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情況下,儒家除了一小部分比較開放的學子投入了心學的懷抱之外,其他幾個派別,在遼國根本混不開,隻能一門心思留在大漢,等待時機。而其他學派卻是得到了遼國那邊的資助,也開始大開方便之門,跟儒家搶起了生源。人家也是在投資未來,他們覺得,劉昌十有是下一任漢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徒子徒孫也正好能趕上為新君效力。
不管怎麽說,這些學派活躍起來之後,劉恆選擇也比較多,比起用這些已經失去了父輩的能耐乃至心氣的二世祖,劉恆更喜歡用沒什麽根基的人,這些沒什麽根基的人想要在朝堂立足,隻能依賴於他這個天子的信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恆真不打算再慣著這些所謂的功臣之後,沒錯,他們是功臣,但是大漢給他們的還不夠嗎?結果呢,一個個打著忠君愛國的旗號,實際上都是一幫亂臣賊子。
不過,哪怕這些功臣之後,小辮子一大堆,實際上,隻要願意去找,朝堂上這些人,哪個真的就沒有把柄呢?大概也就是申屠嘉這樣的,一直以來嚴於律己,沒有真正觸犯過律法。其他那些,別說是私底下的作派了,就算是在公開的場合,出格的事情也是有不少的。隻是,劉恆也不能因為這些事情就對這些功臣之後下手,這難免要被人說成是刻薄寡恩。可若是他們自個牽扯到謀反之類的事情裏頭,那就不一樣了。謀反就是典型的不可赦的罪名,但凡是摻和到了這事上頭,你越是有功,越是皇親國戚,越是要追究,因為普通百姓謀反,或許無非就是吃不飽肚子,受了欺壓,除非是遇上亂世,否則的話,等待他們的隻有被鎮壓,他們本身造反也不像是李逵那樣,什麽「殺上東京,殺了皇帝,奪了他鳥位」之類的。而輪到這些人造反,他們是有取而代之的本錢的,所以,一般平民百姓造反,朝廷一般就是誅殺首惡,從者不會從重處理,而若是官員貴族造反,那就是九族跟著陪葬的下場,因為他們有造反的能力和動機。而對於那些官員貴族來說,一旦上頭想要用造反謀逆之類的罪名來收拾你,那麽你最好真的在造反!
劉恆如今就是在釣魚,結果這些誌大才疏的二代們,還真的上鉤了。這裏頭也有李達的推手,當初呂氏就是因為意圖謀逆這個罪名被斬盡殺絕的,那麽,呂家的仇人死在這個罪名上頭,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所以,李達的人一直也在暗地裏頭挑撥離間,叫這些人一個個生出了不安分的心思來。比如說,陳平的孫子陳恢,陳平的兒子陳買隻做了不到三年的曲逆侯就去世了,爵位傳到了陳恢手上。如果說陳買還算是小心安分的話,陳恢就沒這個優點了,陳恢就是比較典型的那種三世祖,他從小富貴,養尊處優。陳買成長過程中,經歷過陳平被各種猜忌,不得不低調做人的階段,而陳恢懂事的時候,已經是呂後執政期間,呂後倒是挺喜歡用陳平,因為陳平這個人,是真的很好用。沒有經歷過陳平的低穀期,陳恢自然養成了傲慢跋扈的性情!
陳買活著的時候還管得住兒子,陳買一死,陳恢在家最大,他自覺曲逆侯一脈功勞蓋世,結果祖父一死,自家就被遺忘在封地,心中很是憤憤不平。陳家又有人總是在陳恢耳邊憂心忡忡,表示天子若是想要立遼王為嗣,那麽,陳家必定會被清算,到時候,陳家的富貴也就到頭了。
陳恢聽著,哪裏願意坐以待斃,他倒是吸收了周勃的教訓,沒有明麵上弄什麽甲士護衛,私底下卻是做了不少出格的事情,又跟劉濞那邊交流甚密。陳平初封的時候,在一眾功臣之中並不出挑,但是他多次因功益封,曲逆侯一脈食邑產業也因此愈發壯大起來,所以,曲逆侯封國裏頭,好東西還是不少的,陳恢還私底下從遼國購買精鐵,轉賣給吳國。吳國雖說自個能從遼國採購鐵錠,但是他們也知道,跟自己相比,遼王還是跟天子更親近,擔心被劉昌賣了,所以,明麵上購買的精鐵其實有限,更多的還是從其他渠道購買,其中就有陳恢這樣私底下存了不軌之心的。
陳恢自以為自己做得隱秘,實際上,一切都被看在眼裏。其他那些暗地裏頭小動作不斷的侯國同樣如此,劉恆早就將這些記在了小本本上,就打算什麽時候一網打盡。
就在那些朝臣徹侯跟吳國楚國愈發勾搭不清的時候,劉啟他們兄弟正式離開長安,前往自己的藩國就藩,在他們出發的時候,他們的使者已經先行一步,往遼國而去,準備先將遼國的第一批援助弄迴各自的封國,好讓他們在自己封國渡過的第一個冬天好過一些。
這個季節卻也是匈奴那邊與遼國大規模交易的時節,邊市上一下子變得愈發熱鬧起來。
第105章
何羊揣著手,走在邊市裏頭,準備額外採買一些東西,現在經常往來於邊市的匈奴人已經習慣於為自己取一個漢人的名字,何羊部族的草場裏就有一條河流,幹脆就以此為姓,他原本的匈奴名字意思就是黑羊,因此,幹脆就給自己取了個漢名叫做何羊。
何羊原本隻是普通的牧民,他個頭小,力氣也不算大,以前在部族裏麵地位並不高,但是,他很擅長養羊,他負責的羊群生病少,也更能養膘,所以很快在部族裏麵脫穎而出。
何羊也知道自己的優勢,因此,上一次來邊市的時候,還跟著邊市的獸醫學了一點醫術,現在連牛馬的一些毛病也能看。所以,如今他們部族要來邊市,其他人可以不來,何羊是要過來的。<="<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不管怎麽說,這些學派活躍起來之後,劉恆選擇也比較多,比起用這些已經失去了父輩的能耐乃至心氣的二世祖,劉恆更喜歡用沒什麽根基的人,這些沒什麽根基的人想要在朝堂立足,隻能依賴於他這個天子的信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恆真不打算再慣著這些所謂的功臣之後,沒錯,他們是功臣,但是大漢給他們的還不夠嗎?結果呢,一個個打著忠君愛國的旗號,實際上都是一幫亂臣賊子。
不過,哪怕這些功臣之後,小辮子一大堆,實際上,隻要願意去找,朝堂上這些人,哪個真的就沒有把柄呢?大概也就是申屠嘉這樣的,一直以來嚴於律己,沒有真正觸犯過律法。其他那些,別說是私底下的作派了,就算是在公開的場合,出格的事情也是有不少的。隻是,劉恆也不能因為這些事情就對這些功臣之後下手,這難免要被人說成是刻薄寡恩。可若是他們自個牽扯到謀反之類的事情裏頭,那就不一樣了。謀反就是典型的不可赦的罪名,但凡是摻和到了這事上頭,你越是有功,越是皇親國戚,越是要追究,因為普通百姓謀反,或許無非就是吃不飽肚子,受了欺壓,除非是遇上亂世,否則的話,等待他們的隻有被鎮壓,他們本身造反也不像是李逵那樣,什麽「殺上東京,殺了皇帝,奪了他鳥位」之類的。而輪到這些人造反,他們是有取而代之的本錢的,所以,一般平民百姓造反,朝廷一般就是誅殺首惡,從者不會從重處理,而若是官員貴族造反,那就是九族跟著陪葬的下場,因為他們有造反的能力和動機。而對於那些官員貴族來說,一旦上頭想要用造反謀逆之類的罪名來收拾你,那麽你最好真的在造反!
劉恆如今就是在釣魚,結果這些誌大才疏的二代們,還真的上鉤了。這裏頭也有李達的推手,當初呂氏就是因為意圖謀逆這個罪名被斬盡殺絕的,那麽,呂家的仇人死在這個罪名上頭,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所以,李達的人一直也在暗地裏頭挑撥離間,叫這些人一個個生出了不安分的心思來。比如說,陳平的孫子陳恢,陳平的兒子陳買隻做了不到三年的曲逆侯就去世了,爵位傳到了陳恢手上。如果說陳買還算是小心安分的話,陳恢就沒這個優點了,陳恢就是比較典型的那種三世祖,他從小富貴,養尊處優。陳買成長過程中,經歷過陳平被各種猜忌,不得不低調做人的階段,而陳恢懂事的時候,已經是呂後執政期間,呂後倒是挺喜歡用陳平,因為陳平這個人,是真的很好用。沒有經歷過陳平的低穀期,陳恢自然養成了傲慢跋扈的性情!
陳買活著的時候還管得住兒子,陳買一死,陳恢在家最大,他自覺曲逆侯一脈功勞蓋世,結果祖父一死,自家就被遺忘在封地,心中很是憤憤不平。陳家又有人總是在陳恢耳邊憂心忡忡,表示天子若是想要立遼王為嗣,那麽,陳家必定會被清算,到時候,陳家的富貴也就到頭了。
陳恢聽著,哪裏願意坐以待斃,他倒是吸收了周勃的教訓,沒有明麵上弄什麽甲士護衛,私底下卻是做了不少出格的事情,又跟劉濞那邊交流甚密。陳平初封的時候,在一眾功臣之中並不出挑,但是他多次因功益封,曲逆侯一脈食邑產業也因此愈發壯大起來,所以,曲逆侯封國裏頭,好東西還是不少的,陳恢還私底下從遼國購買精鐵,轉賣給吳國。吳國雖說自個能從遼國採購鐵錠,但是他們也知道,跟自己相比,遼王還是跟天子更親近,擔心被劉昌賣了,所以,明麵上購買的精鐵其實有限,更多的還是從其他渠道購買,其中就有陳恢這樣私底下存了不軌之心的。
陳恢自以為自己做得隱秘,實際上,一切都被看在眼裏。其他那些暗地裏頭小動作不斷的侯國同樣如此,劉恆早就將這些記在了小本本上,就打算什麽時候一網打盡。
就在那些朝臣徹侯跟吳國楚國愈發勾搭不清的時候,劉啟他們兄弟正式離開長安,前往自己的藩國就藩,在他們出發的時候,他們的使者已經先行一步,往遼國而去,準備先將遼國的第一批援助弄迴各自的封國,好讓他們在自己封國渡過的第一個冬天好過一些。
這個季節卻也是匈奴那邊與遼國大規模交易的時節,邊市上一下子變得愈發熱鬧起來。
第105章
何羊揣著手,走在邊市裏頭,準備額外採買一些東西,現在經常往來於邊市的匈奴人已經習慣於為自己取一個漢人的名字,何羊部族的草場裏就有一條河流,幹脆就以此為姓,他原本的匈奴名字意思就是黑羊,因此,幹脆就給自己取了個漢名叫做何羊。
何羊原本隻是普通的牧民,他個頭小,力氣也不算大,以前在部族裏麵地位並不高,但是,他很擅長養羊,他負責的羊群生病少,也更能養膘,所以很快在部族裏麵脫穎而出。
何羊也知道自己的優勢,因此,上一次來邊市的時候,還跟著邊市的獸醫學了一點醫術,現在連牛馬的一些毛病也能看。所以,如今他們部族要來邊市,其他人可以不來,何羊是要過來的。<="<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