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華以為自己已經做足了思想準備,以為自己可以平淡接受鳳儀宮一係不會遭到什麽重大打擊的事實。可當事情擺在眼前,還是發現……意難平啊。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還是有些道理的。
邊關大捷大慶的風潮過去,老國公上本請辭,自言老邁,乞骸骨,要把爵位傳給世子,自己安享天年。
皇帝自然不準,老國公連上三道摺子,皇帝次次駁迴,無奈隻能請老國公入宮詳談。
「嶽父大人老當益壯,怎麽就要請辭了?」
老國公雖已頭髮花白,但脊背挺直,一身朝服在身,仍有肅穆殺伐之感。「陛下!老臣已過古稀之年,尋常人家此時去了也是喜喪……」
「嶽父……」皇帝輕聲打斷,老人家說這些不吉利。
老國公擺擺手,征戰沙場之人,並不忌諱這些。「臣老啦!跨馬控弓不如當年,甲冑在身已感沉重,這樣的身子,不敢上戰場拖累人。老了就要服老,幸而犬子還有幾分本事,能替老臣守住北疆。該是時候把擔子加給年輕人啦,幸好這些年他也歷練出來了。老臣隻盼著他能輔佐陛下,再建功業,讓臣這把老骨頭也享一享太平盛世。」
「舅兄的本事自然是好的,朕是放心的。嶽父勞苦功高,朕是真不忍心您閑賦在家啊!」皇帝一聲感嘆,人才難得!旁人好像覺得做了皇帝,天下英才就都要入你轂中,等到真坐上這個位置才發現,平庸之人的確年年有處處有,可真正獨當一麵的人才,何其稀少,從來都是不夠用的。
「陛下勿憂,老臣雖致仕了,可人還在京中,若陛下有召,豈有不至的道理。這也是老臣自私的想法,趁還能說話走動,閑賦在家教一教孩子。這些年隻顧著上戰場,孩子們長歪了也不知道。」
「是朕傷了嶽父的心。」皇帝有些後悔,該看在老國公的麵子上,再從輕處置的。
「陛下何出此言,孩子不打不成器。家裏那些孽障入軍中,挨軍棍的多了,現在不也長得好好的。小樹長歪了,正骨的時候確實疼,還要把栽樹人的手硌疼,可不疼不成器,等以後就好了。小樹長成棟樑,迴頭再看,想起今日隻有滿心濡慕感激啊。」
這才是做父親的、做大家長的心態,老國公和皇帝相談甚歡,最後允了老國公致仕,但原有待遇不便,還加了散階。爵位傳給世子,不降等,仍稱西寧公。對蕭家二房的懲處一直沒有,後來還是老國公點醒他們,封伯爵已是降過一級的,如今不必再降。
談到最後,老國公請求去鳳儀宮見一見皇後,皇帝無有不準。皇帝私心也盼著老國公教一教皇後,把她從漸漸偏狹的路上拉迴來,當年她也是明媚鮮艷賢良淑德之人啊!
……………………………………
「公主,您怎麽了?可是有什麽難事?奴婢瞧您悶悶不樂的樣子,是九皇子的功課不好嗎?」青玉走上前小聲問道,二公主已經在窗邊發呆許久了,這很反常。
「沒有,隻是感嘆薑還是老的辣啊。」景華微微一笑,把手中小九的功課放下,功課早就看完了,隻是自己神遊天外而已。
自從老國公入鳳儀宮見過皇後之後,景華就覺得自己引以為傲的布局被拆得稀巴爛。
宮權雖在宋、趙二位貴妃手上,但兩位也不是驕狂之人,仍舊處處以皇後為尊,從不擅自做主。事事因循舊例,實在不能決斷的就請教皇後,不僅她們得了美名,連皇後也從被奪權的尷尬處境中走出。
景華不明白,以往隻見別的妃嬪為宮權你爭我奪,現在肥肉放在嘴邊,居然還有往外推的。
柳嬤嬤笑著為景華解惑:「宮中誰人不審時度勢?宋趙二位貴妃更是其中佼佼。明眼人都看得出,雖然皇後被奪宮權,但這隻是一時的。老國公聖眷尤在,蕭家聖眷尤在,皇後娘娘與陛下的情分尤在,宮權早晚有一天會迴到鳳儀宮,何必在此時吃相難看,妄做小人。」
皇後罰如不罰隻是開始,景華引以為傲的「暗樁」蕭六也失去了作用。
事發之後,三公主身邊的蕭姑娘、李姑娘被叫迴去,蕭姑娘有規勸隻是功力不夠,因此未受懲戒,隻是以孝順親長的名義迴家,名聲都給她保住了。李姑娘助紂為虐,已被家人遠嫁,此生不會再入京城。蕭六的教導也由老國公接手,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蕭六不過請假迴家一旬,再入宮的時候,整個人都脫胎換骨,再不見之前的驕狂之色,還能勸導四皇子。
當你以為現在已經足夠糟糕的時候,世界會向你表明,還能更糟糕。
有朝臣當庭提出,幾位年長皇子該入朝辦差了。皇帝早有此心思,當庭允準。
大皇子進了工部,三皇子進了禮部。功力還差些的四皇子,蕭家一係並沒有強推他出來。
景華本以為三皇子會入兵部,畢竟蕭家在兵部很有威望,兵部尚書老大人和老國公乃是同門師兄弟,關係尤其親近。
後來轉念一想,兵部猶如蕭家後花園,還白白浪費一個皇子做什麽。
大皇子在工部的差事中規中矩,三皇子卻和讀書人詩詞唱和,傳出了禮賢下士的賢王名聲。
與之相對的,景華還在弘文館讀書。即便三皇子臨走的時候,最後一場比武還是輸給的景華;即便景華經常得到教學博士們的稱讚;她還是困在弘文館。沒有渠道接觸朝政,沒有辦法擴大自己的影響。<="<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還是有些道理的。
邊關大捷大慶的風潮過去,老國公上本請辭,自言老邁,乞骸骨,要把爵位傳給世子,自己安享天年。
皇帝自然不準,老國公連上三道摺子,皇帝次次駁迴,無奈隻能請老國公入宮詳談。
「嶽父大人老當益壯,怎麽就要請辭了?」
老國公雖已頭髮花白,但脊背挺直,一身朝服在身,仍有肅穆殺伐之感。「陛下!老臣已過古稀之年,尋常人家此時去了也是喜喪……」
「嶽父……」皇帝輕聲打斷,老人家說這些不吉利。
老國公擺擺手,征戰沙場之人,並不忌諱這些。「臣老啦!跨馬控弓不如當年,甲冑在身已感沉重,這樣的身子,不敢上戰場拖累人。老了就要服老,幸而犬子還有幾分本事,能替老臣守住北疆。該是時候把擔子加給年輕人啦,幸好這些年他也歷練出來了。老臣隻盼著他能輔佐陛下,再建功業,讓臣這把老骨頭也享一享太平盛世。」
「舅兄的本事自然是好的,朕是放心的。嶽父勞苦功高,朕是真不忍心您閑賦在家啊!」皇帝一聲感嘆,人才難得!旁人好像覺得做了皇帝,天下英才就都要入你轂中,等到真坐上這個位置才發現,平庸之人的確年年有處處有,可真正獨當一麵的人才,何其稀少,從來都是不夠用的。
「陛下勿憂,老臣雖致仕了,可人還在京中,若陛下有召,豈有不至的道理。這也是老臣自私的想法,趁還能說話走動,閑賦在家教一教孩子。這些年隻顧著上戰場,孩子們長歪了也不知道。」
「是朕傷了嶽父的心。」皇帝有些後悔,該看在老國公的麵子上,再從輕處置的。
「陛下何出此言,孩子不打不成器。家裏那些孽障入軍中,挨軍棍的多了,現在不也長得好好的。小樹長歪了,正骨的時候確實疼,還要把栽樹人的手硌疼,可不疼不成器,等以後就好了。小樹長成棟樑,迴頭再看,想起今日隻有滿心濡慕感激啊。」
這才是做父親的、做大家長的心態,老國公和皇帝相談甚歡,最後允了老國公致仕,但原有待遇不便,還加了散階。爵位傳給世子,不降等,仍稱西寧公。對蕭家二房的懲處一直沒有,後來還是老國公點醒他們,封伯爵已是降過一級的,如今不必再降。
談到最後,老國公請求去鳳儀宮見一見皇後,皇帝無有不準。皇帝私心也盼著老國公教一教皇後,把她從漸漸偏狹的路上拉迴來,當年她也是明媚鮮艷賢良淑德之人啊!
……………………………………
「公主,您怎麽了?可是有什麽難事?奴婢瞧您悶悶不樂的樣子,是九皇子的功課不好嗎?」青玉走上前小聲問道,二公主已經在窗邊發呆許久了,這很反常。
「沒有,隻是感嘆薑還是老的辣啊。」景華微微一笑,把手中小九的功課放下,功課早就看完了,隻是自己神遊天外而已。
自從老國公入鳳儀宮見過皇後之後,景華就覺得自己引以為傲的布局被拆得稀巴爛。
宮權雖在宋、趙二位貴妃手上,但兩位也不是驕狂之人,仍舊處處以皇後為尊,從不擅自做主。事事因循舊例,實在不能決斷的就請教皇後,不僅她們得了美名,連皇後也從被奪權的尷尬處境中走出。
景華不明白,以往隻見別的妃嬪為宮權你爭我奪,現在肥肉放在嘴邊,居然還有往外推的。
柳嬤嬤笑著為景華解惑:「宮中誰人不審時度勢?宋趙二位貴妃更是其中佼佼。明眼人都看得出,雖然皇後被奪宮權,但這隻是一時的。老國公聖眷尤在,蕭家聖眷尤在,皇後娘娘與陛下的情分尤在,宮權早晚有一天會迴到鳳儀宮,何必在此時吃相難看,妄做小人。」
皇後罰如不罰隻是開始,景華引以為傲的「暗樁」蕭六也失去了作用。
事發之後,三公主身邊的蕭姑娘、李姑娘被叫迴去,蕭姑娘有規勸隻是功力不夠,因此未受懲戒,隻是以孝順親長的名義迴家,名聲都給她保住了。李姑娘助紂為虐,已被家人遠嫁,此生不會再入京城。蕭六的教導也由老國公接手,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蕭六不過請假迴家一旬,再入宮的時候,整個人都脫胎換骨,再不見之前的驕狂之色,還能勸導四皇子。
當你以為現在已經足夠糟糕的時候,世界會向你表明,還能更糟糕。
有朝臣當庭提出,幾位年長皇子該入朝辦差了。皇帝早有此心思,當庭允準。
大皇子進了工部,三皇子進了禮部。功力還差些的四皇子,蕭家一係並沒有強推他出來。
景華本以為三皇子會入兵部,畢竟蕭家在兵部很有威望,兵部尚書老大人和老國公乃是同門師兄弟,關係尤其親近。
後來轉念一想,兵部猶如蕭家後花園,還白白浪費一個皇子做什麽。
大皇子在工部的差事中規中矩,三皇子卻和讀書人詩詞唱和,傳出了禮賢下士的賢王名聲。
與之相對的,景華還在弘文館讀書。即便三皇子臨走的時候,最後一場比武還是輸給的景華;即便景華經常得到教學博士們的稱讚;她還是困在弘文館。沒有渠道接觸朝政,沒有辦法擴大自己的影響。<="<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