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殿下,男人不能當老婆 作者:Lafuuu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趕在下值前將寫好的文章交給國子學,這才,轉過熟悉的青石板街道下值,上了馬車卻發現已有人在等他。
霍靖川目不轉睛地盯著人看,可惜謝柏崢對這份含情脈脈無動於衷:「今日吏部議定了撫恤董縣令一事。」
霍靖川:「……」
「若還想為你皇兄說好話,那還是省省吧。」馬車很小,塞下兩個人必定要摩肩接踵,謝柏崢淺淺靠在霍靖川肩上,語氣不甚好地說:「我同陛下沒有兄弟感情,更不想知道做皇帝究竟有何苦衷。」
「董繼榮至少有一個失職的罪過,死得也算不上幹淨,不治罪也就罷了,怎麽還成了忠義之士要昭告天下地褒獎他?」
「那受酷吏所害的百姓算什麽,算他們倒黴?」
霍靖川苦笑:「……不是說好不提了?」
「我真是不明白你們在想什麽。」謝柏崢甕聲甕氣地,一手扯著霍靖川的衣領,仰起頭:「那你呢?今日去見誰了?是顧僉事那裏有什麽消息麽?」
霍靖川搖頭,並不隱瞞道:「內廷傳出消息,昨日晚,皇兄其實下了兩道聖旨。第一道聖旨發給吏部,第二道則是著令大理寺重審董繼榮一案,還忠臣一個清白。最遲明日,新卷宗與你們擬定的撫恤詔書便會一同發往各部,昭告天下。」
「他為何要這樣掩耳盜鈴?」謝柏崢不理解。
「皇兄這是鐵了心要逼那些寒門進士與世家切割,挖出所有被豪強隱匿的田土。」霍靖川說著,逐漸收聲。
「令皇兄真是好高遠的誌向。」謝柏崢冷笑一聲,「他就沒想過放過一個董繼榮,會有多少個趙繼榮、錢繼榮出現?」
「……」
謝柏崢煩躁地閉上眼,什麽話也不想說了。
霍靖川啞口無言地看著謝柏崢,他並非不知道當下的處置不妥當,可更知道他那位皇兄的決心。
-
皇帝下發給吏部和大理寺的聖旨是從宮裏直接傳出來的,並未經過內閣商議,更沒有經過六科,而是直接下發到吏部和大理寺衙門。
從頭到尾,皇帝都沒有見過內閣諸位大臣。
內閣在等待皇帝召見的同時,甚至還討論了如何防範董繼榮之禍再次發生,已準備好了下發至各巡撫衙門,要求加強防範的文書。
可他們前一日才商議完,第二日便收到了吏部呈交詔書,甚至是謝柏崢這個國子學實習生都比內閣首輔更早知道皇帝對此事的裁決。
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內閣原本是機要大臣,相當於皇帝的智囊團,是要給皇帝出謀劃策的。可大概是皇帝也知道自己的這個決斷會被內閣勸阻,就不想與他們爭辯,直接叫太監下旨。
內閣首輔張大人與次輔吳大人麵麵相覷,這兩位內閣話事人都不知該作何感想,這世間豈有見不到皇帝的內閣首輔。
這歷來的內閣大學士,都是兩條腿走路。其一,是要能猜得準皇帝的心思,若能寫得一手令皇帝滿意的青詞就更容易平步青雲。
這一項是錦上添花,更重要的則是能做實事。
先帝給永壽帝留下的這兩位大學士其實都是實在人,遠不到退休致士的年紀,都還有折騰的勁頭,沒有要躺平擺爛的意思。即便沒有雷霆手段,兩位也能謀善斷配合默契,隻可惜現今這局麵即便有諸葛之才,也無計可施。
皇帝陛下故意繞開內閣給吏部下旨,內閣還真沒法把吏部的奏疏攔下。隻能寫好票擬,再呈給皇帝禦筆硃批。
聖意如此,他們也隻得遵從。
首輔張大人親自寫好票擬放到一邊,晾幹墨跡。次輔吳仁衷在一旁喝著茶提神,心中也甚為憂慮,內閣總跟皇帝說不上話,長此以往可怎麽得了啊。
可他們這位陛下,倒也不是隻提防內閣,他是個人都要防。誰也不受他信任,誰也勸諫不了他。
不止是前朝,內廷也是如此。雖說陛下有納妃,可卻也沒聽說哪位嬪妃受寵,寵信宦官就更沒有了。
聽說連秉筆太監李賓都不被皇帝待見,連硃批的特權都給收了迴去,所有奏疏都是皇帝親自硃批,從不假手於人。
這樣一來,其實相當於皇帝將自身隔絕於內廷朝堂之外。這皇帝做得,簡直是六親不認。
吳仁衷嘆著氣,放下茶盞。他欲言又止,還是沒忍住開口:「張大人,我聽說昨日陛下將我等晾在一旁,唯獨見了永安侯世子?」
「陛下都快三十歲了,怎的還是整日與伴讀廝混?」
張南嶽低頭喝茶,不理他。
吳仁衷是永壽初年才入閣的,可張南嶽卻是內閣老人,對於某些內情知道得也更多一些。他完全沒有在這件事上去勸諫陛下的意思,寵信昔日的伴讀實在不算什麽,畢竟已經是唯一的舊人了。
吳仁衷見他不搭理人,有點來氣:「張大人,您就不知道著急嗎?若是長此以往,陛下與朝臣離心,有害社稷啊!」
「就說現今之事,哪怕有太監能給傳句話都是好的,結果你看現在,宮裏就一句話,叫我等靜候召見。」
「結果召見了嗎?」
「那你說該如何?」張南嶽有幾分穩坐釣魚台的意思,看破紅塵一般:「陛下不信世家,也不信清流。你以為他將新科進士們丟到地方去清算田土是信重?他那是把這些人都當成手中利刃,這三百多位進士提拔不起來,每隔三年就又有新的一茬。」
霍靖川目不轉睛地盯著人看,可惜謝柏崢對這份含情脈脈無動於衷:「今日吏部議定了撫恤董縣令一事。」
霍靖川:「……」
「若還想為你皇兄說好話,那還是省省吧。」馬車很小,塞下兩個人必定要摩肩接踵,謝柏崢淺淺靠在霍靖川肩上,語氣不甚好地說:「我同陛下沒有兄弟感情,更不想知道做皇帝究竟有何苦衷。」
「董繼榮至少有一個失職的罪過,死得也算不上幹淨,不治罪也就罷了,怎麽還成了忠義之士要昭告天下地褒獎他?」
「那受酷吏所害的百姓算什麽,算他們倒黴?」
霍靖川苦笑:「……不是說好不提了?」
「我真是不明白你們在想什麽。」謝柏崢甕聲甕氣地,一手扯著霍靖川的衣領,仰起頭:「那你呢?今日去見誰了?是顧僉事那裏有什麽消息麽?」
霍靖川搖頭,並不隱瞞道:「內廷傳出消息,昨日晚,皇兄其實下了兩道聖旨。第一道聖旨發給吏部,第二道則是著令大理寺重審董繼榮一案,還忠臣一個清白。最遲明日,新卷宗與你們擬定的撫恤詔書便會一同發往各部,昭告天下。」
「他為何要這樣掩耳盜鈴?」謝柏崢不理解。
「皇兄這是鐵了心要逼那些寒門進士與世家切割,挖出所有被豪強隱匿的田土。」霍靖川說著,逐漸收聲。
「令皇兄真是好高遠的誌向。」謝柏崢冷笑一聲,「他就沒想過放過一個董繼榮,會有多少個趙繼榮、錢繼榮出現?」
「……」
謝柏崢煩躁地閉上眼,什麽話也不想說了。
霍靖川啞口無言地看著謝柏崢,他並非不知道當下的處置不妥當,可更知道他那位皇兄的決心。
-
皇帝下發給吏部和大理寺的聖旨是從宮裏直接傳出來的,並未經過內閣商議,更沒有經過六科,而是直接下發到吏部和大理寺衙門。
從頭到尾,皇帝都沒有見過內閣諸位大臣。
內閣在等待皇帝召見的同時,甚至還討論了如何防範董繼榮之禍再次發生,已準備好了下發至各巡撫衙門,要求加強防範的文書。
可他們前一日才商議完,第二日便收到了吏部呈交詔書,甚至是謝柏崢這個國子學實習生都比內閣首輔更早知道皇帝對此事的裁決。
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內閣原本是機要大臣,相當於皇帝的智囊團,是要給皇帝出謀劃策的。可大概是皇帝也知道自己的這個決斷會被內閣勸阻,就不想與他們爭辯,直接叫太監下旨。
內閣首輔張大人與次輔吳大人麵麵相覷,這兩位內閣話事人都不知該作何感想,這世間豈有見不到皇帝的內閣首輔。
這歷來的內閣大學士,都是兩條腿走路。其一,是要能猜得準皇帝的心思,若能寫得一手令皇帝滿意的青詞就更容易平步青雲。
這一項是錦上添花,更重要的則是能做實事。
先帝給永壽帝留下的這兩位大學士其實都是實在人,遠不到退休致士的年紀,都還有折騰的勁頭,沒有要躺平擺爛的意思。即便沒有雷霆手段,兩位也能謀善斷配合默契,隻可惜現今這局麵即便有諸葛之才,也無計可施。
皇帝陛下故意繞開內閣給吏部下旨,內閣還真沒法把吏部的奏疏攔下。隻能寫好票擬,再呈給皇帝禦筆硃批。
聖意如此,他們也隻得遵從。
首輔張大人親自寫好票擬放到一邊,晾幹墨跡。次輔吳仁衷在一旁喝著茶提神,心中也甚為憂慮,內閣總跟皇帝說不上話,長此以往可怎麽得了啊。
可他們這位陛下,倒也不是隻提防內閣,他是個人都要防。誰也不受他信任,誰也勸諫不了他。
不止是前朝,內廷也是如此。雖說陛下有納妃,可卻也沒聽說哪位嬪妃受寵,寵信宦官就更沒有了。
聽說連秉筆太監李賓都不被皇帝待見,連硃批的特權都給收了迴去,所有奏疏都是皇帝親自硃批,從不假手於人。
這樣一來,其實相當於皇帝將自身隔絕於內廷朝堂之外。這皇帝做得,簡直是六親不認。
吳仁衷嘆著氣,放下茶盞。他欲言又止,還是沒忍住開口:「張大人,我聽說昨日陛下將我等晾在一旁,唯獨見了永安侯世子?」
「陛下都快三十歲了,怎的還是整日與伴讀廝混?」
張南嶽低頭喝茶,不理他。
吳仁衷是永壽初年才入閣的,可張南嶽卻是內閣老人,對於某些內情知道得也更多一些。他完全沒有在這件事上去勸諫陛下的意思,寵信昔日的伴讀實在不算什麽,畢竟已經是唯一的舊人了。
吳仁衷見他不搭理人,有點來氣:「張大人,您就不知道著急嗎?若是長此以往,陛下與朝臣離心,有害社稷啊!」
「就說現今之事,哪怕有太監能給傳句話都是好的,結果你看現在,宮裏就一句話,叫我等靜候召見。」
「結果召見了嗎?」
「那你說該如何?」張南嶽有幾分穩坐釣魚台的意思,看破紅塵一般:「陛下不信世家,也不信清流。你以為他將新科進士們丟到地方去清算田土是信重?他那是把這些人都當成手中利刃,這三百多位進士提拔不起來,每隔三年就又有新的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