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水滸傳+金瓶梅同人] 西門大官人在北宋末年 作者:鴉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帝駭甚,痛甚,言:鹽亦乃萬民食糧,況鹽近觸灼膚,不可近而褻玩,隻可遠觀。石灰亦白,可塗山野,何如?】
我歷史老師說,以當時北宋的鹽年總產量,一粒鹽都不消耗,也要四百多年才能進上九百億斤鹽。
由此可見,當時北宋朝廷的腐朽,高官如朱勔連數都算不清。
也有一種說法,說朱勔根本就是想強占鹽場,根本不在乎時間數量,隻要所有鹽都給他就行。
我是覺得吧,可能兩種原因兼而有之。」
「繼續讀:【勔疾言:聖人之景,豈可石灰充之?
帝亦言:鹽充之,亦非雪,何異?
勔惱,迫曰:進乎,無進乎!
當是時,帝旁唯武王,為勔所迫,拒之則亡,遂答曰:進。】
這裏的卿卿又剛,又識時務!
武王武鬆雖然是打虎英雄,但他隻能打死一隻老虎啊,成百上千的豺狗圍攻,也沒把握能護著卿卿全身而退。」
「【帝出,武王問:奈若何?帝言:見太師京,再議。
二日,遂請見,京拒之。再請再拒,如是者三。京遣仆言:當遵命,勿復見。】
這裏有一個問題:卿卿當時為什麽要見蔡京呢?因為想請蔡京幫忙,是否能轉圜一下。
卿卿雖然自己也為官,但還是給自己找了個靠山蔡京。據說五年間給蔡京送的生辰擔,價值高達二十萬貫,還不算鹽場的孝敬。
這也是魯太·祖的黑子高潮的地方:竟然給『六賊之首』的蔡京送好處?豈不是同流合汙?
但怎麽就不能是卿卿識時務?在弱小時懂得蟄伏?利用奸臣蔡京達成自己目的?
畢竟卿卿從不是純潔白蓮花。」
「還有,從蔡京三次拒見的態度,也可知他多半與朱勔同流合汙了。即使之前得了卿卿那麽多好處,也絲毫不念舊情。
蔡京的心理大概是:能奪得鹽場據為己有,誰還想等著人送那幾個孝敬呢?
隻能說厚顏無恥!我竟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帝命仆迴:與金盟約之事,不可行。
京遂見。】
與金盟約之事,指的是北宋聯金滅遼的海上之盟。這海上之盟,是宋徽宗悄悄派人從山東登州一帶,多次走海路去與金國達成的盟約。
既然是秘密行事,那卿卿一個外省小官,又是怎麽知道的?」
「對此有兩種說法,一是如史載所說:事不密,船員偶得知。
卿卿有一造船廠,起事前就已經打造次出一支成熟的遠洋船隊、一支內河船隊,海洋、內河皆通航南北。如果說船員偶然得知消息,也是有可能的。
還有一說,卿卿在金國的密探竊得情報。當時密探之王喬鄆哥的前輩錢三,已經將情報網鋪到了金國境內,由密探竊取到的情報。
但不管樣,這兩種說法都共同說明了一件事:魯太·祖在起事之前,就已經頗有實力。
至於連金滅遼一事不可行,就更說明了卿卿卓越的軍事政治天賦。
後來的歷史發展,也證實了他的精準預判:與金盟約一事,不可行。」
「【京問帝言:國策機密,汝何得之?
帝言:事不密,船員偶得知。】」
……
蔡京臉色陰沉,看著西門卿的眼神冷酷至極,「如此機密國策,你如何能得知?!」
西門卿表情看上去有些微忐忑,強自鎮定道:「出使金國的特使一時疏忽保密,我的船員在港口卸貨時,偶然聽到的。」
蔡京追問:「泄露之人是誰?」
西門卿張口就來,「船員哪裏識得朝中相公的真麵目,因此在下也不知是誰。」
蔡京緊追不捨:「何時探聽到的?」
認不得人是哪個,什麽時候聽到的總記得吧?
西門卿直接道:「大約是在入冬時罷,具體哪一日,卻是記不得了。」
再追問下去,也總有其他話來搪塞。
蔡京索性不再追問,轉而問道:「盟約之事,為何不可行?」
西門卿本來也不在乎蔡京信不信,於是也直接迴答:「東漢末年,三國鼎立,互相牽製,天下方才得享六十年太平。」
「眼下之時,恰如三國之時。若非三國皆存,便是一國獨大。」
蔡京直接就是:「我聖宋自當一國獨大!」
小名係統吐槽:[誰給你的自信,雪鄉二聖嗎?]
「……」西門卿按他自己的思路走,「大宋自澶淵之盟後,安享百年太平,兵士怠於拚殺,一時恐不能與蠻野金兵為敵。」
這話就說的,就有點不客氣了。
我就直說了吧:大宋兵士不行!當然,主要還是皇帝和大臣不行。
不然你叫李二鳳來看看?退一步,叫雪鄉大聖別逼逼,全聽二鳳同姓本家李綱的,就也行了。
蔡京又是一句:「我大宋兵士百年來以逸待勞,戰則勇武!」
小名係統:[你自己聽聽說的是什麽話?以逸待勞百年,你都沒這麽命長!大宋軍隊的『冗兵』有多嚴重,你心裏沒點數嗎?]
西門卿:[蔡京不是庸人,未必不知。他隻是不屑聽、不願聽也不會信我說的話而已。]
區區一介商人,竟妄談國政?
蔡京緊接著又說:「大宋的敵人是遼國,盟友才是金國,作何去與金兵交鋒?」
「而眼下的遼國,臥榻之側一隻病貓而已,何足為懼。與金聯盟,南北夾擊,必能收復燕雲。」
我歷史老師說,以當時北宋的鹽年總產量,一粒鹽都不消耗,也要四百多年才能進上九百億斤鹽。
由此可見,當時北宋朝廷的腐朽,高官如朱勔連數都算不清。
也有一種說法,說朱勔根本就是想強占鹽場,根本不在乎時間數量,隻要所有鹽都給他就行。
我是覺得吧,可能兩種原因兼而有之。」
「繼續讀:【勔疾言:聖人之景,豈可石灰充之?
帝亦言:鹽充之,亦非雪,何異?
勔惱,迫曰:進乎,無進乎!
當是時,帝旁唯武王,為勔所迫,拒之則亡,遂答曰:進。】
這裏的卿卿又剛,又識時務!
武王武鬆雖然是打虎英雄,但他隻能打死一隻老虎啊,成百上千的豺狗圍攻,也沒把握能護著卿卿全身而退。」
「【帝出,武王問:奈若何?帝言:見太師京,再議。
二日,遂請見,京拒之。再請再拒,如是者三。京遣仆言:當遵命,勿復見。】
這裏有一個問題:卿卿當時為什麽要見蔡京呢?因為想請蔡京幫忙,是否能轉圜一下。
卿卿雖然自己也為官,但還是給自己找了個靠山蔡京。據說五年間給蔡京送的生辰擔,價值高達二十萬貫,還不算鹽場的孝敬。
這也是魯太·祖的黑子高潮的地方:竟然給『六賊之首』的蔡京送好處?豈不是同流合汙?
但怎麽就不能是卿卿識時務?在弱小時懂得蟄伏?利用奸臣蔡京達成自己目的?
畢竟卿卿從不是純潔白蓮花。」
「還有,從蔡京三次拒見的態度,也可知他多半與朱勔同流合汙了。即使之前得了卿卿那麽多好處,也絲毫不念舊情。
蔡京的心理大概是:能奪得鹽場據為己有,誰還想等著人送那幾個孝敬呢?
隻能說厚顏無恥!我竟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帝命仆迴:與金盟約之事,不可行。
京遂見。】
與金盟約之事,指的是北宋聯金滅遼的海上之盟。這海上之盟,是宋徽宗悄悄派人從山東登州一帶,多次走海路去與金國達成的盟約。
既然是秘密行事,那卿卿一個外省小官,又是怎麽知道的?」
「對此有兩種說法,一是如史載所說:事不密,船員偶得知。
卿卿有一造船廠,起事前就已經打造次出一支成熟的遠洋船隊、一支內河船隊,海洋、內河皆通航南北。如果說船員偶然得知消息,也是有可能的。
還有一說,卿卿在金國的密探竊得情報。當時密探之王喬鄆哥的前輩錢三,已經將情報網鋪到了金國境內,由密探竊取到的情報。
但不管樣,這兩種說法都共同說明了一件事:魯太·祖在起事之前,就已經頗有實力。
至於連金滅遼一事不可行,就更說明了卿卿卓越的軍事政治天賦。
後來的歷史發展,也證實了他的精準預判:與金盟約一事,不可行。」
「【京問帝言:國策機密,汝何得之?
帝言:事不密,船員偶得知。】」
……
蔡京臉色陰沉,看著西門卿的眼神冷酷至極,「如此機密國策,你如何能得知?!」
西門卿表情看上去有些微忐忑,強自鎮定道:「出使金國的特使一時疏忽保密,我的船員在港口卸貨時,偶然聽到的。」
蔡京追問:「泄露之人是誰?」
西門卿張口就來,「船員哪裏識得朝中相公的真麵目,因此在下也不知是誰。」
蔡京緊追不捨:「何時探聽到的?」
認不得人是哪個,什麽時候聽到的總記得吧?
西門卿直接道:「大約是在入冬時罷,具體哪一日,卻是記不得了。」
再追問下去,也總有其他話來搪塞。
蔡京索性不再追問,轉而問道:「盟約之事,為何不可行?」
西門卿本來也不在乎蔡京信不信,於是也直接迴答:「東漢末年,三國鼎立,互相牽製,天下方才得享六十年太平。」
「眼下之時,恰如三國之時。若非三國皆存,便是一國獨大。」
蔡京直接就是:「我聖宋自當一國獨大!」
小名係統吐槽:[誰給你的自信,雪鄉二聖嗎?]
「……」西門卿按他自己的思路走,「大宋自澶淵之盟後,安享百年太平,兵士怠於拚殺,一時恐不能與蠻野金兵為敵。」
這話就說的,就有點不客氣了。
我就直說了吧:大宋兵士不行!當然,主要還是皇帝和大臣不行。
不然你叫李二鳳來看看?退一步,叫雪鄉大聖別逼逼,全聽二鳳同姓本家李綱的,就也行了。
蔡京又是一句:「我大宋兵士百年來以逸待勞,戰則勇武!」
小名係統:[你自己聽聽說的是什麽話?以逸待勞百年,你都沒這麽命長!大宋軍隊的『冗兵』有多嚴重,你心裏沒點數嗎?]
西門卿:[蔡京不是庸人,未必不知。他隻是不屑聽、不願聽也不會信我說的話而已。]
區區一介商人,竟妄談國政?
蔡京緊接著又說:「大宋的敵人是遼國,盟友才是金國,作何去與金兵交鋒?」
「而眼下的遼國,臥榻之側一隻病貓而已,何足為懼。與金聯盟,南北夾擊,必能收復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