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化後,積在雪下的各種人畜屍體都露出來了, 大太陽一照開始腐爛, 疫病叢生。被這兩場大災一鬧, 今年收成更不可能好。
趙瑛心想,好像……這段時間她居然沒聽到什麽風聲?
按理說該有一場亂的,每有天災必然伴隨人禍, 各地不是鬧起義就是邪門教派。況且此次雪災和疫病,都至少覆蓋了幾十座城,涉及百姓數萬萬眾,不是簡簡單單辦幾次慶功宴就能壓下去的。
但叫她奇怪的是,竟然真就這麽平平淡淡地壓下來了。疫病還沒過去呢, 每天陛下還要垂問疫區災情,結果大家似乎都並不奇怪,也並沒有引起什麽亂子,好像這就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平靜水麵下, 總有些叫人心驚不敢探究的深漪。京城再熱鬧, 叫趙瑛看來總有些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相比起這些事,趙瑛更在乎一個結果——薑遺光到底怎麽了。
已經三個月了。
雖說鏡內鏡外時間流逝快慢並不相同, 不過大家都默認,鏡外人等待越久,鏡中時間隻會更久。每次想到這兒趙瑛都不免咋舌, 他到底待了多久啊?
他還活著嗎?
薑遺光的鏡子在一入鏡後就被收走了, 任憑趙瑛怎麽打聽也不知去向。後麵還是託了明孤雁才知道,鏡子居然在陛下那裏。
這豈不是意味著……就算薑遺光真出了事, 隻要陛下想瞞住,他們就別想知道?
心裏再急,麵上也不能叫人看出來。陛下的意圖很好猜,估計就是怕萬一薑遺光沒了,其他人失去希望嘛。
趙瑛隻能默默祈禱,薑遺光這小子命大,別死了。
結果沒多久她就打聽到一個讓人吃驚的消息——陛下將前去鹹陽。
趙瑛幾乎是馬上就想到了朝廷暗中在驪山設立的驪山司。薑遺光曾告訴她,驪山司直屬於天子,朝中各事一律不沾,獨立於六部之外,隻管潛心研究秦皇陵和驪山古蹟的奧秘。
她還記得,驪山那塊兒後麵不知怎麽到了薑遺光手裏,變成他管著的了。但是薑遺光也提過,他發現手下不少人並不真的聽命於他,而是聽從另一人,驪山司中另有勢力。
薑遺光幾次試探,那人都不現蹤跡。趙瑛非常懷疑,驪山幕後可能也是那位據說活了很久的人。
「真的假的?陛下去那裏做什麽?」趙瑛更想知道是不是幕後之人又做了什麽,才讓陛下做此行徑。
明孤雁:「真的。不知道。」
在薑遺光入鏡後不到半月,她也入了一迴,不出三天便出來了。趙瑛特地去看過她卷宗,不免對其生出深深敬佩之感。
先前明孤雁一直跟著薑遺光,後麵又跟在陛下身邊待了幾日,結果從鏡子裏出來後,她哪裏都不去了,就在近衛分配的莊子裏,還主動透過話來表示親近。
趙瑛接了她的枝,日日拜訪,對方也不嫌煩,有問必答,不過一旦問到涉及幕後之人的問題,她就一句話也不說,默默擦劍。
陛下的消息也是她告訴趙瑛的,現在還沒有頒旨,隻是在準備,朝中沒幾個人知道,幾個靈敏的老臣察覺出來也不敢說。
趙瑛不知道明孤雁到底在想什麽。她不早就是那位的人了嗎?為什麽還要接近自己透露那麽多事,莫非是受了那人示意?
想不通她就不想了,趙瑛自認本事不大,能活一日算一日。不管陛下也好、明孤雁也好,還是那個幕後神秘人,他們要做什麽,都不是她一個小女子能隨意摻和的。
「你要跟著去驪山嗎?」她問明孤雁。
明孤雁點頭:「要。」
趙瑛:「你去做什麽?」
明孤雁又不說話了。
趙瑛:「陛下何時動身?」
明孤雁:「約莫一個月後,在冬日前入山。」
趙瑛:「她走了,朝中事務怎麽辦?要是她在驪山中遇到危險怎麽辦?」
明孤雁:「陛下將立太女。」皇太女是她從宗親中親自選出來的,和皇太女一起冊力的還有同樣挑選好的攝政王,聖旨已經擬好,就等著昭告天下。
趙瑛這迴真吃了一驚。
陛下到底要做什麽?已經到了託付後事的地步嗎?
轉念一想,當真好手段,立皇太女又立攝政王。
據說那位皇太女不過十歲出頭,攝政王則是陛下的另一位姐妹。即便她不在朝堂,一人年幼但名正言順,另一人年長卻師出無名,二人勢均力敵,加上還有一位廢太子、如今的誠親王坐鎮,三方人相互製衡,她的皇位才能坐得穩當。
就算她迴不去了,有誠親王在,攝政王也不可能一家獨大。等太女長大,她自然能收迴權柄。如果太女不爭氣,那攝政王或誠親王便是下一任天子了。
這麽一看,陛下肯定不是特地找死。她應該有些勝算才是。
趙瑛琢磨著,陛下既去往驪山,一定是為了九鼎一事。據說九鼎內刻符文暗藏玄機,聚齊九鼎,可以打開秦皇陵,窺得長生不老的奧秘。
她也隱約聽說過,九鼎聚齊了。雖然不知道怎麽聚齊的,誰帶迴來的。但若是真湊齊了……
——陛下她……真想要打開秦皇陵啊?
從明孤雁的莊子裏出來後,趙瑛還有點不可思議。迴到自己住處後,明孤雁又送來一份更不可思議的調令。
陛下將會下密旨,命她隨大軍同去驪山。
趙瑛不想去,她已經怕了,幕後那人完全不是他們能抗衡的,她感覺就算把陛下和先皇加在一起也不可能敵得過。但陛下近日動作頻頻,分明是不願再維持表象,要與那人一較高下。
趙瑛心想,好像……這段時間她居然沒聽到什麽風聲?
按理說該有一場亂的,每有天災必然伴隨人禍, 各地不是鬧起義就是邪門教派。況且此次雪災和疫病,都至少覆蓋了幾十座城,涉及百姓數萬萬眾,不是簡簡單單辦幾次慶功宴就能壓下去的。
但叫她奇怪的是,竟然真就這麽平平淡淡地壓下來了。疫病還沒過去呢, 每天陛下還要垂問疫區災情,結果大家似乎都並不奇怪,也並沒有引起什麽亂子,好像這就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平靜水麵下, 總有些叫人心驚不敢探究的深漪。京城再熱鬧, 叫趙瑛看來總有些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相比起這些事,趙瑛更在乎一個結果——薑遺光到底怎麽了。
已經三個月了。
雖說鏡內鏡外時間流逝快慢並不相同, 不過大家都默認,鏡外人等待越久,鏡中時間隻會更久。每次想到這兒趙瑛都不免咋舌, 他到底待了多久啊?
他還活著嗎?
薑遺光的鏡子在一入鏡後就被收走了, 任憑趙瑛怎麽打聽也不知去向。後麵還是託了明孤雁才知道,鏡子居然在陛下那裏。
這豈不是意味著……就算薑遺光真出了事, 隻要陛下想瞞住,他們就別想知道?
心裏再急,麵上也不能叫人看出來。陛下的意圖很好猜,估計就是怕萬一薑遺光沒了,其他人失去希望嘛。
趙瑛隻能默默祈禱,薑遺光這小子命大,別死了。
結果沒多久她就打聽到一個讓人吃驚的消息——陛下將前去鹹陽。
趙瑛幾乎是馬上就想到了朝廷暗中在驪山設立的驪山司。薑遺光曾告訴她,驪山司直屬於天子,朝中各事一律不沾,獨立於六部之外,隻管潛心研究秦皇陵和驪山古蹟的奧秘。
她還記得,驪山那塊兒後麵不知怎麽到了薑遺光手裏,變成他管著的了。但是薑遺光也提過,他發現手下不少人並不真的聽命於他,而是聽從另一人,驪山司中另有勢力。
薑遺光幾次試探,那人都不現蹤跡。趙瑛非常懷疑,驪山幕後可能也是那位據說活了很久的人。
「真的假的?陛下去那裏做什麽?」趙瑛更想知道是不是幕後之人又做了什麽,才讓陛下做此行徑。
明孤雁:「真的。不知道。」
在薑遺光入鏡後不到半月,她也入了一迴,不出三天便出來了。趙瑛特地去看過她卷宗,不免對其生出深深敬佩之感。
先前明孤雁一直跟著薑遺光,後麵又跟在陛下身邊待了幾日,結果從鏡子裏出來後,她哪裏都不去了,就在近衛分配的莊子裏,還主動透過話來表示親近。
趙瑛接了她的枝,日日拜訪,對方也不嫌煩,有問必答,不過一旦問到涉及幕後之人的問題,她就一句話也不說,默默擦劍。
陛下的消息也是她告訴趙瑛的,現在還沒有頒旨,隻是在準備,朝中沒幾個人知道,幾個靈敏的老臣察覺出來也不敢說。
趙瑛不知道明孤雁到底在想什麽。她不早就是那位的人了嗎?為什麽還要接近自己透露那麽多事,莫非是受了那人示意?
想不通她就不想了,趙瑛自認本事不大,能活一日算一日。不管陛下也好、明孤雁也好,還是那個幕後神秘人,他們要做什麽,都不是她一個小女子能隨意摻和的。
「你要跟著去驪山嗎?」她問明孤雁。
明孤雁點頭:「要。」
趙瑛:「你去做什麽?」
明孤雁又不說話了。
趙瑛:「陛下何時動身?」
明孤雁:「約莫一個月後,在冬日前入山。」
趙瑛:「她走了,朝中事務怎麽辦?要是她在驪山中遇到危險怎麽辦?」
明孤雁:「陛下將立太女。」皇太女是她從宗親中親自選出來的,和皇太女一起冊力的還有同樣挑選好的攝政王,聖旨已經擬好,就等著昭告天下。
趙瑛這迴真吃了一驚。
陛下到底要做什麽?已經到了託付後事的地步嗎?
轉念一想,當真好手段,立皇太女又立攝政王。
據說那位皇太女不過十歲出頭,攝政王則是陛下的另一位姐妹。即便她不在朝堂,一人年幼但名正言順,另一人年長卻師出無名,二人勢均力敵,加上還有一位廢太子、如今的誠親王坐鎮,三方人相互製衡,她的皇位才能坐得穩當。
就算她迴不去了,有誠親王在,攝政王也不可能一家獨大。等太女長大,她自然能收迴權柄。如果太女不爭氣,那攝政王或誠親王便是下一任天子了。
這麽一看,陛下肯定不是特地找死。她應該有些勝算才是。
趙瑛琢磨著,陛下既去往驪山,一定是為了九鼎一事。據說九鼎內刻符文暗藏玄機,聚齊九鼎,可以打開秦皇陵,窺得長生不老的奧秘。
她也隱約聽說過,九鼎聚齊了。雖然不知道怎麽聚齊的,誰帶迴來的。但若是真湊齊了……
——陛下她……真想要打開秦皇陵啊?
從明孤雁的莊子裏出來後,趙瑛還有點不可思議。迴到自己住處後,明孤雁又送來一份更不可思議的調令。
陛下將會下密旨,命她隨大軍同去驪山。
趙瑛不想去,她已經怕了,幕後那人完全不是他們能抗衡的,她感覺就算把陛下和先皇加在一起也不可能敵得過。但陛下近日動作頻頻,分明是不願再維持表象,要與那人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