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留老三一命?」


    景華才知道皇帝在這兒等著呢,也不生氣,笑道:「小九和我說過,想留三哥一命。我想了又想,父皇定然不願見骨肉相殘,因此也同意了。」


    「你還記著我這個父皇,可喜可賀。」皇帝的憤懣不能發泄,逮著景華諷刺。


    「我又何必說假話呢?當初被刺殺,查清真相之後,最憤憤不平的是父皇息事寧人的態度。世上哪兒有不透風的牆,父皇以為能為他們擋風避雨多久?得封惠國公主和明王那天,女兒和小九在奉先殿跪了許久,不是酬謝祖宗,而是請母後聆聽我的悲哀。」


    皇帝眼中也有淚水,「你讓朕如何?殺了老三給你賠禮嗎?」


    「我知道,我都知道。反正我和小九沒有喪命不是嗎?四哥出來頂罪的時候,父皇很欣慰他們兄弟情深吧。道理我都知道,隻是意難平啊。若是當年父皇查明真相,不需要把四哥發配皇陵做替罪羊,甚至不需要在朝堂上申斥三哥。就在殿內,關起門來,父皇令他給我和小九賠罪,罰他禁足幾年,再寬慰我和小九,一片慈父之心保全,我也心滿意足了。」


    「是嗎?」皇帝不置可否,也許她說的是真的,可是當年皇帝怎麽敢賭他們兄弟姊妹能一笑泯恩仇。如今她是勝者,自然能高高在上原諒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時光和勝利給了她寬容的權利。當時她會有這樣的心境嗎?


    皇帝也乏了,不想談論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在他生前,皇後和老三不死就行,死後的事情,聽天由命吧。


    景華對皇帝還是有父女情分的,有算計,也有情分。看他頹唐,景華寬慰道:「父皇是明君,我們所有的爭鬥都在框架裏。再混帳,沒有人拿百姓做棋子;再憤怒,沒有人去勾結外族。朝臣們有隱晦的傾向,卻沒有人結黨。朝堂安穩,百姓和樂,這都是父皇的功勞。」


    一切克製而謹慎,隻因為上頭的人不可欺,他們便小心謹慎,心有底線。


    「你在安慰朕?」皇帝好笑,貓哭耗子用在這裏是否貼切?


    「是啊,女兒也曾濡慕父皇萬分。」景華沒克製住說了句更大的實話,「最令女兒寬慰的是,母後真的是病逝的。」


    皇帝驚詫抬頭,難道這麽多年,她心裏一直以為有人殺了她的母親,一直懷揣著復仇的想法嗎?若不是皇後那番話,他還洗不清殺妻的嫌疑了?


    何其可悲,他以為景華再怎麽爭權奪利,總是信任他的,和她說過千萬遍的孝心一樣,沒想到啊……


    皇帝真的不想再說什麽了,基本的信任都沒有,說再多都是枉然。


    景華也愣住了,可能是寒梅幽香惑人,她怎麽把心底的大實話說出來了。片刻後,景華撿起樂師遺留的琵琶。


    說來也奇怪,當初在海棠別宮的樹下,景華做了一支新曲,懷念母後,思念悵惘,被皇帝打斷,事後想續上卻怎麽也譜不出曲。


    今日水到渠成,琵琶在手,那支曲子自然而然流淌出來:琵琶音量高亢、聲如裂帛、引人追思、誘人歸家,懷遠追思之意盡在其中。


    「這首曲子就叫《送別》吧。」


    送別母後,您並未受害,請安息。送別過往算計爭鬥,我終於能做自己了。


    ……………………………………


    二月初二龍抬頭是個好日子,一切混亂塵埃落定。陛下郊祭,立嫡子九皇子為太子,大赦天下,開恩科,為東宮選配屬官。


    皇後廢為庶人,三皇子被廢為庶人。然後,太子登基,恩澤兄弟的時候,所有兄弟都升一級成了郡王,包括四皇子。


    大家就看不明白了,這是個啥意思啊?


    需要有人試探太子對三皇子一係的態度,惠國公主是繞不過去的。蕭家勇敢站出來,為同僚分憂。不站出來不行,曾經的嘉盛伯,嗯,皇帝想封他為嘉盛侯的旨意還沒來得及發出去,他的人頭還被掛在城牆上示眾。聽聞老國公夫人已經哭得暈過去幾次,至今下不來床,蕭老公爺也從邊關趕迴來了。西寧公上本請求迴京受審,隻是陛下不許。


    京畿重地,天子腳下,首善之地,總掛顆人頭在城牆上算怎麽迴事兒?


    所以,小朝會上,帝都府尹就堅強的問了這個問題。


    所有人都去看惠國公主。


    陛下身體不好,坐在這裏也讓大太監高德輕緩揉著腦袋穴位,事情是坐在右側的太子處理,左側是惠國公主。以往陛下理政的時候,惠國公主旁邊伺候筆墨,也是有發言權的,如今隻是更名正言順而已。


    太子看向惠國公主,輕聲問道:「阿姐以為呢?」


    「按律,示眾多久?」景華問道。


    刑部侍郎拱手道:「三日到三十日不等。」


    從元宵到如今,也小二十天了。景華頷首,「依律辦。嘉盛伯雖行差踏錯,卻也曾有功於國。賜他全屍下葬吧。嘉盛伯這一支流放西南,與西寧公無幹,還請父皇多加撫慰才是。」


    後一句是對著閉目養神的皇帝說的。


    「恩,太子看著辦吧。」皇帝毫不避諱表明自己身體不好,蕭家如今更期待的是新皇的示好吧!


    「兒臣遵旨。」太子起身恭敬應下,越是勝券在握,太子就越是謹慎。


    「偏將蕭誥上了守孝丁憂的摺子,兒臣以為不妥,庶人蕭氏罪行,與蕭誥無關。」太子揚了揚蕭誥的摺子,官員丁憂守孝的小事,何必送到他的案頭,都是投石問路。蕭誥乃是西寧公世子,是蕭家下一任掌權人,若是太子對蕭家心懷芥蒂,順勢批覆就是。<="<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公主公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簡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簡梨並收藏公主公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