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如今同樣對新生兒的降生感到高興,畢竟,他一方麵不需要付出什麽,另一方麵,他是真的有王位乃至皇位需要繼承人!這天下無比廣闊,多的是還沒有開發的地方,不趁著現在還沒人占領的時候先占下來,難道指望子孫還能一直保持這樣的進取心嗎?何況,技術的發展必然伴隨技術的外溢,現在他們還能保持技術上的壓製,但是後來呢?萬一出個崽賣爺田不心疼的貨色,將先進技術傳播出去了,別人彎道超車,那可就真的把後人給坑了。


    與劉昌的春風得意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劉恆了,劉恆自從做了天子之後,即便依舊專寵慎夫人,但是後宮卻再無所出。薄太後不喜歡慎夫人,因此建議廣選美人進宮,但是劉恆直接否決了這事,他這個年紀,實際上對於美色已經沒有太多需求了。另外,他也找到了新的愛好。


    老劉家的人對於搞斷袖總是很擅長的,從劉邦開始,幾乎每一代皇帝都有男寵,像是劉徹,更是玩得花,他從年輕到年邁,身邊的美男子就沒斷檔過。


    劉恆也是如此,他如今就在專寵鄧通,鄧通是個美男子,而且還很是殷勤小意,侍奉劉恆比常年伺候劉恆的宦官還周到,最重要的是,他還肯背鍋。


    劉恆之前就想過要改革錢幣,這些年來,市麵上各種莢錢混雜,誰都敢在鑄幣上插一腳,不知道多少人借著鑄幣來掙錢,最後倒黴的都是底層百姓,百姓賣東西拿到的都是劣錢,偏偏交口錢的時候,官府卻不肯認,要打折收,那些貴族豪商拿著劣錢買百姓的東西,卻在百姓來買東西的時候不肯將一枚劣錢當做一個錢收。以至於百姓平常交易,根本不用錢,而是直接以物易物。


    很多時候,政令下達的時候是一個樣,下麵人行使的時候又是一個樣,劉恆各種與民生息,但是到了下麵操作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像是這種莢錢,就嚴重影響了漢室的公信力,劉恆之前嚐試過叫少府鑄幣,結果根本沒掀起什麽風浪來,少府鑄造的錢很精美,但是流通出去之後,很快就被人熔化重鑄,一個錢就變成了兩個錢,繼續禍害百姓。


    劉恆如今也是下了狠心,必須要整頓起來,所以,他得將流通的錢規範起來,比如說,仿照遼國的五銖錢,鑄造大漢的五銖錢。遼國在貨幣上沒吃過什麽虧,他們從來隻認遼國鑄的五銖錢還有金幣。遼國的鑄幣技術非常高超,很難仿造,或者說,仿造成本很高。劉恆當年放開了鑄幣的權限,如今又不好說話不算話,直接收迴,所以,他需要做的就是將五銖錢變得便於攜帶使用,最重要的是,盡可能讓人仿製起來無利可圖,然後,在朝廷參與的錢幣流通中,規定隻認五銖錢。


    這種事情是得罪人的事,不能讓少府做,少府做了,大家就要懷疑劉恆是想要反悔,收迴民間鑄幣的權力,到時候隻怕不知道多少人要嚷嚷著劉恆與民爭利,所以,得找其他人去做。但是一般人是背不起這個鍋的,鄧通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因此,劉恆以賞賜的名義,將蜀地的銅山賞賜給了鄧通,又許了他鑄幣的權力,如此,朝臣隻能說劉恆對鄧通一個男寵太偏頗,卻無法過多指摘,畢竟,天子寵愛一個男子,隻是賞賜給他一座錢山,又不是給他封侯,這算什麽呢?如張蒼這樣的,自然知道劉恆這一手並不單純,但是,張蒼對此也是樂見其成,說白了,如今幣製的混亂早就讓張蒼頭疼了,國庫裏頭,甭管百姓交的是什麽,但是,送到國庫的,卻是質量糟糕的莢錢,搬運的時候一個不小心,都能碎裂一地。這也是地方官府撈錢的常例,他們自個也私下鑄錢,將好錢變成劣錢,多出來的就是他們的收入。


    張蒼這樣的聰明人能看明白,其他人卻未必能想明白,或者說,他們因為閱歷的問題,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到這些,比如說劉啟。


    第101章


    劉啟很缺錢,作為皇子,份例很有限,竇皇後三個兒女,個個都要貼補,她本來算是側室扶正,許多時候更要嚴格要求自己。慎夫人能做的事情,她反而不能做。像是慎夫人借著劉恆的寵愛,挖少府的牆腳挖得不亦樂乎,而竇皇後卻隻能賢良淑德,簡樸寬恕。如此,她手裏能有多少錢財呢!


    劉啟如今不打算做太子了,因此,也沒打算再壓抑自己的本性,他新納了好些個美人,這些美人都是要花錢的。另外,他琢磨著將來分封出去,也得有足夠的人手,當初劉昌要不是遇上了呂家的餘黨,他也不能那麽順利,而想要足夠的人手,指望著劉恆或者是劉昌給他安排,顯然不靠譜,若是此時他已經分封出去也就罷了,偏偏到現在位置,劉恆依舊沒有冊封諸子的意思,這也導致了劉啟來錢的渠道很少,將上次倒賣遼國特產的錢花完了之後,很快又捉襟見肘起來。


    劉啟窮得叮噹響,結果自家父皇看不到兒子窮,反而擔心自個的男寵受窮,直接給人家一座銅山,讓他可以自己鑄幣,這就叫劉啟難免有些酸溜溜的。劉啟縱然明白劉恆不是那等色令智昏的性子,其中定然也有些深意,但是在涉及到利益的時候,劉啟依舊看鄧通不順眼。


    「你啊,就算是不喜歡鄧通,也別給人家臉色看!」竇皇後瞧著劉啟如此,簡直是頭疼,她之前在知道劉啟居然對劉昌服了軟的時候,一方麵有些驚訝,另一方麵也是鬆了口氣的,如今的情勢在竇皇後看來已經比較明朗了,就算是許多朝臣還死撐著,但是竇皇後卻是明白,劉恆那邊已經下定了決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啟又沒能表現出足以讓劉恆另眼相看的優勢,即便是想爭,也無從爭起。何況,竇皇後之前就意識到,慎夫人私底下已經跟遼國那邊達成了一致,慎夫人族中已經有人去了遼國,在那邊擔任了官職,這無疑是慎夫人向劉昌表達的善意。竇皇後瞧著兒子為了錢財的事情捉襟見肘,也已經考慮著讓竇家人跟遼國搭上線了!到時候,劉昌登基,她跟著兒子去封國做王太後便是,總不會比當年更差了。<="<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今天也在謀朝篡位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雲煙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雲煙波並收藏今天也在謀朝篡位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