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大概半個時辰之後,廉頗和龍且終於帶著殘餘的百獸軍團趕至千江嶺,營救了曆經浩劫後尚還苟延殘喘的眾人。
清晨的背景下,神情呆滯的劉邦被龍且從地上攙扶起來,當無數士兵問及項羽的所在時,他嘴裏隻是重複顫抖著那一句:“天亮了……天亮了……”
重傷昏睡的韓信和宮本都被一一抬上擔架,嚴重燒傷至休克的墨子也被人從土裏找了出來,二灰在聽到許多灰狼同伴的嚎叫後隻是細聲哀嚎,扁鵲攥著手裏的魔龍水晶卻忽然開始感恩生命。
而張良,他在失聲呐喊了十幾分鍾後就失去了所有氣力,在沉寂中昏睡躺下,連溢散魔藍懸浮的本能都忘記,完完全全地躺在地裏,一睡不醒。
當然花木蘭,是真的已經不在了……
與此同時的千江嶺東外圍,無數吼聲驚天響過,但張滿蒼穹的黑翼卻全部轉迴。
暴君龍群在戰末的餘音裏自發返迴荒古,同行的白夜龍背上也躺下了虞姬和老者。
最後當戴著龍麵具的不明人也在西麵鬆林裏點亮了手中的淚狀琥珀時,一切都真的結束了。
預言的判決結束了,千江嶺的大戰結束了,秦楚一國的千年始亂也全部結束了。
風起大地,雲從秦楚的故事在此終結,可生命不息的世界還在繼續。
有些人死去,勾銷了過往,有些人活著,承載了希望。
有人在相愛的絕別中至死不渝,有人在忠心的道路上一往無悔,有人在天命的死亡裏壯烈高歌,有人在世界的阻攔下瞑目而去。
有人在劫難的戰場經曆了黑夜,有人在時代的幕後博弈了明天……有人……總有人……
隻要有人,就還有故事要發生……
——晉源·赤壁——
江東逝水,驚濤拍岸。
滾滾大江的流域中心獨立一隅礁石,破水三丈高,長寬十丈餘。波濤不動靜形,浪花不點絲跡。
礁石上有劃地一圈直徑七米的圓形嵌地,其中立一隻昂首踏蹄的石像麒麟。落蹄之下是滿滿一池清泓淺泉,波瀾微起,氣息神然。
而此時此刻,在這隅獨礁的正南麵,不過二十米遠的驚濤江水中,正拋錨停浮著一艘正規級的水師船艦。上麵兵力滿載,機關全開,氣勢威然,不動如山。一杆仰天大旗揮卷長風裏,錚錚分明隻印一“吳”字。
紅衣似火的男人背手立於船前,任一頭三千青絲隨風長舞。
旁邊立有一案香爐,香灰裏並排插滿了八支柱香,其中三支已經完全燒盡。
男人等了整整三炷香的時間,一直在此守候著獨礁上那隻石像麒麟的變化。
來之前,他和那個村夫有個小賭注,賭這香燒不到第五柱。現在隻剩下一炷香的間隙了,但他仍是沉靜望著,臉上並無半點憂慮。
最後又過了十幾分鍾,就在第四柱香也燒去大半的時候,獨礁上的泉池終於綻放出了一線泓光。
男人睹目著那絲微妙的光跡,嘴角無聲揚起。
然而麒麟蹄下,泓光驚起,緊隨著尺寸空間裏的光暗形色一陣動蕩,一個身披白袍的男人便穿越空間出現在了七米長寬的泉池中。
頭戴龍麵具的不明人是從秦楚的浩劫裏歸來的,懷著慶幸的心情幾乎沒有想過路上還能遇到什麽麻煩。但是當他抬起目光看見眼前的景象時,卻是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
他竟然被守株待兔了!
幾乎一瞬間,所有的心情都被危機感吞噬。不明人他裹挾緊了一身白袍,掩藏其中的右手已經喚醒武器,而遮掩在兇惡龍麵具下的臉龐,則是不加修飾的嚴峻。
一整隻正規級軍艦的火力是完完全全超出了他能夠抗衡的力量範疇,而且那個站在船首親領軍艦的人還是他也忌憚麵對的存在……這種情形掐指一算都能知道,一旦兵鋒相起,他根本毫無勝算!
“栽了!明明知道赤壁是在吳勢力的領地內,用歸源令迴來的時候竟然還一點防備都沒有!”不明人咬牙無聲悔恨著。雖然不是畏懼麵對危險的人,但一想到身上還擔負著孔明拜托的任務和鳳岐山老者交予的信函,他心裏就感到一陣透寒。
然而就在不明人心裏無比糾葛,神情越來越嚴峻的時候,那個孑立船首的長發男人卻出聲了。
“趙將軍不必驚慌。”他拂手撚熄了旁邊即將燒盡的第四柱香,然後望著不明人頭上那張猙獰兇惡的龍麵具,繼續聲音平靜地說道。
“我與諸葛孔明有約,在此護送將軍——安全渡過赤壁。”
孔明?!是孔明特地籌備的?!
聽到那長發男人極富逆差性的言語,不明人在一瞬間被驚得瞳孔放大,連握住武器的手都不禁顫動了一下。
記憶裏,他是記得孔明有在錦囊裏提過會安排人在赤壁接應他的……隻是他完全沒想到,孔明這次找來的幫手竟會這麽有分量,而且還是這麽的“難以想象”。
不過親眼看到對方平靜的神態語氣,也實在找不出什麽值得懷疑的地方,更何況對方這個男人,是肯定不會屑於提出孔明的名字來玩弄計謀的——所以對方既然這樣說了,基本就是可以斷定是真實的了。
盡管細想起來難以置信,但出於情理,不明人還是放下了過分的警惕,輕唿一口氣後對船艦上的長發男人鄭重鞠躬。
“那就有勞周大都督了。”
——唐曌·大理寺——
午時一刻,烈日正懸。
大理寺總卿狄仁傑快步行走在審議區的長廊上,身後緊隨著十二個懷抱文件大汗淋漓的侍官。
燦烈的陽光從廊簷灑下,照耀著他們一路急行的慌張。
“陛下是什麽時候到的?”隻有狄仁傑保持著往常的鎮靜,盡管身影急切,語氣依然從容。
“正午十二點。”離狄仁傑最近的侍官立即扶了一下官帽,如實迴答道,“陛下這次來訪很突然,沒有任何提前的通報。消息到的時候人就到了,現在陛下已經在議事廳喝了十五分鍾的茶了……”
“我知道了。”狄仁傑打斷了侍官還想贅述下去的緊張心情,又繼續問道,“今晨特批的天字級審議稿是什麽時候送到皇宮的?”
“迴稟大人,十一點零八分,兩份審議稿準時遞進明宮宣武殿和淩煙閣收案口——據說陛下在宣武殿當時就打開了密封的稿件……”另一個靠近狄仁傑的侍官立即說道。
狄仁傑麵容沉靜,兩眼目光卻無人察覺地一閃。
大理寺總部位置設於長安城的南郊,而唐明宮地處長安城的中心,兩地相隔了幾乎大半個長安城的距離,車馬再快也至少需要五十分鍾的行程。
如此說來,陛下是在兩分鍾的時間內就決定了罷開手中一切事務,親自臨訪大理寺……而且這麽算還沒包括陛下閱覽審議稿的時間。
陛下這是在和淩煙閣搶時間啊……狄仁傑默默欣慰,眼下突然的情形其實早在他意料之中,隻是陛下的動作,比他想象得更快……
接著,他們一行人很快趕到了審議區的議事廳。狄仁傑將侍官們全部吩咐在外,獨自一人迎了進去。
在議事廳的主位上,身披紫曦皇袍,頭發盤成牡丹花狀的女人儼然正坐,喝著放涼了十五分鍾的茶,抬眼看向趕進門來的大理寺總卿。
“微臣狄仁傑來遲,請陛下恕罪。”
在狄仁傑走進三步距離準備恭敬行禮之前,武曌就直接拂手“免禮”,然後毫不耽擱地問道。
“我看過關於花木蘭的天字級審議稿了,內容細節我們先不談——正南和元芳是已經迴來了嗎?”
“是的。”狄仁傑麵對武曌,沉聲迴應道,“昨日清晨八點,鍾先生和元芳通過歸源令返迴大理寺……”
“帶迴了叛國出逃六個月的罪臣花木蘭。”
“花木蘭現在何處?”武曌神情明顯一變,橫眉冷視地問道。
“地下醫務區。”狄仁傑解釋道,“花木蘭在秦楚的千江嶺經曆了一場浩劫,被捕的時候已經虛弱至極,而且受了很重的傷……”
“你見過她了嗎?”武曌看著狄仁傑,目光一閃忽然問道。
“沒有。”狄仁傑下意識低下目光,說道。
“花木蘭負傷處於昏迷狀態,主治醫師說十天之內醒不過來……而且根據唐曌最高法的規定,身為大理寺總卿的我需要避嫌,除非有更高一級職權的人佐證擔保,否則我不能見她。”
直到說完話,狄仁傑都沒有抬起目光,一直靜靜地望著地麵。
大理寺總卿是大理寺的最高職權負責人,在唐曌國的官職地位等同三公,能比他職權還高一級的人——隻有唐曌國的皇上。
“你自己把握吧,法律問題上的擔保朕可以給你。”武曌凝思片刻後,沉聲說道。
“朕現在隻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武曌話說到一半就懸住了,而狄仁傑則敏銳地反應過來,抬頭神情嚴肅地說道。
“迴稟陛下,昨日鍾先生親自檢查過花木蘭的身體——確實在她體內發現了日月凰璽的存在……花木蘭,她的確是和國璽發生了某種奇怪的連係。”
在聽到“日月凰璽”的那一瞬間,武曌整張臉再次厲變,眼中目光變得異常嚴肅。
而狄仁傑觀察著武曌的神情,繼續說道:“所以現在要從花木蘭體內取出日月凰璽也還需要些時間,而且經過鍾先生的試探,似乎還在花木蘭體內發現了一樣更意想不到的東西……”
“意想不到?”武曌微微皺眉,反聲問道,“什麽東西?”
“這個……情況有些複雜,而且事關重大,連鍾先生也不敢輕易下斷論,需要請陛下親自去見花木蘭,親自判斷……”
武曌神色疑惑地看著狄仁傑,想不通他和鍾馗到底是發現了什麽不得了的事情,還必須要她來自己做判斷。
但是狄仁傑會說出這種話,就證明真的,事關重大了。
就在此時,三聲敲門聲忽然清脆響起,打破了兩人嚴密交談的氛圍。
狄仁傑下意識迴頭,看著緊閉的房門聽見外麵的一個侍官謹慎又焦急地喊道。
“稟報陛下、總卿大人,皇宮淩煙閣剛剛傳來書文,請求大理寺總卿狄仁傑狄大人在今日之內前往淩煙閣一趟,詳談今晨上傳的天字級審議稿之事。”
言畢之後,議事廳外的侍官立即保持沉默,不敢發出任何一絲多餘的聲音。
而議事廳內的兩人聽著火速傳來的訊息,也都一陣沉默之色。
“果然是來了。”片刻之後,武曌沉聲一歎。她目光凝思著,然後立刻看向狄仁傑,神情嚴肅地說道。
“懷英,你立刻就出發去淩煙閣,朕這裏也親自去看看花木蘭的情況——但不論怎樣,你剛才對朕說的話,都要保密。”
“我明白,陛下放心。”狄仁傑迴望著武曌的目光,心情篤定地說道。
——秦楚·鹹陽宮——
那隻雨燕落下窗格時,房間裏的氣氛正好變得沉寂起來。
鹹陽的風一如既往吹著不停,帶著夏末殘餘的燥熱,一遍又一遍掀起涼蔭。
而張良躺身坐在床頭,逆著光線凝望窗前的雨燕,安詳平靜。
他隻穿著一件素白的單衣,半身都沐浴在下午陽光裏,洗淨的臉龐不染塵埃,捧在手中的藥湯也漸漸溫涼。
自千江嶺一夜浩劫後,張良足足昏睡了九天才醒過來。曆經大難的他,不僅精力虛脫,而且積傷深重,雖然身體是在昏迷中得到了全麵的醫學治療,但是人醒過來以後也還是需要長時間的靜養,不然很容易落下病根。
所幸現在也正是該好好休息的時候,畢竟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而在張良的床尾邊上,劉邦正身端坐,目光沉默。
劉邦在所有經曆了千江嶺一劫的人中,是受傷最輕的,可以說在眾人保護之下他就沒受到什麽傷害。在軍隊營救的第二天後,他就完全恢複了過來,並果斷決議帶領眾人和軍隊入駐到距離千江嶺最近的鹹陽宮城,利用已經人去樓空、權勢盡廢的皇城作為他們休養善後的陣地,然後開始著手處理所有戰爭結束的軍政後事。
接著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裏他一直繁忙於大量的軍政要務,雖然心裏牽掛也無暇顧及昏迷養傷的張良,直到今天未月十三日的下午,他才難得抽出了一個時辰的時間來看望,解釋一些戰後發生的大小事情,尤其是張良最關心的那件事……
語盡之處,兩人都雙雙靜默。張良看著懸窗下的雨燕,而劉邦看著張良。
現在的他當然不複千江嶺那夜的瘋癲驚惶,已經恢複了本來的清醒神智,一身紫衣銀月甲潔淨如初,淺平的眉梢仍然溫和如常。隻是眼睛瞳孔的深處,比以前的任何時候都更多出了一絲不為人覺察的深沉。
許是經曆了生死往來的痛悟吧……
“所以現在的情況就如我所言,你怎麽想呢?子房。”沉默許久,劉邦終於還是開口了。他知道才蘇醒過來的張良接受這一切很困難,但是有些問題是必須麵對的。
張良於是緩緩迴過目光,但看著劉邦靜坐的側影,也還是什麽都沒說。
而劉邦輕歎一聲,隻好繼續說下去。
“花木蘭從頭到尾都沒有真誠過,不但對我們,對你也隱瞞了所有的事。”
“事實就是,她半年前在唐曌國犯下了多項重罪,為了叛逃保命才來到秦楚。接近你也接近我們,和我們這些素昧平生的人站在一條戰線,然後用我們所在秦楚的勢力作為她有效的保護傘。而且不知道,她來到秦楚是不是還帶著其他更不可揣測的目的……”
“從始至終她都沒有坦白過自己的過往,如果不是這次戰後事變,我手下的情報網都查不出事態已經變得這麽激烈,以至於讓唐曌國的官方勢力都冒險潛入秦楚,不擇手段要逮捕她。”
“你明白了嗎?子房。”話及此處,劉邦忍不住語重心長地歎道,“我們一直以來認識的‘花木蘭’,並不是她這個人的真麵目。”
張良沉靜的目光顫了一下,手裏緊緊抓著湯碗,嘴裏似有話卻幹涉著說不出口。
劉邦看著張良的樣子,沉了片刻也隻能歎出一口氣,“可你心裏還是擔心她……”
“那……他們”張良聽著劉邦的話,緊皺的眉頭緩下些許,然後輕聲說道,“唐曌的人,會怎麽處置她?”
“唐曌是以法治國的啊。”劉邦看著張良,眼神沉重而由衷,“你我都清楚,即使沒見過也能想象,一個完全以法律治理的國家處理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留情的。”
“雖然不清楚唐曌國論刑的具體法案,但是花木蘭曾一舉犯下多項罪名,最要命的是她還盜走了唐曌國的傳國國璽——日月凰璽——那麽多罪加在一起,不管怎麽算她都難逃重刑的。”
“會死嗎?”張良幾乎下意識吐出了這幾個字。話音才出,他自己也驚覺過來,緩緩抬起目光,看向劉邦。
而劉邦凝視著他的目光,眼神複雜地說道。
“子房,你要明白,花木蘭的事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再幹涉了!”
“這是唐曌國的內事,而且還是關係到了他們國家法律執行的重要事件,現在花木蘭已經被逮捕迴了唐曌境地,如果我們再有任何插足就是在挑起國家層麵的矛盾了。”
“雖然他們的官方勢力這次擅入秦楚執行逮捕任務的行為很不妥當,但是除了逮捕花木蘭之外,他們從頭至尾沒有涉足我國所有的在發事件,也沒有對秦楚造成任何形式的國家資源損失——別忘了,這段時間裏的秦楚是一直處於政權崩解的內亂狀態啊。”
“所以從原則上來講,他們也是很尊重我國的主權了——無論如何,我們現在都沒有理由去幹涉別人國家的事!”
張良聽著這些話,目光變得越來越沉默,但是在瞳孔的深處,他其實明白,他明白劉邦的憂慮也明白劉邦的意思。
他知道自己現在就該倒頭再睡上一覺,醒來的時候就把什麽都忘掉。
“就算了吧,子房。”而劉邦最後還在語重心長地說道,“有些道理不必我來跟你強調的——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你和花木蘭的緣分,也就到此為止了。”
到此為止了。
聽到這句話的瞬間,張良整個心都不禁地震動了一下。
但是劉邦的冰冷直言並沒有錯,是該到此為止了。
“其實我今天來不隻是要告訴你花木蘭的事情的。”話說著,劉邦的語氣又忽然緩和了下來,“更重要的還是想和你分析一下秦楚未來的大事。”
劉邦話鋒一轉,張良的眼睛也霎時明亮了些許。
三年內亂困局,一朝顛覆戰役,千江嶺燭龍浩劫後,秦皇嬴政、元帥白起、楚王項羽全都喪生,尚且存活的均權人羋月也不知蹤影,整個秦楚國的權力高層已經幾近架空。
因此百廢待興,萬民待安的亡國殘景下,秦楚目前最首要的任務,就是要重建政權體係。
而這一曆史重任,自然是落在了秦楚最後一個健在的權位人物,漢王劉邦的身上。
時代變了,從千江嶺一難裏僥幸存活下來的劉邦,現在需要站在秦楚的風口浪尖,去力挽時代的狂瀾了。
“當然你現在的心情肯定很亂,也不願意摻和什麽事,但我還是先把話放在這裏吧。”劉邦目光凝思著說道。
“曾經去鳳岐山拜訪的時候,我從薑公那裏了解到,你有很大的軍事政治才能,也有過一定從政為官的意願,隻是在鳳岐山上從學多年並無機遇。”
“老實說,從你還在那山上譯讀古書時,我就對你關注有加,後來相處了這麽久,我也對你的才智和潛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而眼下是一個很好也很重要的時機——我作為一個朋友,也作為秦楚國的漢王,誠心邀請你與我一起重建秦楚的政權體係,複興這個千年古國的和平與輝煌。”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隻要你願意,在政權重建後出任秦楚的一國之相絕無問題。”劉邦凝視著張良的眼睛,一邊期待著灼熱的光亮,一邊信誓旦旦地承諾,“好好想想,你今年才二十四歲啊。”
“憑著你在鳳岐山上積累了二十年的才識與能力,隻要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你將成為秦楚整個千年曆史上,最年輕的丞相!”
而張良沉靜地聽著,目光深處確實亮起了一觸微芒,很灼熱,也很迷惘。
“你不必急著給我答複,我等你。”劉邦最後平聲說著,從床上站起身來,“趁著你休養的這段時間,好好把未來的道路思量一下。”
“嗯。”張良見劉邦起身,便也溫和了目光,認真地迴應道,“我會的。”
“快把藥喝了吧,該涼了。”劉邦看了一眼張良捧在手中的藥湯,便轉身離去了。
直到門前的時候,他才頓了一下,似有猶豫地轉過身,深沉地看向張良。
“子房,容我再多言一句。”
“你還年輕,天涯何處無芳草。兒女情長終是小事,男人的目光還是要放得長遠。”
言罷,劉邦掩門而去。
而張良捧著手裏已經溫度的藥湯,沉默片刻後抵著嘴邊緩緩喝下。
他控製著自己的思緒,盡可能什麽都不去想,就讓心安然如鏡。
當平靜的目光再落向光芒,那隻雨燕已不在懸窗下。
</p>
大概半個時辰之後,廉頗和龍且終於帶著殘餘的百獸軍團趕至千江嶺,營救了曆經浩劫後尚還苟延殘喘的眾人。
清晨的背景下,神情呆滯的劉邦被龍且從地上攙扶起來,當無數士兵問及項羽的所在時,他嘴裏隻是重複顫抖著那一句:“天亮了……天亮了……”
重傷昏睡的韓信和宮本都被一一抬上擔架,嚴重燒傷至休克的墨子也被人從土裏找了出來,二灰在聽到許多灰狼同伴的嚎叫後隻是細聲哀嚎,扁鵲攥著手裏的魔龍水晶卻忽然開始感恩生命。
而張良,他在失聲呐喊了十幾分鍾後就失去了所有氣力,在沉寂中昏睡躺下,連溢散魔藍懸浮的本能都忘記,完完全全地躺在地裏,一睡不醒。
當然花木蘭,是真的已經不在了……
與此同時的千江嶺東外圍,無數吼聲驚天響過,但張滿蒼穹的黑翼卻全部轉迴。
暴君龍群在戰末的餘音裏自發返迴荒古,同行的白夜龍背上也躺下了虞姬和老者。
最後當戴著龍麵具的不明人也在西麵鬆林裏點亮了手中的淚狀琥珀時,一切都真的結束了。
預言的判決結束了,千江嶺的大戰結束了,秦楚一國的千年始亂也全部結束了。
風起大地,雲從秦楚的故事在此終結,可生命不息的世界還在繼續。
有些人死去,勾銷了過往,有些人活著,承載了希望。
有人在相愛的絕別中至死不渝,有人在忠心的道路上一往無悔,有人在天命的死亡裏壯烈高歌,有人在世界的阻攔下瞑目而去。
有人在劫難的戰場經曆了黑夜,有人在時代的幕後博弈了明天……有人……總有人……
隻要有人,就還有故事要發生……
——晉源·赤壁——
江東逝水,驚濤拍岸。
滾滾大江的流域中心獨立一隅礁石,破水三丈高,長寬十丈餘。波濤不動靜形,浪花不點絲跡。
礁石上有劃地一圈直徑七米的圓形嵌地,其中立一隻昂首踏蹄的石像麒麟。落蹄之下是滿滿一池清泓淺泉,波瀾微起,氣息神然。
而此時此刻,在這隅獨礁的正南麵,不過二十米遠的驚濤江水中,正拋錨停浮著一艘正規級的水師船艦。上麵兵力滿載,機關全開,氣勢威然,不動如山。一杆仰天大旗揮卷長風裏,錚錚分明隻印一“吳”字。
紅衣似火的男人背手立於船前,任一頭三千青絲隨風長舞。
旁邊立有一案香爐,香灰裏並排插滿了八支柱香,其中三支已經完全燒盡。
男人等了整整三炷香的時間,一直在此守候著獨礁上那隻石像麒麟的變化。
來之前,他和那個村夫有個小賭注,賭這香燒不到第五柱。現在隻剩下一炷香的間隙了,但他仍是沉靜望著,臉上並無半點憂慮。
最後又過了十幾分鍾,就在第四柱香也燒去大半的時候,獨礁上的泉池終於綻放出了一線泓光。
男人睹目著那絲微妙的光跡,嘴角無聲揚起。
然而麒麟蹄下,泓光驚起,緊隨著尺寸空間裏的光暗形色一陣動蕩,一個身披白袍的男人便穿越空間出現在了七米長寬的泉池中。
頭戴龍麵具的不明人是從秦楚的浩劫裏歸來的,懷著慶幸的心情幾乎沒有想過路上還能遇到什麽麻煩。但是當他抬起目光看見眼前的景象時,卻是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
他竟然被守株待兔了!
幾乎一瞬間,所有的心情都被危機感吞噬。不明人他裹挾緊了一身白袍,掩藏其中的右手已經喚醒武器,而遮掩在兇惡龍麵具下的臉龐,則是不加修飾的嚴峻。
一整隻正規級軍艦的火力是完完全全超出了他能夠抗衡的力量範疇,而且那個站在船首親領軍艦的人還是他也忌憚麵對的存在……這種情形掐指一算都能知道,一旦兵鋒相起,他根本毫無勝算!
“栽了!明明知道赤壁是在吳勢力的領地內,用歸源令迴來的時候竟然還一點防備都沒有!”不明人咬牙無聲悔恨著。雖然不是畏懼麵對危險的人,但一想到身上還擔負著孔明拜托的任務和鳳岐山老者交予的信函,他心裏就感到一陣透寒。
然而就在不明人心裏無比糾葛,神情越來越嚴峻的時候,那個孑立船首的長發男人卻出聲了。
“趙將軍不必驚慌。”他拂手撚熄了旁邊即將燒盡的第四柱香,然後望著不明人頭上那張猙獰兇惡的龍麵具,繼續聲音平靜地說道。
“我與諸葛孔明有約,在此護送將軍——安全渡過赤壁。”
孔明?!是孔明特地籌備的?!
聽到那長發男人極富逆差性的言語,不明人在一瞬間被驚得瞳孔放大,連握住武器的手都不禁顫動了一下。
記憶裏,他是記得孔明有在錦囊裏提過會安排人在赤壁接應他的……隻是他完全沒想到,孔明這次找來的幫手竟會這麽有分量,而且還是這麽的“難以想象”。
不過親眼看到對方平靜的神態語氣,也實在找不出什麽值得懷疑的地方,更何況對方這個男人,是肯定不會屑於提出孔明的名字來玩弄計謀的——所以對方既然這樣說了,基本就是可以斷定是真實的了。
盡管細想起來難以置信,但出於情理,不明人還是放下了過分的警惕,輕唿一口氣後對船艦上的長發男人鄭重鞠躬。
“那就有勞周大都督了。”
——唐曌·大理寺——
午時一刻,烈日正懸。
大理寺總卿狄仁傑快步行走在審議區的長廊上,身後緊隨著十二個懷抱文件大汗淋漓的侍官。
燦烈的陽光從廊簷灑下,照耀著他們一路急行的慌張。
“陛下是什麽時候到的?”隻有狄仁傑保持著往常的鎮靜,盡管身影急切,語氣依然從容。
“正午十二點。”離狄仁傑最近的侍官立即扶了一下官帽,如實迴答道,“陛下這次來訪很突然,沒有任何提前的通報。消息到的時候人就到了,現在陛下已經在議事廳喝了十五分鍾的茶了……”
“我知道了。”狄仁傑打斷了侍官還想贅述下去的緊張心情,又繼續問道,“今晨特批的天字級審議稿是什麽時候送到皇宮的?”
“迴稟大人,十一點零八分,兩份審議稿準時遞進明宮宣武殿和淩煙閣收案口——據說陛下在宣武殿當時就打開了密封的稿件……”另一個靠近狄仁傑的侍官立即說道。
狄仁傑麵容沉靜,兩眼目光卻無人察覺地一閃。
大理寺總部位置設於長安城的南郊,而唐明宮地處長安城的中心,兩地相隔了幾乎大半個長安城的距離,車馬再快也至少需要五十分鍾的行程。
如此說來,陛下是在兩分鍾的時間內就決定了罷開手中一切事務,親自臨訪大理寺……而且這麽算還沒包括陛下閱覽審議稿的時間。
陛下這是在和淩煙閣搶時間啊……狄仁傑默默欣慰,眼下突然的情形其實早在他意料之中,隻是陛下的動作,比他想象得更快……
接著,他們一行人很快趕到了審議區的議事廳。狄仁傑將侍官們全部吩咐在外,獨自一人迎了進去。
在議事廳的主位上,身披紫曦皇袍,頭發盤成牡丹花狀的女人儼然正坐,喝著放涼了十五分鍾的茶,抬眼看向趕進門來的大理寺總卿。
“微臣狄仁傑來遲,請陛下恕罪。”
在狄仁傑走進三步距離準備恭敬行禮之前,武曌就直接拂手“免禮”,然後毫不耽擱地問道。
“我看過關於花木蘭的天字級審議稿了,內容細節我們先不談——正南和元芳是已經迴來了嗎?”
“是的。”狄仁傑麵對武曌,沉聲迴應道,“昨日清晨八點,鍾先生和元芳通過歸源令返迴大理寺……”
“帶迴了叛國出逃六個月的罪臣花木蘭。”
“花木蘭現在何處?”武曌神情明顯一變,橫眉冷視地問道。
“地下醫務區。”狄仁傑解釋道,“花木蘭在秦楚的千江嶺經曆了一場浩劫,被捕的時候已經虛弱至極,而且受了很重的傷……”
“你見過她了嗎?”武曌看著狄仁傑,目光一閃忽然問道。
“沒有。”狄仁傑下意識低下目光,說道。
“花木蘭負傷處於昏迷狀態,主治醫師說十天之內醒不過來……而且根據唐曌最高法的規定,身為大理寺總卿的我需要避嫌,除非有更高一級職權的人佐證擔保,否則我不能見她。”
直到說完話,狄仁傑都沒有抬起目光,一直靜靜地望著地麵。
大理寺總卿是大理寺的最高職權負責人,在唐曌國的官職地位等同三公,能比他職權還高一級的人——隻有唐曌國的皇上。
“你自己把握吧,法律問題上的擔保朕可以給你。”武曌凝思片刻後,沉聲說道。
“朕現在隻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武曌話說到一半就懸住了,而狄仁傑則敏銳地反應過來,抬頭神情嚴肅地說道。
“迴稟陛下,昨日鍾先生親自檢查過花木蘭的身體——確實在她體內發現了日月凰璽的存在……花木蘭,她的確是和國璽發生了某種奇怪的連係。”
在聽到“日月凰璽”的那一瞬間,武曌整張臉再次厲變,眼中目光變得異常嚴肅。
而狄仁傑觀察著武曌的神情,繼續說道:“所以現在要從花木蘭體內取出日月凰璽也還需要些時間,而且經過鍾先生的試探,似乎還在花木蘭體內發現了一樣更意想不到的東西……”
“意想不到?”武曌微微皺眉,反聲問道,“什麽東西?”
“這個……情況有些複雜,而且事關重大,連鍾先生也不敢輕易下斷論,需要請陛下親自去見花木蘭,親自判斷……”
武曌神色疑惑地看著狄仁傑,想不通他和鍾馗到底是發現了什麽不得了的事情,還必須要她來自己做判斷。
但是狄仁傑會說出這種話,就證明真的,事關重大了。
就在此時,三聲敲門聲忽然清脆響起,打破了兩人嚴密交談的氛圍。
狄仁傑下意識迴頭,看著緊閉的房門聽見外麵的一個侍官謹慎又焦急地喊道。
“稟報陛下、總卿大人,皇宮淩煙閣剛剛傳來書文,請求大理寺總卿狄仁傑狄大人在今日之內前往淩煙閣一趟,詳談今晨上傳的天字級審議稿之事。”
言畢之後,議事廳外的侍官立即保持沉默,不敢發出任何一絲多餘的聲音。
而議事廳內的兩人聽著火速傳來的訊息,也都一陣沉默之色。
“果然是來了。”片刻之後,武曌沉聲一歎。她目光凝思著,然後立刻看向狄仁傑,神情嚴肅地說道。
“懷英,你立刻就出發去淩煙閣,朕這裏也親自去看看花木蘭的情況——但不論怎樣,你剛才對朕說的話,都要保密。”
“我明白,陛下放心。”狄仁傑迴望著武曌的目光,心情篤定地說道。
——秦楚·鹹陽宮——
那隻雨燕落下窗格時,房間裏的氣氛正好變得沉寂起來。
鹹陽的風一如既往吹著不停,帶著夏末殘餘的燥熱,一遍又一遍掀起涼蔭。
而張良躺身坐在床頭,逆著光線凝望窗前的雨燕,安詳平靜。
他隻穿著一件素白的單衣,半身都沐浴在下午陽光裏,洗淨的臉龐不染塵埃,捧在手中的藥湯也漸漸溫涼。
自千江嶺一夜浩劫後,張良足足昏睡了九天才醒過來。曆經大難的他,不僅精力虛脫,而且積傷深重,雖然身體是在昏迷中得到了全麵的醫學治療,但是人醒過來以後也還是需要長時間的靜養,不然很容易落下病根。
所幸現在也正是該好好休息的時候,畢竟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而在張良的床尾邊上,劉邦正身端坐,目光沉默。
劉邦在所有經曆了千江嶺一劫的人中,是受傷最輕的,可以說在眾人保護之下他就沒受到什麽傷害。在軍隊營救的第二天後,他就完全恢複了過來,並果斷決議帶領眾人和軍隊入駐到距離千江嶺最近的鹹陽宮城,利用已經人去樓空、權勢盡廢的皇城作為他們休養善後的陣地,然後開始著手處理所有戰爭結束的軍政後事。
接著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裏他一直繁忙於大量的軍政要務,雖然心裏牽掛也無暇顧及昏迷養傷的張良,直到今天未月十三日的下午,他才難得抽出了一個時辰的時間來看望,解釋一些戰後發生的大小事情,尤其是張良最關心的那件事……
語盡之處,兩人都雙雙靜默。張良看著懸窗下的雨燕,而劉邦看著張良。
現在的他當然不複千江嶺那夜的瘋癲驚惶,已經恢複了本來的清醒神智,一身紫衣銀月甲潔淨如初,淺平的眉梢仍然溫和如常。隻是眼睛瞳孔的深處,比以前的任何時候都更多出了一絲不為人覺察的深沉。
許是經曆了生死往來的痛悟吧……
“所以現在的情況就如我所言,你怎麽想呢?子房。”沉默許久,劉邦終於還是開口了。他知道才蘇醒過來的張良接受這一切很困難,但是有些問題是必須麵對的。
張良於是緩緩迴過目光,但看著劉邦靜坐的側影,也還是什麽都沒說。
而劉邦輕歎一聲,隻好繼續說下去。
“花木蘭從頭到尾都沒有真誠過,不但對我們,對你也隱瞞了所有的事。”
“事實就是,她半年前在唐曌國犯下了多項重罪,為了叛逃保命才來到秦楚。接近你也接近我們,和我們這些素昧平生的人站在一條戰線,然後用我們所在秦楚的勢力作為她有效的保護傘。而且不知道,她來到秦楚是不是還帶著其他更不可揣測的目的……”
“從始至終她都沒有坦白過自己的過往,如果不是這次戰後事變,我手下的情報網都查不出事態已經變得這麽激烈,以至於讓唐曌國的官方勢力都冒險潛入秦楚,不擇手段要逮捕她。”
“你明白了嗎?子房。”話及此處,劉邦忍不住語重心長地歎道,“我們一直以來認識的‘花木蘭’,並不是她這個人的真麵目。”
張良沉靜的目光顫了一下,手裏緊緊抓著湯碗,嘴裏似有話卻幹涉著說不出口。
劉邦看著張良的樣子,沉了片刻也隻能歎出一口氣,“可你心裏還是擔心她……”
“那……他們”張良聽著劉邦的話,緊皺的眉頭緩下些許,然後輕聲說道,“唐曌的人,會怎麽處置她?”
“唐曌是以法治國的啊。”劉邦看著張良,眼神沉重而由衷,“你我都清楚,即使沒見過也能想象,一個完全以法律治理的國家處理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留情的。”
“雖然不清楚唐曌國論刑的具體法案,但是花木蘭曾一舉犯下多項罪名,最要命的是她還盜走了唐曌國的傳國國璽——日月凰璽——那麽多罪加在一起,不管怎麽算她都難逃重刑的。”
“會死嗎?”張良幾乎下意識吐出了這幾個字。話音才出,他自己也驚覺過來,緩緩抬起目光,看向劉邦。
而劉邦凝視著他的目光,眼神複雜地說道。
“子房,你要明白,花木蘭的事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再幹涉了!”
“這是唐曌國的內事,而且還是關係到了他們國家法律執行的重要事件,現在花木蘭已經被逮捕迴了唐曌境地,如果我們再有任何插足就是在挑起國家層麵的矛盾了。”
“雖然他們的官方勢力這次擅入秦楚執行逮捕任務的行為很不妥當,但是除了逮捕花木蘭之外,他們從頭至尾沒有涉足我國所有的在發事件,也沒有對秦楚造成任何形式的國家資源損失——別忘了,這段時間裏的秦楚是一直處於政權崩解的內亂狀態啊。”
“所以從原則上來講,他們也是很尊重我國的主權了——無論如何,我們現在都沒有理由去幹涉別人國家的事!”
張良聽著這些話,目光變得越來越沉默,但是在瞳孔的深處,他其實明白,他明白劉邦的憂慮也明白劉邦的意思。
他知道自己現在就該倒頭再睡上一覺,醒來的時候就把什麽都忘掉。
“就算了吧,子房。”而劉邦最後還在語重心長地說道,“有些道理不必我來跟你強調的——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你和花木蘭的緣分,也就到此為止了。”
到此為止了。
聽到這句話的瞬間,張良整個心都不禁地震動了一下。
但是劉邦的冰冷直言並沒有錯,是該到此為止了。
“其實我今天來不隻是要告訴你花木蘭的事情的。”話說著,劉邦的語氣又忽然緩和了下來,“更重要的還是想和你分析一下秦楚未來的大事。”
劉邦話鋒一轉,張良的眼睛也霎時明亮了些許。
三年內亂困局,一朝顛覆戰役,千江嶺燭龍浩劫後,秦皇嬴政、元帥白起、楚王項羽全都喪生,尚且存活的均權人羋月也不知蹤影,整個秦楚國的權力高層已經幾近架空。
因此百廢待興,萬民待安的亡國殘景下,秦楚目前最首要的任務,就是要重建政權體係。
而這一曆史重任,自然是落在了秦楚最後一個健在的權位人物,漢王劉邦的身上。
時代變了,從千江嶺一難裏僥幸存活下來的劉邦,現在需要站在秦楚的風口浪尖,去力挽時代的狂瀾了。
“當然你現在的心情肯定很亂,也不願意摻和什麽事,但我還是先把話放在這裏吧。”劉邦目光凝思著說道。
“曾經去鳳岐山拜訪的時候,我從薑公那裏了解到,你有很大的軍事政治才能,也有過一定從政為官的意願,隻是在鳳岐山上從學多年並無機遇。”
“老實說,從你還在那山上譯讀古書時,我就對你關注有加,後來相處了這麽久,我也對你的才智和潛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而眼下是一個很好也很重要的時機——我作為一個朋友,也作為秦楚國的漢王,誠心邀請你與我一起重建秦楚的政權體係,複興這個千年古國的和平與輝煌。”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隻要你願意,在政權重建後出任秦楚的一國之相絕無問題。”劉邦凝視著張良的眼睛,一邊期待著灼熱的光亮,一邊信誓旦旦地承諾,“好好想想,你今年才二十四歲啊。”
“憑著你在鳳岐山上積累了二十年的才識與能力,隻要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你將成為秦楚整個千年曆史上,最年輕的丞相!”
而張良沉靜地聽著,目光深處確實亮起了一觸微芒,很灼熱,也很迷惘。
“你不必急著給我答複,我等你。”劉邦最後平聲說著,從床上站起身來,“趁著你休養的這段時間,好好把未來的道路思量一下。”
“嗯。”張良見劉邦起身,便也溫和了目光,認真地迴應道,“我會的。”
“快把藥喝了吧,該涼了。”劉邦看了一眼張良捧在手中的藥湯,便轉身離去了。
直到門前的時候,他才頓了一下,似有猶豫地轉過身,深沉地看向張良。
“子房,容我再多言一句。”
“你還年輕,天涯何處無芳草。兒女情長終是小事,男人的目光還是要放得長遠。”
言罷,劉邦掩門而去。
而張良捧著手裏已經溫度的藥湯,沉默片刻後抵著嘴邊緩緩喝下。
他控製著自己的思緒,盡可能什麽都不去想,就讓心安然如鏡。
當平靜的目光再落向光芒,那隻雨燕已不在懸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