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他身旁的春哥兒就穿得樸素多了,但也能看出來這布料都是好的,手腕上還帶著銀手鐲呢。
鋪子裏的哥兒女娘圍著兩人,都誇芳姐兒的襖子好看,芳姐兒也不是那愛炫耀的人,「哪有,我就捨得買這麽一身的料子,那緞子多貴呀,你們想買不也都買得起嘛。」
芳姐兒這說得是實話,這鋪子裏哥兒女娘都幹了兩年了,這誰手裏還沒些銀子呢,想買匹緞子還是能買得起的,就是捨不得花銀子罷了。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可不是嘛,這鋪子裏的哥兒女娘有好幾個都給自己買了銀手鐲了,現在不僅她們家裏日子過得寬裕,整個青牛村都比之前過得好。
鋪子裏的野菜菌菇這些都是在村子裏收的,雖然有的人家沒有小孩在鋪子裏幹活,但有些額外的收入,生計也好過了不少。
又聽說兩人如今當了掌櫃了,一人管著一間鋪子,眾人很是羨慕,梅花眼睛亮晶晶地問道:「那不是和桂枝嫂子一樣了,好厲害呀。」
「哪有,我兩哪能和桂枝嫂子比呀,桂枝嫂子一下子管著四間鋪子呢,我們才一人管一間,也沒有這大。」
不管鋪子大的小的,一個哥兒女娘能當掌櫃的,這已經夠風光了,眾人紛紛說著恭喜,也希望以後能做個掌櫃的。
眾人說了一會兒話就到了開鋪子的時候,現在天冷正是火鍋鋪子生意好的時候,這一開門就陸陸續續上人了。
芳姐兒和春哥兒兩人也迴隔壁院子了,如今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多虧了跟著林小嬤了,這下看看誰家還敢看不起哥兒女娘。
晌午飯林清在這吃的,李桂枝下廚弄了一桌子的菜,飯桌上林清又和李桂枝商量了給鋪子裏夥計發年禮,臘月二十七關鋪子,一人兩隻雞一條肉在加二兩銀子。
李桂枝滿臉地笑意,「要是被她們知道不知道高興成什麽樣呢。」
吃了飯林清讓他大哥和芳姐兒一行人先迴去了,趁著現在雪落得不厚得趕緊迴去了,要不然路不好走。
他再在鎮上住上兩天,等給鋪子裏夥計發了年終獎在走,順帶看看鋪子有啥地方需要改進的。
好在是下雪了馬車走慢些就是了,三輛馬車有兩輛是雇的,林清和兩個馬夫說了啥時候過來接他們,又多給了一些銀子,讓今天迴來的時候在鎮上住一晚明日在走。
兩個馬夫很是高興,主人家厚道,他們送這一趟還多掙了不少的銀子。
林二姐兒和老朱提著包裹就迴去了,兩人住在鎮上,迴家收拾收拾就行了。
李桂枝聽說林清要著這住兩天,她很是高興,忙把屋子給收拾了出來,林清和秦釗一屋,秦小花和竹哥兒蘭哥兒睡在一屋。
馬夫是自己人,就給安排在了隔壁住。
現在鋪子裏事也不多,李桂枝也不用怎麽盯著,鋪子裏夥計該幹啥幹啥,都不用怎麽操心的。
林清之前帶的三個小哥女娘也在鋪子裏呢,三人跟著在鋪子裏學記帳呢,小孩子天性活潑,木哥兒幾人正在和秦小花他們在院子裏玩雪呢。
林清坐在堂屋抱著湯婆子暖手,看著幾個小孩子嘰嘰喳喳鬧成一團。
李桂枝也坐在一旁和林清說著閑話,「秦大家的事我還沒和你說吧,本來不幹咱的事的,但秦大家的做法也太膈應人了。」
「咋了?」
「小釗不是考中了案首嘛,這趙秋霞就滿大街宣揚他家是小釗的大伯家,你家和秦大家啥關係,咱村裏人都是知道的,但外村人不知道呀,趙秋霞就仗著小釗的名聲,還真給芸娘嫁到了鎮上。」
「沒事,不礙著咱就行了。」
「我心裏就是膈應,這還不算什麽,還有他家那個勞什子娘舅,也說自己是小釗的舅老爺,不少人給他送禮,這事我都聽說了,這衙門裏的事咱也不懂,也不知道對小釗有影響沒。」
林清皺了皺眉,秦芸就不說了,那家姓宋的是怎麽迴事呀,仗著秦釗的名頭收禮,也虧他想的出來。
「確實不太好,一會兒讓鋪子裏夥計跑一趟下個拜帖,明日我和秦釗去裏正那走一趟,這過年呢,剛好去送個年禮。」
「行。」
林清今年在縣城呢,哪裏知道他們人都走了,這姓宋的老頭還仗著秦釗的名聲作威作福的,這才是個秀才,若是以後真中舉了,那他豈不是得橫著走了。
宋書吏今年可以說是過得得意,他也是個秀才,但一直考不中舉人,就在衙門做了個書吏,因為年紀大人又酸腐,沒少被同僚給看不起。
之前趕過去沾光,誰知道秦大家和秦釗家早鬧翻了,光沒沾到不說,還被一些鄉野村婦嘲笑。
但宋書吏那會兒在衙門說了,這今年安平縣的案首是他的親戚,他一迴來就被同僚衙役圍起來恭喜。
宋書吏雖然有些心虛,但又覺得威風,他之前被人家排擠,現在一個個臉上都帶著諂媚的笑,他心裏得意了不少。
之前他還遮掩遮掩,說他是秦釗的舅老爺,但要謙虛一些,這才是中了個秀才而已。
就這他在衙門裏就少不了人巴結,後來又聽說秦釗他們去了安平縣求學,他就更加肆無忌憚了起來,反正也沒人知道,他說是就是。
宋書吏這一年可以說是過得風光無限,這臨近年關了,來送禮的又不少。
有送雞的,送鴨的,送魚的,一家人吃得那是滿麵油光,過來送禮的人還得對坐在堂前的宋書吏客客氣氣地奉承,誰叫人家多了門有出息的親戚呢。
鋪子裏的哥兒女娘圍著兩人,都誇芳姐兒的襖子好看,芳姐兒也不是那愛炫耀的人,「哪有,我就捨得買這麽一身的料子,那緞子多貴呀,你們想買不也都買得起嘛。」
芳姐兒這說得是實話,這鋪子裏哥兒女娘都幹了兩年了,這誰手裏還沒些銀子呢,想買匹緞子還是能買得起的,就是捨不得花銀子罷了。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可不是嘛,這鋪子裏的哥兒女娘有好幾個都給自己買了銀手鐲了,現在不僅她們家裏日子過得寬裕,整個青牛村都比之前過得好。
鋪子裏的野菜菌菇這些都是在村子裏收的,雖然有的人家沒有小孩在鋪子裏幹活,但有些額外的收入,生計也好過了不少。
又聽說兩人如今當了掌櫃了,一人管著一間鋪子,眾人很是羨慕,梅花眼睛亮晶晶地問道:「那不是和桂枝嫂子一樣了,好厲害呀。」
「哪有,我兩哪能和桂枝嫂子比呀,桂枝嫂子一下子管著四間鋪子呢,我們才一人管一間,也沒有這大。」
不管鋪子大的小的,一個哥兒女娘能當掌櫃的,這已經夠風光了,眾人紛紛說著恭喜,也希望以後能做個掌櫃的。
眾人說了一會兒話就到了開鋪子的時候,現在天冷正是火鍋鋪子生意好的時候,這一開門就陸陸續續上人了。
芳姐兒和春哥兒兩人也迴隔壁院子了,如今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多虧了跟著林小嬤了,這下看看誰家還敢看不起哥兒女娘。
晌午飯林清在這吃的,李桂枝下廚弄了一桌子的菜,飯桌上林清又和李桂枝商量了給鋪子裏夥計發年禮,臘月二十七關鋪子,一人兩隻雞一條肉在加二兩銀子。
李桂枝滿臉地笑意,「要是被她們知道不知道高興成什麽樣呢。」
吃了飯林清讓他大哥和芳姐兒一行人先迴去了,趁著現在雪落得不厚得趕緊迴去了,要不然路不好走。
他再在鎮上住上兩天,等給鋪子裏夥計發了年終獎在走,順帶看看鋪子有啥地方需要改進的。
好在是下雪了馬車走慢些就是了,三輛馬車有兩輛是雇的,林清和兩個馬夫說了啥時候過來接他們,又多給了一些銀子,讓今天迴來的時候在鎮上住一晚明日在走。
兩個馬夫很是高興,主人家厚道,他們送這一趟還多掙了不少的銀子。
林二姐兒和老朱提著包裹就迴去了,兩人住在鎮上,迴家收拾收拾就行了。
李桂枝聽說林清要著這住兩天,她很是高興,忙把屋子給收拾了出來,林清和秦釗一屋,秦小花和竹哥兒蘭哥兒睡在一屋。
馬夫是自己人,就給安排在了隔壁住。
現在鋪子裏事也不多,李桂枝也不用怎麽盯著,鋪子裏夥計該幹啥幹啥,都不用怎麽操心的。
林清之前帶的三個小哥女娘也在鋪子裏呢,三人跟著在鋪子裏學記帳呢,小孩子天性活潑,木哥兒幾人正在和秦小花他們在院子裏玩雪呢。
林清坐在堂屋抱著湯婆子暖手,看著幾個小孩子嘰嘰喳喳鬧成一團。
李桂枝也坐在一旁和林清說著閑話,「秦大家的事我還沒和你說吧,本來不幹咱的事的,但秦大家的做法也太膈應人了。」
「咋了?」
「小釗不是考中了案首嘛,這趙秋霞就滿大街宣揚他家是小釗的大伯家,你家和秦大家啥關係,咱村裏人都是知道的,但外村人不知道呀,趙秋霞就仗著小釗的名聲,還真給芸娘嫁到了鎮上。」
「沒事,不礙著咱就行了。」
「我心裏就是膈應,這還不算什麽,還有他家那個勞什子娘舅,也說自己是小釗的舅老爺,不少人給他送禮,這事我都聽說了,這衙門裏的事咱也不懂,也不知道對小釗有影響沒。」
林清皺了皺眉,秦芸就不說了,那家姓宋的是怎麽迴事呀,仗著秦釗的名頭收禮,也虧他想的出來。
「確實不太好,一會兒讓鋪子裏夥計跑一趟下個拜帖,明日我和秦釗去裏正那走一趟,這過年呢,剛好去送個年禮。」
「行。」
林清今年在縣城呢,哪裏知道他們人都走了,這姓宋的老頭還仗著秦釗的名聲作威作福的,這才是個秀才,若是以後真中舉了,那他豈不是得橫著走了。
宋書吏今年可以說是過得得意,他也是個秀才,但一直考不中舉人,就在衙門做了個書吏,因為年紀大人又酸腐,沒少被同僚給看不起。
之前趕過去沾光,誰知道秦大家和秦釗家早鬧翻了,光沒沾到不說,還被一些鄉野村婦嘲笑。
但宋書吏那會兒在衙門說了,這今年安平縣的案首是他的親戚,他一迴來就被同僚衙役圍起來恭喜。
宋書吏雖然有些心虛,但又覺得威風,他之前被人家排擠,現在一個個臉上都帶著諂媚的笑,他心裏得意了不少。
之前他還遮掩遮掩,說他是秦釗的舅老爺,但要謙虛一些,這才是中了個秀才而已。
就這他在衙門裏就少不了人巴結,後來又聽說秦釗他們去了安平縣求學,他就更加肆無忌憚了起來,反正也沒人知道,他說是就是。
宋書吏這一年可以說是過得風光無限,這臨近年關了,來送禮的又不少。
有送雞的,送鴨的,送魚的,一家人吃得那是滿麵油光,過來送禮的人還得對坐在堂前的宋書吏客客氣氣地奉承,誰叫人家多了門有出息的親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