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破局
女帝陛下終於要勤政了 作者:酒糟冰糖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官燭冷眼看著鳳西言,一副她在無理取鬧的模樣,臉上甚至帶著冷入心扉的寒意。
“陛下累了,說的胡話,我不會放在心上,還是早些休息,等冷靜下來,我在過來探望陛下。”
上官燭不欲和她多談,盡管心中帶著隱隱的怒氣,但想到鳳西言此前所遭遇的一切,就將這些怒氣忍了下來,想等她平靜下來。
“你在逃避什麽?朕說的不對嗎?朕是如此信任你,在朕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裏?在朕命懸一線時,你在哪裏?譚雲煙替朕擋下那一箭的時候,你又在哪裏?”
“你擅長布局,算計人心,從不做沒有把握之事,長寧侯這件事,朕不相信你不知情?不相信你不知道譚雲煙的身份?不知道太後和長寧侯要對朕下手?”
這些,其實都不是鳳西言想要說的,她其實是想問,你為什麽會來得這麽晚?為什麽不早點出現?
可是,卻沒有任何立場去質問,因為他們之間隻有合作關係,她好像對他有了莫名的依賴感,而這份依賴感是不可能出現在她和上官燭之間的。
聽完她的質問,上官燭怒極反笑,看著她冷笑不止。
“陛下既然知道,又何必要來追問,這件事的確是我安排的不錯,可是,我也並沒有陛下說的那般無所不能,什麽都能算計到,我是知道長寧侯將譚家孤女帶來藏在身邊,但也僅限於此,其他之事,也是在陛下去調查之後知曉的。”
“我的確說過一定會護著陛下的話,也安排了高手在陛下身邊,這一次是我疏忽了,讓陛下陷入危險境地,不過,不會再有下一次了。”
鳳西言直愣愣的看著上官燭,淚水還在睫毛上掛著。
“我的確從不做沒把握之事,但這一次,我的確沒有任何的算計,隻是吩咐王茸引導你去查這件事,其他的,我不知情,包括太後和長寧侯要致你於死地之事,我也是後來才得知的,你怪我也是應該的。”
上官燭做任何事,從不管事情結果如何,做了就是做了,即便是錯了,他也絕不會向任何解釋一言半語,那不是他的做事風格。
可是,在麵對鳳西言通紅著眼眶,滿臉憔悴質問的時候,他的心不知為何,竟無比酸澀,就像一雙無形之手緊緊攥住一般,難受得厲害。
鳳西言徹底愣住,好半晌,才崩潰大哭起來,整個人像一個無助的孩子,抱著胸口崩潰大哭起來。
“上官燭,我好恨自己……恨自己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譚雲煙死在懷裏,什麽都做不了,她那麽可憐,我答應要給她一個好的結局……要替她家人沉冤得雪。”
“讓她和她兒子團聚……可是,我做不到了,她死了,她是為了救我才死的,是我,是我太過狂妄,以為自己有多麽的了不起,所以才害死她的……是我……我才害死她的人……。”
上官燭無言看著她半晌,默默歎了一口氣,提步走到床邊,將她抱在懷裏,安撫著她的背部,緩緩安慰道。
“和你沒關係,不是你的錯,即便沒有陛下,她也不會活下去的,這些年,她已經累了,忍到現在,已經是她最大的極限了,與其繼續活著備受折磨,還不如下去贖罪,這是她的心願,陛下應該成全才是。”
這樣生離死別的場景,上官燭已經麻木到沒有任何的感覺,甚至已經將這一切看做常態。
隻是,看著懷中崩潰大哭的人,已經冷硬的心竟再次泛出同理心來。
這輩子,他見過太多血腥和冷漠,受到太多非人的折磨,他低頭撫摸了鳳西言的頭發,心裏有著強烈的願望,不管將來結果如何,他一定要保護這份赤子之心不被改變。
感受到上官燭身上傳來的溫暖,鳳西言撲在他懷裏放肆發泄起來。
上官燭幫她將心裏症結解開之後,鳳西言又恢複那個傻開心的模樣。
隻是,性子沒之前那般活潑,似乎沉穩了一些,這是王茸和墨蘭在說悄悄話的時候,被她不小心給偷聽到的。
要是放在以前,鳳西言一定會衝過去和他理論起來,而現在,聽到也隻是微微笑了笑,並沒有上前去理論。
因為長寧侯構陷譚家的事被皇上抓住證據,在皇上微服私訪調查的時候,竟然狗急跳牆,做出大逆不道,想要刺殺陛下來掩蓋曾經犯下的罪行。
但最終被早就安排好一切的陛下抓個現行,之後當場以死謝罪,而陛下也在其中受到傷害,送迴宮中急救,在臥床休養幾天之後,陛下終於安然無恙出現在大臣麵前。
在陛下臥床休息期間,宮中曾傳出謠言,說長寧侯之所以如此大膽,是因為背後有太後娘娘支持,是太後想要趁亂殺了陛下,然後獨掌大權,不然,給長寧侯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去刺殺陛下,這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
不過,這樣的傳言在太後娘娘一身白衣,披頭散發一副病懨懨從慈寧宮衝到養心殿前吵著鬧著要守在陛下身邊,並揚言,如果陛下有什麽不測,她也不活了,和陛下一起下去見先皇。
如此一來,那些傳言不攻自破,再也沒人敢傳出這樣的謠言,即便是真的傳出來,也沒有人相信,因為太後已經放出話來。
陛下如果有什麽三長兩短,她也絕不獨活,如此母子情深,誰還會相信太後娘娘想要殺死自己的兒子啊。
鳳西言知道李太後用這招來破局的時候,氣得牙癢癢,恨不得從養心殿中衝出去怒罵,但除了在殿中發怒之外,她也拿李太後沒有任何的辦法。
但一想到李太後雖然用苦肉計來逃過一劫,但好歹是斷了她的一直臂膀,所以,即便她扳迴一局又如何,不過不傷大雅而已。
上官燭對此也隻是笑了笑,李太後雖然製止了謠言,但長寧侯跟了她這麽多年,其中盤根錯節,有太多李太後的把柄。
所以,李太後躲過一劫又如何?
“陛下累了,說的胡話,我不會放在心上,還是早些休息,等冷靜下來,我在過來探望陛下。”
上官燭不欲和她多談,盡管心中帶著隱隱的怒氣,但想到鳳西言此前所遭遇的一切,就將這些怒氣忍了下來,想等她平靜下來。
“你在逃避什麽?朕說的不對嗎?朕是如此信任你,在朕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裏?在朕命懸一線時,你在哪裏?譚雲煙替朕擋下那一箭的時候,你又在哪裏?”
“你擅長布局,算計人心,從不做沒有把握之事,長寧侯這件事,朕不相信你不知情?不相信你不知道譚雲煙的身份?不知道太後和長寧侯要對朕下手?”
這些,其實都不是鳳西言想要說的,她其實是想問,你為什麽會來得這麽晚?為什麽不早點出現?
可是,卻沒有任何立場去質問,因為他們之間隻有合作關係,她好像對他有了莫名的依賴感,而這份依賴感是不可能出現在她和上官燭之間的。
聽完她的質問,上官燭怒極反笑,看著她冷笑不止。
“陛下既然知道,又何必要來追問,這件事的確是我安排的不錯,可是,我也並沒有陛下說的那般無所不能,什麽都能算計到,我是知道長寧侯將譚家孤女帶來藏在身邊,但也僅限於此,其他之事,也是在陛下去調查之後知曉的。”
“我的確說過一定會護著陛下的話,也安排了高手在陛下身邊,這一次是我疏忽了,讓陛下陷入危險境地,不過,不會再有下一次了。”
鳳西言直愣愣的看著上官燭,淚水還在睫毛上掛著。
“我的確從不做沒把握之事,但這一次,我的確沒有任何的算計,隻是吩咐王茸引導你去查這件事,其他的,我不知情,包括太後和長寧侯要致你於死地之事,我也是後來才得知的,你怪我也是應該的。”
上官燭做任何事,從不管事情結果如何,做了就是做了,即便是錯了,他也絕不會向任何解釋一言半語,那不是他的做事風格。
可是,在麵對鳳西言通紅著眼眶,滿臉憔悴質問的時候,他的心不知為何,竟無比酸澀,就像一雙無形之手緊緊攥住一般,難受得厲害。
鳳西言徹底愣住,好半晌,才崩潰大哭起來,整個人像一個無助的孩子,抱著胸口崩潰大哭起來。
“上官燭,我好恨自己……恨自己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譚雲煙死在懷裏,什麽都做不了,她那麽可憐,我答應要給她一個好的結局……要替她家人沉冤得雪。”
“讓她和她兒子團聚……可是,我做不到了,她死了,她是為了救我才死的,是我,是我太過狂妄,以為自己有多麽的了不起,所以才害死她的……是我……我才害死她的人……。”
上官燭無言看著她半晌,默默歎了一口氣,提步走到床邊,將她抱在懷裏,安撫著她的背部,緩緩安慰道。
“和你沒關係,不是你的錯,即便沒有陛下,她也不會活下去的,這些年,她已經累了,忍到現在,已經是她最大的極限了,與其繼續活著備受折磨,還不如下去贖罪,這是她的心願,陛下應該成全才是。”
這樣生離死別的場景,上官燭已經麻木到沒有任何的感覺,甚至已經將這一切看做常態。
隻是,看著懷中崩潰大哭的人,已經冷硬的心竟再次泛出同理心來。
這輩子,他見過太多血腥和冷漠,受到太多非人的折磨,他低頭撫摸了鳳西言的頭發,心裏有著強烈的願望,不管將來結果如何,他一定要保護這份赤子之心不被改變。
感受到上官燭身上傳來的溫暖,鳳西言撲在他懷裏放肆發泄起來。
上官燭幫她將心裏症結解開之後,鳳西言又恢複那個傻開心的模樣。
隻是,性子沒之前那般活潑,似乎沉穩了一些,這是王茸和墨蘭在說悄悄話的時候,被她不小心給偷聽到的。
要是放在以前,鳳西言一定會衝過去和他理論起來,而現在,聽到也隻是微微笑了笑,並沒有上前去理論。
因為長寧侯構陷譚家的事被皇上抓住證據,在皇上微服私訪調查的時候,竟然狗急跳牆,做出大逆不道,想要刺殺陛下來掩蓋曾經犯下的罪行。
但最終被早就安排好一切的陛下抓個現行,之後當場以死謝罪,而陛下也在其中受到傷害,送迴宮中急救,在臥床休養幾天之後,陛下終於安然無恙出現在大臣麵前。
在陛下臥床休息期間,宮中曾傳出謠言,說長寧侯之所以如此大膽,是因為背後有太後娘娘支持,是太後想要趁亂殺了陛下,然後獨掌大權,不然,給長寧侯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去刺殺陛下,這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
不過,這樣的傳言在太後娘娘一身白衣,披頭散發一副病懨懨從慈寧宮衝到養心殿前吵著鬧著要守在陛下身邊,並揚言,如果陛下有什麽不測,她也不活了,和陛下一起下去見先皇。
如此一來,那些傳言不攻自破,再也沒人敢傳出這樣的謠言,即便是真的傳出來,也沒有人相信,因為太後已經放出話來。
陛下如果有什麽三長兩短,她也絕不獨活,如此母子情深,誰還會相信太後娘娘想要殺死自己的兒子啊。
鳳西言知道李太後用這招來破局的時候,氣得牙癢癢,恨不得從養心殿中衝出去怒罵,但除了在殿中發怒之外,她也拿李太後沒有任何的辦法。
但一想到李太後雖然用苦肉計來逃過一劫,但好歹是斷了她的一直臂膀,所以,即便她扳迴一局又如何,不過不傷大雅而已。
上官燭對此也隻是笑了笑,李太後雖然製止了謠言,但長寧侯跟了她這麽多年,其中盤根錯節,有太多李太後的把柄。
所以,李太後躲過一劫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