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然寵愛公主,為什麽會在得知公主有孕並買通太醫要墮胎的消息後……起了殺心?
人的情感很複雜,薑遺光無法琢磨透,但一般而言,真心疼愛子女的父母,即便知道兒女做了醜事,也會想辦法遮掩,而不是在得知其醜聞後就立刻動了殺念。
要麽,大王並非對公主真心疼愛,以往種種都是偽裝。不過這說不通,如果疼愛是假,他不必把公主捧得這麽高。公主他也見過一些,若不是一直被捧著從未受過任何委屈,絕養不出這種嬌縱性子。
既然很可能是真心,為什麽大王態度會轉變得這樣快?
隻有一種可能……他有不得不殺公主的理由。這個理由,甚至完全蓋過了他對公主的護犢之心。
這個理由會是什麽?
是因為公主懷了孩子嗎?公主不應該未婚就有孩子……還是說,大王痛恨公主懷了阿勒吉的孩子?
薑遺光又試探了幾句,那股微妙的感覺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愈發深刻了。
他發現大王對公主有種奇特微妙的心思,不能容忍公主失去掌控,也不願看見她被低賤的奴隸褻瀆。
就好像……一個人十分喜愛一隻花瓶,可當花瓶上被低賤的人摸過以後,他就會把整個花瓶都砸碎。
他將這個念頭壓在心底,和大王說起了慶典神鳥一事——薑遺光想知道,神鳥到底是什麽仙?荼如百姓供奉它又是為了什麽?
普通奴隸不知道,阿勒吉也不知道,但身為荼如國的大王,他應該知道些消息才對。
孰料,問出這個問題後,他就看見大王也和阿勒吉一樣愣住了。
他好像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他自稱神鳥眷屬,卻對神鳥一無所知!
薑遺光知道從他身上問不出什麽來了,隻好轉變話題,問從什麽地方能找到相關記載。
這點大王也不知道,不過他很快就想到一個人,並下令召其進宮。
薑遺光一直藏在暗處,等那人來了後才從後殿轉出來,到了二人麵前。
那人一進來薑遺光就認出了對方,姓吳,為宮中掌書。姬鉞現今借住的地方就在吳家,這一切不知該說是巧合還是刻意。
吳掌書匆匆進宮麵聖,也被同樣的問題問住,而後大驚失色——他也不知道!
薑遺光起先還算恭敬,後麵態度就變得輕慢起來,略有些嘲諷地譏笑:「難道你們荼如人對自己的神明也一點都不了解嗎?」
吳掌書愉悅之餘多了幾分羞愧——他自詡在宮中經營多年,對王城大小事務了如指掌,也操持祭典多年,卻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還害的大王在大唐人麵前丟臉,連忙起身告罪。
薑遺光卻沒輕易放過,冰冷道:「大王可知我今日為何而來?不光是因為我那同伴,更是因為荼如的公主和整個荼如的安危!若大王再不察覺,恐怕荼如有滅國之禍!」
殿內隻有他們三人,當中大唐少年話音激昂鏗鏘,如金石相擊,一時間竟叫另外兩人忘了怎麽說話。過了好半晌,吳掌書才質問他究竟是何意。
那大唐少年道,他是大唐的方士,聽聞荼如有怪象,才特地從中原遠道而來。
果然,他一到就看出公主腹中懷著怪胎,她身邊還一直跟隨著一個常人見不到的黑衣女子。那女子因為過於兇戾,無處投胎,便搶著等在公主身邊等腹中胎兒長成後投胎成她的孩子。
這個孩子如果生下來,一定會給荼如帶來更大的不幸。
現在他們對神鳥的無知,正是因為神鳥收迴了神通,不讓荼如人再得到它的感召和恩澤。否則他們怎麽會突然間就失去了對神鳥的印象呢?
——這點得到了大王的贊同。他不認為自己會不關注神鳥,把這個原因歸結到公主做下醜事引來神鳥懲罰才會讓他忘了神諭。
最後,薑遺光道:「該說的已經說盡了,若大王還要遮遮掩掩,恐怕就真的隻能眼睜睜見著國破家亡了!」
大王本不信,可最近怪事太多,薑遺光又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九分懷疑也減成了三分,問道:「那你看,可有什麽法子應對?」
薑遺光坦然道,他雖看出了公主身上的怪異,可他對荼如國一無所知,對荼如人信奉的神鳥也不熟悉,若他了解些神鳥,興許就能想出對策。
吳掌書覷一眼大王臉色,忙說宮中有過往記載,可以找找。
大王本來還有點猶豫,薑遺光就以「公主懷上怪胎後不知神明會如何怪罪,需看看有沒有辦法消解」的理由,讓他打消了念頭。
說到這裏大王也想起來一件事,王室祖先曾傳下過一些神秘的捲軸,據說裏麵記錄了神明的秘密。隨著捲軸傳下的還有先祖們的口諭——這些捲軸絕不能打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事急從權,顧不上那許多,大王喚來奴隸打開庫房,從角落裏找到了十幾卷塵封多年的捲軸,一股腦搬了過來。
打開這些捲軸會發生什麽?
薑遺光已經預感到了不妙,但他別無選擇。
神鳥一事必有蹊蹺,要麽冒險試一試,要麽等死。
他伸出手,解開捲軸外的細繩,緩緩把捲軸推開。
什麽也沒有發生,一切風平浪靜。
捲軸上寫了許多字,但這些字他一個都看不懂,捲軸正中還畫了一隻神鳥,三首六目雙足,振翅欲飛,和神廟中的神鳥雕塑一模一樣。
人的情感很複雜,薑遺光無法琢磨透,但一般而言,真心疼愛子女的父母,即便知道兒女做了醜事,也會想辦法遮掩,而不是在得知其醜聞後就立刻動了殺念。
要麽,大王並非對公主真心疼愛,以往種種都是偽裝。不過這說不通,如果疼愛是假,他不必把公主捧得這麽高。公主他也見過一些,若不是一直被捧著從未受過任何委屈,絕養不出這種嬌縱性子。
既然很可能是真心,為什麽大王態度會轉變得這樣快?
隻有一種可能……他有不得不殺公主的理由。這個理由,甚至完全蓋過了他對公主的護犢之心。
這個理由會是什麽?
是因為公主懷了孩子嗎?公主不應該未婚就有孩子……還是說,大王痛恨公主懷了阿勒吉的孩子?
薑遺光又試探了幾句,那股微妙的感覺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愈發深刻了。
他發現大王對公主有種奇特微妙的心思,不能容忍公主失去掌控,也不願看見她被低賤的奴隸褻瀆。
就好像……一個人十分喜愛一隻花瓶,可當花瓶上被低賤的人摸過以後,他就會把整個花瓶都砸碎。
他將這個念頭壓在心底,和大王說起了慶典神鳥一事——薑遺光想知道,神鳥到底是什麽仙?荼如百姓供奉它又是為了什麽?
普通奴隸不知道,阿勒吉也不知道,但身為荼如國的大王,他應該知道些消息才對。
孰料,問出這個問題後,他就看見大王也和阿勒吉一樣愣住了。
他好像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他自稱神鳥眷屬,卻對神鳥一無所知!
薑遺光知道從他身上問不出什麽來了,隻好轉變話題,問從什麽地方能找到相關記載。
這點大王也不知道,不過他很快就想到一個人,並下令召其進宮。
薑遺光一直藏在暗處,等那人來了後才從後殿轉出來,到了二人麵前。
那人一進來薑遺光就認出了對方,姓吳,為宮中掌書。姬鉞現今借住的地方就在吳家,這一切不知該說是巧合還是刻意。
吳掌書匆匆進宮麵聖,也被同樣的問題問住,而後大驚失色——他也不知道!
薑遺光起先還算恭敬,後麵態度就變得輕慢起來,略有些嘲諷地譏笑:「難道你們荼如人對自己的神明也一點都不了解嗎?」
吳掌書愉悅之餘多了幾分羞愧——他自詡在宮中經營多年,對王城大小事務了如指掌,也操持祭典多年,卻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還害的大王在大唐人麵前丟臉,連忙起身告罪。
薑遺光卻沒輕易放過,冰冷道:「大王可知我今日為何而來?不光是因為我那同伴,更是因為荼如的公主和整個荼如的安危!若大王再不察覺,恐怕荼如有滅國之禍!」
殿內隻有他們三人,當中大唐少年話音激昂鏗鏘,如金石相擊,一時間竟叫另外兩人忘了怎麽說話。過了好半晌,吳掌書才質問他究竟是何意。
那大唐少年道,他是大唐的方士,聽聞荼如有怪象,才特地從中原遠道而來。
果然,他一到就看出公主腹中懷著怪胎,她身邊還一直跟隨著一個常人見不到的黑衣女子。那女子因為過於兇戾,無處投胎,便搶著等在公主身邊等腹中胎兒長成後投胎成她的孩子。
這個孩子如果生下來,一定會給荼如帶來更大的不幸。
現在他們對神鳥的無知,正是因為神鳥收迴了神通,不讓荼如人再得到它的感召和恩澤。否則他們怎麽會突然間就失去了對神鳥的印象呢?
——這點得到了大王的贊同。他不認為自己會不關注神鳥,把這個原因歸結到公主做下醜事引來神鳥懲罰才會讓他忘了神諭。
最後,薑遺光道:「該說的已經說盡了,若大王還要遮遮掩掩,恐怕就真的隻能眼睜睜見著國破家亡了!」
大王本不信,可最近怪事太多,薑遺光又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九分懷疑也減成了三分,問道:「那你看,可有什麽法子應對?」
薑遺光坦然道,他雖看出了公主身上的怪異,可他對荼如國一無所知,對荼如人信奉的神鳥也不熟悉,若他了解些神鳥,興許就能想出對策。
吳掌書覷一眼大王臉色,忙說宮中有過往記載,可以找找。
大王本來還有點猶豫,薑遺光就以「公主懷上怪胎後不知神明會如何怪罪,需看看有沒有辦法消解」的理由,讓他打消了念頭。
說到這裏大王也想起來一件事,王室祖先曾傳下過一些神秘的捲軸,據說裏麵記錄了神明的秘密。隨著捲軸傳下的還有先祖們的口諭——這些捲軸絕不能打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事急從權,顧不上那許多,大王喚來奴隸打開庫房,從角落裏找到了十幾卷塵封多年的捲軸,一股腦搬了過來。
打開這些捲軸會發生什麽?
薑遺光已經預感到了不妙,但他別無選擇。
神鳥一事必有蹊蹺,要麽冒險試一試,要麽等死。
他伸出手,解開捲軸外的細繩,緩緩把捲軸推開。
什麽也沒有發生,一切風平浪靜。
捲軸上寫了許多字,但這些字他一個都看不懂,捲軸正中還畫了一隻神鳥,三首六目雙足,振翅欲飛,和神廟中的神鳥雕塑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