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置喙的口吻讓阿稻頭腦瞬時清醒,他終於想起來薑遺光的身份,以及對方剛才斬殺鮫人毫不手軟的利落身影。
他也想起來,這事兒……好像是不太對勁。
「……公子,您,您是不是發現什麽了?」
薑遺光搖頭,口型無聲道:「再等等。」
他用餘光瞥向身後,薑遺光還記得來時路,按著原來的路慢慢後退,迴到出來的洞口,二人很慢很輕地前後並肩擠行在狹小山洞中,縮在洞中等待。
洞口安安靜靜的。
沒過一會兒,嘈雜聲響起。
和剛才沒什麽差別的叫嚷聲從其中一個洞口傳出。
「……公子!阿稻!你們在哪兒啊?」
「聽見了就快過來……公子……阿稻!」
阿稻在暗中驚地瞪大了眼睛。
更叫他吃驚的事情在後頭。
他看見、他看見剛才差點闖進去的那個洞穴裏探出一個頭來,左右張望。
太暗了,他隻能看到探出半邊身子的影子,但他能肯定,這絕對不是他們的同伴。
那道影子,即便在黑暗中看見也絕不會產生出「這是個人」或者「這身影我很眼熟」的感覺。它看起來好像和人沒什麽差別,可看清了以後,就是很容易讓人覺得不像是人類。
薑遺光早就把琉璃燈熄滅了,把他按得更緊,唿吸放平到幾乎聽不見。阿稻明白事情緊迫,跟著一塊兒屏住唿吸,不敢發出一點動靜。
那影子探出的部位越來越長……
薑遺光微微眯了下眼。
他能在暗中視物,按理說以這個距離他應該能看清對麵那東西的真麵目才對,可他怎麽看都隻能看到影子。
就和光打下後投下的影子一樣,隻有影子而已。
影子探頭叫了半天,沒有迴應,又慢慢往迴縮,聲音也慢慢小下去。
等終於聽不清了,滿身冷汗的阿稻才敢問:「公子,那個是什麽?」
他也隻看到模糊影子,但他以為是自己沒看清臉的緣故。
薑遺光道:「我不知道,我隻看到了影子。」
他想了下說:「隻有影子,不見樣貌。」
阿稻在心裏琢磨兩句,一驚:「難不成是影子人?」
薑遺光:「影子人?那是什麽?」
阿稻說:「這是我們當地從小聽過的一個傳說,還和很久以前的一個大詩人太白詩仙有關……」
李太白一生中做詩詞無數,廣為流傳。其中就有一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句詩並不隻是虛做。
竹林,月下,那位大詩人自斟自飲,以掌相擊做樂,自得其樂。
但那晚的月亮,的確照出了三個影子。
另外兩道影子是什麽,沒人知道。
自此,民間多了一些離奇傳說,有些流傳上千年,就如這一句「對影成三人」,也變成了能止小兒夜啼的可怕故事。
從那以後,便有些人會在黑暗中看見奇怪的影子。這些影子和人長得一模一樣,還會模仿出親近之人的聲音哄騙人過去。所有跟著影子離開的人,都消失了。
阿稻說:「他們都是被影子人帶走了。」這讓他十分慶幸剛才沒有被影子人騙走。
「影子人是嗎?」薑遺光陷入沉思。
影子人,鮫人……
進入洞穴以來,他已見識到了兩種傳說中的詭異之物。可鮫人不像傳說中的鮫人,影子人也不像詩中的影子。
影子人……李白……山上的唐代宮殿……
千年前的唐時又發生了什麽?何以讓詩仙的詩也蛻變出這種詭異?影子人真是因為李白的詩才誕生的麽?
單純隻有這首詩嗎?李白的其他詩作會不會也有古怪?
進驪山一趟,不僅原本的謎團未解,新的謎團還越來越多了。
如果能知道那些宮殿裏有什麽就好了。
薑遺光把這個想法藏在心底,當務之急是與蒙堅他們匯合,再進入熒星洞窟。既然這時候影子人暫時消失了,他們便又點著琉璃燈,盡量按照原來的路返迴。
「是這裏嗎?」阿稻已經要暈了,怎麽到處都一模一樣?兩邊牆上全是洞口,歪七扭八的路,又低又窄又黑,他根本認不出來。
薑遺光說:「我們剛才就是在這裏停下的。」
他讓阿稻站在原地別動,自己按照記憶中那些人去的方向向前摸索,找了好一會兒,總算摸到了帶著一隻眼睛一張嘴印記的洞口。
「在這裏,過來吧。」薑遺光迴頭叫阿稻。
阿稻卻傻愣愣地彎腰站在原地,沒有動。
薑遺光記下路線,走過去,提著燈照在他麵前,阿稻也沒有動彈。
洞穴內部低矮,阿稻個頭不高,也要微微彎著腰,半垂著頭,一張臉好似被定住了,瞪大的眼裏滿是驚恐,映出越湊越近的琉璃燈光。
薑遺光湊近了,發現他的瞳仁還能隨燈光靠近一點點縮小,再一搭脖頸,知道他還沒死,推推他:「阿稻?」
阿稻猛地大叫:「啊!!!」
他好像突然從噩夢中醒過來一樣差點就要彈起來跑走,洞中太窄,他又被薑遺光輕鬆捉住才沒跑成。
後者按住不斷掙紮的阿稻:「你跑什麽?你看見什麽了?」
阿稻嚇了半天才看清眼前人,總算從受驚中恢復一點,驚魂未定道:「……原來是你啊。」
他也想起來,這事兒……好像是不太對勁。
「……公子,您,您是不是發現什麽了?」
薑遺光搖頭,口型無聲道:「再等等。」
他用餘光瞥向身後,薑遺光還記得來時路,按著原來的路慢慢後退,迴到出來的洞口,二人很慢很輕地前後並肩擠行在狹小山洞中,縮在洞中等待。
洞口安安靜靜的。
沒過一會兒,嘈雜聲響起。
和剛才沒什麽差別的叫嚷聲從其中一個洞口傳出。
「……公子!阿稻!你們在哪兒啊?」
「聽見了就快過來……公子……阿稻!」
阿稻在暗中驚地瞪大了眼睛。
更叫他吃驚的事情在後頭。
他看見、他看見剛才差點闖進去的那個洞穴裏探出一個頭來,左右張望。
太暗了,他隻能看到探出半邊身子的影子,但他能肯定,這絕對不是他們的同伴。
那道影子,即便在黑暗中看見也絕不會產生出「這是個人」或者「這身影我很眼熟」的感覺。它看起來好像和人沒什麽差別,可看清了以後,就是很容易讓人覺得不像是人類。
薑遺光早就把琉璃燈熄滅了,把他按得更緊,唿吸放平到幾乎聽不見。阿稻明白事情緊迫,跟著一塊兒屏住唿吸,不敢發出一點動靜。
那影子探出的部位越來越長……
薑遺光微微眯了下眼。
他能在暗中視物,按理說以這個距離他應該能看清對麵那東西的真麵目才對,可他怎麽看都隻能看到影子。
就和光打下後投下的影子一樣,隻有影子而已。
影子探頭叫了半天,沒有迴應,又慢慢往迴縮,聲音也慢慢小下去。
等終於聽不清了,滿身冷汗的阿稻才敢問:「公子,那個是什麽?」
他也隻看到模糊影子,但他以為是自己沒看清臉的緣故。
薑遺光道:「我不知道,我隻看到了影子。」
他想了下說:「隻有影子,不見樣貌。」
阿稻在心裏琢磨兩句,一驚:「難不成是影子人?」
薑遺光:「影子人?那是什麽?」
阿稻說:「這是我們當地從小聽過的一個傳說,還和很久以前的一個大詩人太白詩仙有關……」
李太白一生中做詩詞無數,廣為流傳。其中就有一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句詩並不隻是虛做。
竹林,月下,那位大詩人自斟自飲,以掌相擊做樂,自得其樂。
但那晚的月亮,的確照出了三個影子。
另外兩道影子是什麽,沒人知道。
自此,民間多了一些離奇傳說,有些流傳上千年,就如這一句「對影成三人」,也變成了能止小兒夜啼的可怕故事。
從那以後,便有些人會在黑暗中看見奇怪的影子。這些影子和人長得一模一樣,還會模仿出親近之人的聲音哄騙人過去。所有跟著影子離開的人,都消失了。
阿稻說:「他們都是被影子人帶走了。」這讓他十分慶幸剛才沒有被影子人騙走。
「影子人是嗎?」薑遺光陷入沉思。
影子人,鮫人……
進入洞穴以來,他已見識到了兩種傳說中的詭異之物。可鮫人不像傳說中的鮫人,影子人也不像詩中的影子。
影子人……李白……山上的唐代宮殿……
千年前的唐時又發生了什麽?何以讓詩仙的詩也蛻變出這種詭異?影子人真是因為李白的詩才誕生的麽?
單純隻有這首詩嗎?李白的其他詩作會不會也有古怪?
進驪山一趟,不僅原本的謎團未解,新的謎團還越來越多了。
如果能知道那些宮殿裏有什麽就好了。
薑遺光把這個想法藏在心底,當務之急是與蒙堅他們匯合,再進入熒星洞窟。既然這時候影子人暫時消失了,他們便又點著琉璃燈,盡量按照原來的路返迴。
「是這裏嗎?」阿稻已經要暈了,怎麽到處都一模一樣?兩邊牆上全是洞口,歪七扭八的路,又低又窄又黑,他根本認不出來。
薑遺光說:「我們剛才就是在這裏停下的。」
他讓阿稻站在原地別動,自己按照記憶中那些人去的方向向前摸索,找了好一會兒,總算摸到了帶著一隻眼睛一張嘴印記的洞口。
「在這裏,過來吧。」薑遺光迴頭叫阿稻。
阿稻卻傻愣愣地彎腰站在原地,沒有動。
薑遺光記下路線,走過去,提著燈照在他麵前,阿稻也沒有動彈。
洞穴內部低矮,阿稻個頭不高,也要微微彎著腰,半垂著頭,一張臉好似被定住了,瞪大的眼裏滿是驚恐,映出越湊越近的琉璃燈光。
薑遺光湊近了,發現他的瞳仁還能隨燈光靠近一點點縮小,再一搭脖頸,知道他還沒死,推推他:「阿稻?」
阿稻猛地大叫:「啊!!!」
他好像突然從噩夢中醒過來一樣差點就要彈起來跑走,洞中太窄,他又被薑遺光輕鬆捉住才沒跑成。
後者按住不斷掙紮的阿稻:「你跑什麽?你看見什麽了?」
阿稻嚇了半天才看清眼前人,總算從受驚中恢復一點,驚魂未定道:「……原來是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