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水滸傳+金瓶梅同人] 西門大官人在北宋末年 作者:鴉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是迴家好啊◎
暮春三月, 東風迴轉,艷陽北歸。
清河縣家中,吳月娘一身蒼青團花單襦襖, 倚在炕上,翻閱手邊帳本。
以往家中的收支盈餘帳目, 都是管事兒的小廝丫頭前來, 口報與她聽, 她並不看帳本。
是後來在香腮雪得遇陳二娘子, 二人來往投緣,也就常來常往。
陳二娘子家中夫主也是富商巨賈,見她甩手清閑,與她說了一番話:
「似我們這般娘子, 吃喝穿戴件件不愁, 比起外頭的人, 日子逍遙得神仙一般。可正因夫主出息, 我們也要精進自身, 方才配得上。
若不然,他與你說收支盈虧,你卻答他胭脂水粉;他與你講行市不景氣, 你又訴苦衣裳過時了。」
「這般話不投機, 日久就無話可說了,那他便要去找懂他的人訴說。如此一來, 夫妻豈不失和?」
「此為一說, 還有一說,俗語講:患難夫妻恩愛多, 米麵夫妻不到頭。我們若無法與夫主分憂解難, 情分隻在吃喝上, 必不能長久。
這若不能長久,我們便需得學一藝在身,來日否管分屋別居,又或休離歸家,都有事可做,也才活的下去。」
陳二娘子話出肺腑,吳月娘聽在耳裏,真如暮鼓晨鍾!
滿清河無人不知西門大官人剛強能幹,生意做得蒸蒸日上,家底越堆越厚!
人又長得偉長俊美,能說會道哄人又拿手,莫說勾欄瓦舍的,便是閨閣內幃的,一顆心落他身上的也不在少數。
雖說是近大半年來,官人都無暇招花惹草,可吳月娘還是擔憂:
遇得那知心識意的,難保官人不動心。
又想起官人與她說生意謀算時,她當然是高興的,可又有些窘迫,全因她聽得半懂不懂,更加不能給他參謀。
似這天長日久,話不投機半句多,她與官人難保不淪到無話可說的境地。
吳月娘往深處一想,她不會琴棋書畫,沒甚高雅才藝,針織女紅也一般,莫說與官人分憂,自個謀生都艱難。
這份隱憂一直壓在心上,及至管事的向她報稟府中收支,吳月娘心頭忽如撥雲見日!
她難學成甚麽高雅才藝,但珠算對帳卻能學得,來日管好府中帳目,還可幫官人核對鋪子的收支。
如此這般,夫妻間有話可說,互幫互助,豈不就長久了?
自此吳月娘就開始下功夫學習撥算盤看帳本,如今也小有所成,已經能釐清家中的一應收支。
不多久,吳月娘就算完最後一筆帳,合上帳本。
動動脖頸,然後抬頭就看見門邊伸出一顆小腦袋來。
正是叔叔跟著官人押送生辰綱到東京去,無人照看,暫時寄養在府中的迎兒。
梳一對雙丫髻垂在頰邊,一雙溜圓水靈的眼兒,怯生生又好奇地看著她。
一旦發現她看過去,就咻一下躲迴去了,像隻從巢穴膽怯探頭的小動物。
吳月娘心尖一酥,放柔聲音誘哄著說:「剛才是誰啊?是誰家小娘子,探了頭進來啊?」
門邊靜悄悄的,不見動靜。
吳月娘又假作失落,「伯娘還想著,或是有哪位乖巧漂亮的小娘子,見伯娘看帳本累得脖頸酸疼,來給揉揉哩,唉……」
一口氣沒嘆完,門邊就出現一個小女孩,低頭怯怯地小碎步挪進來。
站在炕邊,伸手替吳月娘按捏脖頸,小聲說:「迎兒給伯娘揉揉。」
吳月娘這下心尖又軟了,「好,伯娘謝過迎兒。」
迎兒人小,捏肩手法卻純熟,怕都是叫前頭那個惡毒淫.婦後娘逼出來的。
當初剛送來家中時,整個人兒膽怯怕人,卻極懂事勤快。
告訴她不用幫忙灑掃庭除,生火造飯,鋪床疊被,她就也不執拗地要做,而是機靈地為她端茶遞水,捏肩捶背。
懂事得令人憐愛。
相處過幾日,迎兒才慢慢地偶爾露一點小娘子的調皮靈動。
迎兒越是乖巧懂事,吳月娘就越心疼她,平日就多有留心照顧。
許是相處日久,在眼前出現的次數多起來,她有時看著迎兒就會想:若我和官人也有一個子女該多好,便是不乖巧懂事,她也會愛若珍寶。
迎兒剛給吳月娘把僵化的脖頸捏開,屋中的丫頭春梅就進來稟報:「娘!前頭傳話進來,爹從東京迴來了!」
吳月娘激動站起,十分驚喜:「真的,到哪裏了?」
春梅也是笑逐顏開,「還在大門外!道是爹賣了許多東京物件,裝滿有幾個箱子,又有行李包裹,正卸抬箱子哩!」
聽得西門卿還在大門外,吳月娘忙迭聲吩咐:「春梅,你去後麵吩咐,燒上兩大鍋熱水,你武二爹多半一道迴來的,等他們迴屋就能沐浴更衣。」
「春梅,再讓灶上廚子快快預備飯食,不需盤盤碗碗多豐盛,簡單好克化的肉湯餅,再加幾個開胃小菜就很好,隻一個要快要味好,你們爹沐浴過換了衣裳就要吃上。」
「快去快去!」
「這就去。」春梅連忙領命出去,往後廚去傳話。
吳月娘安排妥當,轉向迎兒撫著她一側丫髻,「你二叔也迴來了,可高興?」
「……」迎兒沉默一霎,才悶聲悶氣道:「高興。」
其實迎兒哪裏會高興。打她記事起,見武鬆這個二叔的麵就不多,武鬆又是粗莽漢子一個,並不懂照顧小孩何況小娘子。
暮春三月, 東風迴轉,艷陽北歸。
清河縣家中,吳月娘一身蒼青團花單襦襖, 倚在炕上,翻閱手邊帳本。
以往家中的收支盈餘帳目, 都是管事兒的小廝丫頭前來, 口報與她聽, 她並不看帳本。
是後來在香腮雪得遇陳二娘子, 二人來往投緣,也就常來常往。
陳二娘子家中夫主也是富商巨賈,見她甩手清閑,與她說了一番話:
「似我們這般娘子, 吃喝穿戴件件不愁, 比起外頭的人, 日子逍遙得神仙一般。可正因夫主出息, 我們也要精進自身, 方才配得上。
若不然,他與你說收支盈虧,你卻答他胭脂水粉;他與你講行市不景氣, 你又訴苦衣裳過時了。」
「這般話不投機, 日久就無話可說了,那他便要去找懂他的人訴說。如此一來, 夫妻豈不失和?」
「此為一說, 還有一說,俗語講:患難夫妻恩愛多, 米麵夫妻不到頭。我們若無法與夫主分憂解難, 情分隻在吃喝上, 必不能長久。
這若不能長久,我們便需得學一藝在身,來日否管分屋別居,又或休離歸家,都有事可做,也才活的下去。」
陳二娘子話出肺腑,吳月娘聽在耳裏,真如暮鼓晨鍾!
滿清河無人不知西門大官人剛強能幹,生意做得蒸蒸日上,家底越堆越厚!
人又長得偉長俊美,能說會道哄人又拿手,莫說勾欄瓦舍的,便是閨閣內幃的,一顆心落他身上的也不在少數。
雖說是近大半年來,官人都無暇招花惹草,可吳月娘還是擔憂:
遇得那知心識意的,難保官人不動心。
又想起官人與她說生意謀算時,她當然是高興的,可又有些窘迫,全因她聽得半懂不懂,更加不能給他參謀。
似這天長日久,話不投機半句多,她與官人難保不淪到無話可說的境地。
吳月娘往深處一想,她不會琴棋書畫,沒甚高雅才藝,針織女紅也一般,莫說與官人分憂,自個謀生都艱難。
這份隱憂一直壓在心上,及至管事的向她報稟府中收支,吳月娘心頭忽如撥雲見日!
她難學成甚麽高雅才藝,但珠算對帳卻能學得,來日管好府中帳目,還可幫官人核對鋪子的收支。
如此這般,夫妻間有話可說,互幫互助,豈不就長久了?
自此吳月娘就開始下功夫學習撥算盤看帳本,如今也小有所成,已經能釐清家中的一應收支。
不多久,吳月娘就算完最後一筆帳,合上帳本。
動動脖頸,然後抬頭就看見門邊伸出一顆小腦袋來。
正是叔叔跟著官人押送生辰綱到東京去,無人照看,暫時寄養在府中的迎兒。
梳一對雙丫髻垂在頰邊,一雙溜圓水靈的眼兒,怯生生又好奇地看著她。
一旦發現她看過去,就咻一下躲迴去了,像隻從巢穴膽怯探頭的小動物。
吳月娘心尖一酥,放柔聲音誘哄著說:「剛才是誰啊?是誰家小娘子,探了頭進來啊?」
門邊靜悄悄的,不見動靜。
吳月娘又假作失落,「伯娘還想著,或是有哪位乖巧漂亮的小娘子,見伯娘看帳本累得脖頸酸疼,來給揉揉哩,唉……」
一口氣沒嘆完,門邊就出現一個小女孩,低頭怯怯地小碎步挪進來。
站在炕邊,伸手替吳月娘按捏脖頸,小聲說:「迎兒給伯娘揉揉。」
吳月娘這下心尖又軟了,「好,伯娘謝過迎兒。」
迎兒人小,捏肩手法卻純熟,怕都是叫前頭那個惡毒淫.婦後娘逼出來的。
當初剛送來家中時,整個人兒膽怯怕人,卻極懂事勤快。
告訴她不用幫忙灑掃庭除,生火造飯,鋪床疊被,她就也不執拗地要做,而是機靈地為她端茶遞水,捏肩捶背。
懂事得令人憐愛。
相處過幾日,迎兒才慢慢地偶爾露一點小娘子的調皮靈動。
迎兒越是乖巧懂事,吳月娘就越心疼她,平日就多有留心照顧。
許是相處日久,在眼前出現的次數多起來,她有時看著迎兒就會想:若我和官人也有一個子女該多好,便是不乖巧懂事,她也會愛若珍寶。
迎兒剛給吳月娘把僵化的脖頸捏開,屋中的丫頭春梅就進來稟報:「娘!前頭傳話進來,爹從東京迴來了!」
吳月娘激動站起,十分驚喜:「真的,到哪裏了?」
春梅也是笑逐顏開,「還在大門外!道是爹賣了許多東京物件,裝滿有幾個箱子,又有行李包裹,正卸抬箱子哩!」
聽得西門卿還在大門外,吳月娘忙迭聲吩咐:「春梅,你去後麵吩咐,燒上兩大鍋熱水,你武二爹多半一道迴來的,等他們迴屋就能沐浴更衣。」
「春梅,再讓灶上廚子快快預備飯食,不需盤盤碗碗多豐盛,簡單好克化的肉湯餅,再加幾個開胃小菜就很好,隻一個要快要味好,你們爹沐浴過換了衣裳就要吃上。」
「快去快去!」
「這就去。」春梅連忙領命出去,往後廚去傳話。
吳月娘安排妥當,轉向迎兒撫著她一側丫髻,「你二叔也迴來了,可高興?」
「……」迎兒沉默一霎,才悶聲悶氣道:「高興。」
其實迎兒哪裏會高興。打她記事起,見武鬆這個二叔的麵就不多,武鬆又是粗莽漢子一個,並不懂照顧小孩何況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