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流一滴水,那……人身上的水算嗎?
人口裏含著涎水、皮肉裏裹著血水,這些都算是水, 不是嗎?
同樣的矛盾不少, 譬如做早課時,若是大殿中有身穿其他顏色僧衣的僧人, 二人一道念經,算不算和他同行並說話?
薑遺光更是想到了一個可能,如果他將自己的僧衣染成其他顏色,會發生什麽?
但這方法太冒險了,不能確保自己安全之前他不會貿然去做。
他比較在意紙張上被劃去的汙漬寫了什麽,違背規則後又會受到什麽懲罰。
他再次找了一遍,確定房間裏沒有異樣後,吹熄了其中兩盞燈,就著剩下最後一盞和水盆裏的水擦洗過臉,才徹底將燈蓋滅,摸黑躺在床上。
床鋪散發出輕微的黴味兒,有點潮濕,蓋在身上不僅沒有一點暖意,反而格外濕冷。
薑遺光沒在意,閉上眼睛,在心裏默默迴憶。
這間寺廟,會和自己在鬼哭林地下看見的雙麵佛有關嗎?山海鏡究竟有沒有將佛像中的詭異收入鏡中?
他睡得並不很清醒,時刻留了心神在房間內。他總是無法完全放鬆下來,因為從小到大都有東西想要他的命。他一直有種隱秘的擔憂——如果他睡熟了,那就是將性命寄托在並不靠得住的運氣上。
半夢半醒過了一夜,夜裏並沒有出什麽事,天漸亮,緊閉的眼皮也能感覺外麵逐漸明亮的天光。
當——當——
他聽見厚重敲鍾聲在寺廟裏迴蕩,一聲聲往外擴。
昨日老和尚就和他說過寺廟裏敲鍾的問題,到時可能也需要輪到他來敲鍾。以子時為始,一聲鍾響代表一個時辰。
一共響了五聲……辰時到了!
薑遺光睜開眼一把掀開被子坐起身,床鋪飛快鋪好,穿上僧袍匆匆洗漱,環視一圈房間內確認沒有第四盞燈後,將水盆端出去倒在屋後的一條水溝裏,迴房放了水盆關門就往大殿去。
路上遇見了其他僧人,彼此默不作聲雙手合十行禮罷,一道往大殿去。
來到大殿門前,薑遺光就為眼前情形驚了一驚。
他分明記得,自己昨天來時,佛龕蓮花座上空空如也。
但現在……上麵赫然坐著一尊金光曜曜的龐大金身像。
薑遺光匆匆掃一眼,他直覺和這佛像對視十分危險,甚至沒有辦法去看那佛像的麵孔,總覺得看了以後會發生什麽很糟糕的事。但其他人都進入了大殿,他也隻能跟著邁進去,尋了倒數第二排最後一個空位盤腿坐下。
最後一排,不出意料應該是留給那些「香客」們的。
糟糕的是,他不會念經,麵前也沒有經書。其他人似乎也忘了這件事,各自尋了座位坐下後開始閉目念誦,沒有人在意他會不會念經。
薑遺光不得不垂著眼睛,全身心去聽自己旁邊的僧人念了什麽東西。對方念一句,他跟一句。
薑遺光知道佛家或道家的出家人早上必須做早課,但也基本都是在醜時到寅時之間,那是天剛蒙蒙亮,正是人清醒之刻。這座寺廟卻要人辰時才做早課,已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且一般而言,僧眾所念經文多為《楞嚴咒》、《大悲咒》、《心經》等經卷。他雖不通佛法,可也知道,自己身邊這人念的似乎不是什麽經文。
他不知道對方在念什麽,仿佛隻是一堆雜亂無序毫無規律的字眼胡亂拚湊成的話,有些字音冗長奇異,不像是漢文,不知是從哪兒傳來的,但也隻能跟著一句一句念。
念了沒幾句,昨晚投宿的一行人終於來了。
薑遺光側頭微微睇他們一眼,看見六人臉上神色都很不好看,尤其其中一位身著青衫的女子,她似乎受了很大驚嚇。
大殿裏的和尚都在念經,他們不敢發出動靜,悄悄邁過門檻,顧斂就見昨日帶他們進門來的那位麵貌格外可怖的小沙彌坐在最後一位,側頭向他微微點頭,示意他們可以坐在最後一排。
秦謹玉還沒從驚嚇中緩過神來,她也留意到小沙彌使得眼色,沖對方淺笑一下,趁機坐在了對方身後的蒲團上。
其餘五人自然不太高興,他們感覺這小沙彌似乎和廟裏其他和尚都不太一樣,都想著能不能問出點什麽,結果卻被秦謹玉搶了先。
秦謹玉坐下後也不敢多做什麽,匆匆環視一圈。
從身後看,她能看到這位小沙彌泛青頭皮上沒有點戒疤。他生得瘦削筆挺,活似一根幹淨的翠竹。
相比之下,其他僧人就瘦得有些奇怪了。簡直像一群骨頭架子。
秦謹玉隻看了一眼就閉上眼念經,她在家中也時常陪祖母念經,說說因果,因而雖不像正經僧尼那般,但念一段心經並不成問題。
這就苦了其他人,其餘人對佛法一知半解,平日也不過說兩句阿彌陀佛罷了,讓他們背四書五經詩詞歌賦沒問題,念經就實在為難他們。
秦謹玉將聲音提高了些,又刻意念得慢幾分,讓坐在自己左右的兩人都能聽見,六人便這麽你傳我我傳你,勉強撐過第一輪。
而後,一老僧離席,起腔唱三遍「摩訶般若蜜多」,眾僧再齊唱贊謁。
秦謹玉心裏放鬆下來。
她曾在寺中居住過,知道這是都維那唱贊謁,都維那便是一寺之中的三綱之一,為綱領執事,掌眾僧進退綱紀,平日早課也多由都維那領頭唱贊謁。
人口裏含著涎水、皮肉裏裹著血水,這些都算是水, 不是嗎?
同樣的矛盾不少, 譬如做早課時,若是大殿中有身穿其他顏色僧衣的僧人, 二人一道念經,算不算和他同行並說話?
薑遺光更是想到了一個可能,如果他將自己的僧衣染成其他顏色,會發生什麽?
但這方法太冒險了,不能確保自己安全之前他不會貿然去做。
他比較在意紙張上被劃去的汙漬寫了什麽,違背規則後又會受到什麽懲罰。
他再次找了一遍,確定房間裏沒有異樣後,吹熄了其中兩盞燈,就著剩下最後一盞和水盆裏的水擦洗過臉,才徹底將燈蓋滅,摸黑躺在床上。
床鋪散發出輕微的黴味兒,有點潮濕,蓋在身上不僅沒有一點暖意,反而格外濕冷。
薑遺光沒在意,閉上眼睛,在心裏默默迴憶。
這間寺廟,會和自己在鬼哭林地下看見的雙麵佛有關嗎?山海鏡究竟有沒有將佛像中的詭異收入鏡中?
他睡得並不很清醒,時刻留了心神在房間內。他總是無法完全放鬆下來,因為從小到大都有東西想要他的命。他一直有種隱秘的擔憂——如果他睡熟了,那就是將性命寄托在並不靠得住的運氣上。
半夢半醒過了一夜,夜裏並沒有出什麽事,天漸亮,緊閉的眼皮也能感覺外麵逐漸明亮的天光。
當——當——
他聽見厚重敲鍾聲在寺廟裏迴蕩,一聲聲往外擴。
昨日老和尚就和他說過寺廟裏敲鍾的問題,到時可能也需要輪到他來敲鍾。以子時為始,一聲鍾響代表一個時辰。
一共響了五聲……辰時到了!
薑遺光睜開眼一把掀開被子坐起身,床鋪飛快鋪好,穿上僧袍匆匆洗漱,環視一圈房間內確認沒有第四盞燈後,將水盆端出去倒在屋後的一條水溝裏,迴房放了水盆關門就往大殿去。
路上遇見了其他僧人,彼此默不作聲雙手合十行禮罷,一道往大殿去。
來到大殿門前,薑遺光就為眼前情形驚了一驚。
他分明記得,自己昨天來時,佛龕蓮花座上空空如也。
但現在……上麵赫然坐著一尊金光曜曜的龐大金身像。
薑遺光匆匆掃一眼,他直覺和這佛像對視十分危險,甚至沒有辦法去看那佛像的麵孔,總覺得看了以後會發生什麽很糟糕的事。但其他人都進入了大殿,他也隻能跟著邁進去,尋了倒數第二排最後一個空位盤腿坐下。
最後一排,不出意料應該是留給那些「香客」們的。
糟糕的是,他不會念經,麵前也沒有經書。其他人似乎也忘了這件事,各自尋了座位坐下後開始閉目念誦,沒有人在意他會不會念經。
薑遺光不得不垂著眼睛,全身心去聽自己旁邊的僧人念了什麽東西。對方念一句,他跟一句。
薑遺光知道佛家或道家的出家人早上必須做早課,但也基本都是在醜時到寅時之間,那是天剛蒙蒙亮,正是人清醒之刻。這座寺廟卻要人辰時才做早課,已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且一般而言,僧眾所念經文多為《楞嚴咒》、《大悲咒》、《心經》等經卷。他雖不通佛法,可也知道,自己身邊這人念的似乎不是什麽經文。
他不知道對方在念什麽,仿佛隻是一堆雜亂無序毫無規律的字眼胡亂拚湊成的話,有些字音冗長奇異,不像是漢文,不知是從哪兒傳來的,但也隻能跟著一句一句念。
念了沒幾句,昨晚投宿的一行人終於來了。
薑遺光側頭微微睇他們一眼,看見六人臉上神色都很不好看,尤其其中一位身著青衫的女子,她似乎受了很大驚嚇。
大殿裏的和尚都在念經,他們不敢發出動靜,悄悄邁過門檻,顧斂就見昨日帶他們進門來的那位麵貌格外可怖的小沙彌坐在最後一位,側頭向他微微點頭,示意他們可以坐在最後一排。
秦謹玉還沒從驚嚇中緩過神來,她也留意到小沙彌使得眼色,沖對方淺笑一下,趁機坐在了對方身後的蒲團上。
其餘五人自然不太高興,他們感覺這小沙彌似乎和廟裏其他和尚都不太一樣,都想著能不能問出點什麽,結果卻被秦謹玉搶了先。
秦謹玉坐下後也不敢多做什麽,匆匆環視一圈。
從身後看,她能看到這位小沙彌泛青頭皮上沒有點戒疤。他生得瘦削筆挺,活似一根幹淨的翠竹。
相比之下,其他僧人就瘦得有些奇怪了。簡直像一群骨頭架子。
秦謹玉隻看了一眼就閉上眼念經,她在家中也時常陪祖母念經,說說因果,因而雖不像正經僧尼那般,但念一段心經並不成問題。
這就苦了其他人,其餘人對佛法一知半解,平日也不過說兩句阿彌陀佛罷了,讓他們背四書五經詩詞歌賦沒問題,念經就實在為難他們。
秦謹玉將聲音提高了些,又刻意念得慢幾分,讓坐在自己左右的兩人都能聽見,六人便這麽你傳我我傳你,勉強撐過第一輪。
而後,一老僧離席,起腔唱三遍「摩訶般若蜜多」,眾僧再齊唱贊謁。
秦謹玉心裏放鬆下來。
她曾在寺中居住過,知道這是都維那唱贊謁,都維那便是一寺之中的三綱之一,為綱領執事,掌眾僧進退綱紀,平日早課也多由都維那領頭唱贊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