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軍隊竟皆為入鏡人,如此大手筆,也不知什麽人才用得上。
子車鳴暗下嘀咕,垂在身側兩手緊了緊,不讓自己現出怯意。
天定之人已經出現,這是子車一族等待了幾百年的轉機,即便為了族人心血,他也絕不能在這關頭出差錯。
引路近衛把他帶進屋,什麽也不說,也不通報,對他行一禮沉默地退下去,小心地掩上門。
屋裏沒有守衛,隻剩他與站在桌前的男人。不過子車鳴可不認為真就沒人看著自己了,一旦他膽敢對這人做些什麽,恐怕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死的。
還不等他彎下腰,紫衣男人已快步上前將他扶起,親切道:「子車兄千裏迢迢來訪,怎可多禮?這不是和本王見外了嗎?」
子車鳴有些不知所措,木木地被他拉到座位上坐下:「誠親王,這……禮不可廢……」
誠親王就像在看一個久別生疏的友人,叫他不知不覺把後麵的話咽了迴去。
誠親王,先帝長子,亦是先太子,傳聞為人忠順溫良,卻為朝陽公主所害,廢黜儲君之位。當今稱帝後,又將其請迴封親王,封號「誠」。據說誠親王與當今情誼深厚,比之民間兄妹無不及。
子車鳴反覆在心裏念著師父教導他的話。他原來覺得,陛下和誠親王實在是兄妹情深,天家也有親情在。可他師父卻不屑一顧:「你且不看尋常人家,為了幾文幾兩鬧的一家離心的也有。光看我們一族,外邊誰看了不說一句家風和睦?內裏什麽樣你自個兒清楚。」
這番話叫子車鳴心潮起伏,他被灌了一耳朵天家皇室不好相與一定要謹慎小心,恭敬再恭敬雲雲,等葬了師父,他就入了京,想法子找了個入鏡人透出消息。結果見到誠親王以後,那些敬畏的話全都說不出來了,糊裏糊塗就坐在了誠親王對麵,手裏還塞了一杯香騰騰的茶,麵前又端來幾盤果子點心。
他的盤纏大多用來打點了,已有許多日沒有正經吃過飽飯,麵前擺了這麽多,一個沒忍住他就……
吃到第二盤子車鳴終於迴神了,忙不迭放下連連擺手:「不不不,那個……草民有要事在身,不能耽擱,誠親王,您看,草民什麽時候把那個……那個……」
誠親王:「不必心急,你隻說放在什麽地方就好。本王自會帶人去取。」
子車鳴連嘴邊的糕點渣子都來不及擦,從懷裏掏出一大包灰撲撲粗布,一層層打開,終於露出一張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的發黃的羊皮卷。
「……那個寶物的方位,就在這裏了。」子車鳴說。
從記事起,子車鳴沒有一刻不想把這東西送出去。和族中老人指著它翻身不同,他隻認為這張羊皮卷是災禍,就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承諾,遲早會害的他們子車一族被滅。
子車鳴知道,族中像他這麽想的人不少,隻是不敢說而已。不光是現在,過去幾百年,每年從子車一族叛逃的人不在少數。每一次叛逃都叫剩下的族人更加防備,將祖訓刻碑再深幾分。
一捧沙越攥越緊,留在手裏的也不剩多少了。而現在,殘存的半捧沙終於也隻剩他一個人了——
一年前,子車一族遭匪徒屠戮,所有人都死了。隻有他,他被老師推進秘地,總算活了下來。在秘地中,他歷經九死一生,找到這張繪著藏寶之地的羊皮卷。
子車一族的歷史能追溯到五百多年前。據說,他們這一族的祖先受人恩惠,發下毒誓,子子孫孫都要用性命保護一件寶物,要其不得現人世,直到必須交出的那一刻才能讓它大白於天下。若有違背,則死後不入輪迴,永世不得超生。
為了這個誓言,也為了子車一族的延續,從幾百年前起子車一族便不斷分出數支,分散於中原各州城,隱姓埋名生活。
可當他根據族中長輩們留下的線索找上門去,卻發現那些分支要麽完全沒有蹤跡,興許是沒能傳下來,或者搬到他處隱藏了,要麽……就和他們一族一樣,在幾年內被滅門,一個都不剩下。
鬼禍橫行,官府無力,他想申冤都沒地可去。走投無路之際,曾與子車族人打過交道的一個家族後人找上了他——那一族人雜姓混居,看著和普通百姓沒有任何區別,唯獨其中族人在進子車族地時會自稱出身符氏。
子車鳴不太懂兩族關係,有時爭吵,有時又親如兄弟。他的長輩交待過,若有一日遭了難,可向符氏人求助。符氏那邊似乎也是這麽對內交待的。
找到他的正是符氏殘存的幾人,他們本想求救,卻沒料到子車族隻剩下一個人了。剩餘符氏人中年紀最大的長者便道,兩家祖訓所說讓陰陽鼎重見天日的時機,興許正是此刻。
子車鳴方下決心入京。
見誠親王十分看重那張羊皮卷的樣子,子車鳴不禁跪下道:「恕草民鬥膽,草民至今有一事不明,還請王爺解惑!」
誠親王攙他起身,奈何對方死死堅持不動,無奈道:「小兄弟,你有大功勞在身,不必如此。有什麽事你隻管問吧。」
子車鳴平靜道:「敢問王爺,這藏寶圖裏究竟藏的是何寶物?」
是什麽樣的寶貝,值得數家族人花費幾百年珍藏?值得這幾百年被人追殺顛沛流離地逃亡?值得幾族人被滅門?
究竟是為什麽?!
誠親王珍而重之地將羊皮卷收好,半晌,說:「你如果真想知道,不妨讓他們告訴你。」
子車鳴暗下嘀咕,垂在身側兩手緊了緊,不讓自己現出怯意。
天定之人已經出現,這是子車一族等待了幾百年的轉機,即便為了族人心血,他也絕不能在這關頭出差錯。
引路近衛把他帶進屋,什麽也不說,也不通報,對他行一禮沉默地退下去,小心地掩上門。
屋裏沒有守衛,隻剩他與站在桌前的男人。不過子車鳴可不認為真就沒人看著自己了,一旦他膽敢對這人做些什麽,恐怕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死的。
還不等他彎下腰,紫衣男人已快步上前將他扶起,親切道:「子車兄千裏迢迢來訪,怎可多禮?這不是和本王見外了嗎?」
子車鳴有些不知所措,木木地被他拉到座位上坐下:「誠親王,這……禮不可廢……」
誠親王就像在看一個久別生疏的友人,叫他不知不覺把後麵的話咽了迴去。
誠親王,先帝長子,亦是先太子,傳聞為人忠順溫良,卻為朝陽公主所害,廢黜儲君之位。當今稱帝後,又將其請迴封親王,封號「誠」。據說誠親王與當今情誼深厚,比之民間兄妹無不及。
子車鳴反覆在心裏念著師父教導他的話。他原來覺得,陛下和誠親王實在是兄妹情深,天家也有親情在。可他師父卻不屑一顧:「你且不看尋常人家,為了幾文幾兩鬧的一家離心的也有。光看我們一族,外邊誰看了不說一句家風和睦?內裏什麽樣你自個兒清楚。」
這番話叫子車鳴心潮起伏,他被灌了一耳朵天家皇室不好相與一定要謹慎小心,恭敬再恭敬雲雲,等葬了師父,他就入了京,想法子找了個入鏡人透出消息。結果見到誠親王以後,那些敬畏的話全都說不出來了,糊裏糊塗就坐在了誠親王對麵,手裏還塞了一杯香騰騰的茶,麵前又端來幾盤果子點心。
他的盤纏大多用來打點了,已有許多日沒有正經吃過飽飯,麵前擺了這麽多,一個沒忍住他就……
吃到第二盤子車鳴終於迴神了,忙不迭放下連連擺手:「不不不,那個……草民有要事在身,不能耽擱,誠親王,您看,草民什麽時候把那個……那個……」
誠親王:「不必心急,你隻說放在什麽地方就好。本王自會帶人去取。」
子車鳴連嘴邊的糕點渣子都來不及擦,從懷裏掏出一大包灰撲撲粗布,一層層打開,終於露出一張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的發黃的羊皮卷。
「……那個寶物的方位,就在這裏了。」子車鳴說。
從記事起,子車鳴沒有一刻不想把這東西送出去。和族中老人指著它翻身不同,他隻認為這張羊皮卷是災禍,就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承諾,遲早會害的他們子車一族被滅。
子車鳴知道,族中像他這麽想的人不少,隻是不敢說而已。不光是現在,過去幾百年,每年從子車一族叛逃的人不在少數。每一次叛逃都叫剩下的族人更加防備,將祖訓刻碑再深幾分。
一捧沙越攥越緊,留在手裏的也不剩多少了。而現在,殘存的半捧沙終於也隻剩他一個人了——
一年前,子車一族遭匪徒屠戮,所有人都死了。隻有他,他被老師推進秘地,總算活了下來。在秘地中,他歷經九死一生,找到這張繪著藏寶之地的羊皮卷。
子車一族的歷史能追溯到五百多年前。據說,他們這一族的祖先受人恩惠,發下毒誓,子子孫孫都要用性命保護一件寶物,要其不得現人世,直到必須交出的那一刻才能讓它大白於天下。若有違背,則死後不入輪迴,永世不得超生。
為了這個誓言,也為了子車一族的延續,從幾百年前起子車一族便不斷分出數支,分散於中原各州城,隱姓埋名生活。
可當他根據族中長輩們留下的線索找上門去,卻發現那些分支要麽完全沒有蹤跡,興許是沒能傳下來,或者搬到他處隱藏了,要麽……就和他們一族一樣,在幾年內被滅門,一個都不剩下。
鬼禍橫行,官府無力,他想申冤都沒地可去。走投無路之際,曾與子車族人打過交道的一個家族後人找上了他——那一族人雜姓混居,看著和普通百姓沒有任何區別,唯獨其中族人在進子車族地時會自稱出身符氏。
子車鳴不太懂兩族關係,有時爭吵,有時又親如兄弟。他的長輩交待過,若有一日遭了難,可向符氏人求助。符氏那邊似乎也是這麽對內交待的。
找到他的正是符氏殘存的幾人,他們本想求救,卻沒料到子車族隻剩下一個人了。剩餘符氏人中年紀最大的長者便道,兩家祖訓所說讓陰陽鼎重見天日的時機,興許正是此刻。
子車鳴方下決心入京。
見誠親王十分看重那張羊皮卷的樣子,子車鳴不禁跪下道:「恕草民鬥膽,草民至今有一事不明,還請王爺解惑!」
誠親王攙他起身,奈何對方死死堅持不動,無奈道:「小兄弟,你有大功勞在身,不必如此。有什麽事你隻管問吧。」
子車鳴平靜道:「敢問王爺,這藏寶圖裏究竟藏的是何寶物?」
是什麽樣的寶貝,值得數家族人花費幾百年珍藏?值得這幾百年被人追殺顛沛流離地逃亡?值得幾族人被滅門?
究竟是為什麽?!
誠親王珍而重之地將羊皮卷收好,半晌,說:「你如果真想知道,不妨讓他們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