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八叔 我來認爹了
左甄嬛右眉莊華妃天團戰打胎小隊 作者:小小希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上一連幾日心情不佳,在這種沉悶的威壓之下,整個後宮籠罩在陰雲中,眾人小心翼翼,隻怕一不小心觸犯龍顏見罪於聖上。
隻有蘇培盛和四阿哥知道皇上生氣的原因。事關皇子,蘇培盛怎敢多嘴,隻能小心翼翼伺候,心裏祈禱著三阿哥別再惹禍連累自己跟著擔驚受怕了。
皇後心裏更是忐忑,本來因為太後祭禮,皇上對自己態度已經有所緩和,近日卻更為疏遠冷漠。
心裏隻以為是安嬪中毒一事皇上起了疑心,更是著急讓三阿哥好好表現一番,隻要三阿哥爭氣,到時皇上顧念自己教子有方,想來態度應該會有所緩和。
有皇後的安排,先帝生辰祭禮辦的很是妥帖,三阿哥禮數周全盡顯孝心。
若是尋常皇上定會十分滿意,隻是如今得知了三阿哥覬覦皇位之心,甚至對自己這個皇阿瑪大有不敬之意,故而一臉寒意,卻又念著他是自己的長子,想最後提點一番。
“交代給你的事,你辦的不錯,朕都看在眼裏。”
三阿哥常年被皇上訓斥,聽著皇上誇讚,心裏又有了幾分得意:“謝皇阿瑪誇獎,兒臣能為皇阿瑪分憂,不敢不盡心。”
“你倒是有心,急著要替朕分憂了。”
三阿哥絲毫沒聽出皇上的言外之意,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能做的更好:“兒臣是長子,理應為皇阿瑪分擔朝中之事,也好叫皇阿瑪不用那麽辛苦,日夜操勞。”
“難為你如此有孝心。”
蘇培盛在一旁已經汗流浹背了,偏三阿哥是一點也看不出來皇上生氣,一聽皇上誇自己有孝心,更來勁了:
“父慈子孝,皇阿瑪慈愛,孝順先帝和太後,兒臣耳濡目染,不敢不孝。皇阿瑪,兒臣還有一事想跟皇阿瑪說。”
“你說。”
皇上麵無波瀾,蘇培盛卻在一旁提心吊膽,有一種大事不妙的感覺。
“皇阿瑪,八叔犯下大錯,怎麽罰都是應當的,隻是八叔到底是皇阿瑪的手足,兒臣想,若先帝在世,一定也想看到兄友弟恭。”
“還有嗎?”皇上眼神微眯,沉聲問道。蘇培盛隻想將三阿哥嘴堵住,讓他收了神通。三阿哥卻仿佛受到了鼓勵一般,繼續說道:
“還有十四叔,十四叔是兒臣的親叔叔,皇阿瑪的同胞兄弟,可一直被圈禁,兒臣記得先帝在時,十三叔被圈禁,皇阿瑪尚且苦苦向先帝求情,不如看在先帝的份兒上,也放了十四叔出來吧。”
“你倒是惦記著你的叔叔們。”
“兒臣不敢,隻是兒臣聽說,太後病重時很想念十四叔,兒臣想,若當時能讓十四叔出來的話……”
皇上終於是徹底聽不下去了,滿腔怒意的開口嗬斥道:
“你聽說?你聽誰說!你十四叔出來了,太後的病就能好了嗎?你覺得朕對太後不孝是嗎?”
三阿哥終於意識到事情不妙,急忙解釋:“兒臣不敢,兒臣是為了您的名譽著想,皇阿瑪一時之怒不要緊,可要為百年名聲思慮啊。您圈禁手足,臣民惶恐,不知要如何揣測呢!”
三阿哥小心翼翼說完,皇上卻連怒意都沒有了,語氣冰冷森然:“臣民如何揣測,朕看你是要來做朕的主了。
之前你不辯是非為你皇額娘求情,朕要你迴府思過,看來你非但不知錯,反而還變本加厲了。
朕是你的皇阿瑪,可你口口聲聲為罪臣聲辯,朕在你眼裏,就是一個暴君嗎?還是朕老了,你看不慣朕的所作所為,急於取而代之了呢?”
三阿哥連聲磕頭求饒:“兒臣不敢,兒臣不敢啊!”
“朕登基之初,你八叔和十四叔,是如何處處刁難,不恭不敬,你是看在眼裏的。今日,你反過來要替害朕的人來求情。與他們沆瀣一氣,來忤逆朕。
你是朕的長子,雖然軟弱,不具才幹,可朕一直對你處處管教,盼你成才,可惜天不垂憐,竟是給別人教了兒子。
你既然要為你八叔求情,就去做他的兒子好了。蘇培盛,傳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在宮中,他既偏幫允禩,就讓他去做允禩的兒子。
允禩因罪已經撤去了黃帶子,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作為他的兒子,豈能不撤去黃帶子,即刻撤去弘時的黃帶子,交給恆親王約束養贍,朕已經沒有這個兒子了!”
蘇培盛咽了咽口水,雖然猜到三阿哥這波是要廢,但沒想到皇上直接要棄號了,不過事關重大,蘇培盛怕皇上一時氣急過後後悔,戰戰兢兢的想讓皇上冷靜一下:“皇上……”
“還不快去!”皇上根本不需要冷靜,這樣一個逆子,管教了這麽多年,還是這麽不成氣候,也不知皇後到底都教了他一些什麽!
蘇培盛領了旨就去安排了,三阿哥垂頭喪氣的跌坐在地上,似還沒反應過來怎麽事情就發展到這個樣子了。
皇後在宮裏淡定的撫摸著玉如意,隻等著皇上上香迴來後來自己宮中,剪秋卻匆匆忙忙的跑了進來,一臉慌張。
“娘娘,出事了,皇上革了三阿哥的黃帶子,趕去做八爺的孩子了。”
皇後隻覺得剪秋在胡言亂語,有些奇怪的看向剪秋:“你在說什麽啊?”
剪秋心裏急得不行:“已經交去宗人府辦了!三阿哥替八爺和十四爺求情,皇上斥責他心懷不軌,娘娘,您快想辦法救救三阿哥啊!”
皇後本還在想,三阿哥是皇上的親兒子,皇上怎麽會將他過給八爺,聽了剪秋的話,重重跌坐在椅子上,滿臉灰敗與不可置信。
“好端端的,他替這幫罪臣求情做什麽啊!本宮這麽多年的心血全白費了,都白費了!”
皇後第一次感覺到徹頭徹尾的絕望,在後宮鬥了這麽多年,哪怕被禁足,被奪權,她心裏都知道,隻要皇上顧念與姐姐的舊情,自己怎麽都能東山再起。
但是千算萬算,沒算到自己費盡心機奪過來的兒子,蠢得還是超乎了自己認知。
隻有蘇培盛和四阿哥知道皇上生氣的原因。事關皇子,蘇培盛怎敢多嘴,隻能小心翼翼伺候,心裏祈禱著三阿哥別再惹禍連累自己跟著擔驚受怕了。
皇後心裏更是忐忑,本來因為太後祭禮,皇上對自己態度已經有所緩和,近日卻更為疏遠冷漠。
心裏隻以為是安嬪中毒一事皇上起了疑心,更是著急讓三阿哥好好表現一番,隻要三阿哥爭氣,到時皇上顧念自己教子有方,想來態度應該會有所緩和。
有皇後的安排,先帝生辰祭禮辦的很是妥帖,三阿哥禮數周全盡顯孝心。
若是尋常皇上定會十分滿意,隻是如今得知了三阿哥覬覦皇位之心,甚至對自己這個皇阿瑪大有不敬之意,故而一臉寒意,卻又念著他是自己的長子,想最後提點一番。
“交代給你的事,你辦的不錯,朕都看在眼裏。”
三阿哥常年被皇上訓斥,聽著皇上誇讚,心裏又有了幾分得意:“謝皇阿瑪誇獎,兒臣能為皇阿瑪分憂,不敢不盡心。”
“你倒是有心,急著要替朕分憂了。”
三阿哥絲毫沒聽出皇上的言外之意,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能做的更好:“兒臣是長子,理應為皇阿瑪分擔朝中之事,也好叫皇阿瑪不用那麽辛苦,日夜操勞。”
“難為你如此有孝心。”
蘇培盛在一旁已經汗流浹背了,偏三阿哥是一點也看不出來皇上生氣,一聽皇上誇自己有孝心,更來勁了:
“父慈子孝,皇阿瑪慈愛,孝順先帝和太後,兒臣耳濡目染,不敢不孝。皇阿瑪,兒臣還有一事想跟皇阿瑪說。”
“你說。”
皇上麵無波瀾,蘇培盛卻在一旁提心吊膽,有一種大事不妙的感覺。
“皇阿瑪,八叔犯下大錯,怎麽罰都是應當的,隻是八叔到底是皇阿瑪的手足,兒臣想,若先帝在世,一定也想看到兄友弟恭。”
“還有嗎?”皇上眼神微眯,沉聲問道。蘇培盛隻想將三阿哥嘴堵住,讓他收了神通。三阿哥卻仿佛受到了鼓勵一般,繼續說道:
“還有十四叔,十四叔是兒臣的親叔叔,皇阿瑪的同胞兄弟,可一直被圈禁,兒臣記得先帝在時,十三叔被圈禁,皇阿瑪尚且苦苦向先帝求情,不如看在先帝的份兒上,也放了十四叔出來吧。”
“你倒是惦記著你的叔叔們。”
“兒臣不敢,隻是兒臣聽說,太後病重時很想念十四叔,兒臣想,若當時能讓十四叔出來的話……”
皇上終於是徹底聽不下去了,滿腔怒意的開口嗬斥道:
“你聽說?你聽誰說!你十四叔出來了,太後的病就能好了嗎?你覺得朕對太後不孝是嗎?”
三阿哥終於意識到事情不妙,急忙解釋:“兒臣不敢,兒臣是為了您的名譽著想,皇阿瑪一時之怒不要緊,可要為百年名聲思慮啊。您圈禁手足,臣民惶恐,不知要如何揣測呢!”
三阿哥小心翼翼說完,皇上卻連怒意都沒有了,語氣冰冷森然:“臣民如何揣測,朕看你是要來做朕的主了。
之前你不辯是非為你皇額娘求情,朕要你迴府思過,看來你非但不知錯,反而還變本加厲了。
朕是你的皇阿瑪,可你口口聲聲為罪臣聲辯,朕在你眼裏,就是一個暴君嗎?還是朕老了,你看不慣朕的所作所為,急於取而代之了呢?”
三阿哥連聲磕頭求饒:“兒臣不敢,兒臣不敢啊!”
“朕登基之初,你八叔和十四叔,是如何處處刁難,不恭不敬,你是看在眼裏的。今日,你反過來要替害朕的人來求情。與他們沆瀣一氣,來忤逆朕。
你是朕的長子,雖然軟弱,不具才幹,可朕一直對你處處管教,盼你成才,可惜天不垂憐,竟是給別人教了兒子。
你既然要為你八叔求情,就去做他的兒子好了。蘇培盛,傳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在宮中,他既偏幫允禩,就讓他去做允禩的兒子。
允禩因罪已經撤去了黃帶子,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作為他的兒子,豈能不撤去黃帶子,即刻撤去弘時的黃帶子,交給恆親王約束養贍,朕已經沒有這個兒子了!”
蘇培盛咽了咽口水,雖然猜到三阿哥這波是要廢,但沒想到皇上直接要棄號了,不過事關重大,蘇培盛怕皇上一時氣急過後後悔,戰戰兢兢的想讓皇上冷靜一下:“皇上……”
“還不快去!”皇上根本不需要冷靜,這樣一個逆子,管教了這麽多年,還是這麽不成氣候,也不知皇後到底都教了他一些什麽!
蘇培盛領了旨就去安排了,三阿哥垂頭喪氣的跌坐在地上,似還沒反應過來怎麽事情就發展到這個樣子了。
皇後在宮裏淡定的撫摸著玉如意,隻等著皇上上香迴來後來自己宮中,剪秋卻匆匆忙忙的跑了進來,一臉慌張。
“娘娘,出事了,皇上革了三阿哥的黃帶子,趕去做八爺的孩子了。”
皇後隻覺得剪秋在胡言亂語,有些奇怪的看向剪秋:“你在說什麽啊?”
剪秋心裏急得不行:“已經交去宗人府辦了!三阿哥替八爺和十四爺求情,皇上斥責他心懷不軌,娘娘,您快想辦法救救三阿哥啊!”
皇後本還在想,三阿哥是皇上的親兒子,皇上怎麽會將他過給八爺,聽了剪秋的話,重重跌坐在椅子上,滿臉灰敗與不可置信。
“好端端的,他替這幫罪臣求情做什麽啊!本宮這麽多年的心血全白費了,都白費了!”
皇後第一次感覺到徹頭徹尾的絕望,在後宮鬥了這麽多年,哪怕被禁足,被奪權,她心裏都知道,隻要皇上顧念與姐姐的舊情,自己怎麽都能東山再起。
但是千算萬算,沒算到自己費盡心機奪過來的兒子,蠢得還是超乎了自己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