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浙州路遠,您可要細心安排好,孫兒實在擔心你路遇危險。”
“大成如今天下太平,哪裏有什麽危險,就算有什麽危險,爺爺雖然老了,但身體還好著呢,以一當百不在話下。”
洛堯看爺爺存心轉移話題,直接挑明說了出來。
“國公府立於大慶百年,經曆多少代帝王,這樣的國公府,我不信爺爺不知道這危險何處來的!更何況還有永安王府!”
洛臨微微驚訝,他以為遙兒不知的,遙兒自小體質就不是將軍的料子,身體單薄,純粹單純,他一直想堯堯一生順遂,不參與洛家和皇朝的權謀鬥爭中。
沒曾想堯堯竟然也知曉洛家之難。
也罷,堯堯如今嫁入永安王府,十年前的事證據雖然不足以證明是國公府所為,但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天下的猜疑也不是空穴來風,永安王定然也認定是國公府所為。
娶堯兒也是不懷好意,想來堯堯嫁過去沒什麽好日子。
堯堯若是無知單純,恐怕日子更難。
“遙兒,聖上不會對我出手的,洛家為大成堅守江山百年,就算有謠言存在,我想百姓是不會答應我老頭子隨便就曝屍荒野。同樣,證據不足,永安王也是不能隨便打殺我老頭子的,更何況當年之事並非我國公府所為!且放心吧!”
洛堯也想問當年之事。
“既然想知道,爺爺便細細說與你聽。”
洛臨注視著香爐中冒出的細煙,思緒飛出,緩緩講起了當年之事……
當年老王妃突然抱病,尋醫問藥天下。
無果。
那時達旗比如今強盛,老王爺時任鎮北將軍,主要抗擊達旗,洛國公守在西北,抗擊最強的隆齊,也就是如今的北齊。
洛國公與老王爺乃多年至交好友,兩人多次聯手,一個善於用計一個善於用兵,兩人鎮守大成北部邊境,雖然實力並未超過達旗和隆齊,但是也是保住了北邊邊境幾十年安全無虞。
沒想到達旗和隆齊暗通,兩邊都兵力同時增加了一倍之多,又加入了三成的騎兵,洛國公和老王爺各分戰場,無法聯手禦敵。
那年和去年的長今戰十分相像,也比長今戰的傷亡更加慘重,上了戰場的士兵有十萬萬,迴來不過一萬人。
老王爺兵力七萬,本來七萬也足夠的,沒曾想國公爺這邊擊敗了隆齊,隆齊轉而往東,支援達旗,老王爺本來險勝,後來節節敗退,大成邊吃了這敗仗。
好在隻失了兩城便退迴死守臨關鎮。
後來穩定談和,王爺兵敗被先皇召迴,國公爺也被召迴京城。
先皇知曉此戰的困境,雖然不滿但並沒有沒有責怪老王爺。
兩人均受傷負傷在京養傷,老王爺繼續為王妃尋醫問藥。
王妃私底下知道清葉穀神醫出世,實在不忍老王爺一人辛勞奔波便便衣帶了一個丫鬟前去求醫。
誰知一去半月不迴,王爺也收不到信。
一日收到信,竟然是王妃親筆的求救信。
王爺看了信急不可耐,帶上幾名死士就去救人。
而當時真王妃已經在迴府途中,一行人錯過,王爺過急,本欲打探消息卻被一人挑撥,便殺了那人。
喜樂村的一族老一把年紀上前阻攔,被誤殺。
喜樂村貧,沙石地,晝夜溫差巨大,糧食無法生長,百姓難以生存。
那位族老帶領村中人謀生,名望高,於是引發了小範圍的民憤,混亂中被打死的村民有十二人之多。
大成本來那些年就經常打仗,王爺怒殺村民的事情引發了喜樂村起義,先帝命國公爺帶兵平定。
國公爺考慮到一味鎮壓反而更難以控製,和先帝夜談後暫時收押永安王府。
國公爺隻帶了十人,私下見了那起義軍的頭領。
後來暗中發現喜樂縣青壯年失蹤人口五年內竟達到幾千人,喜樂百姓知道聖上收押了永安王府,趕著要治罪老王爺。
洛國公一邊穩住喜樂民心,一邊查案。
暗中查到失蹤的人口竟然被販賣到喜樂縣中最為偏遠的峰村,而峰村後綿延千裏的群山中竟然有大小銀礦近十五座。
飛書稟明聖上後,聖上大怒,洛國公在峰村留守監視,聖上便把老王爺提出來讓他派兵去接應國公爺,順便也是將功補過。
老王爺和與洛國公聯手,不出五日便清剿了各處銀礦,放了幾千人的礦工迴鄉。
喜樂村民反退散,但老王爺混亂中殺死十二名無辜百姓,即便是中了計,也是罪無可恕,喜樂村雖然民反無形化解了,但百姓心中仍然欠一個交代。
洛國公在接觸起義軍將領之時,隱約覺得不對勁,接手銀礦之時更是覺得不對。
那些銀礦查到喜樂縣富紳頭上,便分了兩條線索,後來一路查到南疆商幫,然後就丟失了全部線索,之前的另一條線索更是合理的被排除掉。
如此巨量的銀礦和人口失蹤,絕對不會隻是南疆商幫一手遮天能做的。
隻是京城權貴有能做如此之事的,能一隻手數過來。
先皇因此懷疑當朝丞相賈申,又懷疑唯一一位異姓王爺南疆王江澤成。
不過賈丞相對此事一問三不知,而另一位南疆王爺,雖然封地在南疆,可南疆王爺年紀輕輕,當時不過二十,生性灑脫,整日遊山玩水。
聖上召他迴京也是找了半月才知道他人在西南四虎州,而且他本人竟然連起義的事情也還不知道……
聖上又懷疑是兩個兒子幹的,可是太子,當今聖上單純,幹過最出格的事情就是在太子府裏麵釣魚。
而二皇子如今的齊王北振青就是個混子。
不是混跡在京城才子間吟詩作畫就是在宮裏吟詩作畫,整整一個不問世事隻管吟詩作畫的廢人,甚至還自封了個詩仙……
國公爺和當年的大理寺卿一同追查半月,追查無果,且越發覺得不對勁,便快馬迴京稟告聖上,更將所疑之事悉數稟明聖上。
其中就是有不明勢力暗中推波助瀾,包括京城中關於老王爺殘殺百姓謠言不散之事,畢竟就連喜樂村,也已經逐漸安穩了。
聖上睿智,明白其中要害,如此下去隻怕有人要對付永安王府,不管是因其他事情誤打誤撞,或者是欲意如此,永安王府恐怕會成為下一波民反的助推。
當時大成邊境戰亂頻發,百姓早已厭倦了打戰,若是引發民反,大成危矣。
唯有趕緊給永安王定罪,以免不明勢力挑撥民反,聖山便流放永安王府至西北偏僻之地。
西北本來就是永安王封地,且西北是永安王自己選的封地,雖然是放迴封地無召不得入京,但天下人都知曉西北之苦,苦寒,更是饑荒頻發,還是臨近隆齊,戰亂頻繁,說是放迴封地,也算是流放了。
如此京城的流言又激烈了幾天,都說皇上不是真的治罪永安王。
後來在國公府的經營下,京城百姓人人都知道了,皇上是真的大怒把永安王流放到了西北,更有不少西北商人口中的西北之地,有去無迴,去了不是被隆齊打死就是被餓死冷死。
百姓本就是吃飽喝足就安分守己的,沒有收成,下點雪,就能讓他們流離失所,饑荒和苦寒就是他們最最害怕的事情。
如此百姓信了……
然而永安王一府前往西北流放,竟然一夜之間被一夥賊人滅門,京城掀起熱浪。
“大成如今天下太平,哪裏有什麽危險,就算有什麽危險,爺爺雖然老了,但身體還好著呢,以一當百不在話下。”
洛堯看爺爺存心轉移話題,直接挑明說了出來。
“國公府立於大慶百年,經曆多少代帝王,這樣的國公府,我不信爺爺不知道這危險何處來的!更何況還有永安王府!”
洛臨微微驚訝,他以為遙兒不知的,遙兒自小體質就不是將軍的料子,身體單薄,純粹單純,他一直想堯堯一生順遂,不參與洛家和皇朝的權謀鬥爭中。
沒曾想堯堯竟然也知曉洛家之難。
也罷,堯堯如今嫁入永安王府,十年前的事證據雖然不足以證明是國公府所為,但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天下的猜疑也不是空穴來風,永安王定然也認定是國公府所為。
娶堯兒也是不懷好意,想來堯堯嫁過去沒什麽好日子。
堯堯若是無知單純,恐怕日子更難。
“遙兒,聖上不會對我出手的,洛家為大成堅守江山百年,就算有謠言存在,我想百姓是不會答應我老頭子隨便就曝屍荒野。同樣,證據不足,永安王也是不能隨便打殺我老頭子的,更何況當年之事並非我國公府所為!且放心吧!”
洛堯也想問當年之事。
“既然想知道,爺爺便細細說與你聽。”
洛臨注視著香爐中冒出的細煙,思緒飛出,緩緩講起了當年之事……
當年老王妃突然抱病,尋醫問藥天下。
無果。
那時達旗比如今強盛,老王爺時任鎮北將軍,主要抗擊達旗,洛國公守在西北,抗擊最強的隆齊,也就是如今的北齊。
洛國公與老王爺乃多年至交好友,兩人多次聯手,一個善於用計一個善於用兵,兩人鎮守大成北部邊境,雖然實力並未超過達旗和隆齊,但是也是保住了北邊邊境幾十年安全無虞。
沒想到達旗和隆齊暗通,兩邊都兵力同時增加了一倍之多,又加入了三成的騎兵,洛國公和老王爺各分戰場,無法聯手禦敵。
那年和去年的長今戰十分相像,也比長今戰的傷亡更加慘重,上了戰場的士兵有十萬萬,迴來不過一萬人。
老王爺兵力七萬,本來七萬也足夠的,沒曾想國公爺這邊擊敗了隆齊,隆齊轉而往東,支援達旗,老王爺本來險勝,後來節節敗退,大成邊吃了這敗仗。
好在隻失了兩城便退迴死守臨關鎮。
後來穩定談和,王爺兵敗被先皇召迴,國公爺也被召迴京城。
先皇知曉此戰的困境,雖然不滿但並沒有沒有責怪老王爺。
兩人均受傷負傷在京養傷,老王爺繼續為王妃尋醫問藥。
王妃私底下知道清葉穀神醫出世,實在不忍老王爺一人辛勞奔波便便衣帶了一個丫鬟前去求醫。
誰知一去半月不迴,王爺也收不到信。
一日收到信,竟然是王妃親筆的求救信。
王爺看了信急不可耐,帶上幾名死士就去救人。
而當時真王妃已經在迴府途中,一行人錯過,王爺過急,本欲打探消息卻被一人挑撥,便殺了那人。
喜樂村的一族老一把年紀上前阻攔,被誤殺。
喜樂村貧,沙石地,晝夜溫差巨大,糧食無法生長,百姓難以生存。
那位族老帶領村中人謀生,名望高,於是引發了小範圍的民憤,混亂中被打死的村民有十二人之多。
大成本來那些年就經常打仗,王爺怒殺村民的事情引發了喜樂村起義,先帝命國公爺帶兵平定。
國公爺考慮到一味鎮壓反而更難以控製,和先帝夜談後暫時收押永安王府。
國公爺隻帶了十人,私下見了那起義軍的頭領。
後來暗中發現喜樂縣青壯年失蹤人口五年內竟達到幾千人,喜樂百姓知道聖上收押了永安王府,趕著要治罪老王爺。
洛國公一邊穩住喜樂民心,一邊查案。
暗中查到失蹤的人口竟然被販賣到喜樂縣中最為偏遠的峰村,而峰村後綿延千裏的群山中竟然有大小銀礦近十五座。
飛書稟明聖上後,聖上大怒,洛國公在峰村留守監視,聖上便把老王爺提出來讓他派兵去接應國公爺,順便也是將功補過。
老王爺和與洛國公聯手,不出五日便清剿了各處銀礦,放了幾千人的礦工迴鄉。
喜樂村民反退散,但老王爺混亂中殺死十二名無辜百姓,即便是中了計,也是罪無可恕,喜樂村雖然民反無形化解了,但百姓心中仍然欠一個交代。
洛國公在接觸起義軍將領之時,隱約覺得不對勁,接手銀礦之時更是覺得不對。
那些銀礦查到喜樂縣富紳頭上,便分了兩條線索,後來一路查到南疆商幫,然後就丟失了全部線索,之前的另一條線索更是合理的被排除掉。
如此巨量的銀礦和人口失蹤,絕對不會隻是南疆商幫一手遮天能做的。
隻是京城權貴有能做如此之事的,能一隻手數過來。
先皇因此懷疑當朝丞相賈申,又懷疑唯一一位異姓王爺南疆王江澤成。
不過賈丞相對此事一問三不知,而另一位南疆王爺,雖然封地在南疆,可南疆王爺年紀輕輕,當時不過二十,生性灑脫,整日遊山玩水。
聖上召他迴京也是找了半月才知道他人在西南四虎州,而且他本人竟然連起義的事情也還不知道……
聖上又懷疑是兩個兒子幹的,可是太子,當今聖上單純,幹過最出格的事情就是在太子府裏麵釣魚。
而二皇子如今的齊王北振青就是個混子。
不是混跡在京城才子間吟詩作畫就是在宮裏吟詩作畫,整整一個不問世事隻管吟詩作畫的廢人,甚至還自封了個詩仙……
國公爺和當年的大理寺卿一同追查半月,追查無果,且越發覺得不對勁,便快馬迴京稟告聖上,更將所疑之事悉數稟明聖上。
其中就是有不明勢力暗中推波助瀾,包括京城中關於老王爺殘殺百姓謠言不散之事,畢竟就連喜樂村,也已經逐漸安穩了。
聖上睿智,明白其中要害,如此下去隻怕有人要對付永安王府,不管是因其他事情誤打誤撞,或者是欲意如此,永安王府恐怕會成為下一波民反的助推。
當時大成邊境戰亂頻發,百姓早已厭倦了打戰,若是引發民反,大成危矣。
唯有趕緊給永安王定罪,以免不明勢力挑撥民反,聖山便流放永安王府至西北偏僻之地。
西北本來就是永安王封地,且西北是永安王自己選的封地,雖然是放迴封地無召不得入京,但天下人都知曉西北之苦,苦寒,更是饑荒頻發,還是臨近隆齊,戰亂頻繁,說是放迴封地,也算是流放了。
如此京城的流言又激烈了幾天,都說皇上不是真的治罪永安王。
後來在國公府的經營下,京城百姓人人都知道了,皇上是真的大怒把永安王流放到了西北,更有不少西北商人口中的西北之地,有去無迴,去了不是被隆齊打死就是被餓死冷死。
百姓本就是吃飽喝足就安分守己的,沒有收成,下點雪,就能讓他們流離失所,饑荒和苦寒就是他們最最害怕的事情。
如此百姓信了……
然而永安王一府前往西北流放,竟然一夜之間被一夥賊人滅門,京城掀起熱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