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水滸傳+金瓶梅同人] 西門大官人在北宋末年 作者:鴉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他卻依舊能以利益為考量。
「梁山泊宋江之流為害甚大,鹽軍亦然。然則相較東南方臘,又如何?」
堂中一時沉默。
童貫十萬大軍討伐方臘以來,有勝有負,雖勝數居多,卻總無法利落鎮壓。
而方臘及其各路附從反軍,幾乎占據東南,若不能成功鎮壓,聖宋將失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鹽軍才占滄州四縣一軍、齊州四縣,再算上後來的棣州三縣,也才三州十縣一軍。
何況……
「何況西門知州雖則行事極端,似有悖逆,終究仍心係聖宋,有幾分忠心尚存。」
這忠心有幾分,仁者見仁。
堂上未必沒有心明眼亮之人,察覺鹽軍的威脅尤甚方臘,更遑論宋江之流——畢竟另兩方紀律渙散,不成體統,相比義軍更似賊寇。
但鹽軍卻紀律嚴明,西門知州又善於治民撫民,未來更能長久,哪怕如今好似溫馴,但長遠來看,威脅甚巨。
但聖宋眼下的態勢著實複雜嚴峻,眼下都顧不過來,更莫說看得長遠了。
而且,西門知州或許真是聖宋忠臣,隻是行事極端了些?
隻因……
「今歲春日,滄州也將去歲的『秋稅』繳上來了,雖則遲到一季,西門知州也上奏作出解釋,全因去歲冬季動盪之故。」
「滄州依舊上繳『秋稅』,可見西門知州真心,鹽軍又豈可算反軍?」
畢竟哪路反軍,會乖乖地給朝廷繳稅呢。
當然,沒有當堂戳破的是,滄州繳上來的去歲秋稅,數量僅為往年的五成。
西門知州解釋,依舊是因去歲冬日動盪,錢糧毀損甚巨之故。
當然真相是,去歲滄州百姓糧食豐收。因為沒了官吏的剝削、鹽軍又減免了秋稅,收進糧倉的糧食遠超往年。
鹽軍又像是篦子一般,將滄州『權奸』們多年以來貪腐剝削的糧食金銀,搜颳得一幹二淨!
填滿已有糧倉不說,更是新建幾十個糧倉,都儲存得滿滿當當。
撥動算盤來算一算,交給朝廷的秋稅糧銀……隻能說是毛毛雨啦。
用一成不到的豐收,買朝廷的麻痹大意,買賣不虧且太劃算了。
但對蔡京之流來說,數量不重要,人難得糊塗嘛。
重要的是鹽軍上繳秋稅,這行為代表的臣服姿態。
「陳情表文之中也多有解釋,鹽軍進駐齊州和棣州,實屬偶然、無奈。」
「況且西門知州附上奏摺,請求聖人任命官吏,協助治理鹽軍進駐的三州之地,此豈非臣屬之舉?」
趙佶的新寵大學士蔡攸,聖寵之盛不遜其父,雖市井傳言父子不和,但此時蔡攸也給蔡京幫腔。
當然,蔡攸能得寵信,必不會真是愚鈍之人。
自然能從西門卿奏請中,看出那些官吏缺員的職位表,都是些底層吏員和無關軍政的閑職。
朱太尉朱勔,作為『逼反』西門卿的罪魁禍首,雖趙佶沒明旨降罪於他,終究感覺到聖寵漸薄。
為了開脫罪責,朱勔竟也替西門卿說起好話來。
「蔡大學士所言甚是。且西門知州否管忠心幾分,一旦朝廷任命官吏到任,都能替聖人張耳明目,規勸其極端言行。」
說白了,就是讓朝廷借任命官吏安排臥底。
「且西門知州既敢叫朝廷派任官吏,想來也是問心無愧。若他果真居心叵測,豈敢叫朝廷插手治理?」
趙佶本就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廢物皇帝,人性中自私狹隘的劣根格外粗壯,在局勢複雜糜爛之時,本能地當起鴕鳥來,將壞事往好處想。
加上寵臣們的苦口婆心,本就沒有雄主眼界,眼下更是短視逃避起來。
「言之有理。」
對鹽軍的基調定下,後麵的策略就順理成章了。
朝廷認下鹽軍的陳情表文,但規勸西門知州日後行事穩重為好。
根據西門卿奏摺所請的職位表,向滄州、棣州和齊州派任官吏。
以及,在河間府招募組建地方鄉兵以禦遼,名『敢戰士』。
河間府位於華北平原之上,燕雲之地南側,若遼軍襲擊,過了燕雲再往南,便入河間府。
它西北有永安軍,北有順安軍、保定軍,總之其北方都是軍、寨、堡組合的軍事防線。
可見其位置緊要,若組建地方鄉兵確實有禦遼之效。
但如今遼國正走下坡路,北宋與金國甚至定下海上之盟,共滅遼國。
若說僅為禦遼,說得過去,但難免違和。
但如果知道河間府東側便是滄州,一切便豁然開朗了。
這一支『敢戰士』軍隊,肩負禦遼和『抗鹽』雙重任務。
或許可以說,後者才是組建這支軍隊的初衷目的。
且不說其間種種算計,定下應對鹽軍的策略之後,朝廷便開始實施了。
可要說兩宋糜爛問題突出,卻也不乏有誌之士,屢有變法,但最轟轟烈烈的變法結果也失敗了。
原因就在於,想法是好的,但實施不力,落地就麵目全非了。
這次又怎會例外,應對策略是好的,可實施落地後就不是那迴事了。
本來向鹽軍占領的三州派駐官吏,實則是行臥底之實。
這策略是好的,但落到最後的名單之上,便盡是遭到排擠的不得誌官吏了。
本來既然是臥底,那得派可信的、能幹的心腹吧?
「梁山泊宋江之流為害甚大,鹽軍亦然。然則相較東南方臘,又如何?」
堂中一時沉默。
童貫十萬大軍討伐方臘以來,有勝有負,雖勝數居多,卻總無法利落鎮壓。
而方臘及其各路附從反軍,幾乎占據東南,若不能成功鎮壓,聖宋將失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鹽軍才占滄州四縣一軍、齊州四縣,再算上後來的棣州三縣,也才三州十縣一軍。
何況……
「何況西門知州雖則行事極端,似有悖逆,終究仍心係聖宋,有幾分忠心尚存。」
這忠心有幾分,仁者見仁。
堂上未必沒有心明眼亮之人,察覺鹽軍的威脅尤甚方臘,更遑論宋江之流——畢竟另兩方紀律渙散,不成體統,相比義軍更似賊寇。
但鹽軍卻紀律嚴明,西門知州又善於治民撫民,未來更能長久,哪怕如今好似溫馴,但長遠來看,威脅甚巨。
但聖宋眼下的態勢著實複雜嚴峻,眼下都顧不過來,更莫說看得長遠了。
而且,西門知州或許真是聖宋忠臣,隻是行事極端了些?
隻因……
「今歲春日,滄州也將去歲的『秋稅』繳上來了,雖則遲到一季,西門知州也上奏作出解釋,全因去歲冬季動盪之故。」
「滄州依舊上繳『秋稅』,可見西門知州真心,鹽軍又豈可算反軍?」
畢竟哪路反軍,會乖乖地給朝廷繳稅呢。
當然,沒有當堂戳破的是,滄州繳上來的去歲秋稅,數量僅為往年的五成。
西門知州解釋,依舊是因去歲冬日動盪,錢糧毀損甚巨之故。
當然真相是,去歲滄州百姓糧食豐收。因為沒了官吏的剝削、鹽軍又減免了秋稅,收進糧倉的糧食遠超往年。
鹽軍又像是篦子一般,將滄州『權奸』們多年以來貪腐剝削的糧食金銀,搜颳得一幹二淨!
填滿已有糧倉不說,更是新建幾十個糧倉,都儲存得滿滿當當。
撥動算盤來算一算,交給朝廷的秋稅糧銀……隻能說是毛毛雨啦。
用一成不到的豐收,買朝廷的麻痹大意,買賣不虧且太劃算了。
但對蔡京之流來說,數量不重要,人難得糊塗嘛。
重要的是鹽軍上繳秋稅,這行為代表的臣服姿態。
「陳情表文之中也多有解釋,鹽軍進駐齊州和棣州,實屬偶然、無奈。」
「況且西門知州附上奏摺,請求聖人任命官吏,協助治理鹽軍進駐的三州之地,此豈非臣屬之舉?」
趙佶的新寵大學士蔡攸,聖寵之盛不遜其父,雖市井傳言父子不和,但此時蔡攸也給蔡京幫腔。
當然,蔡攸能得寵信,必不會真是愚鈍之人。
自然能從西門卿奏請中,看出那些官吏缺員的職位表,都是些底層吏員和無關軍政的閑職。
朱太尉朱勔,作為『逼反』西門卿的罪魁禍首,雖趙佶沒明旨降罪於他,終究感覺到聖寵漸薄。
為了開脫罪責,朱勔竟也替西門卿說起好話來。
「蔡大學士所言甚是。且西門知州否管忠心幾分,一旦朝廷任命官吏到任,都能替聖人張耳明目,規勸其極端言行。」
說白了,就是讓朝廷借任命官吏安排臥底。
「且西門知州既敢叫朝廷派任官吏,想來也是問心無愧。若他果真居心叵測,豈敢叫朝廷插手治理?」
趙佶本就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廢物皇帝,人性中自私狹隘的劣根格外粗壯,在局勢複雜糜爛之時,本能地當起鴕鳥來,將壞事往好處想。
加上寵臣們的苦口婆心,本就沒有雄主眼界,眼下更是短視逃避起來。
「言之有理。」
對鹽軍的基調定下,後麵的策略就順理成章了。
朝廷認下鹽軍的陳情表文,但規勸西門知州日後行事穩重為好。
根據西門卿奏摺所請的職位表,向滄州、棣州和齊州派任官吏。
以及,在河間府招募組建地方鄉兵以禦遼,名『敢戰士』。
河間府位於華北平原之上,燕雲之地南側,若遼軍襲擊,過了燕雲再往南,便入河間府。
它西北有永安軍,北有順安軍、保定軍,總之其北方都是軍、寨、堡組合的軍事防線。
可見其位置緊要,若組建地方鄉兵確實有禦遼之效。
但如今遼國正走下坡路,北宋與金國甚至定下海上之盟,共滅遼國。
若說僅為禦遼,說得過去,但難免違和。
但如果知道河間府東側便是滄州,一切便豁然開朗了。
這一支『敢戰士』軍隊,肩負禦遼和『抗鹽』雙重任務。
或許可以說,後者才是組建這支軍隊的初衷目的。
且不說其間種種算計,定下應對鹽軍的策略之後,朝廷便開始實施了。
可要說兩宋糜爛問題突出,卻也不乏有誌之士,屢有變法,但最轟轟烈烈的變法結果也失敗了。
原因就在於,想法是好的,但實施不力,落地就麵目全非了。
這次又怎會例外,應對策略是好的,可實施落地後就不是那迴事了。
本來向鹽軍占領的三州派駐官吏,實則是行臥底之實。
這策略是好的,但落到最後的名單之上,便盡是遭到排擠的不得誌官吏了。
本來既然是臥底,那得派可信的、能幹的心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