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召喚十萬大學生保衛大明 作者:桃花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俞大猷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直言道:「老戚,不會是因為你對那家中的王氏不滿,所以想要趁機除掉她吧?」
俞大猷越想越覺得是這麽個事兒,這戚繼光怕老婆的名號早就已經在軍營內外傳遍了,他先前也覺得戚繼光多少有點窩囊,他一個能文能武的大將軍還能被一個婦道人家給欺負了去啊?但現在看來,這戚繼光不會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吧」?
這直接下死手啊!
不至於,真的不至於,實在不喜歡直接休了就是了,何必要搞出人命呢,更何況那城內也不隻有戚繼光的家眷啊,他們這些將領的親眷也都在啊,難道還要他們的老婆孩子給她陪葬?
因此他趕緊拉著戚繼光的手,苦口婆心地勸道:「老戚,那王氏雖然有違妻綱,但畢竟跟你同床共枕這麽多年了,而且為你養育了那麽多兒女,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至於,真的不至於!」
戚繼光都要被氣笑了,「你在想什麽?我跟我夫人恩愛著呢,還有,什麽王氏王氏的,那是我夫人,你稱唿給我放尊重點兒!」他都懷疑俞大猷是不是茶樓裏唱戲的聽多了,不然怎麽這麽會想。
那俞大猷就更想不明白了,「那既然你跟王……不,是你夫人之間沒有嫌隙,你為何不帶兵迴去救援?」
「因為我認為新河也如同寧海一樣,隻是一個障眼法,是為了吸引我們的注意的,倭寇要進攻的真正目標並不在新河。」
「那是在哪兒?」
戚繼光的手指扣在地圖上的一個地方,「台州。」
「你為何會如此斷定?」
戚繼光笑笑:「因為這幫倭寇跟一般的倭寇不一樣,你可知他們曾是誰的部下?」
俞大猷搖搖頭。
「這些倭寇是汪直的舊部。」
汪直本是明朝人士,下海經商後,由於其頭腦靈活,很快就發展了起來,甚至成為當時影響最大的海商。
俗話說得好,想要生意做的好,保鏢自然少不了。
於是在他興起以後,便招募了大量倭寇,開始組建自己的勢力。
要知道雖然經商賺錢,但在當時明朝推行「海禁」的背景下,他的行為更準確地來說應該被稱為「走私」,幹的就是犯法的買賣,所以他也就不可能把他的大本營建立在明朝的地界。 看來看去,他最後把目光放在了當時仍處於戰亂之中的日本,並與日本大名鬆浦隆信合作。
「大名」其實就跟地主差不多,擁有一定的土地和勢力。
鬆浦隆信和汪直合作之後,鬆浦隆信負責提供人和土地,汪直則負責提供錢。
並且由於汪直是做生意的,南來北往接觸到的新鮮物什也多,所以他很有眼光地給他招募的那些日本浪人「保鏢」配備了「□□」作為武器。
要知道當時的日本人打仗用的還都是冷/兵器,但汪直的部隊一上來就改變了戰局。
任你功夫再高,你能扛得住槍子嗎?
憑藉這支部隊,汪直甚至打敗了日本眾多的大名(當時日本混戰,大名很多),在日本紮下根來,隨著其勢力越來越大,他甚至在日本建國稱王,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
要知道明朝本來就禁止海上貿易,汪直又搞得這麽大,正所謂槍打出頭鳥,所以明朝很快就派兵來想要捉住汪直。
但想要捉住他談何容易呢,下海貿易的人那麽多,但能做出像汪直這樣成就的卻沒有幾個,足可以看出是一個厲害的人物,他經常躲日本境內不出來,而且其手下又十分厲害,所以嚐試了很多次,都沒有辦法將他捉住。
後來還是胡宗憲出馬,誘他投降、歸順大明。
汪直是一個商人,他其實對權力並沒有那麽嚮往,他的願望就是能夠好好做生意賺錢,胡宗憲答應他的要求,於是汪直也同意歸順大明。
然而意外出現了。
本來胡宗憲已經安撫好了汪直,不管他答應他的那些條件到底是真是假,總之要先穩住他,結果有一個人卻壞了事,這個人就是王本固。
說實話,王本固其實是個好官,他在任期間,勤政愛民、嫉惡如仇,但唯有一點,就是太迂腐、太不知道變通了。
在他眼裏,胡宗憲就是跟汪直這個海盜頭子沆瀣一氣,所以在汪直來到杭州他管轄的地界之時,便下令將他抓了起來,並將其斬首示眾。
汪直臨死之前留下了一句話「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
這話並非子虛烏有,要知道汪直的海上貿易發展了這麽多年,已經培養出了數不清的海盜和日倭,有他在,尚且還能對他們約束一二,這下他被人斬殺,倭寇們群龍無數,必將大肆侵犯我國沿海地區。
汪直死後,事情真的跟他預料的沒有什麽兩樣,浙江、福建一帶,倭寇之患尤為嚴重,甚至已經鬧到了朝廷不得不管的程度。
胡宗憲也很委屈,要是殺了汪直一個人就能解決倭寇之患,他早就殺了汪直不知道幾百迴了,但問題的關鍵是殺了他一個人沒有用啊,所以他才想著將其招安,利用其在日本地區和海上的影響力約束好那些倭寇。
但要知道朝廷裏不是誰都會靈活變通的,在那些「老頑固」看來,胡宗憲的這種行為就是「賣國求榮」、就是「跟倭寇合作」,甚至有人上書罵他。
朝廷裏那幫文官的戰鬥力可是很可怕的,更何況汪直都已經被砍了,他也沒有叫他起死迴生的辦法,剩下的抗倭爛的攤子就隻能由他接著幹。<="<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俞大猷越想越覺得是這麽個事兒,這戚繼光怕老婆的名號早就已經在軍營內外傳遍了,他先前也覺得戚繼光多少有點窩囊,他一個能文能武的大將軍還能被一個婦道人家給欺負了去啊?但現在看來,這戚繼光不會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吧」?
這直接下死手啊!
不至於,真的不至於,實在不喜歡直接休了就是了,何必要搞出人命呢,更何況那城內也不隻有戚繼光的家眷啊,他們這些將領的親眷也都在啊,難道還要他們的老婆孩子給她陪葬?
因此他趕緊拉著戚繼光的手,苦口婆心地勸道:「老戚,那王氏雖然有違妻綱,但畢竟跟你同床共枕這麽多年了,而且為你養育了那麽多兒女,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至於,真的不至於!」
戚繼光都要被氣笑了,「你在想什麽?我跟我夫人恩愛著呢,還有,什麽王氏王氏的,那是我夫人,你稱唿給我放尊重點兒!」他都懷疑俞大猷是不是茶樓裏唱戲的聽多了,不然怎麽這麽會想。
那俞大猷就更想不明白了,「那既然你跟王……不,是你夫人之間沒有嫌隙,你為何不帶兵迴去救援?」
「因為我認為新河也如同寧海一樣,隻是一個障眼法,是為了吸引我們的注意的,倭寇要進攻的真正目標並不在新河。」
「那是在哪兒?」
戚繼光的手指扣在地圖上的一個地方,「台州。」
「你為何會如此斷定?」
戚繼光笑笑:「因為這幫倭寇跟一般的倭寇不一樣,你可知他們曾是誰的部下?」
俞大猷搖搖頭。
「這些倭寇是汪直的舊部。」
汪直本是明朝人士,下海經商後,由於其頭腦靈活,很快就發展了起來,甚至成為當時影響最大的海商。
俗話說得好,想要生意做的好,保鏢自然少不了。
於是在他興起以後,便招募了大量倭寇,開始組建自己的勢力。
要知道雖然經商賺錢,但在當時明朝推行「海禁」的背景下,他的行為更準確地來說應該被稱為「走私」,幹的就是犯法的買賣,所以他也就不可能把他的大本營建立在明朝的地界。 看來看去,他最後把目光放在了當時仍處於戰亂之中的日本,並與日本大名鬆浦隆信合作。
「大名」其實就跟地主差不多,擁有一定的土地和勢力。
鬆浦隆信和汪直合作之後,鬆浦隆信負責提供人和土地,汪直則負責提供錢。
並且由於汪直是做生意的,南來北往接觸到的新鮮物什也多,所以他很有眼光地給他招募的那些日本浪人「保鏢」配備了「□□」作為武器。
要知道當時的日本人打仗用的還都是冷/兵器,但汪直的部隊一上來就改變了戰局。
任你功夫再高,你能扛得住槍子嗎?
憑藉這支部隊,汪直甚至打敗了日本眾多的大名(當時日本混戰,大名很多),在日本紮下根來,隨著其勢力越來越大,他甚至在日本建國稱王,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
要知道明朝本來就禁止海上貿易,汪直又搞得這麽大,正所謂槍打出頭鳥,所以明朝很快就派兵來想要捉住汪直。
但想要捉住他談何容易呢,下海貿易的人那麽多,但能做出像汪直這樣成就的卻沒有幾個,足可以看出是一個厲害的人物,他經常躲日本境內不出來,而且其手下又十分厲害,所以嚐試了很多次,都沒有辦法將他捉住。
後來還是胡宗憲出馬,誘他投降、歸順大明。
汪直是一個商人,他其實對權力並沒有那麽嚮往,他的願望就是能夠好好做生意賺錢,胡宗憲答應他的要求,於是汪直也同意歸順大明。
然而意外出現了。
本來胡宗憲已經安撫好了汪直,不管他答應他的那些條件到底是真是假,總之要先穩住他,結果有一個人卻壞了事,這個人就是王本固。
說實話,王本固其實是個好官,他在任期間,勤政愛民、嫉惡如仇,但唯有一點,就是太迂腐、太不知道變通了。
在他眼裏,胡宗憲就是跟汪直這個海盜頭子沆瀣一氣,所以在汪直來到杭州他管轄的地界之時,便下令將他抓了起來,並將其斬首示眾。
汪直臨死之前留下了一句話「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
這話並非子虛烏有,要知道汪直的海上貿易發展了這麽多年,已經培養出了數不清的海盜和日倭,有他在,尚且還能對他們約束一二,這下他被人斬殺,倭寇們群龍無數,必將大肆侵犯我國沿海地區。
汪直死後,事情真的跟他預料的沒有什麽兩樣,浙江、福建一帶,倭寇之患尤為嚴重,甚至已經鬧到了朝廷不得不管的程度。
胡宗憲也很委屈,要是殺了汪直一個人就能解決倭寇之患,他早就殺了汪直不知道幾百迴了,但問題的關鍵是殺了他一個人沒有用啊,所以他才想著將其招安,利用其在日本地區和海上的影響力約束好那些倭寇。
但要知道朝廷裏不是誰都會靈活變通的,在那些「老頑固」看來,胡宗憲的這種行為就是「賣國求榮」、就是「跟倭寇合作」,甚至有人上書罵他。
朝廷裏那幫文官的戰鬥力可是很可怕的,更何況汪直都已經被砍了,他也沒有叫他起死迴生的辦法,剩下的抗倭爛的攤子就隻能由他接著幹。<="<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