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帝王心術
給大宋續命從穿越成趙構開始 作者:南溟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色如墨,月華如練,趙構獨自坐在書房內,手中緊握著秦檜那封密信,信上的字跡仿佛帶著千鈞之力,壓得他心頭沉甸甸的。燭火搖曳,映照著他緊鎖的眉頭和那雙深邃的眼眸,裏麵既有無奈,又有決絕。
“秦檜啊秦檜,你果真是個奸臣,但你的話……卻如芒在背。”趙構低聲自語,手指輕輕摩挲著信紙,似乎在尋找著某種答案。
他知道,秦檜此人雖心術不正,但其對朝政的洞察力卻不容小覷。
宋朝,這個自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建立的王朝,為了防止武將篡權,曆代帝王都秉持著“重文輕武”的國策。
然而,這也導致了宋朝軍隊的孱弱,麵對外敵時屢屢敗北,國威不振。
趙構,這位從現代穿越而來的帝王,自登基之日起,便立誌要改變這一現狀。
他推行“先軍政策”,將國家的重心轉移到軍隊建設上,大力提升軍備,選拔良將,使得宋軍的戰鬥力在短時間內得到了質的飛躍。
尤其是他敢於放權,能讓那些有能力的武將得以施展才華,這無疑為宋軍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隨著武將勢力的崛起,趙構的內心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他開始擔心,這些手握重兵的武將是否會重蹈前朝覆轍,威脅到自己的皇位。
秦檜的密信,就像一把鋒利的刀,狠狠地刺進了他的心髒,讓他不得不正視這個潛在的危機。
“嶽家軍中隻知道有嶽飛,不知道有皇上您呀!”這句話在趙構的腦海中反複迴蕩,如同魔咒一般。
嶽飛,那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的大將,此刻卻成了他心頭最大的隱患。
趙構深知,嶽飛在軍中的威望極高,若有一日他心生異念,後果不堪設想。
“罷了,罷了,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朕不得不未雨綢繆。”趙構長歎一聲,將密信收入懷中,決定召見幾位心腹大臣商議對策。
次日清晨,朝霞滿天,趙構端坐在金鑾殿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的群臣。他的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但麵上卻不動聲色,隻待群臣各抒己見。
“陛下,臣以為嶽飛將軍忠心耿耿,絕無異心,還望陛下明察。”宰相李綱率先出列,言辭懇切。
“李卿言之有理,但嶽飛在軍中的威望過高,朕不得不防。”趙構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陛下,臣有一計,可解此憂。”秦檜見狀,適時地站了出來,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
“哦?秦卿有何妙計,速速道來。”趙構故作好奇,實則心中已有所料。
秦檜微微一笑,道:“陛下可賜嶽飛金銀財寶,加官進爵,以安其心。同時,再派幾位監軍前往嶽家軍,以監督軍務,防止嶽飛獨攬大權。”
趙構聞言,心中暗自點頭,但麵上卻不動聲色,道:“此計雖好,但嶽飛此人性格剛烈,恐難以接受。”
“陛下勿憂,嶽飛雖剛烈,但也是個孝順之人。陛下可召其母入宮,以親情打動之,嶽飛自會俯首聽命。”秦檜胸有成竹地說道。
趙構聞言,心中一陣冷笑,秦檜此人果然狡猾,竟想利用嶽飛的孝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他轉念一想,此計若能成功,倒也不失為一個權宜之計。
“好,就依秦卿之計行事。”趙構沉吟片刻,終於拍板決定。
數日之後,嶽飛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令其母入宮覲見。
嶽母李氏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見到趙構後,不卑不亢,言辭間透露出對朝廷的忠誠和對兒子的期望。趙構見狀,心中暗自讚歎,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要控製嶽飛的決心。
李氏深知朝廷中的勾心鬥角,也明白趙構此舉的用意。但她更清楚,自己的兒子嶽飛是個忠臣,絕不會做出背叛朝廷之事。
離開皇宮後,李氏將自己的近況和對自己的兒子的警告寫信告訴給嶽飛。
嶽飛聞言,心中悲憤交加,他知道自己已經成了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但他更明白,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為了百姓的安居樂業,他不能輕言放棄。
他立刻給他娘寫信,“娘,您放心,孩兒自知忠孝不能兩全。但孩兒對大宋的忠心,天地可鑒。孩兒會繼續努力,為大宋平定外患,以報陛下之恩。”
李氏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英雄,也是個孝子。但她更清楚,這亂世之中,英雄往往難逃悲劇的命運。
迴到府邸的秦檜,剛進入客廳,李權看出來了他今天很是高興,忙諂媚道:“大人,何事這麽高興?”
秦檜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輕輕捋了捋胡須,道:“今日朝中之事,甚是順遂本相心意。嶽飛那廝,雖勇猛無比,卻也難逃我布下的天羅地網。”
“哦?大人可是指那監軍一事?”李權眼中閃過一絲狡詐,試探性地問道。
秦檜點了點頭,目光中滿是算計:“正是。本相已說服陛下,派遣監軍入駐嶽家軍,又以其母為餌,令他不得不低頭。嶽飛再忠,也難敵親情之絆,更何況,還有那金銀財寶的誘惑。”
李權聞言,拍馬屁道:“大人真是神機妙算,嶽飛即便是鐵石心腸,也得在您的計謀下低頭。”
秦檜冷笑一聲,道:“嶽飛此人,雖忠勇無雙,但太過剛直,不懂變通。在這朝堂之上,不懂變通之人,往往難以長久。本相倒要看看,他能堅持到何時。”
正當二人交談之際,一名下人匆匆來報:“大人,金使求見。”
秦檜眉頭一皺,心中暗自思量:“金使此刻來訪,所為何事?”但他麵上卻不動聲色,道:“請他進來。”
不多時,一名身著金國服飾的使者步入客廳,拱手行禮道:“在下金國使者,特來拜見秦大人。”
秦檜微微頷首,道:“金使遠道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金國使者微微一笑,道:“在下奉我國陛下之命,前來與秦相商議和談之事。我金國願與大宋罷兵言和,共謀發展。”
秦檜聞言,心中一動,他深知此時大宋與金國交戰已久,國都都丟了,對方已疲憊不堪,和談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他更清楚,和談之事非同小可,需謹慎對待。
“秦檜啊秦檜,你果真是個奸臣,但你的話……卻如芒在背。”趙構低聲自語,手指輕輕摩挲著信紙,似乎在尋找著某種答案。
他知道,秦檜此人雖心術不正,但其對朝政的洞察力卻不容小覷。
宋朝,這個自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建立的王朝,為了防止武將篡權,曆代帝王都秉持著“重文輕武”的國策。
然而,這也導致了宋朝軍隊的孱弱,麵對外敵時屢屢敗北,國威不振。
趙構,這位從現代穿越而來的帝王,自登基之日起,便立誌要改變這一現狀。
他推行“先軍政策”,將國家的重心轉移到軍隊建設上,大力提升軍備,選拔良將,使得宋軍的戰鬥力在短時間內得到了質的飛躍。
尤其是他敢於放權,能讓那些有能力的武將得以施展才華,這無疑為宋軍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隨著武將勢力的崛起,趙構的內心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他開始擔心,這些手握重兵的武將是否會重蹈前朝覆轍,威脅到自己的皇位。
秦檜的密信,就像一把鋒利的刀,狠狠地刺進了他的心髒,讓他不得不正視這個潛在的危機。
“嶽家軍中隻知道有嶽飛,不知道有皇上您呀!”這句話在趙構的腦海中反複迴蕩,如同魔咒一般。
嶽飛,那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的大將,此刻卻成了他心頭最大的隱患。
趙構深知,嶽飛在軍中的威望極高,若有一日他心生異念,後果不堪設想。
“罷了,罷了,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朕不得不未雨綢繆。”趙構長歎一聲,將密信收入懷中,決定召見幾位心腹大臣商議對策。
次日清晨,朝霞滿天,趙構端坐在金鑾殿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的群臣。他的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但麵上卻不動聲色,隻待群臣各抒己見。
“陛下,臣以為嶽飛將軍忠心耿耿,絕無異心,還望陛下明察。”宰相李綱率先出列,言辭懇切。
“李卿言之有理,但嶽飛在軍中的威望過高,朕不得不防。”趙構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陛下,臣有一計,可解此憂。”秦檜見狀,適時地站了出來,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
“哦?秦卿有何妙計,速速道來。”趙構故作好奇,實則心中已有所料。
秦檜微微一笑,道:“陛下可賜嶽飛金銀財寶,加官進爵,以安其心。同時,再派幾位監軍前往嶽家軍,以監督軍務,防止嶽飛獨攬大權。”
趙構聞言,心中暗自點頭,但麵上卻不動聲色,道:“此計雖好,但嶽飛此人性格剛烈,恐難以接受。”
“陛下勿憂,嶽飛雖剛烈,但也是個孝順之人。陛下可召其母入宮,以親情打動之,嶽飛自會俯首聽命。”秦檜胸有成竹地說道。
趙構聞言,心中一陣冷笑,秦檜此人果然狡猾,竟想利用嶽飛的孝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他轉念一想,此計若能成功,倒也不失為一個權宜之計。
“好,就依秦卿之計行事。”趙構沉吟片刻,終於拍板決定。
數日之後,嶽飛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令其母入宮覲見。
嶽母李氏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見到趙構後,不卑不亢,言辭間透露出對朝廷的忠誠和對兒子的期望。趙構見狀,心中暗自讚歎,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要控製嶽飛的決心。
李氏深知朝廷中的勾心鬥角,也明白趙構此舉的用意。但她更清楚,自己的兒子嶽飛是個忠臣,絕不會做出背叛朝廷之事。
離開皇宮後,李氏將自己的近況和對自己的兒子的警告寫信告訴給嶽飛。
嶽飛聞言,心中悲憤交加,他知道自己已經成了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但他更明白,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為了百姓的安居樂業,他不能輕言放棄。
他立刻給他娘寫信,“娘,您放心,孩兒自知忠孝不能兩全。但孩兒對大宋的忠心,天地可鑒。孩兒會繼續努力,為大宋平定外患,以報陛下之恩。”
李氏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英雄,也是個孝子。但她更清楚,這亂世之中,英雄往往難逃悲劇的命運。
迴到府邸的秦檜,剛進入客廳,李權看出來了他今天很是高興,忙諂媚道:“大人,何事這麽高興?”
秦檜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輕輕捋了捋胡須,道:“今日朝中之事,甚是順遂本相心意。嶽飛那廝,雖勇猛無比,卻也難逃我布下的天羅地網。”
“哦?大人可是指那監軍一事?”李權眼中閃過一絲狡詐,試探性地問道。
秦檜點了點頭,目光中滿是算計:“正是。本相已說服陛下,派遣監軍入駐嶽家軍,又以其母為餌,令他不得不低頭。嶽飛再忠,也難敵親情之絆,更何況,還有那金銀財寶的誘惑。”
李權聞言,拍馬屁道:“大人真是神機妙算,嶽飛即便是鐵石心腸,也得在您的計謀下低頭。”
秦檜冷笑一聲,道:“嶽飛此人,雖忠勇無雙,但太過剛直,不懂變通。在這朝堂之上,不懂變通之人,往往難以長久。本相倒要看看,他能堅持到何時。”
正當二人交談之際,一名下人匆匆來報:“大人,金使求見。”
秦檜眉頭一皺,心中暗自思量:“金使此刻來訪,所為何事?”但他麵上卻不動聲色,道:“請他進來。”
不多時,一名身著金國服飾的使者步入客廳,拱手行禮道:“在下金國使者,特來拜見秦大人。”
秦檜微微頷首,道:“金使遠道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金國使者微微一笑,道:“在下奉我國陛下之命,前來與秦相商議和談之事。我金國願與大宋罷兵言和,共謀發展。”
秦檜聞言,心中一動,他深知此時大宋與金國交戰已久,國都都丟了,對方已疲憊不堪,和談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他更清楚,和談之事非同小可,需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