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殿下,男人不能當老婆 作者:Lafuuu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夥計自然也聽聞了昨日縣裏發生的大事,一聽這書生說要告官,大驚失色:「客人有話好好說,管事的真不在,要不你留個口信給他?我必幫你轉達!」
那夥計忙不迭悔道:「我方才盡是胡說的,他是管事怎會缺一千兩銀子,管事的手上還戴了兩個大金戒指呢!」
謝柏崢伸手輕輕拍了拍那夥計的肩膀,在這夥計的焦急和疑惑中——轉身往錢莊門口大聲道:「開錢莊的竟然這樣黑心,借我的一千兩銀子,竟又趁夜偷了迴去!」
「此事,實是沒有天理啊!」
謝柏崢挑的這個時間正是趕早集的時候,一聽到這裏的動靜,很快就有不少人聚過來。謝柏崢也不戀戰,隻把事情說清了便見好就收,總歸他也隻是為起這樣一個由頭。
否則等這夥計反應過來,叫了幫手或是管事的趕來了,他一個人就要吃虧。眼見差不多了,謝柏崢便氣唿唿地往人群外走,將這戲演了個全場。
謝柏崢本就是莫名其妙穿越又莫名其妙牽涉在這件事中,演著演著他還真生氣了:「我怎麽這麽倒黴?」
霍靖川對他鬧這一出的緣由也有些料想,也曉得他實在是無妄之災很不容易,真心誠意地順著人說:「嗯,他們壞。」
謝柏崢:「……」
哄孩子是吧。
謝柏崢不說話了,但是情緒也慢慢調整過來了。霍靖川覺得這書生實在有意思,情緒起伏很大,但在正事上卻不像是個含糊的。
謝柏崢不說,他也不急著問,即便問了他現在這樣子也是幫不上忙的。
不如就且先看著。
謝柏崢卻沒他那麽心大,事實上現在的狀況實在很不樂觀。他自己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被牽連到那一場科舉舞弊案裏,盡管知道地下錢莊的違法犯罪事實,可是真要說起來,私自倒賣度牒這件事又不可能是提學官管。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麵,因原主被「欠下」那一千兩銀子,提學官將謝柏崢也提去問話,即便他當堂狀告地下錢莊私下倒賣度牒。
可他既沒有物證又沒有人證,隻會讓提學大人覺得他在胡說。
即便提學官信了他,也沒有權力查,要轉交給其他行政機關,按照庸朝的製度這個案件甚至不是縣、州、府任何一級能查的,而是要找僧錄司,這就又迴來了。
因此謝柏崢的思路是——讓這兩個案件產生關聯,提學官查不了,不代表朝廷派下來的欽差查不了。
隻要這樁案件能夠合法地與科舉舞弊案牽扯不清,那突破口就會出現了。
再說迴來,謝柏崢今天搞這一出是因為庸朝的訴訟製度非常嚴格,不允許越級訴訟,民間的糾紛要先交給裏老們——也就是德高望重的鄉紳們來調解,調解不成才能去報官。
這相當於後世的社區調解,在大庸朝是不能跳過這一步的。
-
半個時辰後。
兩位裏老、謝柏崢的祖母與蘇氏,還有錢莊的李管事一併被請到一起議事。祖母與蘇氏早已得了謝柏崢的囑咐,兩眼一閉就是苦。
祖母更是臨場發揮:「我這孫兒最是孝順的,那一千兩銀子借來也是為了我這老婆子,聽說有一道千金難買的符,喝了符水便能延年益壽!我孫兒不過是為了讓我這老婆子多活幾年,他有什麽錯?」
「真是天可憐見,不想竟遇到了這樣的奸商!」
李管事當場被這一嗓子吼得岔了氣!他是被人從棺材鋪子裏叫來的,一見謝柏崢便知道自己中計了,氣得滿臉橫肉發抖。
他從前不知在哪裏高就,身上確有一些匪氣,自然是不肯認下那一千兩銀,當即也開始聲淚俱下地訴說。
隻是他那一副尊容,總歸有一些嚇人。
謝柏崢一個字也懶得聽。他搞這一出,還讓附近的百姓旁聽裏老們斷這樁官司,為的隻是說出那一句——
「哦?此事與錢莊無關,我不信。」謝柏崢一副要與他撕扯到底地樣子:「那日是布政使司家的公子帶我去錢莊借的銀子,不是這老兒做的手腳,難不成還是林公子手下的人偷了我那一千兩銀子?」
「……」
眾人寂靜無聲。
這裏誰都知道林大人家的這位公子被下了大獄。
裏老們紛紛撤退,這事他們管不了,可管不了。
——而這才是謝柏崢的目的,如今時間緊急,隻能先這樣鬧一場,裏老們一看這事調解不成了,他才能告到官府去。
此是其一,提前將這事鬧出來以備將來提學官查問,到時也好有個人證。其二,便是將地下錢莊與科舉舞弊案緊緊攀扯在一起,不怕將來查不到和尚廟去。
再說告官,也不能直接告到中央,大部分老百姓都是沒有這個機會的,得從縣、州、府一級一級往上告。
在那之前,需要先寫個訴狀。
謝柏崢寫的訟狀簡明扼要,主要就是指控地下錢莊和林秋笙一幹人等,在得知他借了一千兩銀子後,趁夜偷盜。
因為擔心偷盜無法引起官方足夠的重視,所以他還著重提出一種猜測:林秋笙是否用了這一千兩銀子買了縣試考題。
謝柏崢自己寫完初稿之後,又在縣裏找了一位專業的訟師替他潤色。這算是古代的應用文,還是得找專業的人做事,否則在格式或者文字上犯了忌諱,可就太冤枉了。
訟師動作很快,下午便拿到了訴狀。
那夥計忙不迭悔道:「我方才盡是胡說的,他是管事怎會缺一千兩銀子,管事的手上還戴了兩個大金戒指呢!」
謝柏崢伸手輕輕拍了拍那夥計的肩膀,在這夥計的焦急和疑惑中——轉身往錢莊門口大聲道:「開錢莊的竟然這樣黑心,借我的一千兩銀子,竟又趁夜偷了迴去!」
「此事,實是沒有天理啊!」
謝柏崢挑的這個時間正是趕早集的時候,一聽到這裏的動靜,很快就有不少人聚過來。謝柏崢也不戀戰,隻把事情說清了便見好就收,總歸他也隻是為起這樣一個由頭。
否則等這夥計反應過來,叫了幫手或是管事的趕來了,他一個人就要吃虧。眼見差不多了,謝柏崢便氣唿唿地往人群外走,將這戲演了個全場。
謝柏崢本就是莫名其妙穿越又莫名其妙牽涉在這件事中,演著演著他還真生氣了:「我怎麽這麽倒黴?」
霍靖川對他鬧這一出的緣由也有些料想,也曉得他實在是無妄之災很不容易,真心誠意地順著人說:「嗯,他們壞。」
謝柏崢:「……」
哄孩子是吧。
謝柏崢不說話了,但是情緒也慢慢調整過來了。霍靖川覺得這書生實在有意思,情緒起伏很大,但在正事上卻不像是個含糊的。
謝柏崢不說,他也不急著問,即便問了他現在這樣子也是幫不上忙的。
不如就且先看著。
謝柏崢卻沒他那麽心大,事實上現在的狀況實在很不樂觀。他自己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被牽連到那一場科舉舞弊案裏,盡管知道地下錢莊的違法犯罪事實,可是真要說起來,私自倒賣度牒這件事又不可能是提學官管。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麵,因原主被「欠下」那一千兩銀子,提學官將謝柏崢也提去問話,即便他當堂狀告地下錢莊私下倒賣度牒。
可他既沒有物證又沒有人證,隻會讓提學大人覺得他在胡說。
即便提學官信了他,也沒有權力查,要轉交給其他行政機關,按照庸朝的製度這個案件甚至不是縣、州、府任何一級能查的,而是要找僧錄司,這就又迴來了。
因此謝柏崢的思路是——讓這兩個案件產生關聯,提學官查不了,不代表朝廷派下來的欽差查不了。
隻要這樁案件能夠合法地與科舉舞弊案牽扯不清,那突破口就會出現了。
再說迴來,謝柏崢今天搞這一出是因為庸朝的訴訟製度非常嚴格,不允許越級訴訟,民間的糾紛要先交給裏老們——也就是德高望重的鄉紳們來調解,調解不成才能去報官。
這相當於後世的社區調解,在大庸朝是不能跳過這一步的。
-
半個時辰後。
兩位裏老、謝柏崢的祖母與蘇氏,還有錢莊的李管事一併被請到一起議事。祖母與蘇氏早已得了謝柏崢的囑咐,兩眼一閉就是苦。
祖母更是臨場發揮:「我這孫兒最是孝順的,那一千兩銀子借來也是為了我這老婆子,聽說有一道千金難買的符,喝了符水便能延年益壽!我孫兒不過是為了讓我這老婆子多活幾年,他有什麽錯?」
「真是天可憐見,不想竟遇到了這樣的奸商!」
李管事當場被這一嗓子吼得岔了氣!他是被人從棺材鋪子裏叫來的,一見謝柏崢便知道自己中計了,氣得滿臉橫肉發抖。
他從前不知在哪裏高就,身上確有一些匪氣,自然是不肯認下那一千兩銀,當即也開始聲淚俱下地訴說。
隻是他那一副尊容,總歸有一些嚇人。
謝柏崢一個字也懶得聽。他搞這一出,還讓附近的百姓旁聽裏老們斷這樁官司,為的隻是說出那一句——
「哦?此事與錢莊無關,我不信。」謝柏崢一副要與他撕扯到底地樣子:「那日是布政使司家的公子帶我去錢莊借的銀子,不是這老兒做的手腳,難不成還是林公子手下的人偷了我那一千兩銀子?」
「……」
眾人寂靜無聲。
這裏誰都知道林大人家的這位公子被下了大獄。
裏老們紛紛撤退,這事他們管不了,可管不了。
——而這才是謝柏崢的目的,如今時間緊急,隻能先這樣鬧一場,裏老們一看這事調解不成了,他才能告到官府去。
此是其一,提前將這事鬧出來以備將來提學官查問,到時也好有個人證。其二,便是將地下錢莊與科舉舞弊案緊緊攀扯在一起,不怕將來查不到和尚廟去。
再說告官,也不能直接告到中央,大部分老百姓都是沒有這個機會的,得從縣、州、府一級一級往上告。
在那之前,需要先寫個訴狀。
謝柏崢寫的訟狀簡明扼要,主要就是指控地下錢莊和林秋笙一幹人等,在得知他借了一千兩銀子後,趁夜偷盜。
因為擔心偷盜無法引起官方足夠的重視,所以他還著重提出一種猜測:林秋笙是否用了這一千兩銀子買了縣試考題。
謝柏崢自己寫完初稿之後,又在縣裏找了一位專業的訟師替他潤色。這算是古代的應用文,還是得找專業的人做事,否則在格式或者文字上犯了忌諱,可就太冤枉了。
訟師動作很快,下午便拿到了訴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