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對這消息還有些摸不著頭腦,把事情傳迴去後, 丁阿婆卻明白這是怎麽迴事,立刻下了指令,讓他們要把九公子等人的鏡子也帶迴來。
當然,那個姓薑的小子更要帶迴來,絕不能把他放走。
好不容易,等這群人忽然又出現了,小二欣喜萬分。隻是他沒有想到,自己上午才把消息通過馬車夫傳迴去,下午,姓薑的那小子又不見了。
誰也不知道薑遺光去了哪裏。
這群村民在找他,黎恪等人也在找他。
一直渾渾噩噩的蘭姑,知道他們要找失蹤的薑遺光後,忽然一激靈,眼神漸漸清明。
她抓著黎三娘,急促地說道:「我知道他要去哪裏,我和他在鏡子裏說過……」
「他要去找衛家……」
黎恪知道這衛家,其他兩人卻不大清楚。黎三娘不由得疑惑,問:「什麽衛家?衛家又在什麽地方?」
黎恪心急得很,他擔憂薑遺光仗著自己身手做出什麽事來——善多時常拿自己的命去賭,可他又不是天下無敵了,要是真出事那可怎麽辦?
他對黎三娘等人還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怨,可他也知道,他們已經做得不能夠更好了,沒有誰生來就該為其他人甘願赴死,他自己也做不到。
一切都是人之常情,正因如此,他才更難過。
恨不得,怨不得,親近不得,遠離不得。
比起來,更該被恨的是他自己。
黎恪穩穩心神,對二人三兩句話把事情解釋了,他見蘭姑似乎知道些隱情,問:「你知道衛家?」
蘭姑點點頭,露出一抹苦笑:「實不相瞞,我祖籍在越省,和閩省相鄰。小時候隨家裏去閩省做生意,隱約聽過衛家之名……」
「這些年我去了京城,和家中再沒有過聯繫,不過,家中老人應該還有幾個記得那個衛家……」蘭姑道,「這迴我來閩省,也是抱了能迴家探親的念頭。」
她報出個和閩相鄰的越省的小城,據她說,那小城離此地似乎不太遠。提起幼年之事,蘭姑本就溫婉的眉眼也帶了些輕愁。
這麽多年過去,她也不知能不能找到。
「我原本就打算出了鏡後帶善多家中找一找……他卻一個人離開了。」
九公子道:「我們去也是一樣的。」
「他獨自一人查這事,恐怕有危險,說不定又會捲入到某些怪事中。」
幾人正壓低了聲音聊天,見店小二上茶來,立刻轉移了話題,說些不相關的事兒,言笑晏晏,看不出一點不和。
那店小二低垂著眼睛,視線在房間裏一溜打轉,很快又收迴來,裝出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模樣多看了幾眼。
直到走出房門外,小二的心還在砰砰跳。
剛才那幾人當中,為首的名叫九公子的人多看了他兩眼。
九公子好像發現了什麽,這讓他感到一陣陣心慌。
在他看來,那個名叫九公子的人和身上帶刀的女人最是危險,反而另外一對年輕男女文弱,看著好下手些。
丁阿婆已經給他下了命令,讓他不論如何都要帶一麵鏡子迴來。
小二漸漸起了心思,隻是那些守衛看得嚴,帶刀女人和九公子又武藝高強,自己有點動靜就會被發現,這讓他感覺有點難辦,隻能詳細謀劃。
……
被他們尋找著的薑遺光改頭換麵去了別處。
他知道,這群人一定會找自己。
於是,他故技重施,又扮成了一位貧家少女。
找他的人根本不會往這方麵想。對外,一個年輕女子也容易被人輕視,不受注意。
換上粗棉布的上衫下裙,領子拉高,遮住凸起的喉結,耳朵上自己用針紮了兩個耳洞,不流血後用茶葉梗堵上,兩手指甲塗了淺色的蔻丹,眉毛削細不少……
一點點輕微的改動,他就完全變了個樣子。
他對樣貌美醜沒什麽感覺,卻也從別人的目光和評價中知道——自己的樣子在其他人眼裏,約摸是好看的。
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獨自出行,實在惹人注意,也會招麻煩。他買了些薑黃粉,日日抹在臉上,抹得一張白淨的臉瘦黃幹巴,再縮著肩膀低頭走在路上,任何人同他說話,都隻壓低聲音細聲細氣迴應。
這樣看來,就是個家貧又貌若無鹽的少女。
他用這副模樣在外光明正大行走,甚至經過客棧外,無人發覺他就是被九公子等人找瘋了的薑遺光。
薑遺光想得很簡單,如果丁阿婆沒說謊,她聽過衛家和骨瓷一事,說明衛家在當地必定有痕跡,當地官府卷宗或地方誌裏興許會有記載。
隻是,一縣一城的地方誌,尋常人根本無法查看。他花了一兩天在外摸清當地官府布局後,夜裏偷偷翻牆去衙門裏翻卷宗。
放卷宗的書庫同樣修成土樓形,內外圓環套一圈,隻有一個老吏看管。
那老吏年紀大了,平日懶得打掃,這時節地麵潮得很,一進去就瀰漫著一股黴味兒,混著灰塵撲麵而來,還有不少細小蚊蟲飛舞。
地麵濕潮的塵土覆了薄薄一層,薑遺光腳下踩著個大約一尺高的高蹺,高蹺底又包了棉布墊子,悄無聲息潛進去,在地麵留下一個個銅錢大小的高蹺印。
他是偷溜進來的,沒有人給他指路,他根本不知道本地卷宗都是怎麽個擺放法,隻能自己憑感覺摸索去找。
當然,那個姓薑的小子更要帶迴來,絕不能把他放走。
好不容易,等這群人忽然又出現了,小二欣喜萬分。隻是他沒有想到,自己上午才把消息通過馬車夫傳迴去,下午,姓薑的那小子又不見了。
誰也不知道薑遺光去了哪裏。
這群村民在找他,黎恪等人也在找他。
一直渾渾噩噩的蘭姑,知道他們要找失蹤的薑遺光後,忽然一激靈,眼神漸漸清明。
她抓著黎三娘,急促地說道:「我知道他要去哪裏,我和他在鏡子裏說過……」
「他要去找衛家……」
黎恪知道這衛家,其他兩人卻不大清楚。黎三娘不由得疑惑,問:「什麽衛家?衛家又在什麽地方?」
黎恪心急得很,他擔憂薑遺光仗著自己身手做出什麽事來——善多時常拿自己的命去賭,可他又不是天下無敵了,要是真出事那可怎麽辦?
他對黎三娘等人還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怨,可他也知道,他們已經做得不能夠更好了,沒有誰生來就該為其他人甘願赴死,他自己也做不到。
一切都是人之常情,正因如此,他才更難過。
恨不得,怨不得,親近不得,遠離不得。
比起來,更該被恨的是他自己。
黎恪穩穩心神,對二人三兩句話把事情解釋了,他見蘭姑似乎知道些隱情,問:「你知道衛家?」
蘭姑點點頭,露出一抹苦笑:「實不相瞞,我祖籍在越省,和閩省相鄰。小時候隨家裏去閩省做生意,隱約聽過衛家之名……」
「這些年我去了京城,和家中再沒有過聯繫,不過,家中老人應該還有幾個記得那個衛家……」蘭姑道,「這迴我來閩省,也是抱了能迴家探親的念頭。」
她報出個和閩相鄰的越省的小城,據她說,那小城離此地似乎不太遠。提起幼年之事,蘭姑本就溫婉的眉眼也帶了些輕愁。
這麽多年過去,她也不知能不能找到。
「我原本就打算出了鏡後帶善多家中找一找……他卻一個人離開了。」
九公子道:「我們去也是一樣的。」
「他獨自一人查這事,恐怕有危險,說不定又會捲入到某些怪事中。」
幾人正壓低了聲音聊天,見店小二上茶來,立刻轉移了話題,說些不相關的事兒,言笑晏晏,看不出一點不和。
那店小二低垂著眼睛,視線在房間裏一溜打轉,很快又收迴來,裝出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模樣多看了幾眼。
直到走出房門外,小二的心還在砰砰跳。
剛才那幾人當中,為首的名叫九公子的人多看了他兩眼。
九公子好像發現了什麽,這讓他感到一陣陣心慌。
在他看來,那個名叫九公子的人和身上帶刀的女人最是危險,反而另外一對年輕男女文弱,看著好下手些。
丁阿婆已經給他下了命令,讓他不論如何都要帶一麵鏡子迴來。
小二漸漸起了心思,隻是那些守衛看得嚴,帶刀女人和九公子又武藝高強,自己有點動靜就會被發現,這讓他感覺有點難辦,隻能詳細謀劃。
……
被他們尋找著的薑遺光改頭換麵去了別處。
他知道,這群人一定會找自己。
於是,他故技重施,又扮成了一位貧家少女。
找他的人根本不會往這方麵想。對外,一個年輕女子也容易被人輕視,不受注意。
換上粗棉布的上衫下裙,領子拉高,遮住凸起的喉結,耳朵上自己用針紮了兩個耳洞,不流血後用茶葉梗堵上,兩手指甲塗了淺色的蔻丹,眉毛削細不少……
一點點輕微的改動,他就完全變了個樣子。
他對樣貌美醜沒什麽感覺,卻也從別人的目光和評價中知道——自己的樣子在其他人眼裏,約摸是好看的。
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獨自出行,實在惹人注意,也會招麻煩。他買了些薑黃粉,日日抹在臉上,抹得一張白淨的臉瘦黃幹巴,再縮著肩膀低頭走在路上,任何人同他說話,都隻壓低聲音細聲細氣迴應。
這樣看來,就是個家貧又貌若無鹽的少女。
他用這副模樣在外光明正大行走,甚至經過客棧外,無人發覺他就是被九公子等人找瘋了的薑遺光。
薑遺光想得很簡單,如果丁阿婆沒說謊,她聽過衛家和骨瓷一事,說明衛家在當地必定有痕跡,當地官府卷宗或地方誌裏興許會有記載。
隻是,一縣一城的地方誌,尋常人根本無法查看。他花了一兩天在外摸清當地官府布局後,夜裏偷偷翻牆去衙門裏翻卷宗。
放卷宗的書庫同樣修成土樓形,內外圓環套一圈,隻有一個老吏看管。
那老吏年紀大了,平日懶得打掃,這時節地麵潮得很,一進去就瀰漫著一股黴味兒,混著灰塵撲麵而來,還有不少細小蚊蟲飛舞。
地麵濕潮的塵土覆了薄薄一層,薑遺光腳下踩著個大約一尺高的高蹺,高蹺底又包了棉布墊子,悄無聲息潛進去,在地麵留下一個個銅錢大小的高蹺印。
他是偷溜進來的,沒有人給他指路,他根本不知道本地卷宗都是怎麽個擺放法,隻能自己憑感覺摸索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