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扭頭問索伯:“你能幫我個忙嗎,索伯先生,你是刑偵局最頂尖的特工,派兩名手下去追蹤一下娜達沙,你看行不行?”
索伯稍一猶豫,苦笑搖頭道:“對不起,王妃殿下,我們的人好像沒有這個義務啊。呃,雖然我本人很願意為您效勞,但我們還有任務在身,一時也走不開呀。”
王妃看著索伯那張寫滿了虛情假意的臉,恨得牙根癢癢,她不得不轉頭對羅丹下令道:“羅丹,我看該你出馬了,你去吧,一定要抓到娜達沙!”
羅丹愉快地說:“我去,我立刻去,不抓住娜達沙那個貪心的小賤人,我就不迴來見你。”
羅丹快速離開了。
王妃麵色一凜,擺了下手,幾名保鏢接管了李察。
王妃板起臉對索伯道:“人犯交給我吧,你可以迴去了,告訴你們局長,你們的任務完成得很好,改日我會登門道謝的。”
本來索伯抓了個國際間諜,可謂大功一件,他本想把李察帶迴去諂媚上司,邀功請賞的,這下可倒好,反倒替他人做了嫁衣裳。
索伯鼻子都氣歪了,但在權勢麵前,他隻能認慫。
索伯一甩手,吊著臉,帶著一眾手下怏怏地離開。
別墅地下室裏,吊著一根橫梁,梁上有幾根粗大的繩索。牆上釘有木樁,牆邊架子上,堆放橡皮棍、鋼鞭、鐵條、繩索、腳鐐、手銬,旁邊有一個巨大的木床,上麵裝有鐵環。
還有一輛小推車,上麵放著一個盤子,裏麵放有手術刀,鉗子,夾子,剪刀和鋸片。
李察被帶了進來,被結結實實地吊在橫梁上。
許多人犯一見這場麵,不是被嚇暈了,就是拉了一褲子稀屎。
王妃背著手走了進來,她緊抿著嘴唇,雙目盯著李察像霧一樣朦朧的雙眼,獰笑著繞著李察轉了兩圈,笑著勸道:“我說李察先生,你是個明智之人,我看你還是現在就招了吧,招了就解脫了,免得皮肉受苦哇。”
“招了?招什麽?我不是已經招了嗎?我是個專事偷盜的獨行俠啊。”
“哼哼,你不招我也有辦法,我這裏有的是美味佳肴,我會一道一道讓你品嚐:吹牛皮、烤腿肉、辣椒湯、醋溜竹筍尖、蹺豬腳、夾心肉餅。嚐一道就夠你品一輩子的,你不是真的打算都嚐嚐吧?”
“嚐嚐也無妨,我本來打算招的,可我的骨頭不答應,我想讓你看看,我們亞特蘭蒂斯人,骨頭到底有多硬。”
李察為自己不屈服於王妃的淫威,居然能說出這麽硬氣的話而感覺倍爽。
“看樣子你準備頑抗到底了?”王妃的雙眼忽地騰起一股仇恨的烈焰,對保鏢們厲聲下令:“打!給我狠狠地打!一直打到他招供為止,如果他不老實交待,就把他的皮扒了!”
上來兩名大漢,掄起皮鞭一頓猛抽,鞭子如雨點一般落在他的頭上、身上。
半個小時後,李察就遍體鱗傷,皮開肉綻了。
“這臭熊真他媽的不經揍,又昏過去了,給他潑點涼水。”
“嘩”地一聲,一桶涼水潑在身上,李察才幽幽地醒轉來。
其實李察已經假裝昏迷好幾次了,每一次打手們都停下抽擊,細細觀察一陣子,再給他潑上一桶涼水。
因為人在昏迷時是沒有痛感的,所以打手們不想白費力氣。
這是李察的一種反審訊技術,是一種巧妙的防打策略。
早在刑偵局期間,他就掌握了一種特殊技能------反審訊技巧。
他的老師霍克,是這方麵的專家,對應付各種審訊有著豐富、老道的經驗。
老師曾告訴他:
“有時你會遇到一個非常和藹可親的人,你覺得他不象是要審訊你,他隻不過是想和你聊聊天,拉拉家常,這種人其實最可怕,往往都是經驗老道的審訊油子。他們往往通過你的隻言片語就能獲得大量的有用信息,特別是找到你心理防線的最薄弱處,然後突然一擊,一舉將你擊潰。
“還會有人不停地向你大聲提問同一個問題,在經過幾個小時車輪戰般的提問之後,你早已疲憊不堪,審訊者再問你任何問題時,你都會一股腦地說出實話。
“有時還會有幾個不同的審訊者,分別對你進行審訊,他們裏麵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把你弄得心煩意亂,這時他們就會換一位溫柔美麗的女審訊問員上陣。她或是利用自己的美麗溫柔使你軟化屈服,或者跟你說“你的同伴已經招供,你又何必再硬撐著呢?還是招了吧。”這時你就完了。
“無論他們采取什麽手段對你進行審訊,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你屈服,從你嘴裏得到實情。他們能從種種跡象判斷出你的心理狀態,從而輕而易舉地讓你說出實話。
“如果你在審訊過程中心力憔悴,警惕稍有放鬆,他們肯定能看出你已是強弩之末,就會加緊對你的審訊,連續重壓,在那種情況下,你很難抵擋他們的繼續盤問,你的防線很快就會崩潰,所以你隻有掌握反審訊的各種技巧後才能順利地通過審訊。
“有一條相當有用的策略是:保持幽默感。說一些幽默逗趣的話,做一些荒唐可笑的迴答,這樣既可以自我解嘲,又能打斷對方的審訊。”
對,就用這招。
李察抬起頭來,笑著打趣道:“我說兩位仁兄,你們一直打,狗屎都累出來了,這樣不行的呀,我看還是先喝兩杯冰鎮馬尿,再來兩隻烤鼴鼠,外加幾根鱷魚須,等過足了癮再來伺候老子吧。哈哈哈哈……”
他又轉頭望著王妃道:“我說王妃閣下呀,你放著風花雪月,良辰美景不去放浪形骸,卻跑到這裏來聞屍臭,也不怕弄髒了你奇醜的鼻子和肮髒的臉蛋?”
這幾句話一出口,立刻引來了一陣大罵,打手氣得亂摔東西,王妃氣得鼻子都變了形,額上青筋暴跳。
李察心裏暗自高興,老師的技巧果然奏效了。
這時,一陣疼痛襲來,他立刻想起老師說過的話:不要太在意身上的疼痛,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運用轉移法,這樣你就能保持思維活躍,心情也不會沮喪。
李察提醒自己,要充分利用一切時間休息,一定要保持住體力。體力是一名受刑者支撐不垮的唯一希望。
老師還說過:敵人一般不喜歡硬骨頭,你如果一味頑抗,敵人會把你打得皮開肉綻,所以你可以在不泄露機密的前提下,玩一些小策略,小技巧,比如開開玩笑,說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敵人對這種作法也是無計可施。他們會慢慢放鬆對你的審訊,同時你也能免受皮肉之苦。
審訊是需要一種氛圍、一種以強淩弱的優越感的,如果沒有了壓倒性的氣勢,任何審訊就會顯得泛味透頂,誰也不願意繼續下去了。就這樣,過了第一堂,李察在第一輪心理戰中成了獲勝者。
他被人扔進了一間鋪著草墊的地下室中。
李察躺在草墊上,陷入了沉思。
他一遍遍地溫習著老師教給他的反審訊技巧,以便應付明天更酷烈殘暴的審訊。
他掏出了火機,打著火苗,點燃一根煙,這時火苗上跳出了老師的形象:
“一場審訊是由審問者和被審問者雙方組成的。審問的關鍵,是發現被審問者的心理活動變化規律,捕捉他心理變化的原因,這比拷打要有效的多。有效果的審訊總是從無關宏旨的細節開始,比如哪天到哪裏見了誰誰誰?一個月房租多少?幾號發工資?等等無關痛癢的小問題。隻要對方開始說了,就好辦了。慢慢地加些料,看看他的反應,發現其中緊張、恐懼、激動、狡辯、迴避的規律,然後利用這些規律有目的地喚起他的各種不健康反應,並保持被審訊者總處於不健康心理狀態中,那樣會使他非常疲憊、焦慮,這時他內心的自我保持機製就會起作用,形成一個這樣做不好的潛意識。然後,讓被審訊者放鬆,恢複一段時間,此時加入一些你在合作的暗示,幾次下來,被審訊者的潛意識裏就產生了“我在合作”的幻覺,進入了被催眠狀態,問什麽講什麽。
李察知道自己應該注意哪些關節了。
火苗還在不停地燃燒,老師的影像還在循循善誘:
“其中的關鍵並不在於被審訊者說了什麽或者沒有說什麽,而在於成功地玩弄了被審訊者的心情。被審訊者不是因為不講而被折磨,也不是因為講了什麽而被優待。審問者通過各種手段,包括所謂的不吃、不喝、不睡,或者言辭上的變化,這種心情變化成了慣性之後,就會被審訊者利用,被反複地加重,這時的被審訊者越來越疲勞,合作的思想就會占上風,甚至可以在被審訊者不知覺的情況下,主動地不知不覺地講出來,嘴巴不講身體也會講。這沒有什麽好奇怪的,人腦就是這樣工作的。”
李察覺得這真是金玉良言,值得自己倍加警惕。
索伯稍一猶豫,苦笑搖頭道:“對不起,王妃殿下,我們的人好像沒有這個義務啊。呃,雖然我本人很願意為您效勞,但我們還有任務在身,一時也走不開呀。”
王妃看著索伯那張寫滿了虛情假意的臉,恨得牙根癢癢,她不得不轉頭對羅丹下令道:“羅丹,我看該你出馬了,你去吧,一定要抓到娜達沙!”
羅丹愉快地說:“我去,我立刻去,不抓住娜達沙那個貪心的小賤人,我就不迴來見你。”
羅丹快速離開了。
王妃麵色一凜,擺了下手,幾名保鏢接管了李察。
王妃板起臉對索伯道:“人犯交給我吧,你可以迴去了,告訴你們局長,你們的任務完成得很好,改日我會登門道謝的。”
本來索伯抓了個國際間諜,可謂大功一件,他本想把李察帶迴去諂媚上司,邀功請賞的,這下可倒好,反倒替他人做了嫁衣裳。
索伯鼻子都氣歪了,但在權勢麵前,他隻能認慫。
索伯一甩手,吊著臉,帶著一眾手下怏怏地離開。
別墅地下室裏,吊著一根橫梁,梁上有幾根粗大的繩索。牆上釘有木樁,牆邊架子上,堆放橡皮棍、鋼鞭、鐵條、繩索、腳鐐、手銬,旁邊有一個巨大的木床,上麵裝有鐵環。
還有一輛小推車,上麵放著一個盤子,裏麵放有手術刀,鉗子,夾子,剪刀和鋸片。
李察被帶了進來,被結結實實地吊在橫梁上。
許多人犯一見這場麵,不是被嚇暈了,就是拉了一褲子稀屎。
王妃背著手走了進來,她緊抿著嘴唇,雙目盯著李察像霧一樣朦朧的雙眼,獰笑著繞著李察轉了兩圈,笑著勸道:“我說李察先生,你是個明智之人,我看你還是現在就招了吧,招了就解脫了,免得皮肉受苦哇。”
“招了?招什麽?我不是已經招了嗎?我是個專事偷盜的獨行俠啊。”
“哼哼,你不招我也有辦法,我這裏有的是美味佳肴,我會一道一道讓你品嚐:吹牛皮、烤腿肉、辣椒湯、醋溜竹筍尖、蹺豬腳、夾心肉餅。嚐一道就夠你品一輩子的,你不是真的打算都嚐嚐吧?”
“嚐嚐也無妨,我本來打算招的,可我的骨頭不答應,我想讓你看看,我們亞特蘭蒂斯人,骨頭到底有多硬。”
李察為自己不屈服於王妃的淫威,居然能說出這麽硬氣的話而感覺倍爽。
“看樣子你準備頑抗到底了?”王妃的雙眼忽地騰起一股仇恨的烈焰,對保鏢們厲聲下令:“打!給我狠狠地打!一直打到他招供為止,如果他不老實交待,就把他的皮扒了!”
上來兩名大漢,掄起皮鞭一頓猛抽,鞭子如雨點一般落在他的頭上、身上。
半個小時後,李察就遍體鱗傷,皮開肉綻了。
“這臭熊真他媽的不經揍,又昏過去了,給他潑點涼水。”
“嘩”地一聲,一桶涼水潑在身上,李察才幽幽地醒轉來。
其實李察已經假裝昏迷好幾次了,每一次打手們都停下抽擊,細細觀察一陣子,再給他潑上一桶涼水。
因為人在昏迷時是沒有痛感的,所以打手們不想白費力氣。
這是李察的一種反審訊技術,是一種巧妙的防打策略。
早在刑偵局期間,他就掌握了一種特殊技能------反審訊技巧。
他的老師霍克,是這方麵的專家,對應付各種審訊有著豐富、老道的經驗。
老師曾告訴他:
“有時你會遇到一個非常和藹可親的人,你覺得他不象是要審訊你,他隻不過是想和你聊聊天,拉拉家常,這種人其實最可怕,往往都是經驗老道的審訊油子。他們往往通過你的隻言片語就能獲得大量的有用信息,特別是找到你心理防線的最薄弱處,然後突然一擊,一舉將你擊潰。
“還會有人不停地向你大聲提問同一個問題,在經過幾個小時車輪戰般的提問之後,你早已疲憊不堪,審訊者再問你任何問題時,你都會一股腦地說出實話。
“有時還會有幾個不同的審訊者,分別對你進行審訊,他們裏麵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把你弄得心煩意亂,這時他們就會換一位溫柔美麗的女審訊問員上陣。她或是利用自己的美麗溫柔使你軟化屈服,或者跟你說“你的同伴已經招供,你又何必再硬撐著呢?還是招了吧。”這時你就完了。
“無論他們采取什麽手段對你進行審訊,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你屈服,從你嘴裏得到實情。他們能從種種跡象判斷出你的心理狀態,從而輕而易舉地讓你說出實話。
“如果你在審訊過程中心力憔悴,警惕稍有放鬆,他們肯定能看出你已是強弩之末,就會加緊對你的審訊,連續重壓,在那種情況下,你很難抵擋他們的繼續盤問,你的防線很快就會崩潰,所以你隻有掌握反審訊的各種技巧後才能順利地通過審訊。
“有一條相當有用的策略是:保持幽默感。說一些幽默逗趣的話,做一些荒唐可笑的迴答,這樣既可以自我解嘲,又能打斷對方的審訊。”
對,就用這招。
李察抬起頭來,笑著打趣道:“我說兩位仁兄,你們一直打,狗屎都累出來了,這樣不行的呀,我看還是先喝兩杯冰鎮馬尿,再來兩隻烤鼴鼠,外加幾根鱷魚須,等過足了癮再來伺候老子吧。哈哈哈哈……”
他又轉頭望著王妃道:“我說王妃閣下呀,你放著風花雪月,良辰美景不去放浪形骸,卻跑到這裏來聞屍臭,也不怕弄髒了你奇醜的鼻子和肮髒的臉蛋?”
這幾句話一出口,立刻引來了一陣大罵,打手氣得亂摔東西,王妃氣得鼻子都變了形,額上青筋暴跳。
李察心裏暗自高興,老師的技巧果然奏效了。
這時,一陣疼痛襲來,他立刻想起老師說過的話:不要太在意身上的疼痛,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運用轉移法,這樣你就能保持思維活躍,心情也不會沮喪。
李察提醒自己,要充分利用一切時間休息,一定要保持住體力。體力是一名受刑者支撐不垮的唯一希望。
老師還說過:敵人一般不喜歡硬骨頭,你如果一味頑抗,敵人會把你打得皮開肉綻,所以你可以在不泄露機密的前提下,玩一些小策略,小技巧,比如開開玩笑,說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敵人對這種作法也是無計可施。他們會慢慢放鬆對你的審訊,同時你也能免受皮肉之苦。
審訊是需要一種氛圍、一種以強淩弱的優越感的,如果沒有了壓倒性的氣勢,任何審訊就會顯得泛味透頂,誰也不願意繼續下去了。就這樣,過了第一堂,李察在第一輪心理戰中成了獲勝者。
他被人扔進了一間鋪著草墊的地下室中。
李察躺在草墊上,陷入了沉思。
他一遍遍地溫習著老師教給他的反審訊技巧,以便應付明天更酷烈殘暴的審訊。
他掏出了火機,打著火苗,點燃一根煙,這時火苗上跳出了老師的形象:
“一場審訊是由審問者和被審問者雙方組成的。審問的關鍵,是發現被審問者的心理活動變化規律,捕捉他心理變化的原因,這比拷打要有效的多。有效果的審訊總是從無關宏旨的細節開始,比如哪天到哪裏見了誰誰誰?一個月房租多少?幾號發工資?等等無關痛癢的小問題。隻要對方開始說了,就好辦了。慢慢地加些料,看看他的反應,發現其中緊張、恐懼、激動、狡辯、迴避的規律,然後利用這些規律有目的地喚起他的各種不健康反應,並保持被審訊者總處於不健康心理狀態中,那樣會使他非常疲憊、焦慮,這時他內心的自我保持機製就會起作用,形成一個這樣做不好的潛意識。然後,讓被審訊者放鬆,恢複一段時間,此時加入一些你在合作的暗示,幾次下來,被審訊者的潛意識裏就產生了“我在合作”的幻覺,進入了被催眠狀態,問什麽講什麽。
李察知道自己應該注意哪些關節了。
火苗還在不停地燃燒,老師的影像還在循循善誘:
“其中的關鍵並不在於被審訊者說了什麽或者沒有說什麽,而在於成功地玩弄了被審訊者的心情。被審訊者不是因為不講而被折磨,也不是因為講了什麽而被優待。審問者通過各種手段,包括所謂的不吃、不喝、不睡,或者言辭上的變化,這種心情變化成了慣性之後,就會被審訊者利用,被反複地加重,這時的被審訊者越來越疲勞,合作的思想就會占上風,甚至可以在被審訊者不知覺的情況下,主動地不知不覺地講出來,嘴巴不講身體也會講。這沒有什麽好奇怪的,人腦就是這樣工作的。”
李察覺得這真是金玉良言,值得自己倍加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