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穩步發展按部就班 圍爐議事顯露宏圖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作者:心慈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杜老頭上前行禮:“小人杜祖恩,這船廠的總管事。”
“聽說你們所有的管事都姓杜是一家人,你是總管事,就由你來介紹介紹吧,這幾位都是誰。”
杜祖恩拉過身邊的一個小老頭:“這是我二弟杜祖德。”杜祖恩繼續介紹另一個老頭:“這是俺三弟杜祖銘。另外有俺兄弟三的八個兒子,長子杜振瀚,次子杜振洋,老三杜振海,老四杜振江,老五杜振河,老六杜振湖,老七杜振潭,老八杜振涯。下麵還有一堆孫子孫女。”介紹著介紹著杜祖恩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他家的人好像真的很多啊。
聽著杜祖恩介紹他這一大家子,程風聽得很是有意思:“聽你家這八位的名字,江河湖海都被占光了,硬生生的成了八部天龍了。能取出這麽有水準的名字,你家可是有人讀過書?”
杜祖恩麵上有些神傷:“不瞞小東家說,小人家雖說祖祖輩輩都是匠戶,但也是船廠主事的大匠。大匠自然也是需要認字的,家傳的手藝可是造大海船,要是不識字,做不了大匠。就隻能當個雜工,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得大出息。”
程風點點頭表示讚同:“杜管事說的對,越是手藝人越需要有文化,不然這手藝沒辦法傳承。”
心裏暗樂,這一家子哪裏是工匠,有知識,有技術,有經驗,有傳承的四有之家,這妥妥的是一家子的高級船舶職業技術工程師啊。
杜祖德站在自己大哥旁邊輕輕的歎息:“可惜俺家是匠藉,以前龍江船廠的那個大管事徐大人就誇過俺哥,說俺哥要不是因為是匠戶不能科考,否則最少也能考個舉人老爺。”
聽見龍江船廠,程風精神一振:“你說的龍江船廠是南京那個龍江船廠嗎?”
“是的,小人老家就在那裏南直隸龍江旁。這一晃兒已經離家快十年了。”杜祖恩原本就缺乏神采的眼神中帶著淡淡的憂傷。
“那你們家是怎麽到了在登州府的?”大少好奇的問。
“此事說來話長,小人家祖祖輩輩都是龍江廠的大匠,這造船的手藝也傳了二百多年了。可是這些年朝廷海防廢弛,龍江廠也活不下去。大多數的船匠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
十年前,這登州府要擴建船廠,俺家所負責的這群匠人就被朝廷調到了這登州府。原本俺們這群人都還興高采烈的,以為找到了一條活路。
不想,剛到登州沒多久,朝廷又改了主意,說是沒錢擴建登州船廠,不如省些建造的錢糧讓天津船廠打造。
登州的船廠不擴建了,登州船廠原來的船匠就足以應付平常的船舶維修。俺們一下子就被閑置了下來,本來還可以迴龍江老家的,可登州監軍太監索要好處,不給就不發調令。
可俺們一群窮匠人,哪裏拿得出什麽好處來。小人隻在背地裏埋怨了幾句。不想被人傳到了那王監軍耳裏。就這樣俺們這群人便被斷了供應,沒了糧餉生活,那王監軍原本是打主意,把俺們這群人全部餓死。
還是那登州船廠的管事同情俺等可憐,說是寧海州富戶要建船廠需要大匠主事,問俺們可願意去。俺想著如果不換個地方,這群人可能都得被餓死,可是俺是大匠籍,沒有調令走不了。”
後來還是那個管事和方老爺走了些關係,花了不老少的銀錢把俺們的匠籍改成了奴籍,才得以逃生苟活到今日。”說到這裏,杜老頭眼裏全是淚。
“也虧了方老爺要建船廠,不然你們可就悲劇了。不過這方老爺本事還是挺大,竟然能走動關係讓那太監放了你們一條生路。”程風真的感歎,這杜祖恩一家運氣還真的好。
“這事後來俺也問過方老爺,方老爺說當時也是怎麽都說合不好。那王太監就是不鬆口。還是那船廠的管事找了王太監,說是把俺們都餓死太可惜了,還不如把俺們當奴隸賣掉,還能換點零錢。那王太監才同意,把俺們所有的人都改成奴籍,發賣給了方老爺。”說到這裏七八個人都在那裏抹著眼淚。
看著八個大老爺們都在這裏抹眼淚,程大少憨憨一笑:“從今天開始,你們的好運氣來了,你們遇見了少爺我。本少爺別的本事沒有,就是特別看重工匠,在本少爺眼裏,所有的工匠都是上天賜予的寶貝,而不是奴隸。
從今往後,你們的奴籍隻會存在於大明官府的戶籍冊上。和現實中的你們沒有任何關係。你們今後可以開開心心的生活和工作了。”
幾人雖然聽懂新主家說的到底是啥意思。可是被壓迫久了,哪敢往好事上想。隻是把程大少的話當做客氣話,哪裏敢當真。隻是含著眼淚,在滿是滄桑的臉上擠出了些許強顏的歡笑。
看著這些笑不出來,又強顏歡笑想討得自己歡心的這群可憐的人,大少隻能轉移話題:“好了,你們也別哭天抹淚的了,我說的這些你們可能一時理解不了,但是沒關係,以後你們就知道跟著我混,今後的日子是什麽樣的。這裏不是還有五位沒介紹嗎,杜大匠介紹介紹。”
“對,對,差點忘了正經事。你們五個上前來。”杜祖恩擦了一把臉上的眼淚,朝站在後麵的五個人招招手。
“小公子,這五位,王定山,白水洋,陳四海,錢方,周小川。原都是龍江廠的大匠師,也是這船廠各部位的主要管事。”
大少看著五人:“你們也都識得字?”
五人齊齊行禮:“迴主家話,俺們都識得字。”
“都識得字!是簡單認識一些,還是能夠讀得了書本?”
還不得五人迴話,杜祖恩搶先迴答道:“迴少爺的話,他們都是五六歲開始啟蒙,十三歲上工前,要能輕鬆讀得了官府的文書告示,要通曉算經術數,能夠看懂各式船圖。”
“也就是說他們在十三歲上工前也都讀了七八年的書?不但識字,還懂得算數,還會看圖紙。”
“迴主家的話,除了不會做八股文章,四書五經少讀,其他的還算過得去。”
“我看你們這裏女人小孩不少,他們也讀書嗎?”
“迴少爺的話,他們都讀,特別這幾年船廠沒活,家裏人閑下來,女人又不能出門找活計,除了讀書也沒別的事。”
“好,杜大師您了不起,你們這裏的人竟然全都讀過書,不但認識字,還會算數,還會識圖,你這哪裏是個家族,你這就是個學校,培養棟梁之材的學校。”
程風對這杜祖恩的崇拜之情,猶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了。哪裏是在沙灘裏撿了一顆明珠,這是撿了一盆的明珠。就憑這家子人就不止值三千兩,這船廠算是買的千值萬值了。
程風一下子精神抖擻起來:“能得到你們真是我家的運氣,咱們也別在這裏站著了,那船塢在哪裏,帶我去看看那大海船吧。”
“對對對,少爺前麵請,咱們往海邊走,船襪就在海邊。”說是少爺前麵請,可哪裏用得著大少爺走路,桂英與紅玉直接抱著大少就朝海邊走。大少的雙腿都沾不了地麵。
走過場地上的木材堆子。前麵沒有了遮擋,程風的視線突然開闊起來。剛才在大門口被木材垛子擋著,遠遠的隻看見六根高低不同立在空中的電線杆子。這一轉過空曠地,眼前沒得遮擋。那六根電線杆子下麵連接著的巨大船身暴露了出來。
兩條船的全貌一亮相,大少心裏就是一驚。這兩條福船好大,比自己家裏那兩條大多了。家裏那兩條隻是三桅杆,這兩條竟然是五桅杆的大家夥。
大少仰著小腦袋往上麵看,雖然整條船有一小半還在船塢裏,但站在船塢上看,這船看上去已經起碼有三樓這麽高了。都看不了幾眼,脖子就酸的要命。
看著這船的新舊程度,程風心裏有些納悶:“杜大師,你們在這七八年就隻打了這兩條船嗎?看這船好像也不是擺了七八年的樣子。”
杜祖恩:“迴少爺的話,我們這些年一共打了七條船。這兩條是後來打的,停在船塢裏也有五個年頭了。”
“我聽方老爺說,他就打了兩條船,還一條都沒賣出去,我以為真的隻打了兩條船呢,原來是打了七條船,那另外五條停靠在哪裏?”聽見杜祖恩說打了七條船,程風心裏想大笑十三聲,七條船,自己這迴是賺翻了。
“迴少爺的話,另外那五條早就沒有了。”
“那五條怎麽沒有了?”程大少突然一下有了一種沉重的失落感。
“俺們最先打了兩條五百料的船,想賣給登州水師,可惜人家登州水師的戰船都是有指定的船廠,像咱們這種私人的船廠打造的船,人家根本就不買。方老爺沒有辦法,就想著自己組織商隊去跑海。
第一次幾戶富商組船,出去了兩條五百料的船,結果等了半年,連人帶船都沒有迴來。不知道是遇見了風暴,還是遇見了海盜,兩條船連人帶貨,就這樣沒有了。
方老爺不死心,又讓俺們打了三條八百料的,想著這迴船大了應該安全了吧。可是這一次去了三條船,還是血本無歸,人船不見。兩次跑海,方老爺虧了好幾千兩銀子。
可方老爺還是不死心,在加之與他合夥的都說跑船就這樣,海上風浪大,十次九次不成,成一次就能把前麵虧的本錢全部翻倍賺迴來。大家都覺得應該是船隻太小了,扛不住風浪,又讓咱們打造更大的海船。
於是咱們就打了這兩條一千五百料的。眼看這兩條船馬上就能下海,方老爺興衝衝的到登州去組織跑海的貨源。
可去了兩天方老爺就滿臉憂鬱迴了家,迴來就病了一場,病好之後再也不提跑海的事。
後來聽方管家說,方老爺在登州看到了自己的那五條船,可看船上掛的旗子,是登州水營的。後來多方打聽,才知道是水師在海上清剿的兩股海盜繳獲的戰船。
詢問船上的船工如何處理的,對方稱全是海盜,完全沒有必要留活口,全扔海裏喂魚了。那次迴來,方老爺病好之後,再也不提跑海,也不再答理這船廠。
這兩條本來已經下水的船又被拉迴了船塢,船帆也卸了,就這樣一晃就過了五年。”
杜祖恩在那裏巴拉巴拉的說說過去的故事,桂英與紅玉正專心的聽著杜祖德說過去的故事,卻沒有注意,她們抱著的程大少已經頭上冒了虛汗。也不知道是被冷風吹出來的,還是棉衣太厚捂出來的。
好不容易等到杜祖恩巴拉完,大少用袖子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心裏腹誹,這故事聽起來最慘的應該不是你們這些船工,而是方老爺。連人帶船加上貨物損失了多少迴,為了不讓過去的故事繼續延續,大少抓住故事休息的間隙,提了新的問題:“杜大師說這船是一千五百料的?是多少尺寸?那個需要多少人才能開得了這船?最多能夠搭載多少人?”
杜祖恩用袖子擦了他自己滿臉的眼淚和鼻涕:“迴少爺的話,這船長十五丈,寬四丈二尺,上下四層,需要十名舵手?十名操帆手,兩名了望手,一名船老大兩名副手,五十名槳手。共計七十五人。如果不裝其他貨物的話,最多可載七百人。”
“也就是說除了操作船的船員,最多可以搭載六百名水兵。還有那船上那小塊小塊的窗戶會反光,用的是琉璃還是水晶?”
“那小窗戶上反光的不是琉璃也不是水晶,是用那海蚌殼磨出來的蚌片。少爺看見的那個泛著七彩光芒的是海蚌殼片上附著的珍珠。”
把蚌殼當玻璃用,古人腦洞也是沒誰了。大少好奇的問:“那磨出來是透明的嗎?透光性好不好?”
杜祖恩沒有聽過透光性這個詞,但從字麵意義也知道透光性指的是啥意思:“迴少爺的話,那蚌殼磨出來是半透明的,能讓底層船艙有些光亮。”
原來磨出來隻是個半透明的,不過也比一點光亮沒有好。程風看著這個大方盒子,心裏在想,把這船造的這樣方頭方腦的,肯定是怕船顛覆,所以才打造成這樣,隻是增加了穩定性,卻影響了船速。
如果把這個船身比例拉長,然後在兩邊增加減搖臂,能不能讓這福船的船速超過西洋鬼子的順風船速。而且那兩條伸到船外的減搖臂,還能有效阻止敵人玩跳幫戰,這個以後得試一試。
還有這五十名槳手,如果改成兩條人力螺旋槳,是不是也能提高船速節省人力,這個馬上就能試。心裏有了主意,程風的注意力也從船上轉移到了其他的地方。剛才一直關注著這兩條大船,眼睛都沒有看到其他的問題,現在注意力分散了,眼角卻看到了海對岸有一條長長的岸線。
大少指著遠處的那條細線問杜祖恩:“對麵那條線是哪裏?”
杜祖恩著大少爺的手指看了看對麵:“迴少爺的話,麵前在一片海域叫四十裏灘,對麵那條線是一座島,叫養馬島。距離咱們這邊大約五裏。”
大少爺小手頂著自己的下巴:“養馬島?那上麵有人嗎?”
“聽說以前是有的,那島原來是奇山所的養馬場。好像已經不再養馬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沒有人的,俺們在這邊住了七八年,從來沒見過那邊冒過炊煙,頭幾年還能三五個月看見有水師船圍著島巡航,後來來的次數越來越少,最近這兩三年再沒見過了。”
“七八年沒有炊煙,那就說明上麵是沒人的了。”看著遠處的那一條島岸線,大少爺的心思又有些活絡起來了。
甩了甩腦袋裏的超前思維,大少又指了指東邊,因為位置比較矮,那個方向是什麽看不出來:“那一邊有什麽?”
“那裏是條河,咱們這船廠的東地界就與那河沿為最東邊。”
“那河寬嗎?水深嗎?能走船嗎?最遠船能開到哪裏去?”
“迴少爺的話,這河不是很寬,水也不是太深,能走一百料的平底船,據說最遠能走到王各莊以南,十六裏村以北的那個蘆葦蕩處。”
能到十六裏村,看來這條河以後應該可以利用利用:“這條河你們有空了安排人去走走。看看能走多大的船,最遠走到哪裏去。”
“這事好辦,隻要出兩條小船,就可以一路勘察上去,便知道這水路能走多遠了。”
“嗯,這事不急,等以後有空了再安排人去,對了,你這船塢最大能造了多大的船。”到時候也看著那兩座空著的船塢,沒有船的襯托,那船塢看上去好大的樣子。
“這船塢長二十五丈,寬六丈,最大能容下三千料大船。”
“能造三千料船,這船塢夠大了。”大少爺對自己的英明決策非常的滿意,這無心之舉又給自己在半道上增加了一個優良的補給點。
大少觀光團悠哉悠哉的,從海邊船塢又逛迴了住地。早上來的時候,因為時間太早,光線不是特別的亮,再加上一直背對著南麵沒注意過周邊的環境。
這迴轉過身來繞過了高高的木材垛子,重新來到大門口的時候,大少被這地形震驚了,這地方也是絕了,竟然南麵和西麵全是山。車道就是從兩山之間穿行而過,雖然山都不是什麽高山,但也足夠阻擋外麵的視線。
再加上東麵的河,北麵的海。隻要派人卡住兩山之間的道口,這裏妥妥的是一處可以與世隔絕的好地方。今後可以花些心思在這裏布置布置。
臨近午時,在程風覺得再沒有人送糧食來,自己就得餓飯的時候,終於來了三輛馬車,二十四名騎手。帶來了一車糧食,兩車各種鐵器,什麽斧頭,鐵錘,鐮刀,鋤頭,犁頭,菜刀,鍘刀,箭矢全都有,就是沒見著刀槍之類的兵器。
程風納了悶了,買了這麽兩馬車鐵器,說明這城裏鐵匠鋪不少,難道就沒賣刀槍武器的嗎?我看來看去確實沒有看到,便問起宋掌櫃的徒弟趙聞達:“這裏的鐵匠鋪都不賣刀槍的嗎?”
趙聞達嘿嘿一笑:“哪裏沒有武器了,咱們這次在寧海城買到了二十一把腰刀,三十支槍頭,最主要的是還買到了六把強弓。咱們現在的弓箭手有十一人了。更主要的是這寧海城養馬的人特別多,咱們隨隨便便就買了十六匹戰馬。
咱們現在的騎兵有三十四人了。百戶大人說要不是怕後麵的路費不夠,還能再多買一些。另外還買了兩輛馬車兩匹踠馬,說是留給船廠自己使用,不然這船上距離州城太遠了。”
“在寧海城真的是很讓人意外,居然能有這麽多養馬之人。竟然能這麽快就有了三十四名騎兵,等咱們迴來的時候再來買一次,就差不多能湊夠五十騎。”程大少對此還是很有信心的。
直到未時末,申時初,程二虎一行十騎才趕著兩輛馬車迴到船廠。稍事休息之後,程風父子碰了一個麵,隨後程二虎就召開了一個全體會議,並要求杜家八名負責人全部到場參會。
會上程風首先找出的那個幫他捧哏的家夥,一個十八歲的帥小夥,成山衛所的子弟,姓鄭名璞玉。讀過兩年私塾,名字還是私塾的先生起的。程風對他很滿意,難怪是能夠跟隨自己的意識捧哏的人,讀過幾天書的始終是有些不一樣。
根據自家兒子暗中的指示,程二虎把鄭璞玉任命為寧海船廠安保隊隊長,並留下二十名小保鏢做為家底,負責在寧海招收十八~二十五歲的安保人員一百名,條件允許時可增加到三百名,並負責這些安保人員的軍事訓練,留下來的二十名小保鏢,可以擔任新護衛訓練營的小隊長。
留下宋掌櫃及其徒弟趙聞達,負責整個寧海船廠的財務及後勤工作,保證整個船廠的衣食住行安全。留下兩輛新買的馬車,保證船廠與寧海縣城的交通暢通。
指定船廠主要負責人由杜祖恩負責全局,杜祖德,杜祖銘輔助。由王定山負責招募船工。白水等4人負責操船訓練。
由杜祖銘,負責招募船廠雜工,具體人數根據實際情況製定。
由杜祖恩的夫人負責,對所有十五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教育培訓,無論男女都需要認字。
由杜祖德的夫人負責整個船廠的食堂,當天下午開始所有人吃集體夥食,無論大人小孩不再單獨做飯。並要求宋掌櫃根據他們的生活條件,逐步改善。
會議上鄧璞玉提出了一個問題,所有招收的安保,船工和雜工,是隻負責個人,還是連帶家屬也要一起安排?鄧璞玉知道衛所裏非常缺人,招收這些人員要不要帶家屬,必須得問清楚。
這還用問嗎?程二虎當場拍板,所有招收的人員,全部可以帶家屬,先把家屬安頓在這裏,等有機會了再向外移動。
杜祖恩發現沒有安排他們關於船的問題。便問那兩條船要不要重新下水?,需不需要打造新的船隻。
程大少馬上交代道:“那兩條船暫時不用下水,所有的船工訓練先在船塢裏進行。等我帶人來對船重新改造,新船暫時不再打造,需要確定新的船型。另外你們全場的所有人員,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吃飽吃好,讓自己的身體恢複正常。”
“另外”大少,還特別強調這一次帶來了20匹布,讓全場裏的女人們先把這二十匹布給所有的小孩做衣服。如果布料不夠的,先緊著女孩和年紀小的做。等自己從天津迴來的時候再補齊。
程大少的一席話,在輕描淡寫中展現出了對全體工匠的關心和愛護,把這船廠在場的人員感動的熱淚盈眶的。
一切安排就緒,隻需要時間讓這座沉積了很多年的船廠重新煥發生機。
晚上休息之前,程二虎把僅剩的九百兩銀子留下八百兩給宋掌櫃,還特別交代這八百兩銀子的花銷處:“宋掌櫃,這裏還剩八百兩銀子,你留下,先買一百石糧食,再買些小矢小雞小鴨子養起來,這船廠空地這麽多,不養這些東西可惜了。另外去寧海城各處伢行買哪些小孩。如果還有多餘的也買些年輕的男女。過幾天會從登州送些銀子來。”
宋掌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怎麽還要去伢行買人:“二老爺,聽了方管家說過在寧海城外那流民的孩子多得很,隻需要一小袋米糧便能換一孩子,咱們為什麽還要花高價去伢行裏買呢?”
“宋掌櫃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開始俺也不知道為何要到伢行去買,不過咱家風哥兒說了,咱們要相信伢行那些人販子專業人士的眼光。
外麵流民那麽多要賣的小孩,為什麽他們不都買走,肯定是他們選定的人都是些長得俊俏的,聰明伶俐的。
咱們直接去伢行買,買來的人肯定不會是什麽歪瓜裂棗,進入稍加培養,更容易出人才。至於外麵的流民,我們隻需要把他們全家都收留下來就可,不需要單獨買。”
“小少爺說的很有道理。伢行那幫崽子看人的眼光毒得很。長得差的,愚笨的根本就不要。”聽到程二虎的話,宋掌櫃突然就明悟了,難怪兩位老爺都聽少爺的,今日聽了二老爺的話才知道少爺的思路和別人不一樣啊。
“另外你們有空的時候就安排鄧璞玉幾人到對麵那個養馬島上去勘察勘察地形,看看上麵有沒有人,有沒有野獸,有沒有淡水,還能不能養馬牛羊。
以前衛所用過的碼頭還能不能用,住過的房屋損壞的嚴不嚴重。如果上麵有人有耕地。順帶打聽一下上麵的人有沒有主家,有主家的主家是誰。”養馬島,程風很關心的一個地方,程二虎不明白兒子為什麽對那破島有這麽高的關注。
宋掌櫃點頭:“那島會盡快安排人上去考察。”
“最後就是南麵和西麵的那兩個山峰,也要安排人上去觀察一下地形,看能不能有合適的位置建立觀察哨,有沒有可能設置幾處關卡把這片地區管控起來。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這些,其餘的等少爺下次來的時候在做定奪。”
在這寧海城耽誤了一天,卻幹了不少的事。三月初七,東邊的天空剛才開始發白。從寧海船廠就出來了五輛馬車,三十四名騎手,這迴沒有人走路了。馬車也沒有進城,直接向西繞城而過,沿著官道直奔福山縣。
未時中,隊伍到達了福山縣,但並沒有在縣城裏逗留,隻是匆匆的吃了午飯,隊伍繼續向前,終於在天黑之前到達了大辛集。
這官道的路麵始終不那麽平整,影響了車隊前進的速度,即便乘坐的是馬車,也沒辦法達到後世馬車能達到的一小時十五公裏速度。
馬車一天的時間也才侃侃的跑了七十來公裏,一天時間還是沒法從寧海跑到登州。眼看著天色漸晚,隊伍隻能在大辛集駐紮下來。
好在大辛集距離登州並不太遠,鎮上也有成規模的車馬店,不過七十來人的隊伍,還是輕鬆的安排的下來。
三月初八巳時,坐了兩天馬車的程大少,終於在半死不活的情況下到達了目的地登州府,聽說登州府快要到了,被紅玉包裹著被子摟在懷裏,被顛簸的馬車甩得昏昏沉沉的程大少強打起精神,爬到了馬車外麵,他要看一看登州這座飽受戰爭摧殘的曆史名城。
遠遠的看著登州府的這座高大堅固城牆,以及東城門上那氣勢恢宏的城門樓子。大少心裏暗自感歎 ,這麽高大雄偉的城牆在幾年之後孔有德兵變中沒有起到任何防護的作用,竟然在曆史上落下了一個大跌眼鏡的臭名:紙糊的登州城。
登州城牆在麵對敵人的時候如同虛設,成了冷兵器防禦史上的笑話,高大雄偉的登州城牆存在的意義隻是在向世人證明,如果人成了廢物,再高大雄偉的城牆也是無用的死物。
車隊慢慢的向登州城門靠近,因為這登州城是兵城,進城的手續查的挺嚴,至少表麵上是。百姓都排著隊在接受進城檢查,要麽看路引,要麽給銀子。隻要不是長得兇神惡煞的,總有辦法進得去。大少的車隊在給了不菲的入城費後,順順利利的進了城。
此時的登州城在山東也能算得上排前十的大城市了,那是相當的繁華,雖然城外流民到處都是,但並不影響登州城內的一片歌舞升平。
程風還是第一次在城市裏看見著甲的軍士。以前在成山衛也好,文登縣也罷,能見到的軍士最多隻是著的布甲,像這種成隊的穿鐵甲的士兵,根本就沒見過。
進入宜春門,經普照寺過將家橋,人馬來到了一處三進帶後院的大院子,院子不遠就是有名的厚土娘娘廟。
劉有財在這裏買的這個院子,在登州城東區,離蓬萊縣衙較近,離位於城西區的巡府衙門也不遠。
程大少的那輛顯眼包的四輪馬車,還在城門外就備受人關注,進了城之後,更是登州街道上的一道風景。剛駛入程家院子所在的街道,遠遠的便被正在鋪子裏招唿客人的劉大貴發現。趕緊通知正在聊天的劉有財和程大龍。
看到了比自己早出發五天,卻比自己晚到兩天的隊伍終於出現在登州城裏,一直提心吊膽等待的程大龍終於放下了懸著的心。
終於到了目的地,剩下的事情就是自己大爺和老爹先安頓著。連續四天的連軸轉,就他這小身板哪裏經曆過,要不是有桂英和紅玉照顧著,早在半路就累趴下了。
現如今到了地方,精神一放鬆下來,累得半死不活的程風哪有還有精神去管別的事,一門心思的隻想睡一個安安穩穩的覺。強打起精神堅持到吃午飯的時間,可飯才吃到一半,人便歪歪斜斜的倒在椅子上睡了過去。
再次醒來已經是精神煥發,充滿電的大腦鬥誌昂揚,渾身上下充滿著活力,兒童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管多深層的疲憊,隻需要睡一覺就能解決。
剛剛起床,精神得如同打了雞血的程風,開始招唿大家一起來開小會。
會議聽取了劉有財的工作匯報:“從去年六月到達登州府買下這處院子。如今過去八個月。當時帶過來的一百六十件琉璃製品,基本已經全部售罄。共計得銀三萬七千四百兩。
八月花銷,四千四百七十兩,其中伢行買得男女孩童,一百三十九人。花銀一千二百兩。買得成年男女二十一人,花銀四百三十兩。日常衣食花銷四百七十兩。購得蒙古馬二十匹,花銀一千一百兩。每月城外施粥糧食三十石,六個月花銷一百八十石,花銀二百七十兩。過年打典花銀一千兩。共計花銀四千四百七十兩。現餘白銀三萬二千九百三十兩。”
聽了劉有財的匯報,到時候想了想,今天自己的所見所聞,好奇的問:“劉伯伯,你說的那一百三十多小孩在哪裏?我怎麽沒看見?”
劉有財微微一笑:“咱們這院子住不下這麽多人,就在普照寺旁邊租了一處院子,安置這些小孩。”
“普照寺?”程風認真的想了想:“就是東城門進來不遠的那處寺廟?距離城門半裏地那裏?”
“是的,就在那裏,院子在普照寺的東麵,是普照寺的一個別院,因為咱們是安置孤兒用的,所以普照寺隻收了咱們一年十兩銀子的租金。”
程風聽了感覺這個寺院還是可以的,一年十兩,那也隻是表示一下是收了租的意思:“那很不錯的,現在那裏除了那些小孩,還有誰在那裏負責照顧?”
“咱們買的二十一個年輕人,留了五個在這裏做店小二。三位姑娘負責打理這處院子。那邊院子留了十三個人照顧小孩。由一位名叫林文漪的女孩和她妹妹林又漪負責。”
“林文漪,林又漪?聽這兩個女孩的名字,家裏應該是有讀書人的吧。一般的人家少有給女孩起正經名字的。”
“少爺果然一猜就中,聽伢行的人說,她們都是犯官之女,家裏男人都被發配了,女眷被判為奴,隻是父親官小,家裏女眷也不配發配教坊司,就被安排在官辦伢行發賣。”
“這姐妹倆有多大了?讀沒讀過書?”
“不是姐妹倆,是姐妹仨,還有一個小的叫林思漪的小娃。大的這個女孩好像十五,老二好像十三,小三應該是十一歲吧。她們家還有兩個更小的,因為年紀不到十歲,沒到發賣年齡,被老家的人接走了。這三個大的都是識文斷字的,所以才讓他們負責管了一百多個孩子,教那些孩子識字。”
“原來是這樣,他們的母親呢?”程風想著電視劇裏的場景,都是女的發配教坊司,這女兒都賣了,那母親應該也在被賣的行列才對。
“他母親沒再發賣的名單裏,當時俺也問過,想把他母親一並買走。聽伢行的說,那犯官在犯事的頭一天就把他老婆給休迴家了,所以這三個女孩的母親不在犯官家屬的名單裏。堪堪的逃過了一劫。”
程家一家子聽了,都對著姓林的犯官表示佩服,能保住一個大人在外麵,自己的兒女再怎麽著也不至於太慘。
大少想了想又問:“既然她們的母親在外麵,我想她們被咱們買來,她們的母親肯定知道,沒來找過嗎?”
“這個俺就不知道了,沒聽說過有人上門找,也沒人說過要迴去找母親。”關於這件事情,劉有財確實不知道,隻能無奈的搖搖頭。
“這次就這樣吧,找機會告訴她們,讓她們在合適的時候迴去找找他們的母親。至於什麽時候合適,讓她們自己把握,一家人總是要整整齊齊的才好。”
“少爺就是心地善良,處處都為這些可憐的人著想。這事俺記在心上會告訴她們的。”
程風點點頭:“咱們現在還有三萬二千七百兩現銀。”
劉有財點頭:“是的,年前的現在還剩三萬二千七百兩。這一次大老爺送過來的,正在鋪貨,還沒有正式開始銷售。過幾天應該才能有進項。”
“這個問題不大,我是這樣想的,第一,後天安排五十人快馬加鞭送三千兩到寧海去,五十人,一人身上帶六十兩銀子,馬應該跑得很快。他們需要在這條線上多走走,讓線上的村寨百姓熟悉他們。
讓宋掌櫃把那三千兩全都買成糧食囤積起來,如果能夠買到更多的糧食,需要銀兩不夠這邊再送過去。
在招完了護衛,船工,雜工之後,剩餘的流民也想辦法全部收留下來,送到衛所去種地。
第二,想辦法在城東城外買一個莊子,最好是那種依山傍水的,土地不需要好,能不能種莊稼都不重要,隻要背靠大山,有山有水就行。
第三,買下莊子後,在招收二百名十八到三十歲的青壯,訓練成鏢師。
第四,留意一下有沒有人賣礦的?主要是鐵礦和石炭礦。現在的礦稅那麽重,想靠礦賺錢的人肯定賺不了錢,一定有人家想賣礦。隻要有人賣,就想辦法把它收購下來。目前我們需要的隻有鐵礦,石炭礦,石墨礦,硝石礦,石膏礦。”
程大龍眼睛一亮:“聽說招遠縣那邊的黃金礦特別多,咱要不要收金礦?”
程風搖搖頭:“現在金礦對咱們沒啥意思,那是吃力不討好的玩意。現在挖金礦非得把咱們虧死,挖出來的金還沒有買平安的金花的多,想買金礦最少要等三年再買。現在要買的礦是咱們最需要用的礦才行,如果是招遠的鐵礦可以收購。”
“第四,劉掌櫃,你盡快把這邊的生意交給朱掌櫃接手,你和大貴哥哥隨我們到天津去,你們到天津去買一處院子開家店。”
你說要讓自己父子到天津去,劉有財有些疑慮:“少爺,咱們這一下子就把店開到天津去,步驟是不是太快了一些,到目前為止,咱們都沒有多少存銀。”
程風搖搖頭:“現在的步伐不算快,咱們又不需要現銀去進貨。以前不敢往外走,是因為安全問題咱們保證不了,現在咱們好歹也有二三百人馬。交通上的安全能夠得到基本保障。我還想著到明年能夠把店開到濟南,德州,北京,遵化,遷安,遷西,唐山去。
爭取在天啟七年前讓咱們鏢局能夠遍布北六省。用十年的時間讓咱們的鏢局開到大明的所有縣以上城市。每縣能養活五百到一千人的鏢師隊伍基本就夠了。”
“這些都是遠景的規劃,這裏先不和你們說的太詳細,大家都休息吧。我明天還要到巡撫衙門去拜訪一下袁巡撫。”
“聽說你們所有的管事都姓杜是一家人,你是總管事,就由你來介紹介紹吧,這幾位都是誰。”
杜祖恩拉過身邊的一個小老頭:“這是我二弟杜祖德。”杜祖恩繼續介紹另一個老頭:“這是俺三弟杜祖銘。另外有俺兄弟三的八個兒子,長子杜振瀚,次子杜振洋,老三杜振海,老四杜振江,老五杜振河,老六杜振湖,老七杜振潭,老八杜振涯。下麵還有一堆孫子孫女。”介紹著介紹著杜祖恩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他家的人好像真的很多啊。
聽著杜祖恩介紹他這一大家子,程風聽得很是有意思:“聽你家這八位的名字,江河湖海都被占光了,硬生生的成了八部天龍了。能取出這麽有水準的名字,你家可是有人讀過書?”
杜祖恩麵上有些神傷:“不瞞小東家說,小人家雖說祖祖輩輩都是匠戶,但也是船廠主事的大匠。大匠自然也是需要認字的,家傳的手藝可是造大海船,要是不識字,做不了大匠。就隻能當個雜工,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得大出息。”
程風點點頭表示讚同:“杜管事說的對,越是手藝人越需要有文化,不然這手藝沒辦法傳承。”
心裏暗樂,這一家子哪裏是工匠,有知識,有技術,有經驗,有傳承的四有之家,這妥妥的是一家子的高級船舶職業技術工程師啊。
杜祖德站在自己大哥旁邊輕輕的歎息:“可惜俺家是匠藉,以前龍江船廠的那個大管事徐大人就誇過俺哥,說俺哥要不是因為是匠戶不能科考,否則最少也能考個舉人老爺。”
聽見龍江船廠,程風精神一振:“你說的龍江船廠是南京那個龍江船廠嗎?”
“是的,小人老家就在那裏南直隸龍江旁。這一晃兒已經離家快十年了。”杜祖恩原本就缺乏神采的眼神中帶著淡淡的憂傷。
“那你們家是怎麽到了在登州府的?”大少好奇的問。
“此事說來話長,小人家祖祖輩輩都是龍江廠的大匠,這造船的手藝也傳了二百多年了。可是這些年朝廷海防廢弛,龍江廠也活不下去。大多數的船匠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
十年前,這登州府要擴建船廠,俺家所負責的這群匠人就被朝廷調到了這登州府。原本俺們這群人都還興高采烈的,以為找到了一條活路。
不想,剛到登州沒多久,朝廷又改了主意,說是沒錢擴建登州船廠,不如省些建造的錢糧讓天津船廠打造。
登州的船廠不擴建了,登州船廠原來的船匠就足以應付平常的船舶維修。俺們一下子就被閑置了下來,本來還可以迴龍江老家的,可登州監軍太監索要好處,不給就不發調令。
可俺們一群窮匠人,哪裏拿得出什麽好處來。小人隻在背地裏埋怨了幾句。不想被人傳到了那王監軍耳裏。就這樣俺們這群人便被斷了供應,沒了糧餉生活,那王監軍原本是打主意,把俺們這群人全部餓死。
還是那登州船廠的管事同情俺等可憐,說是寧海州富戶要建船廠需要大匠主事,問俺們可願意去。俺想著如果不換個地方,這群人可能都得被餓死,可是俺是大匠籍,沒有調令走不了。”
後來還是那個管事和方老爺走了些關係,花了不老少的銀錢把俺們的匠籍改成了奴籍,才得以逃生苟活到今日。”說到這裏,杜老頭眼裏全是淚。
“也虧了方老爺要建船廠,不然你們可就悲劇了。不過這方老爺本事還是挺大,竟然能走動關係讓那太監放了你們一條生路。”程風真的感歎,這杜祖恩一家運氣還真的好。
“這事後來俺也問過方老爺,方老爺說當時也是怎麽都說合不好。那王太監就是不鬆口。還是那船廠的管事找了王太監,說是把俺們都餓死太可惜了,還不如把俺們當奴隸賣掉,還能換點零錢。那王太監才同意,把俺們所有的人都改成奴籍,發賣給了方老爺。”說到這裏七八個人都在那裏抹著眼淚。
看著八個大老爺們都在這裏抹眼淚,程大少憨憨一笑:“從今天開始,你們的好運氣來了,你們遇見了少爺我。本少爺別的本事沒有,就是特別看重工匠,在本少爺眼裏,所有的工匠都是上天賜予的寶貝,而不是奴隸。
從今往後,你們的奴籍隻會存在於大明官府的戶籍冊上。和現實中的你們沒有任何關係。你們今後可以開開心心的生活和工作了。”
幾人雖然聽懂新主家說的到底是啥意思。可是被壓迫久了,哪敢往好事上想。隻是把程大少的話當做客氣話,哪裏敢當真。隻是含著眼淚,在滿是滄桑的臉上擠出了些許強顏的歡笑。
看著這些笑不出來,又強顏歡笑想討得自己歡心的這群可憐的人,大少隻能轉移話題:“好了,你們也別哭天抹淚的了,我說的這些你們可能一時理解不了,但是沒關係,以後你們就知道跟著我混,今後的日子是什麽樣的。這裏不是還有五位沒介紹嗎,杜大匠介紹介紹。”
“對,對,差點忘了正經事。你們五個上前來。”杜祖恩擦了一把臉上的眼淚,朝站在後麵的五個人招招手。
“小公子,這五位,王定山,白水洋,陳四海,錢方,周小川。原都是龍江廠的大匠師,也是這船廠各部位的主要管事。”
大少看著五人:“你們也都識得字?”
五人齊齊行禮:“迴主家話,俺們都識得字。”
“都識得字!是簡單認識一些,還是能夠讀得了書本?”
還不得五人迴話,杜祖恩搶先迴答道:“迴少爺的話,他們都是五六歲開始啟蒙,十三歲上工前,要能輕鬆讀得了官府的文書告示,要通曉算經術數,能夠看懂各式船圖。”
“也就是說他們在十三歲上工前也都讀了七八年的書?不但識字,還懂得算數,還會看圖紙。”
“迴主家的話,除了不會做八股文章,四書五經少讀,其他的還算過得去。”
“我看你們這裏女人小孩不少,他們也讀書嗎?”
“迴少爺的話,他們都讀,特別這幾年船廠沒活,家裏人閑下來,女人又不能出門找活計,除了讀書也沒別的事。”
“好,杜大師您了不起,你們這裏的人竟然全都讀過書,不但認識字,還會算數,還會識圖,你這哪裏是個家族,你這就是個學校,培養棟梁之材的學校。”
程風對這杜祖恩的崇拜之情,猶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了。哪裏是在沙灘裏撿了一顆明珠,這是撿了一盆的明珠。就憑這家子人就不止值三千兩,這船廠算是買的千值萬值了。
程風一下子精神抖擻起來:“能得到你們真是我家的運氣,咱們也別在這裏站著了,那船塢在哪裏,帶我去看看那大海船吧。”
“對對對,少爺前麵請,咱們往海邊走,船襪就在海邊。”說是少爺前麵請,可哪裏用得著大少爺走路,桂英與紅玉直接抱著大少就朝海邊走。大少的雙腿都沾不了地麵。
走過場地上的木材堆子。前麵沒有了遮擋,程風的視線突然開闊起來。剛才在大門口被木材垛子擋著,遠遠的隻看見六根高低不同立在空中的電線杆子。這一轉過空曠地,眼前沒得遮擋。那六根電線杆子下麵連接著的巨大船身暴露了出來。
兩條船的全貌一亮相,大少心裏就是一驚。這兩條福船好大,比自己家裏那兩條大多了。家裏那兩條隻是三桅杆,這兩條竟然是五桅杆的大家夥。
大少仰著小腦袋往上麵看,雖然整條船有一小半還在船塢裏,但站在船塢上看,這船看上去已經起碼有三樓這麽高了。都看不了幾眼,脖子就酸的要命。
看著這船的新舊程度,程風心裏有些納悶:“杜大師,你們在這七八年就隻打了這兩條船嗎?看這船好像也不是擺了七八年的樣子。”
杜祖恩:“迴少爺的話,我們這些年一共打了七條船。這兩條是後來打的,停在船塢裏也有五個年頭了。”
“我聽方老爺說,他就打了兩條船,還一條都沒賣出去,我以為真的隻打了兩條船呢,原來是打了七條船,那另外五條停靠在哪裏?”聽見杜祖恩說打了七條船,程風心裏想大笑十三聲,七條船,自己這迴是賺翻了。
“迴少爺的話,另外那五條早就沒有了。”
“那五條怎麽沒有了?”程大少突然一下有了一種沉重的失落感。
“俺們最先打了兩條五百料的船,想賣給登州水師,可惜人家登州水師的戰船都是有指定的船廠,像咱們這種私人的船廠打造的船,人家根本就不買。方老爺沒有辦法,就想著自己組織商隊去跑海。
第一次幾戶富商組船,出去了兩條五百料的船,結果等了半年,連人帶船都沒有迴來。不知道是遇見了風暴,還是遇見了海盜,兩條船連人帶貨,就這樣沒有了。
方老爺不死心,又讓俺們打了三條八百料的,想著這迴船大了應該安全了吧。可是這一次去了三條船,還是血本無歸,人船不見。兩次跑海,方老爺虧了好幾千兩銀子。
可方老爺還是不死心,在加之與他合夥的都說跑船就這樣,海上風浪大,十次九次不成,成一次就能把前麵虧的本錢全部翻倍賺迴來。大家都覺得應該是船隻太小了,扛不住風浪,又讓咱們打造更大的海船。
於是咱們就打了這兩條一千五百料的。眼看這兩條船馬上就能下海,方老爺興衝衝的到登州去組織跑海的貨源。
可去了兩天方老爺就滿臉憂鬱迴了家,迴來就病了一場,病好之後再也不提跑海的事。
後來聽方管家說,方老爺在登州看到了自己的那五條船,可看船上掛的旗子,是登州水營的。後來多方打聽,才知道是水師在海上清剿的兩股海盜繳獲的戰船。
詢問船上的船工如何處理的,對方稱全是海盜,完全沒有必要留活口,全扔海裏喂魚了。那次迴來,方老爺病好之後,再也不提跑海,也不再答理這船廠。
這兩條本來已經下水的船又被拉迴了船塢,船帆也卸了,就這樣一晃就過了五年。”
杜祖恩在那裏巴拉巴拉的說說過去的故事,桂英與紅玉正專心的聽著杜祖德說過去的故事,卻沒有注意,她們抱著的程大少已經頭上冒了虛汗。也不知道是被冷風吹出來的,還是棉衣太厚捂出來的。
好不容易等到杜祖恩巴拉完,大少用袖子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心裏腹誹,這故事聽起來最慘的應該不是你們這些船工,而是方老爺。連人帶船加上貨物損失了多少迴,為了不讓過去的故事繼續延續,大少抓住故事休息的間隙,提了新的問題:“杜大師說這船是一千五百料的?是多少尺寸?那個需要多少人才能開得了這船?最多能夠搭載多少人?”
杜祖恩用袖子擦了他自己滿臉的眼淚和鼻涕:“迴少爺的話,這船長十五丈,寬四丈二尺,上下四層,需要十名舵手?十名操帆手,兩名了望手,一名船老大兩名副手,五十名槳手。共計七十五人。如果不裝其他貨物的話,最多可載七百人。”
“也就是說除了操作船的船員,最多可以搭載六百名水兵。還有那船上那小塊小塊的窗戶會反光,用的是琉璃還是水晶?”
“那小窗戶上反光的不是琉璃也不是水晶,是用那海蚌殼磨出來的蚌片。少爺看見的那個泛著七彩光芒的是海蚌殼片上附著的珍珠。”
把蚌殼當玻璃用,古人腦洞也是沒誰了。大少好奇的問:“那磨出來是透明的嗎?透光性好不好?”
杜祖恩沒有聽過透光性這個詞,但從字麵意義也知道透光性指的是啥意思:“迴少爺的話,那蚌殼磨出來是半透明的,能讓底層船艙有些光亮。”
原來磨出來隻是個半透明的,不過也比一點光亮沒有好。程風看著這個大方盒子,心裏在想,把這船造的這樣方頭方腦的,肯定是怕船顛覆,所以才打造成這樣,隻是增加了穩定性,卻影響了船速。
如果把這個船身比例拉長,然後在兩邊增加減搖臂,能不能讓這福船的船速超過西洋鬼子的順風船速。而且那兩條伸到船外的減搖臂,還能有效阻止敵人玩跳幫戰,這個以後得試一試。
還有這五十名槳手,如果改成兩條人力螺旋槳,是不是也能提高船速節省人力,這個馬上就能試。心裏有了主意,程風的注意力也從船上轉移到了其他的地方。剛才一直關注著這兩條大船,眼睛都沒有看到其他的問題,現在注意力分散了,眼角卻看到了海對岸有一條長長的岸線。
大少指著遠處的那條細線問杜祖恩:“對麵那條線是哪裏?”
杜祖恩著大少爺的手指看了看對麵:“迴少爺的話,麵前在一片海域叫四十裏灘,對麵那條線是一座島,叫養馬島。距離咱們這邊大約五裏。”
大少爺小手頂著自己的下巴:“養馬島?那上麵有人嗎?”
“聽說以前是有的,那島原來是奇山所的養馬場。好像已經不再養馬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沒有人的,俺們在這邊住了七八年,從來沒見過那邊冒過炊煙,頭幾年還能三五個月看見有水師船圍著島巡航,後來來的次數越來越少,最近這兩三年再沒見過了。”
“七八年沒有炊煙,那就說明上麵是沒人的了。”看著遠處的那一條島岸線,大少爺的心思又有些活絡起來了。
甩了甩腦袋裏的超前思維,大少又指了指東邊,因為位置比較矮,那個方向是什麽看不出來:“那一邊有什麽?”
“那裏是條河,咱們這船廠的東地界就與那河沿為最東邊。”
“那河寬嗎?水深嗎?能走船嗎?最遠船能開到哪裏去?”
“迴少爺的話,這河不是很寬,水也不是太深,能走一百料的平底船,據說最遠能走到王各莊以南,十六裏村以北的那個蘆葦蕩處。”
能到十六裏村,看來這條河以後應該可以利用利用:“這條河你們有空了安排人去走走。看看能走多大的船,最遠走到哪裏去。”
“這事好辦,隻要出兩條小船,就可以一路勘察上去,便知道這水路能走多遠了。”
“嗯,這事不急,等以後有空了再安排人去,對了,你這船塢最大能造了多大的船。”到時候也看著那兩座空著的船塢,沒有船的襯托,那船塢看上去好大的樣子。
“這船塢長二十五丈,寬六丈,最大能容下三千料大船。”
“能造三千料船,這船塢夠大了。”大少爺對自己的英明決策非常的滿意,這無心之舉又給自己在半道上增加了一個優良的補給點。
大少觀光團悠哉悠哉的,從海邊船塢又逛迴了住地。早上來的時候,因為時間太早,光線不是特別的亮,再加上一直背對著南麵沒注意過周邊的環境。
這迴轉過身來繞過了高高的木材垛子,重新來到大門口的時候,大少被這地形震驚了,這地方也是絕了,竟然南麵和西麵全是山。車道就是從兩山之間穿行而過,雖然山都不是什麽高山,但也足夠阻擋外麵的視線。
再加上東麵的河,北麵的海。隻要派人卡住兩山之間的道口,這裏妥妥的是一處可以與世隔絕的好地方。今後可以花些心思在這裏布置布置。
臨近午時,在程風覺得再沒有人送糧食來,自己就得餓飯的時候,終於來了三輛馬車,二十四名騎手。帶來了一車糧食,兩車各種鐵器,什麽斧頭,鐵錘,鐮刀,鋤頭,犁頭,菜刀,鍘刀,箭矢全都有,就是沒見著刀槍之類的兵器。
程風納了悶了,買了這麽兩馬車鐵器,說明這城裏鐵匠鋪不少,難道就沒賣刀槍武器的嗎?我看來看去確實沒有看到,便問起宋掌櫃的徒弟趙聞達:“這裏的鐵匠鋪都不賣刀槍的嗎?”
趙聞達嘿嘿一笑:“哪裏沒有武器了,咱們這次在寧海城買到了二十一把腰刀,三十支槍頭,最主要的是還買到了六把強弓。咱們現在的弓箭手有十一人了。更主要的是這寧海城養馬的人特別多,咱們隨隨便便就買了十六匹戰馬。
咱們現在的騎兵有三十四人了。百戶大人說要不是怕後麵的路費不夠,還能再多買一些。另外還買了兩輛馬車兩匹踠馬,說是留給船廠自己使用,不然這船上距離州城太遠了。”
“在寧海城真的是很讓人意外,居然能有這麽多養馬之人。竟然能這麽快就有了三十四名騎兵,等咱們迴來的時候再來買一次,就差不多能湊夠五十騎。”程大少對此還是很有信心的。
直到未時末,申時初,程二虎一行十騎才趕著兩輛馬車迴到船廠。稍事休息之後,程風父子碰了一個麵,隨後程二虎就召開了一個全體會議,並要求杜家八名負責人全部到場參會。
會上程風首先找出的那個幫他捧哏的家夥,一個十八歲的帥小夥,成山衛所的子弟,姓鄭名璞玉。讀過兩年私塾,名字還是私塾的先生起的。程風對他很滿意,難怪是能夠跟隨自己的意識捧哏的人,讀過幾天書的始終是有些不一樣。
根據自家兒子暗中的指示,程二虎把鄭璞玉任命為寧海船廠安保隊隊長,並留下二十名小保鏢做為家底,負責在寧海招收十八~二十五歲的安保人員一百名,條件允許時可增加到三百名,並負責這些安保人員的軍事訓練,留下來的二十名小保鏢,可以擔任新護衛訓練營的小隊長。
留下宋掌櫃及其徒弟趙聞達,負責整個寧海船廠的財務及後勤工作,保證整個船廠的衣食住行安全。留下兩輛新買的馬車,保證船廠與寧海縣城的交通暢通。
指定船廠主要負責人由杜祖恩負責全局,杜祖德,杜祖銘輔助。由王定山負責招募船工。白水等4人負責操船訓練。
由杜祖銘,負責招募船廠雜工,具體人數根據實際情況製定。
由杜祖恩的夫人負責,對所有十五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教育培訓,無論男女都需要認字。
由杜祖德的夫人負責整個船廠的食堂,當天下午開始所有人吃集體夥食,無論大人小孩不再單獨做飯。並要求宋掌櫃根據他們的生活條件,逐步改善。
會議上鄧璞玉提出了一個問題,所有招收的安保,船工和雜工,是隻負責個人,還是連帶家屬也要一起安排?鄧璞玉知道衛所裏非常缺人,招收這些人員要不要帶家屬,必須得問清楚。
這還用問嗎?程二虎當場拍板,所有招收的人員,全部可以帶家屬,先把家屬安頓在這裏,等有機會了再向外移動。
杜祖恩發現沒有安排他們關於船的問題。便問那兩條船要不要重新下水?,需不需要打造新的船隻。
程大少馬上交代道:“那兩條船暫時不用下水,所有的船工訓練先在船塢裏進行。等我帶人來對船重新改造,新船暫時不再打造,需要確定新的船型。另外你們全場的所有人員,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吃飽吃好,讓自己的身體恢複正常。”
“另外”大少,還特別強調這一次帶來了20匹布,讓全場裏的女人們先把這二十匹布給所有的小孩做衣服。如果布料不夠的,先緊著女孩和年紀小的做。等自己從天津迴來的時候再補齊。
程大少的一席話,在輕描淡寫中展現出了對全體工匠的關心和愛護,把這船廠在場的人員感動的熱淚盈眶的。
一切安排就緒,隻需要時間讓這座沉積了很多年的船廠重新煥發生機。
晚上休息之前,程二虎把僅剩的九百兩銀子留下八百兩給宋掌櫃,還特別交代這八百兩銀子的花銷處:“宋掌櫃,這裏還剩八百兩銀子,你留下,先買一百石糧食,再買些小矢小雞小鴨子養起來,這船廠空地這麽多,不養這些東西可惜了。另外去寧海城各處伢行買哪些小孩。如果還有多餘的也買些年輕的男女。過幾天會從登州送些銀子來。”
宋掌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怎麽還要去伢行買人:“二老爺,聽了方管家說過在寧海城外那流民的孩子多得很,隻需要一小袋米糧便能換一孩子,咱們為什麽還要花高價去伢行裏買呢?”
“宋掌櫃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開始俺也不知道為何要到伢行去買,不過咱家風哥兒說了,咱們要相信伢行那些人販子專業人士的眼光。
外麵流民那麽多要賣的小孩,為什麽他們不都買走,肯定是他們選定的人都是些長得俊俏的,聰明伶俐的。
咱們直接去伢行買,買來的人肯定不會是什麽歪瓜裂棗,進入稍加培養,更容易出人才。至於外麵的流民,我們隻需要把他們全家都收留下來就可,不需要單獨買。”
“小少爺說的很有道理。伢行那幫崽子看人的眼光毒得很。長得差的,愚笨的根本就不要。”聽到程二虎的話,宋掌櫃突然就明悟了,難怪兩位老爺都聽少爺的,今日聽了二老爺的話才知道少爺的思路和別人不一樣啊。
“另外你們有空的時候就安排鄧璞玉幾人到對麵那個養馬島上去勘察勘察地形,看看上麵有沒有人,有沒有野獸,有沒有淡水,還能不能養馬牛羊。
以前衛所用過的碼頭還能不能用,住過的房屋損壞的嚴不嚴重。如果上麵有人有耕地。順帶打聽一下上麵的人有沒有主家,有主家的主家是誰。”養馬島,程風很關心的一個地方,程二虎不明白兒子為什麽對那破島有這麽高的關注。
宋掌櫃點頭:“那島會盡快安排人上去考察。”
“最後就是南麵和西麵的那兩個山峰,也要安排人上去觀察一下地形,看能不能有合適的位置建立觀察哨,有沒有可能設置幾處關卡把這片地區管控起來。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這些,其餘的等少爺下次來的時候在做定奪。”
在這寧海城耽誤了一天,卻幹了不少的事。三月初七,東邊的天空剛才開始發白。從寧海船廠就出來了五輛馬車,三十四名騎手,這迴沒有人走路了。馬車也沒有進城,直接向西繞城而過,沿著官道直奔福山縣。
未時中,隊伍到達了福山縣,但並沒有在縣城裏逗留,隻是匆匆的吃了午飯,隊伍繼續向前,終於在天黑之前到達了大辛集。
這官道的路麵始終不那麽平整,影響了車隊前進的速度,即便乘坐的是馬車,也沒辦法達到後世馬車能達到的一小時十五公裏速度。
馬車一天的時間也才侃侃的跑了七十來公裏,一天時間還是沒法從寧海跑到登州。眼看著天色漸晚,隊伍隻能在大辛集駐紮下來。
好在大辛集距離登州並不太遠,鎮上也有成規模的車馬店,不過七十來人的隊伍,還是輕鬆的安排的下來。
三月初八巳時,坐了兩天馬車的程大少,終於在半死不活的情況下到達了目的地登州府,聽說登州府快要到了,被紅玉包裹著被子摟在懷裏,被顛簸的馬車甩得昏昏沉沉的程大少強打起精神,爬到了馬車外麵,他要看一看登州這座飽受戰爭摧殘的曆史名城。
遠遠的看著登州府的這座高大堅固城牆,以及東城門上那氣勢恢宏的城門樓子。大少心裏暗自感歎 ,這麽高大雄偉的城牆在幾年之後孔有德兵變中沒有起到任何防護的作用,竟然在曆史上落下了一個大跌眼鏡的臭名:紙糊的登州城。
登州城牆在麵對敵人的時候如同虛設,成了冷兵器防禦史上的笑話,高大雄偉的登州城牆存在的意義隻是在向世人證明,如果人成了廢物,再高大雄偉的城牆也是無用的死物。
車隊慢慢的向登州城門靠近,因為這登州城是兵城,進城的手續查的挺嚴,至少表麵上是。百姓都排著隊在接受進城檢查,要麽看路引,要麽給銀子。隻要不是長得兇神惡煞的,總有辦法進得去。大少的車隊在給了不菲的入城費後,順順利利的進了城。
此時的登州城在山東也能算得上排前十的大城市了,那是相當的繁華,雖然城外流民到處都是,但並不影響登州城內的一片歌舞升平。
程風還是第一次在城市裏看見著甲的軍士。以前在成山衛也好,文登縣也罷,能見到的軍士最多隻是著的布甲,像這種成隊的穿鐵甲的士兵,根本就沒見過。
進入宜春門,經普照寺過將家橋,人馬來到了一處三進帶後院的大院子,院子不遠就是有名的厚土娘娘廟。
劉有財在這裏買的這個院子,在登州城東區,離蓬萊縣衙較近,離位於城西區的巡府衙門也不遠。
程大少的那輛顯眼包的四輪馬車,還在城門外就備受人關注,進了城之後,更是登州街道上的一道風景。剛駛入程家院子所在的街道,遠遠的便被正在鋪子裏招唿客人的劉大貴發現。趕緊通知正在聊天的劉有財和程大龍。
看到了比自己早出發五天,卻比自己晚到兩天的隊伍終於出現在登州城裏,一直提心吊膽等待的程大龍終於放下了懸著的心。
終於到了目的地,剩下的事情就是自己大爺和老爹先安頓著。連續四天的連軸轉,就他這小身板哪裏經曆過,要不是有桂英和紅玉照顧著,早在半路就累趴下了。
現如今到了地方,精神一放鬆下來,累得半死不活的程風哪有還有精神去管別的事,一門心思的隻想睡一個安安穩穩的覺。強打起精神堅持到吃午飯的時間,可飯才吃到一半,人便歪歪斜斜的倒在椅子上睡了過去。
再次醒來已經是精神煥發,充滿電的大腦鬥誌昂揚,渾身上下充滿著活力,兒童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管多深層的疲憊,隻需要睡一覺就能解決。
剛剛起床,精神得如同打了雞血的程風,開始招唿大家一起來開小會。
會議聽取了劉有財的工作匯報:“從去年六月到達登州府買下這處院子。如今過去八個月。當時帶過來的一百六十件琉璃製品,基本已經全部售罄。共計得銀三萬七千四百兩。
八月花銷,四千四百七十兩,其中伢行買得男女孩童,一百三十九人。花銀一千二百兩。買得成年男女二十一人,花銀四百三十兩。日常衣食花銷四百七十兩。購得蒙古馬二十匹,花銀一千一百兩。每月城外施粥糧食三十石,六個月花銷一百八十石,花銀二百七十兩。過年打典花銀一千兩。共計花銀四千四百七十兩。現餘白銀三萬二千九百三十兩。”
聽了劉有財的匯報,到時候想了想,今天自己的所見所聞,好奇的問:“劉伯伯,你說的那一百三十多小孩在哪裏?我怎麽沒看見?”
劉有財微微一笑:“咱們這院子住不下這麽多人,就在普照寺旁邊租了一處院子,安置這些小孩。”
“普照寺?”程風認真的想了想:“就是東城門進來不遠的那處寺廟?距離城門半裏地那裏?”
“是的,就在那裏,院子在普照寺的東麵,是普照寺的一個別院,因為咱們是安置孤兒用的,所以普照寺隻收了咱們一年十兩銀子的租金。”
程風聽了感覺這個寺院還是可以的,一年十兩,那也隻是表示一下是收了租的意思:“那很不錯的,現在那裏除了那些小孩,還有誰在那裏負責照顧?”
“咱們買的二十一個年輕人,留了五個在這裏做店小二。三位姑娘負責打理這處院子。那邊院子留了十三個人照顧小孩。由一位名叫林文漪的女孩和她妹妹林又漪負責。”
“林文漪,林又漪?聽這兩個女孩的名字,家裏應該是有讀書人的吧。一般的人家少有給女孩起正經名字的。”
“少爺果然一猜就中,聽伢行的人說,她們都是犯官之女,家裏男人都被發配了,女眷被判為奴,隻是父親官小,家裏女眷也不配發配教坊司,就被安排在官辦伢行發賣。”
“這姐妹倆有多大了?讀沒讀過書?”
“不是姐妹倆,是姐妹仨,還有一個小的叫林思漪的小娃。大的這個女孩好像十五,老二好像十三,小三應該是十一歲吧。她們家還有兩個更小的,因為年紀不到十歲,沒到發賣年齡,被老家的人接走了。這三個大的都是識文斷字的,所以才讓他們負責管了一百多個孩子,教那些孩子識字。”
“原來是這樣,他們的母親呢?”程風想著電視劇裏的場景,都是女的發配教坊司,這女兒都賣了,那母親應該也在被賣的行列才對。
“他母親沒再發賣的名單裏,當時俺也問過,想把他母親一並買走。聽伢行的說,那犯官在犯事的頭一天就把他老婆給休迴家了,所以這三個女孩的母親不在犯官家屬的名單裏。堪堪的逃過了一劫。”
程家一家子聽了,都對著姓林的犯官表示佩服,能保住一個大人在外麵,自己的兒女再怎麽著也不至於太慘。
大少想了想又問:“既然她們的母親在外麵,我想她們被咱們買來,她們的母親肯定知道,沒來找過嗎?”
“這個俺就不知道了,沒聽說過有人上門找,也沒人說過要迴去找母親。”關於這件事情,劉有財確實不知道,隻能無奈的搖搖頭。
“這次就這樣吧,找機會告訴她們,讓她們在合適的時候迴去找找他們的母親。至於什麽時候合適,讓她們自己把握,一家人總是要整整齊齊的才好。”
“少爺就是心地善良,處處都為這些可憐的人著想。這事俺記在心上會告訴她們的。”
程風點點頭:“咱們現在還有三萬二千七百兩現銀。”
劉有財點頭:“是的,年前的現在還剩三萬二千七百兩。這一次大老爺送過來的,正在鋪貨,還沒有正式開始銷售。過幾天應該才能有進項。”
“這個問題不大,我是這樣想的,第一,後天安排五十人快馬加鞭送三千兩到寧海去,五十人,一人身上帶六十兩銀子,馬應該跑得很快。他們需要在這條線上多走走,讓線上的村寨百姓熟悉他們。
讓宋掌櫃把那三千兩全都買成糧食囤積起來,如果能夠買到更多的糧食,需要銀兩不夠這邊再送過去。
在招完了護衛,船工,雜工之後,剩餘的流民也想辦法全部收留下來,送到衛所去種地。
第二,想辦法在城東城外買一個莊子,最好是那種依山傍水的,土地不需要好,能不能種莊稼都不重要,隻要背靠大山,有山有水就行。
第三,買下莊子後,在招收二百名十八到三十歲的青壯,訓練成鏢師。
第四,留意一下有沒有人賣礦的?主要是鐵礦和石炭礦。現在的礦稅那麽重,想靠礦賺錢的人肯定賺不了錢,一定有人家想賣礦。隻要有人賣,就想辦法把它收購下來。目前我們需要的隻有鐵礦,石炭礦,石墨礦,硝石礦,石膏礦。”
程大龍眼睛一亮:“聽說招遠縣那邊的黃金礦特別多,咱要不要收金礦?”
程風搖搖頭:“現在金礦對咱們沒啥意思,那是吃力不討好的玩意。現在挖金礦非得把咱們虧死,挖出來的金還沒有買平安的金花的多,想買金礦最少要等三年再買。現在要買的礦是咱們最需要用的礦才行,如果是招遠的鐵礦可以收購。”
“第四,劉掌櫃,你盡快把這邊的生意交給朱掌櫃接手,你和大貴哥哥隨我們到天津去,你們到天津去買一處院子開家店。”
你說要讓自己父子到天津去,劉有財有些疑慮:“少爺,咱們這一下子就把店開到天津去,步驟是不是太快了一些,到目前為止,咱們都沒有多少存銀。”
程風搖搖頭:“現在的步伐不算快,咱們又不需要現銀去進貨。以前不敢往外走,是因為安全問題咱們保證不了,現在咱們好歹也有二三百人馬。交通上的安全能夠得到基本保障。我還想著到明年能夠把店開到濟南,德州,北京,遵化,遷安,遷西,唐山去。
爭取在天啟七年前讓咱們鏢局能夠遍布北六省。用十年的時間讓咱們的鏢局開到大明的所有縣以上城市。每縣能養活五百到一千人的鏢師隊伍基本就夠了。”
“這些都是遠景的規劃,這裏先不和你們說的太詳細,大家都休息吧。我明天還要到巡撫衙門去拜訪一下袁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