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一說,就連皇帝都有點懷疑了。
他略微思忖,突然恍然大悟道:「阿姐是不是沒見過那姑娘?」
「是沒見過。」
皇帝想了想道:「但朕見過。朕當時見到她的時候還想著,這個小姑娘生得極其出眾,整個京中都未必有貴女能出其左右。這麽一位姑娘家,阿珣卻這麽說她,顯然是違背本心。」
「既然是心悅人家,為什麽又要這麽說她?」
皇帝解釋道:「阿珣是什麽性子,阿姐你也知曉。他就是這麽個恣睢不馴的性子,又沒怎麽與姑娘家接觸,根本不知道怎麽討別人歡心。恐怕就是想用這樣的方法,來吸引她的注意。」
長公主聽到這裏,也恍然大悟,「原是這樣。我想起來,阿珣有日突然來問我什麽布料,就是那個銀月緞,還說是與什麽查案有關。我還去問過,他那日正是剛從驪山下迴來,聞府那一日剛巧也是在驪山,他正是救了聞府的女眷。」
這些線索串聯起來。
這、原來他這麽早就已經對人家聞姑娘動心了?
他的心思藏得這麽深。
他們竟全然不知。
皇帝也迴想起來,頓悟:「原來如此。月餘前,阿珣把宮中的銀月緞全都拿走了,朕當時還以為是做什麽用,原來竟是為了討聞姑娘歡心!」
恰在此時,內監領著大理寺的官吏走進。
那官吏顯然是不懂今日自己為什麽得見天顏,顫顫巍巍地跟在內監後麵。
方才在大理寺,他已經問過內監自己到底犯了什麽事,那內監也隻麵上含笑,說前往宮中一去便知。
來的人正是李司直。
他身穿品階不高的深綠官袍,在走入明德殿的時候,已經把自己這輩子做過的事情都想了個遍。
李司直不敢推脫,到殿內後躬身道:「臣鄙姓李,時任大理寺司直,參見陛下。」
他不敢抬頭,片刻後才聽到皇帝和顏悅色道:「李司直無需多禮。朕今日召你前來,是為一件要事。」
近些天來大理寺沒有什麽案子,就算是有,也遠輪不到自己一個司直前來稟告陛下。
盡管皇帝此時和顏悅色,李司直也還是心中惴惴。
他恭敬迴道:「陛下問話,臣必當知無不言。」
皇帝溫聲問道:「你尋常跟在阿珣身邊,可知曉,他有沒有關注過哪位姑娘?」
原來是問這個。
那可算是問對人了!
李司直抬頭,隻見皇帝帶笑著看向自己,旁邊還站著長公主,此時也鼓勵一般地看向李司直。
李司直大受鼓舞,「陛下這話,若是問其他人,或許還不知曉。但是臣剛好對此事略知一二。」
「陛下所問之人,自然是有的,正是聞家大小姐聞吟雪。」
皇帝與長公主聽到這話,對視一眼。
李司直說到這個,嘆了口氣,「恐怕楚世子也是一直都在掩藏自己的內心,但是這偽裝得再好,旁人也能看出些端倪。長公主殿下今日也在這裏,臣索性就直言了,近些日子,世子是不是不常迴府?」
長公主迴道:「的確如此。」
李司直道:「這便是了。多半就是因為那位聞家大小姐已經要準備議親了,世子心中苦悶,心如刀割,又聽聞那安國公府的程三公子很是出眾,他沒有辦法,隻能用看卷宗來麻痹自己。」
「我時常也勸解世子,凡事都要爭一爭,他並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每次我這麽說,世子都看我一眼,那眼神中帶著很多的情緒,我都讀得明白,他其實是自卑了。唉,情之一字,就連楚世子生來天之驕子,也會自卑至此,連心中的愛慕都不敢說出口。」
長公主竟不知道楚珣這幾日是這樣的煎熬,嘆氣道:「原是這樣。」
她語氣喃喃:「這孩子,怎麽什麽都不和我們說。」
李司直也似有感觸,「楚世子看著性子張揚灑脫,但對上聞姑娘總是敏感脆弱,自是不敢承認。」
皇帝卻問道:「那聞家姑娘,很多人都想要求娶?」
李司直點頭道:「那是自然。想要提親的人都快把聞府的門檻踏破了,聽說已經快要定下來了。」
長公主聞言,連忙看向皇帝道:「陛下……」
言外之意,就是楚珣難得這麽喜歡一個姑娘。
他們這些做長輩的,怎麽能眼睜睜看他就這麽錯失良緣。
皇帝頓時意會,擺手示意長公主無需擔憂:「阿姐放心,朕就這麽一個外甥,怎麽能讓他飽受相思之苦?」
但這事得萬無一失。
如今之計,隻有一條。
皇帝思忖片刻,隨後擲地有聲道:「賜婚,必須賜婚!」
·
上京有個舊習,少女出嫁之前都要去大明寺祈福求姻緣。
聞吟雪沒有什麽興趣,而且她上次前去大明寺,不僅遇到了山匪,還遇到楚珣,在那裏倒了八輩子的黴。
但是沈宜葶卻勸了她好幾次,說大明寺求姻緣很是靈驗,聞吟雪想了想,還是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這幾日轉暖,就連輕薄羅裙穿在身上都稍顯悶熱。
聞吟雪抬步提著羅裙邁過青石台階上的水窪,抬頭見一位生得圓頭圓腦的小沙彌手拿檀珠,雙手合十道:「施主。」
沈宜葶掀開馬車的帷幔,走至聞吟雪身邊。
沙彌對沈宜葶輕輕頷首,「兩位施主請隨小僧來。」<="<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他略微思忖,突然恍然大悟道:「阿姐是不是沒見過那姑娘?」
「是沒見過。」
皇帝想了想道:「但朕見過。朕當時見到她的時候還想著,這個小姑娘生得極其出眾,整個京中都未必有貴女能出其左右。這麽一位姑娘家,阿珣卻這麽說她,顯然是違背本心。」
「既然是心悅人家,為什麽又要這麽說她?」
皇帝解釋道:「阿珣是什麽性子,阿姐你也知曉。他就是這麽個恣睢不馴的性子,又沒怎麽與姑娘家接觸,根本不知道怎麽討別人歡心。恐怕就是想用這樣的方法,來吸引她的注意。」
長公主聽到這裏,也恍然大悟,「原是這樣。我想起來,阿珣有日突然來問我什麽布料,就是那個銀月緞,還說是與什麽查案有關。我還去問過,他那日正是剛從驪山下迴來,聞府那一日剛巧也是在驪山,他正是救了聞府的女眷。」
這些線索串聯起來。
這、原來他這麽早就已經對人家聞姑娘動心了?
他的心思藏得這麽深。
他們竟全然不知。
皇帝也迴想起來,頓悟:「原來如此。月餘前,阿珣把宮中的銀月緞全都拿走了,朕當時還以為是做什麽用,原來竟是為了討聞姑娘歡心!」
恰在此時,內監領著大理寺的官吏走進。
那官吏顯然是不懂今日自己為什麽得見天顏,顫顫巍巍地跟在內監後麵。
方才在大理寺,他已經問過內監自己到底犯了什麽事,那內監也隻麵上含笑,說前往宮中一去便知。
來的人正是李司直。
他身穿品階不高的深綠官袍,在走入明德殿的時候,已經把自己這輩子做過的事情都想了個遍。
李司直不敢推脫,到殿內後躬身道:「臣鄙姓李,時任大理寺司直,參見陛下。」
他不敢抬頭,片刻後才聽到皇帝和顏悅色道:「李司直無需多禮。朕今日召你前來,是為一件要事。」
近些天來大理寺沒有什麽案子,就算是有,也遠輪不到自己一個司直前來稟告陛下。
盡管皇帝此時和顏悅色,李司直也還是心中惴惴。
他恭敬迴道:「陛下問話,臣必當知無不言。」
皇帝溫聲問道:「你尋常跟在阿珣身邊,可知曉,他有沒有關注過哪位姑娘?」
原來是問這個。
那可算是問對人了!
李司直抬頭,隻見皇帝帶笑著看向自己,旁邊還站著長公主,此時也鼓勵一般地看向李司直。
李司直大受鼓舞,「陛下這話,若是問其他人,或許還不知曉。但是臣剛好對此事略知一二。」
「陛下所問之人,自然是有的,正是聞家大小姐聞吟雪。」
皇帝與長公主聽到這話,對視一眼。
李司直說到這個,嘆了口氣,「恐怕楚世子也是一直都在掩藏自己的內心,但是這偽裝得再好,旁人也能看出些端倪。長公主殿下今日也在這裏,臣索性就直言了,近些日子,世子是不是不常迴府?」
長公主迴道:「的確如此。」
李司直道:「這便是了。多半就是因為那位聞家大小姐已經要準備議親了,世子心中苦悶,心如刀割,又聽聞那安國公府的程三公子很是出眾,他沒有辦法,隻能用看卷宗來麻痹自己。」
「我時常也勸解世子,凡事都要爭一爭,他並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每次我這麽說,世子都看我一眼,那眼神中帶著很多的情緒,我都讀得明白,他其實是自卑了。唉,情之一字,就連楚世子生來天之驕子,也會自卑至此,連心中的愛慕都不敢說出口。」
長公主竟不知道楚珣這幾日是這樣的煎熬,嘆氣道:「原是這樣。」
她語氣喃喃:「這孩子,怎麽什麽都不和我們說。」
李司直也似有感觸,「楚世子看著性子張揚灑脫,但對上聞姑娘總是敏感脆弱,自是不敢承認。」
皇帝卻問道:「那聞家姑娘,很多人都想要求娶?」
李司直點頭道:「那是自然。想要提親的人都快把聞府的門檻踏破了,聽說已經快要定下來了。」
長公主聞言,連忙看向皇帝道:「陛下……」
言外之意,就是楚珣難得這麽喜歡一個姑娘。
他們這些做長輩的,怎麽能眼睜睜看他就這麽錯失良緣。
皇帝頓時意會,擺手示意長公主無需擔憂:「阿姐放心,朕就這麽一個外甥,怎麽能讓他飽受相思之苦?」
但這事得萬無一失。
如今之計,隻有一條。
皇帝思忖片刻,隨後擲地有聲道:「賜婚,必須賜婚!」
·
上京有個舊習,少女出嫁之前都要去大明寺祈福求姻緣。
聞吟雪沒有什麽興趣,而且她上次前去大明寺,不僅遇到了山匪,還遇到楚珣,在那裏倒了八輩子的黴。
但是沈宜葶卻勸了她好幾次,說大明寺求姻緣很是靈驗,聞吟雪想了想,還是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這幾日轉暖,就連輕薄羅裙穿在身上都稍顯悶熱。
聞吟雪抬步提著羅裙邁過青石台階上的水窪,抬頭見一位生得圓頭圓腦的小沙彌手拿檀珠,雙手合十道:「施主。」
沈宜葶掀開馬車的帷幔,走至聞吟雪身邊。
沙彌對沈宜葶輕輕頷首,「兩位施主請隨小僧來。」<="<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