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和尚動作,長發一縷一縷從頭上飄下,散在身前,變成漆黑的一堆亂發。
「阿彌陀佛——」老和尚為他賜名說謁,「……佛法廣大,賜名拾明。」
第330章
孟豫醒後就給自己老家的母親去了信, 第二日見他精神還好,近衛們便帶他去問話。
「這一迴的死劫倒也像是問心,若是相信鏡中人就是自己的父母,恐怕就要折在裏麵。」孟豫把事情原原本本說了, 包括李芥和薑遺光做了什麽, 包括楊振鬆的不對勁, 還包括最後的「門」。
現在迴想起來,門恐怕也是「問心」的一項。
楊振鬆也實在是運氣不好,李芥死因不明, 薑遺光又不知最後做了什麽。
他心裏很清楚,這場死劫的度過和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他純粹是借了另外兩人的光。不過他也很想知道薑遺光到底做了什麽才讓他們得以逃離。
「還沒把人救迴來嗎?」他問。
其中一個近衛告訴他:「人還沒找到。」
孟豫訝異:「怎會如此?我不是已經將他的方位說了嗎?」
近衛也不知具體情況,道:「他被困在一座山中的地下宮室,那座山不好找, 但一定會找到他的。」
別的不提,就憑他身上帶著五麵山海鏡,就不可能讓他流落在外。
孟豫還是很不安,可他也沒辦法, 隻能不斷在心裏祈求。
事無巨細交代過後, 孟豫總算得了幾分清閑,和近衛們問過, 由他們帶著自己去了李家。
李芥家住在京城西邊一條小巷最盡頭的民宅中,白牆青瓦,角落種著一二翠竹。他在入鏡人中結交的朋友不少, 聽聞他的死訊, 有許多人都來弔唁他,倒顯得這座小小院落熱鬧起來。
李芥孤身一人居住, 不曾娶妻生子,隻有個母親和妹妹在老家,妹妹在老家嫁給了一個販布的商人,過得還算順心。李芥年年都要給母親和妹妹寄一筆錢。
現在李芥死了,他的宅子裏也不過一二近衛幫忙收拾,至於他留下的銀子,近衛們會幫他存到錢莊裏,每年的利息都以他的名義寄迴去。
正院裏擺著一口漆黑的棺材,還沒釘死,李芥就躺在裏麵,麵色青灰,安詳睡著。孟豫低頭看了幾眼,又望向這座宅子裏處處縞素,不免更生淒涼悲意,落下淚來。
他在李芥的靈堂前,認認真真地上了三炷香,心中暗道:李兄,若有來世,再不要當入鏡人。
從李芥家中出來後,孟豫往迴走,他身後跟著兩個近衛,一時間竟不知該往何處去。
他在鏡內過了許多日,鏡外不過一兩天而已,可即便隻有這一兩日,也叫他生出一股恍若隔世的悲涼感。
就在這時,身後有人追上他:「孟兄!還請等等。」
孟豫迴頭看去,見是一位有些麵熟的藍衣青年,方才李芥的靈堂前他見過這人,隻是他卻不知對方身份,拱手疑惑問道:「這位兄台,敢問高姓大名?」
那人微微一笑,又是行禮:「免貴姓淩,單名一個燭字,在下聽聞孟兄和李兄一塊兒,心中有些疑惑,還望孟兄不吝賜教。」
淩燭在他們之中名聲可不小,孟豫自認為比不過對方,不免因其謙卑態度有些受寵若驚,忙道:「不敢當不敢當,有什麽盡管問就好,在下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淩燭笑道:「這也不是說話的地方,不如去茶館一敘?」
二人就近找了一間近衛們開的茶館,不必擔心有不相幹的人聽了去。茶館小間裏,淩燭先為孟豫倒了杯茶,就問起他們在鏡中遇到的事情。
淩燭能聽出對方似乎格外關心薑遺光的下落,想了想,覺得這件事似乎沒什麽好保密的,便也把薑遺光在臨出鏡前告訴自己的話轉述給了淩燭。
淩燭聽說了他要迴徽省探親一事,卻沒料到對方被困住,不由得神色一凜。
他自認為知道幾分薑遺光的為人,對方並不是那種能幫則幫的大善人,相反,他很有些獨善其身的一位。
所以……能夠讓薑遺光特地出手保住孟豫,恐怕是他在鏡外遇到了什麽逼不得已的困境,且無人能幫忙。
孟豫心裏顯然也清楚,但救命之恩就是救命之恩,他還想巴上薑遺光,當然不會故意把這些事隱瞞。
奇怪……薑遺光在單州會遇上什麽事情?他一直在打探的事情,會不會和此次單州之行有關?
以薑遺光如今的地位,但凡出行,身邊跟著的近衛不會少,讓他遇險的事……
淩燭麵上依舊在和孟豫交談,心裏卻打起了算盤,他不知自己要不要摻進這件事情。若是能幫上忙,恐怕可以在薑遺光麵前賣個好。
說完薑遺光後,淩燭又問起了孟豫在鏡中的死劫。
藏書閣至今還在修繕,目前新的捲軸已經移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供入鏡人們觀看,但孟豫最新的捲軸還沒呈出,是以淩燭並不清楚。
孟豫一邊說,他一邊在心底猜測。
空白的畫卷……和父母一模一樣的鏡中父母、陸家二十四位姐妹、多年前死去的陸寶華和那位為了救女而亡的二夫人……
古怪的門……
兩人一個想知道鏡子裏發生了什麽,另一個想知道死劫背後的謎團,可以稱得上相談甚歡。
孟豫道:「說來慚愧,我雖在鏡中。卻沒幫上什麽忙,對許多發生的事情也不是很了解,今日還想請淩兄一併為我解惑。」
「阿彌陀佛——」老和尚為他賜名說謁,「……佛法廣大,賜名拾明。」
第330章
孟豫醒後就給自己老家的母親去了信, 第二日見他精神還好,近衛們便帶他去問話。
「這一迴的死劫倒也像是問心,若是相信鏡中人就是自己的父母,恐怕就要折在裏麵。」孟豫把事情原原本本說了, 包括李芥和薑遺光做了什麽, 包括楊振鬆的不對勁, 還包括最後的「門」。
現在迴想起來,門恐怕也是「問心」的一項。
楊振鬆也實在是運氣不好,李芥死因不明, 薑遺光又不知最後做了什麽。
他心裏很清楚,這場死劫的度過和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他純粹是借了另外兩人的光。不過他也很想知道薑遺光到底做了什麽才讓他們得以逃離。
「還沒把人救迴來嗎?」他問。
其中一個近衛告訴他:「人還沒找到。」
孟豫訝異:「怎會如此?我不是已經將他的方位說了嗎?」
近衛也不知具體情況,道:「他被困在一座山中的地下宮室,那座山不好找, 但一定會找到他的。」
別的不提,就憑他身上帶著五麵山海鏡,就不可能讓他流落在外。
孟豫還是很不安,可他也沒辦法, 隻能不斷在心裏祈求。
事無巨細交代過後, 孟豫總算得了幾分清閑,和近衛們問過, 由他們帶著自己去了李家。
李芥家住在京城西邊一條小巷最盡頭的民宅中,白牆青瓦,角落種著一二翠竹。他在入鏡人中結交的朋友不少, 聽聞他的死訊, 有許多人都來弔唁他,倒顯得這座小小院落熱鬧起來。
李芥孤身一人居住, 不曾娶妻生子,隻有個母親和妹妹在老家,妹妹在老家嫁給了一個販布的商人,過得還算順心。李芥年年都要給母親和妹妹寄一筆錢。
現在李芥死了,他的宅子裏也不過一二近衛幫忙收拾,至於他留下的銀子,近衛們會幫他存到錢莊裏,每年的利息都以他的名義寄迴去。
正院裏擺著一口漆黑的棺材,還沒釘死,李芥就躺在裏麵,麵色青灰,安詳睡著。孟豫低頭看了幾眼,又望向這座宅子裏處處縞素,不免更生淒涼悲意,落下淚來。
他在李芥的靈堂前,認認真真地上了三炷香,心中暗道:李兄,若有來世,再不要當入鏡人。
從李芥家中出來後,孟豫往迴走,他身後跟著兩個近衛,一時間竟不知該往何處去。
他在鏡內過了許多日,鏡外不過一兩天而已,可即便隻有這一兩日,也叫他生出一股恍若隔世的悲涼感。
就在這時,身後有人追上他:「孟兄!還請等等。」
孟豫迴頭看去,見是一位有些麵熟的藍衣青年,方才李芥的靈堂前他見過這人,隻是他卻不知對方身份,拱手疑惑問道:「這位兄台,敢問高姓大名?」
那人微微一笑,又是行禮:「免貴姓淩,單名一個燭字,在下聽聞孟兄和李兄一塊兒,心中有些疑惑,還望孟兄不吝賜教。」
淩燭在他們之中名聲可不小,孟豫自認為比不過對方,不免因其謙卑態度有些受寵若驚,忙道:「不敢當不敢當,有什麽盡管問就好,在下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淩燭笑道:「這也不是說話的地方,不如去茶館一敘?」
二人就近找了一間近衛們開的茶館,不必擔心有不相幹的人聽了去。茶館小間裏,淩燭先為孟豫倒了杯茶,就問起他們在鏡中遇到的事情。
淩燭能聽出對方似乎格外關心薑遺光的下落,想了想,覺得這件事似乎沒什麽好保密的,便也把薑遺光在臨出鏡前告訴自己的話轉述給了淩燭。
淩燭聽說了他要迴徽省探親一事,卻沒料到對方被困住,不由得神色一凜。
他自認為知道幾分薑遺光的為人,對方並不是那種能幫則幫的大善人,相反,他很有些獨善其身的一位。
所以……能夠讓薑遺光特地出手保住孟豫,恐怕是他在鏡外遇到了什麽逼不得已的困境,且無人能幫忙。
孟豫心裏顯然也清楚,但救命之恩就是救命之恩,他還想巴上薑遺光,當然不會故意把這些事隱瞞。
奇怪……薑遺光在單州會遇上什麽事情?他一直在打探的事情,會不會和此次單州之行有關?
以薑遺光如今的地位,但凡出行,身邊跟著的近衛不會少,讓他遇險的事……
淩燭麵上依舊在和孟豫交談,心裏卻打起了算盤,他不知自己要不要摻進這件事情。若是能幫上忙,恐怕可以在薑遺光麵前賣個好。
說完薑遺光後,淩燭又問起了孟豫在鏡中的死劫。
藏書閣至今還在修繕,目前新的捲軸已經移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供入鏡人們觀看,但孟豫最新的捲軸還沒呈出,是以淩燭並不清楚。
孟豫一邊說,他一邊在心底猜測。
空白的畫卷……和父母一模一樣的鏡中父母、陸家二十四位姐妹、多年前死去的陸寶華和那位為了救女而亡的二夫人……
古怪的門……
兩人一個想知道鏡子裏發生了什麽,另一個想知道死劫背後的謎團,可以稱得上相談甚歡。
孟豫道:「說來慚愧,我雖在鏡中。卻沒幫上什麽忙,對許多發生的事情也不是很了解,今日還想請淩兄一併為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