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後,他又聽見這個可怕的公子輕輕嗬了一聲,不知在笑什麽。
阿寄沒有聽懂這個答案,隻能默默記在心裏。
大約是徹底進入了蜀地,一路上遇到的怪事陡然多了起來。
譬如走在一條路上,突然發現已經是第三次經過同一棵樹,比如路上遇到的賣炭老翁,掀開竹簍一看,裏麵裝的的確是炭,卻是些被燒成炭的枯焦人骨。再比如路上借宿一戶大戶人家,第二天醒來時卻發現這家所有人全都整整齊齊吊死在大門口。
越往前走,越可窺見人心惶惶之象。不必刻意觀察都能發現各種寺廟、道觀變多了,一條街上能有七八家廟宇,即便大雪天這些廟宇門口也排著長隊,香火鼎盛。
而當地的官府也幾乎不存在了。
途徑好幾個縣時,都聽說他們的縣官不知招惹了什麽,一夜間全家死絕,幾次過後,上麵也不再派人下來。有些老百姓都懷疑可能上麵的官兒也遭遇了不測。
絕大多數百姓這輩子一個字都不認識,才有愚民一說。可「愚民」有時候又是敏銳的,就像風雨來臨前的鳥兒會不安地四處低飛,天災前的生靈也會從山中跑出來。
眼下老百姓們便是如此,他們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家鄉,靠著遊商打聽外麵發生了什麽。但冬天遊商也少了,許多百姓隻知道自己村裏或鎮裏的事,對外界一無所知。但他們都生出了不安的感覺,好像有什麽不妙的事情在暗中發生一樣。
他們什麽也做不了,腳下土地就是他們的根,所以即便感覺到了危險,老百姓們也不會離開,隻會選擇多蓋幾間廟宇祠堂,多向神仙和老祖宗們祈求保佑。
越往蜀地深處走,人煙越少,不安感愈甚。
若不是薑遺光坐鎮,忠誠一詞又幾乎刻在了近衛們的骨子裏,他們都想打道迴府算了。
尤其是在聽說白家祖宅的地址後,更是感到了畏懼。
無他。
白家祖宅就在酆都。酆都城向來有鬼城之稱,放在以前他們可能不在乎,可現在……他們當中還有誰沒見識過惡鬼啊?
這群人對薑遺光更加恭敬了。
酆都之行不可避免,隻能祈禱薑遺光能庇護他們一二。
半月後,趕在新年到來前,一行人終於來到了酆都城。
乍看下,酆都城城門高大古樸,並沒有想像中的陰森,甚至城中來來去去的人比外頭還多些——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準備置辦年貨。
驗關牒,進城門,人流如織,趁得這大雪天也多了幾分熱鬧煙火氣。一直悶悶不樂的眾人心情也好了幾分,身上都不覺得冷了,跟著幾個領路人順利地找到了客棧住下。
根據白家老僕所說,白家有一分支就在酆都守著老宅,他們遞帖子過去就行。
一夜無事。
第二天天還沒亮,他們就被外麵嘈雜聲吵醒了。往窗外一看,似乎滿城的人都從家裏出來了,街上到處都是穿著鮮艷的人,滿麵歡笑地往某個方向湧去。
客棧裏有些從外地趕迴家過年的人,他們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群人聚在樓下想問個清楚,結果客棧裏的掌櫃和小二也走了。沒奈何,眾人隻能草草吃了些東西跟著追出去。
街上到處都是人,明明還有幾天才到年關,可早已充滿了年味兒。道路兩邊屋簷下掛著大紅燈籠,貼著紅剪紙。人們穿著新衣新鞋,頭戴新帽,小孩也穿著嶄新的虎頭鞋,手裏捧著灶糖、糍粑、糖葫蘆、麵人等跑來跑去。個別頑皮的,見著兩邊房子沒人,扔個小炮仗,很快就被自家大人抓起來往屁股上狠抽幾下,放下以後又混不在意地跟著人群往前跑。
因為人多,也好打聽,隨便問了幾個,都說是去天子廟進香的。
天子廟是今年才蓋起來的,裏麵有當今天子的塑像,還有幾位公主皇子。下一任天子也在裏麵。
大家都知道今年怪事多,起先百姓們對天子廟並不感興趣,更習慣去尋常寺廟裏拜拜佛說說因果。但即便求神拜佛也免不了有人意外死去,直到建了天子廟後,有些人試著去拜拜,遇上怪事的次數真的少了很多。
這個消息一傳開,百姓們立刻接受了天子廟,並堅信皇帝就是真龍天子,隻要潛心拜天子,他就能保佑人平平安安無災無難。
尤其是快過年了,他們這個地方有個風俗:過年當天是不能拜神的,怕驚擾了神仙。所以大家都想趕在過年前幾天趕緊去天子廟拜拜。是以這幾日街上格外熱鬧。
「天子廟?」薑遺光不太相信天子廟真有這樣的威能。
說得直白點,皇宮裏都有惡鬼橫行,一個和皇帝一模一樣的雕像就能驅鬼了麽?
但這麽多人都跟著去,和他同行的人們也滿臉興味。他便沒有阻攔。
正好,看看天子廟裏有什麽。
隨著人流往前行,擠了一兩個時辰,他們終於見到了一間高大廟宇。
天子廟此時兩邊門都打開了,一邊讓人進一邊讓人出,源源不斷的人群進進出出。據說因為來拜的人太多,天子廟裏的廟祝就定了規矩,一個人最多待半刻鍾,近來上過香,磕過頭就必須趕緊離開,不要耽誤後麵的人。
當地有些豪紳想過花錢把天子廟包下一天,可這是天子廟,除了大官,還沒誰敢這麽做。曾有個豪紳帶著數十家僕在廟外把遊人趕走,不料天子廟裏的人見了,幹脆就不放他進來了,那豪紳還想強闖,結果大門洞開,正殿裏皇帝的金身遙遙看著他,那豪紳就不敢再放肆,灰溜溜帶著家僕離開。
阿寄沒有聽懂這個答案,隻能默默記在心裏。
大約是徹底進入了蜀地,一路上遇到的怪事陡然多了起來。
譬如走在一條路上,突然發現已經是第三次經過同一棵樹,比如路上遇到的賣炭老翁,掀開竹簍一看,裏麵裝的的確是炭,卻是些被燒成炭的枯焦人骨。再比如路上借宿一戶大戶人家,第二天醒來時卻發現這家所有人全都整整齊齊吊死在大門口。
越往前走,越可窺見人心惶惶之象。不必刻意觀察都能發現各種寺廟、道觀變多了,一條街上能有七八家廟宇,即便大雪天這些廟宇門口也排著長隊,香火鼎盛。
而當地的官府也幾乎不存在了。
途徑好幾個縣時,都聽說他們的縣官不知招惹了什麽,一夜間全家死絕,幾次過後,上麵也不再派人下來。有些老百姓都懷疑可能上麵的官兒也遭遇了不測。
絕大多數百姓這輩子一個字都不認識,才有愚民一說。可「愚民」有時候又是敏銳的,就像風雨來臨前的鳥兒會不安地四處低飛,天災前的生靈也會從山中跑出來。
眼下老百姓們便是如此,他們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家鄉,靠著遊商打聽外麵發生了什麽。但冬天遊商也少了,許多百姓隻知道自己村裏或鎮裏的事,對外界一無所知。但他們都生出了不安的感覺,好像有什麽不妙的事情在暗中發生一樣。
他們什麽也做不了,腳下土地就是他們的根,所以即便感覺到了危險,老百姓們也不會離開,隻會選擇多蓋幾間廟宇祠堂,多向神仙和老祖宗們祈求保佑。
越往蜀地深處走,人煙越少,不安感愈甚。
若不是薑遺光坐鎮,忠誠一詞又幾乎刻在了近衛們的骨子裏,他們都想打道迴府算了。
尤其是在聽說白家祖宅的地址後,更是感到了畏懼。
無他。
白家祖宅就在酆都。酆都城向來有鬼城之稱,放在以前他們可能不在乎,可現在……他們當中還有誰沒見識過惡鬼啊?
這群人對薑遺光更加恭敬了。
酆都之行不可避免,隻能祈禱薑遺光能庇護他們一二。
半月後,趕在新年到來前,一行人終於來到了酆都城。
乍看下,酆都城城門高大古樸,並沒有想像中的陰森,甚至城中來來去去的人比外頭還多些——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準備置辦年貨。
驗關牒,進城門,人流如織,趁得這大雪天也多了幾分熱鬧煙火氣。一直悶悶不樂的眾人心情也好了幾分,身上都不覺得冷了,跟著幾個領路人順利地找到了客棧住下。
根據白家老僕所說,白家有一分支就在酆都守著老宅,他們遞帖子過去就行。
一夜無事。
第二天天還沒亮,他們就被外麵嘈雜聲吵醒了。往窗外一看,似乎滿城的人都從家裏出來了,街上到處都是穿著鮮艷的人,滿麵歡笑地往某個方向湧去。
客棧裏有些從外地趕迴家過年的人,他們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群人聚在樓下想問個清楚,結果客棧裏的掌櫃和小二也走了。沒奈何,眾人隻能草草吃了些東西跟著追出去。
街上到處都是人,明明還有幾天才到年關,可早已充滿了年味兒。道路兩邊屋簷下掛著大紅燈籠,貼著紅剪紙。人們穿著新衣新鞋,頭戴新帽,小孩也穿著嶄新的虎頭鞋,手裏捧著灶糖、糍粑、糖葫蘆、麵人等跑來跑去。個別頑皮的,見著兩邊房子沒人,扔個小炮仗,很快就被自家大人抓起來往屁股上狠抽幾下,放下以後又混不在意地跟著人群往前跑。
因為人多,也好打聽,隨便問了幾個,都說是去天子廟進香的。
天子廟是今年才蓋起來的,裏麵有當今天子的塑像,還有幾位公主皇子。下一任天子也在裏麵。
大家都知道今年怪事多,起先百姓們對天子廟並不感興趣,更習慣去尋常寺廟裏拜拜佛說說因果。但即便求神拜佛也免不了有人意外死去,直到建了天子廟後,有些人試著去拜拜,遇上怪事的次數真的少了很多。
這個消息一傳開,百姓們立刻接受了天子廟,並堅信皇帝就是真龍天子,隻要潛心拜天子,他就能保佑人平平安安無災無難。
尤其是快過年了,他們這個地方有個風俗:過年當天是不能拜神的,怕驚擾了神仙。所以大家都想趕在過年前幾天趕緊去天子廟拜拜。是以這幾日街上格外熱鬧。
「天子廟?」薑遺光不太相信天子廟真有這樣的威能。
說得直白點,皇宮裏都有惡鬼橫行,一個和皇帝一模一樣的雕像就能驅鬼了麽?
但這麽多人都跟著去,和他同行的人們也滿臉興味。他便沒有阻攔。
正好,看看天子廟裏有什麽。
隨著人流往前行,擠了一兩個時辰,他們終於見到了一間高大廟宇。
天子廟此時兩邊門都打開了,一邊讓人進一邊讓人出,源源不斷的人群進進出出。據說因為來拜的人太多,天子廟裏的廟祝就定了規矩,一個人最多待半刻鍾,近來上過香,磕過頭就必須趕緊離開,不要耽誤後麵的人。
當地有些豪紳想過花錢把天子廟包下一天,可這是天子廟,除了大官,還沒誰敢這麽做。曾有個豪紳帶著數十家僕在廟外把遊人趕走,不料天子廟裏的人見了,幹脆就不放他進來了,那豪紳還想強闖,結果大門洞開,正殿裏皇帝的金身遙遙看著他,那豪紳就不敢再放肆,灰溜溜帶著家僕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