嘴裏還不停地哼起了小曲:係個口水兜,在提一個塑料袋,吃不完的火腿拉克街上賣。
你大方又慷慨,你低調又實在,你無私的奉獻讓我們有火腿甩。好運來,我們好運來,好運來,感謝燒耳塊……
八月初十休沐日,青山堡的大小領導們帶著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幹部們再次來到雙龍泉良種基地,把最早的四畝紅薯地收獲了,地麵上的兩千多斤紅薯秧子送去了養殖場,地下的紅薯蛋子收獲了一萬六千多斤。
程大龍拿著一個足有兩三斤重的紅薯歎息:“這東西長得可真夠大的,隻可惜外表長得太難看,全是坑坑窪窪溝溝槽槽。”
程風笑著解釋:“大爺,你老手裏的這個紅薯是咱們種的種薯,他都活了兩年了,所以才能長這麽大。就是這東西長的時間實在太長,看著是大,卻很粗糙不好吃,沒有今年新結的紅薯香甜。”
程大龍點點頭,哈哈大笑:“這種莊稼好,種下去的種子都不會折了,雖然長得難看一點,不好吃一點,但總比樹皮草根好吧。”
程風無言以對。
見小侄子不說話了,程大龍又問:“這紅薯如何食用?”
程風隻能迴答:“可以烤來吃,也可以煮來吃,還可以切片曬幹磨粉,做成窩窩頭吃。還可以擀麵吃,烙餅吃,還可以直接洗幹淨了,這樣生吃又香又甜又脆。”
程大龍眼睛一亮:“能生吃?”
程風點點頭:“不但能生吃,還非常的好吃,大爺可以嚐嚐。不過別嚐你手裏的那個大的,那家夥生吃不好吃,你要換那種小的,看著長得光鮮好看的。”
程大龍隻能放下手裏的大紅薯,拿了兩個好看的就要去水潭。跟在旁邊的金大力,葉一平等十幾個村幹部見了也問:“東家,咱們能不能也嚐嚐?”
程大龍揚起下巴朝程風抬了抬,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你們問他,俺不管。”
金大力等人把目光轉向程風:“小東家,咱們能嚐嚐嗎?”
大少嗬嗬一笑:“這紅薯種出來就是吃的,你們找幾個筐,多去洗一點,這裏的人一人至少有一個。
辛苦了這麽長時間才見了果實,大家總要嚐一嚐這是啥味。這紅薯咱們還有幾十畝,這點糧吃了光就吃光了,也不用留著它們作種。”
聽了程風這麽一說,金大力,葉一平等人高興得不行,估算了一下人數後,趕緊叫人拿了六個筐,足足的裝了六筐,幾十人跟著去清洗,一時間,整個雙龍泉池塘都圍滿了洗紅薯的人。
在場的人都品嚐到了生紅薯,對於紅薯的味道也是讚不絕口。大少看大家都滿意,小手一揮:“把剩下的紅薯全采收了吧。”
馬上有人提醒:“小東家,那些紅薯種植時間不一樣,要晚十幾天,怕是沒有成熟。”
程風笑道:“這就是紅薯的另一個優點,不需要一個固定的成熟期,從它長出莖葉開始,就可以采摘它的莖葉食用。
地下塊莖也是一樣,哪怕隻有拇指粗細都可以食用,隻要願意,隨時可以采摘。
隻要家裏種有紅薯,就不怕青黃不接,隻要沒吃的了,就去地裏挖兩塊來充饑毫無難度。
咱們現在提前采收,可以統一再次種植,便於統一田間管理。”
知道了提前采收沒有影響,於是剩餘的紅薯也被挖了出來,經過秤重,發現提前采收,產量也減少得不太多。六十多畝紅薯收獲了二十五萬斤,這產量也是很嚇人了。
也是這一天,十處食堂的稀粥裏第一次出現了煮紅薯,而且食堂還特意提醒大家,舀粥的時候,一人可以舀一個紅薯,大家都能嚐嚐鮮。
這樣豐收的氣氛過渡了好幾天。繼馬鈴薯紅薯之後,四百多斤的向日葵,一千多斤花生紛紛被收進了倉庫。
重新選擇了比較好的二十萬斤紅薯塊莖做種,馬鈴薯,晚紅薯再一次種滿了這一片大地,這一次的紅薯足足種植了一千五百餘畝,馬鈴薯也種植了四十多畝,現在就隻有玉米要到九月才能收獲。
而向日葵,花生,隻有等第二年開春了。所有新的農作物都從種到收獲,形成了一次完整的閉環,村民們已經有了種植的經驗,除了玉米,大少再也不需要去關心這些農作物的種植事宜了。
種植的事告一段落,程風才有時間去關心工業的事。在學校吃過早點,坐上自己的小車車,一路風馳電掣,早早的來到玻璃車間。
吳正,陶三約,劉永壽都在這裏,三人正在安排當天的工作,大少進門就笑眯眯的揮手打招唿:“吳正哥哥,永壽哥哥,陶師傅好。各位小師傅們好。”
“小東家早上好。”小師傅們見是東家少爺,也忙揮手打招唿。
吳正三人也笑嗬嗬的問:“少爺今日起得很早嘛,這太陽剛出山就到這裏來了。”
大少迴應:“主要是快有一個月沒過來了,讓他看看這邊的情況怎麽樣。”
吳正示意劉永壽:“你先說說你的。”
劉永壽說道:“最近這一個月,俺們把各種規格的琉璃鏡做了兩百片,鍍膜還沒有完成。船廠那邊要的琉璃,俺們也做了幾百片,可是鋼化沒有一片完全鋼化成功的。
門窗用的琉璃,一直生產都很正常,最近都是通過陸路運往各地,聽鏢局的人說,陸路運琉璃難度很大。”
大少點頭:“船廠要的那個琉璃,你們就隨便加工一百片先給他們用著,成不成功都沒事,做過鋼化處理的,就算不成功也比普通的琉璃強度大些。
其它的就按他們的尺寸做個五六百片出來放好,朝鮮那邊的工坊已經建好,等到十月左右就可以運送過去,等冬天最冷的時候咱們到那邊去鋼化處理。明年再給他們換處理好的就行。”
說完看看陶三約:“陶師傅,我要的那個配件可做出來了?”
陶三約畢恭畢敬的迴答:“小東家要的那個東西,兩種要求的俺各做了五十個,己經燒製成陶。為了做好這個東西,俺還找木匠師傅幫忙做了一個模具,全部按照模具的規範來做的,隻是不知道達沒達到小東家的要求。”
程風點頭:“陶師傅辛苦,能不能達到要求,試驗一下就知道了,你安排人把那些東西全送到學校物理實驗室去就行。實驗的結果我會來告訴你的。”
吳正道:“少爺,船廠那邊要的,大船用的各種琉璃俺們都沒有處理過的,是不是也按那小船琉璃的辦法來?”
程風點點頭:“把大船用的琉璃窗全部按照規格多生產備用,最少要準備二十條大船以上的數量,到冬天的時候咱們也運到朝鮮那邊去處理,至於船廠現在要用的琉璃,就用普通的讓他們先用著,到時候再換。”
從琉璃工坊出來,來到五金車間,現在的五金車間,銅器鐵器的師傅已經有了幾十位,不像剛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兩個人那麽辛苦。
剛來的鐵匠和銅匠師傅都已經安排完好。那幾個製作玉器和水晶器的師傅也在這裏,隻是他們一時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麽好。
劉老實和羅三也不知道他們這些玩石頭的,在這玩銅器鐵器的地方該怎麽安排好。現在正好少爺來了,可以問問少爺這些玩石頭的師傅們該怎麽安排。
大少笑笑:“師傅們先別著急,是英雄都會有用武之地的。劉叔,我那望遠鏡可做出來了?”
劉老實笑盈盈的,從桌箱裏拿出了一部金燦燦的望遠鏡,遞給程風:“早就已經做好了,隻是少爺這東西看上去怪怪的,雖然比以前做的看得遠,但是總是給人一種說不出來的眩暈感”。
大少接過望遠鏡,走到大門邊,對著遠處看了看,三十二倍的望遠鏡,視距肯定是杠杠的沒啥問題,就是那反射過來的景物竟然有些扭曲,多看上幾眼,那腦袋就有些眩暈。
大少就知道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迴到劉老實處,把望遠鏡還給劉老實:“劉叔,這種鏡片你這裏可還有?”
“有,永壽他們送來了十好幾套。”
“那拿出兩套出來給師傅們看看,這琉璃能不能像玉石那樣進行打磨拋光 。”
劉老實拿出一個木箱,放在桌麵上,打開箱蓋,木箱裏裝的全是鏡片。程風指著箱子問:“師傅們看看,這種琉璃鏡片能不能像打磨銅鏡那樣把它打磨光滑?”
幾個玉石師傅對視一眼,一人拿了一片起來觀看。最後一商量得出一個結論,這東西是能拋光的。
玉石匠人中,年紀最大的一位老人說道:“小東家,這東西能夠拋光,隻是要把這物拋光好,最後的工序比較麻煩,需要上好的鹿皮和絲綢才行。”
程風大喜:“隻要能夠拋光就行,需要什麽東西隻管列個清單出來,讓劉師傅幫你們安排,像這樣的鏡片,拋光一片需要多久?”
老頭子認真的看了看說道:“這東西比玉石要硬多了,估摸著三~五天才能拋光出一片來。”
大少滿意了:“那就沒問題,就算是十天一片也影響不大。一人十天成一片,十個人十天就能有十片,速度不慢了。”
又對劉老實說道:“劉叔,馬上安排師傅們需要的所有材料,早一天開始早一天放心。
還有,咱們這裏不是來了皮匠師傅嗎?拿著這望遠鏡去找皮匠師傅們看看,能不能在外麵包一層鹿皮。
這樣冬天的時候拿著就不會冰涼冰涼的了。還有給這望遠鏡做一條皮帶,可以掛在脖子上的那種。再給它做一個牛皮的鏡盒。如果需要什麽扣之類的,就用銅的來做扣就好。”
劉老實點點頭:“少爺放心吧,俺有空就去找那皮匠師傅研究,這個月你生日前肯定能把它做出來,給你作禮物。”
大少這才想起來,這都八月了,自己馬上就要滿五歲了,頓時開心的笑了起來:“謝謝,謝謝,劉叔辛苦,各位師傅都辛苦。
劉叔,師傅們的工作間就安排到總裝車間去,注意位置要離鍍膜室遠一點,這磨鏡的和鍍膜的都需要幹淨的環境。
真是太好啦,等了那麽久,總裝車間總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劉老實得了指令,開開心心的開始安排玉器師傅們的工作去了。大少才有空問起羅三師傅機器試製的事。
羅三笑道:“少爺讓咱們做的鑽床,刨床,鏜床都已經做了好幾個台,而且一台性能比一台好。木工師傅們用了刨床加工火銃木托,速度很快,一人一天能製作十餘條。
少爺的那五百支火銃,俺們都已經全部加工改裝好了,少爺有空可以去庫房看一看。
這新改過的火銃俺們都已經有試驗過,感覺非常的舒適,比原來的好用多了。而且現在刨床比較多,一個學徒一天能做出十來隻木托。
袁師傅正在安排小徒弟繼續加工,現在光木托都有一千多隻了。
那衝床少爺不是說那太小嘛,我們試驗了幾次,確實隻能衝一些小的東西,太大了根本衝不動,現在重新改進了一下,正在做製模具,估摸著很快也就能再做出一個更好的來。
那機床咱們做出了第四台,性能比第三台更好,更平穩。咱們試用了零件加工,幾次加工出來的零配件,尺寸完成相同,已經快要達到少爺所要求的那種精度了。現在咱們的第一台機床都已經閑置沒人用了。”
程風嗬嗬幾聲:“那第一台機床就算不用,都要保護好,那可不是一台普通的機床,那可是全世界第一台全鐵製機床,將來是能當文物放進曆史博物館的寶貝。
至於第二台嘛,就沒有什麽曆史意義了,曆史永遠記住的都是第一,第二是沒有人關注的,本身精度也不高,如果不好用迴爐也是可以的。”
羅三不知道啥是曆史博物館,但他知道那台機器定然是少爺心目中的寶貝,必須要保養好,不能讓它生鏽了。
程風又想起方向機來,於是又問:“那四台大型的船用方向機可生產出來了?”
羅三點頭:“那四台大型專用方向機早就已經做出來了,現在就在船廠那一邊,船廠那邊說要等到有船的時候再送三台到寧海去。
自己少爺要的那個螺旋槳,雖然木質的比較方便,但是用來鐵製難度真的很大,俺們已經試了很多次了,沒有一次成功的。
那螺旋槳葉子也就是罷了,模具做好,多試驗幾次也就成了。就是那傳動軸真的很難做,怎麽做都是彎曲的,我們已經試了很多的辦法,都沒有成功過。”
程風嘿嘿一笑:“不著急,不著急,失敗是成功他娘,不管怎麽失敗,失敗多少次都不怕。
隻要大家堅持,每一次的失敗都會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次數多了,總會有經驗可以積累,慢慢的就能做出來了。”
“也隻能如此了,多試製幾次,總有一次會成功的。”羅三也隻能無奈的點頭。
大少又道:“實在是想不到好的辦法時,去做做別的換一下思路,比如試試用那鑽床鑽銃管。說不定就會發現銃管也是可以鑽出來的。”
“少爺想打製火銃?”
程風搖頭:“目前還不需要,現在隻是想讓你們先掌握鑽銃管這門技術,等咱們可以做火銃買賣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用,就不會感到很吃力。對了,讓你們加工的銅椎頭和鐵椎頭可做好啦?”
羅三指指庫房:“都在那裏麵,兩種尺寸的各做了一百套,也不知道符不符合要求,沒敢多做。”
大少笑笑:“那就好,安排人把那些東西送到學校物理實驗室去,我這就走啦,到隔壁木工車間去找袁老太爺談談碼頭的事。”
離開五金車間,程風又到木工車間找袁老太爺說在龍眼灣建貨運碼頭的事,程風決定把小型鋼鐵廠的廠房就建在那龍眼灣邊。這樣上下貨也方便些。
木工車間裏,師傅們都在忙著生產新船上用的雙層木床。幾個老頭子正在玩新機床,這幾位雕刻大師正在利用機床雕刻一把小手銃的木托。
最近搞銃托有了些靈感,幾個老頭準備做一把工藝精致的小手銃做禮物送給風哥兒。
所以程風來到車間就看見幾個老頭圍著兩台機床正聚精會神的幹活。大少來到機床邊,先看到的是袁丙辰老爺子正在認真的雕琢一把手槍的木杔。
本來隻是把目光關注到木杔的材質上,因為袁老大爺用的是紅木,那紅色的木屑正在機床旁四處飛舞。
大少正想說老爺子真奢侈,卻掃眼看到了另一台機床上正在加工的東西,這讓大少有些驚喜。
剛才還同羅三叔說用鑽床試著鑽銃管,這裏就鑽上了,雖然用的是機床而不是鑽床,鑽的也不是五尺長的長銃管,隻是半尺來長的小管,但這不也是工藝進步的一種表現嗎。
大少也不敢打擾,怕影響到他們的發揮,隻默默的站在旁邊觀看。等了差不多有半小時,袁老太爺才收了勢,拿著木柄看效果,這時才注意到小胖子的身影。
老頭笑嗬嗬的把手裏的木柄遞給程風:“風哥兒看看,這雲紋可好看?手柄合不合手。”
程風接過來細看,木柄上雕刻著,鬆鶴長青的圖案,以及道教傳統的雲紋手柄,果然是非常的好看。現在花紋全都雕刻出來了,隻是還沒有拋光打蠟,所以看上去還有些顯得粗糙。
“咋樣,風哥兒,這材料,這花紋,用這手柄做一把火銃給你做禮物,你可喜歡?”
“喜歡,非常的喜歡。”大少笑容滿麵,看著這把雕刻精致的手柄,心裏美滋滋的。
突然之間,心裏有一絲靈感浮現,程風笑嗬嗬的道:“爺爺這手柄給了我一絲靈感,我想起了一件小玩意兒,過兩天我送張圖紙過來,爺爺幫我加工一下。”
老頭摸著大少的頭:“風哥兒隻管拿來,爺爺保證給你打造得漂漂亮亮的。”
“那就先謝謝爺爺了,袁爺爺,我今天來有事和你說,咱們這裏要在下麵龍眼灣建個貨運碼頭,碼頭處還需要一處平整的土地來堆放貨物,須要爺爺負責組織安排人員規劃建設。”
“怎麽會想到在龍眼灣處建碼頭?那邊不是一個現成的碼頭嗎?”袁丙辰,不知道為什麽這麽近的距離要建兩個碼頭。
大少解釋道:“主要是我們要在這龍眼灣處建一個大的鋼鐵冶煉廠,那鐵礦石是從朝鮮過來的,所以要在這裏建一個貨運碼頭,好堆放朝鮮過來的鐵礦石。”
“原來如此,那就沒什麽問題,風哥兒放心,這點事情爺爺能把安排好的。”
大少言道:“就是想著這件事情就爺爺你能夠安排的明明白白,所以才來找爺爺的。”
袁老頭笑笑:“風哥兒放心吧,吃過午飯咱就帶著幾個老頭去看,哪裏適合建碼頭。”
……
離開五金廠,大少嗒嗒的跑去造船廠,他都到那邊去混午飯吃去,順路看一看自己的小偵察船下水試航了沒有。
前幾天在這雙龍泉收莊稼的時候,隻遠遠的看見了一個桅杆,那船身被他們用草席圍的死死的,都看不見進度到底如何。
大少的小羊車剛出現在船廠地界就被何英傑幾個老頭看見。因為徐盛宇在白翎島指導碼頭建設,現在的船廠主要是何英傑負責。
等大少停好車,幾個老頭就圍了上來問東問西,什麽白翎島好不好玩啦?什麽在朝鮮見沒見到什麽稀奇事啦?
到時候隻能站在那裏吆喝的,等著老頭子們把該問的問完,自己給你做了迴答之後。這才問到:“現在的情況怎麽樣了?大船的建造進度到了哪裏?那小船可否見完?那幾條維修的船是否維修好啦?”
何英傑指著不遠處海灘:“那三條小破船還能需要維修多久,拉上岸就四五天的事就全都修好了,現在正在那裏曬船,如果需要,隨時都可以下水。”
大少,透過堆放在沙灘上的木材垛之間的縫隙,才隱隱的看見那三條實在是小的不起眼的小船正停放在沙灘上,那全身的木材也沒有做什麽明顯的清理。
估摸著也就是清理了一下船底的各種附作物。更換了一些腐爛的木板。
因為維修過的木板和原來的木板有著明顯的色差,而且還是東一塊西一塊的,僅此而已。
“大船進度如何?”
“要不風哥兒親自去看一看。現在船的主體基本上完成,正在處理,下麵幾層的縫隙。
大概再有一個月就能安裝完最後一層甲板,然後就是桅杆,指揮艙室 ,人員生活配置設施。
估計需要一個月,估計說最多到十月就能下水試航。”
大少,扳著指頭數了一下:“這麽說就隻需要七個月就能造好,這可比原來預估的提前了三個月左右啊,這速度果然很不錯。”
何英傑笑笑:“咱們這速度算什麽速度,寧海州那邊來的消息,他們的開工時間比俺們晚了半個多月,可他們的進度已經趕上咱們了,有可能還在能在咱們之前就完工。俺們才造一條船,人家可是造了三條。”
大少隻能嗬嗬一笑:“這不能比,一是他們那邊一直在造船,手藝沒有丟生,而你們已經很多年沒造過船了,所以開始有些生疏,熟悉需要一個過程。
再一個你們這邊的師傅也沒人家那邊的多。人家那邊能稱得上大匠的就有幾十人,而咱們這裏隻有幾個人,這沒有可比性。”
何英傑也是嗬嗬點頭,心想這東家真的是太善解人意了。這輩子能遇上這麽一個通情達理的東家,也算是自己這群人的福氣。
何英傑走了神,沒聽見大少下麵的問話:“那水翼船可造好?。”
旁邊的幾個老頭見何英傑走了神,便主動接話道:“早就已經造出來了,在那邊草圍子裏圍著,因為搞不清楚那船的具體使用方法,沒敢冒險下水,就等著風哥兒你來了指點一二。”
大少一揮手:“那咱們去看看,我要親眼見一見,製作出來的成品和我設計的是不是一模一樣的。”
有老頭拉了一下走神的何英傑,老頭迴神,看看幾個老夥計:“這是咋啦?”
佘尚峰一笑:“走啦,陪風哥兒去看那水翼船去。”
何英傑嗬嗬:“走啦,走啦,真是的,人老啦,總是走神。”
大少聽何英傑說自己老啦,便拍了一句:“何爺爺才五十多點,正當年的年紀,哪裏老啦。”
兩老頭嗬嗬一笑,各自伸手抓住程風的小胳膊把人提起,邁著四條老腿朝停船的方向快步行走:“風哥兒說得對,咱們還不老,走啦,看船去。”
大少雙腿離地,一路都是咯咯咯咯的笑聲。就這樣,大少坐著兩老頭的土飛機來到水翼船的停放處。
進到草圍牆裏,大少終於看到了全天下的第一條水翼船,這種在另一個位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出現的新式風帆超高速木帆船,提前四百年出現了。
它正靜靜的停放在麵前的一塊大木板上,木板的下麵墊著五棵圓木,想讓這船下水,隻須用力一推就能滑入水裏。
大少站在看上去很大,實際下水後會小得可憐的水翼船旁,拍著那條彎曲如弓的兩條腿:“這船最關鍵的就是這兩條水翼,行駛時所有的力都會作用於這兩條腿上。如果這木料不堅固,就有可能中途斷裂,變成一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船。”
何英傑笑道:“風哥兒放心,這兩條弓足用的是整條老桑木,用微火烤製成型,柔韌性和強度都杠杠的好,不會有中途斷裂的事發生的。”
“那就好,我看看水翼板。”言罷便爬到那木板上去仔細的檢查那打磨的正光瓦亮的水翼板。同樣是老桑木加工而成,木質紋理筆直,曲麵標準完美,木工技藝極好。
大少還是非常滿意的,喃喃自語的道。:“手藝真不錯,隻可惜是木質的,要是鋁合金的就真完美啦。”
眾人沒聽懂,何英傑問:“風哥兒,鋁合金是啥木,要不咱們找找,說不定能找到。”
大少搖頭:“鋁合金是一種金屬,不是木頭,咱們找不到的,至少三十年內應該找不到。吃過午飯就安排人讓這船下水吧。
把那三條維修好的船也一起下水,咱們坐那小船到外海去看看這船的表演,也不知道能不能達到我設計的要求。
說實在的,我心裏也是沒底,畢竟這是全木的,和它本身的設計還是有重量上的差距。
我要求也不高,能達到原設計速度的一半我就滿意了,願老祖保佑吧。午飯後安排一名操帆手,一名舵手試航,這兩人一定要找水性好的,我還是有些擔心船會散架。”
眾人笑笑,何英傑道:“風哥兒放心,敢試船的都是水鴨子。再說還有咱們跟著,出不了事。”
吃過午飯,船廠沒事的人來了一百多,大家一起動手把四條船全推入水裏。大少一再提醒試航員注意安全,先慢後快,一點點來,別著急。
試航員反複保證會慢慢試,絕對不會冒險,大少才提心吊膽的跟著幾個老頭和十幾個年輕水性好的上了蒼山船,船員們開始劃槳。
小哨船和水翼船卻在船尾伸出了船櫓,慢慢的把船搖到了馬蘭灣的出口,三條船也不揚帆,在距離入口三四百米處停下,直接下了船錨,就在這裏等待水翼船的首航。
水翼船進入深水區後,收起船櫓,開始揚帆,小船在海風的吹拂下速速慢慢的加快,隻是試航員記得大少的叮囑,不敢一上來就滿帆,隻上了一個半帆,慢慢的適應這船的速度。
因為水域的作用船的持水非常的淺,所以即便在半帆的情況下,船速明顯感覺得出來,比大家常用的自稱最快的鳥船艄船都要快很多。
當大少看到那條船在半帆的情況下,吃水都已經很淺,船頭都能昂出水麵的時候,心裏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何英傑一行人也很震驚,他們還是第1次見到這種速度的船,一個個的直誇程風:“不錯,非常的不錯,半帆的情況下都能有這種速度,這可比那哨船要快的太多了 風哥兒可真是大才呀。”
程風不好意思的笑笑:“這哪裏是我的大才,這是先生教給我的,我隻是照著圖紙搬而已,真正大才的是師傅們,能把圖紙上的東西在現實中製造出來,這才是真正的大才。”
這幾老一少就這樣來迴的吹捧,大家都沒覺得這麽互吹有什麽不妥。
試航員在半帆情況下反複航行了幾次後,慢慢的找到了這船的感覺,開始一點一點的升高船帆,船速也一次比一次的快。當船帆全部升滿的時候,整個船全部脫離水麵,整條船如同飛起來一般,在水裏的僅僅就剩下了兩片水翼。
這個時候試航員才開始緊張起來,他從來沒有駕駛過這種可以離開水麵的船。而且這船全部離開水麵之後,速度快的出奇。
果然如小少爺說的那樣,這船最快的時候隻能跑直線,不能急轉彎。試著慢慢的掌握安全轉彎的角度,試航員覺得,就算是五千料的大船能轉得了的彎,這小船高速時都轉不了。
如果像這樣的船用來傳遞消息那時間至少要節省好幾倍,特別重要的是像這種速度,天大沒有什麽船追得上,就算遇見海盜了也不怕。
大少站在甲板上看著飛馳而過的船問幾個老頭:“爺爺們看看這船的速度能有多塊。”
幾個老頭隻搖頭:“這跑的太快了,從來沒見過這麽跑的快的船,沒法估計他的速度。”
大少好奇的問:“裏麵沒有測量船速的工具嗎?”
“有,隻是咱們沒有想過要測著船的速度,所以沒做。”
大少忙道:“那迴去就做一個裝在這船上,看看他到底跑得了多快。”
何英傑點點頭:“對,像這樣的傳說,老夫也想知道它有多快,今天迴去就做,明天重新來過。”
程風又道:“對,迴去把這船檢查檢查,看有沒有什麽問題,明天重新試過,再上三個人。再加上二百斤東西試驗。”
“小東家,為何要裝二百斤?”青年師傅們不明白為何要加上四百斤物品。
程風嗬嗬一笑:“原因很簡單啊,這船上滿員5個人,最少要準備五個人二十天的糧食和淡水量。隻有讓這船齊裝滿員了,測出來的速度才是他真正的速度。”
眾人信服:“小東家言之有理。”
大少嘿嘿笑道:“好了,首次試航非常的成功,咱們迴去吧,重新準備咱們明天再來。”
第二天上午,大少叫上老師袁可立,老將沈有容,大爺程大龍再次來到船廠,船工們正在往水翼船上加裝計程器。
這玩意兒就如同一個小車,在陸地上用的時候,是滾著丈量路的長度的一般還是比較準。
隻是這玩意被船工師傅們改裝成水輪,裝在船上之後就可以測量船的速度,隻是這精準度就沒有這麽高了。
不過就算精度不高,那也有一個八九不離十的大概,總比用眼睛估算的要準的多畢竟水麵上也沒辦法拉皮尺。
等到計程器裝好,又到了午飯時間。吃個午飯,大家就迫不及待的重新出發。今日大少敢把老師和沈老太爺請來觀摩,主要是昨天已經看過了效果,覺得滿意不會丟臉,才把兩老頭請過來顯擺的。
再次來到昨天的位置,重新開始新的測試。今天的試航員,有了昨天的經驗,今天的膽子比較大,一上來便直接滿帆提速。
蒼山船上的眾人就看著那條小船,如一陣風一樣,很快就消失在海平麵上。一小會的時間又從遠處如閃電一般的奔馳而來,速度快的驚人。
袁可立除了感覺這船快之外,沒有別的感覺,畢竟他雖是巡撫,卻很少在船上,穿的速度沒有太明顯的感覺。
和沈有榮就不一樣了,當他看到這船的速度的時候,差點驚掉下巴:“老天爺呀,這麽快的速度,要是做通訊船用,那得省多少時間。風哥兒,你得把這船獻給朝廷。”
大少猛搖頭:“這可不行,這船獻給朝廷不一定有什麽用。萬一流傳出去了被海盜得到,那後果不堪設想,這麽快的速度,海上現有的所有船隻就沒有逃得了的。”
袁沈二人也是歎息一聲,是啊,這船再好交給朝廷也沒用,朝廷根本就不重視水師。
再說了,像這樣的小船,隻能當當通訊船跑跑腿,除此之外也沒什麽大用。
反而是流傳出去被海盜掌握了,成為海盜搶劫的工具,那真的是後果不堪設想。
一眾人等就站在了蒼山船上,看著那條小船如風一般的來,又如風一般的去,就這樣目不轉睛的看了整整一個下午。
迴到碼頭,大少滿意極了。高興的對何英傑說道:“明天開始再安排人手,多打造幾條出來,看著你的小哥哥們,也多調幾個人來,讓他們試著掌握這船的駕駛性能。”
說到這裏,大少停下來想了一下,指著,藍色的天空問何英傑:“何爺爺,你們能把油漆調成像天這種顏色嗎?”
何英傑抬頭看看,一朵雲彩也沒有藍盈盈的天空說道:“這種顏色肯定調製得出來,風哥兒要這種顏色的漆有何用?”
程風笑笑:“不是我要,我是說如果調製得出這種顏色的油漆出來,就把這船全部漆成這種藍色,連帆布桅杆在內,全部漆藍。”
何英傑不解:“為何要漆成藍色的?一般的船帆不都是白色的嗎?”
大少迴答得很是直接:“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叫隱身色,就是要讓這船進入大海之後,能與海水藍天融為一體,做到海天一色。
十裏之內就算是用千裏鏡,不仔細觀察都沒辦法看清它到底是船還是籃天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