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早就死了麽?
也不像,她的皮膚還是軟的,沒有完全僵硬,應當是新死不久,就是不知是什麽原因。
這樣反而好些,新死不久,應當還沒有下葬,他能更好逃出來。
薑遺光東摸西摸,找不到趁手的武器,棺材裏的陪葬物不是玉器,便是金銀,要麽易碎,要麽軟得不能用。
黎三娘雖送過他一把暗器,可要靠那個小小暗器開洞實在有些困難。
薑遺光摸到了一柄玉如意,將它從死屍的頭下抽出,護著自己退了些後,狠狠砸在棺材頭部。
棺材蓋通常極厚,唯有一頭一尾最薄,饒是如此,那玉如意依舊被砸得粉碎,發出清脆的一聲悶響。
……
劉家,來弔唁的人多,上門來打探的人更多。
劉家就這麽一個女兒,如珠似寶的寵著長大,還要給她立女戶。誰知這女孩兒福薄,一場風寒就這麽去了。
劉家偌大產業,還不知要落到誰手裏。
劉父劉母心痛如絞,對那些上門打秋風的人說不出什麽好話來,隻覺得叫他們在靈堂前燒紙都是擾了女兒的那份清靜,讓下人通通趕走了。
劉母哭著哭著,哭暈過去,劉父急忙送她迴房,讓人請大夫。
現在,這一大清早,在靈堂裏的隻有幾個小丫鬟,跪在黑漆漆棺材前,往火盆堆裏一張張燒紙錢。
燒一張,念一句經,燒了一捆,再磕個頭。
這靈堂布置得也怪異。
一左一右掛了布條纏的花,老大一個,可……左邊掛了紅綢纏花,右邊掛的卻是白綢子。往裏也是如此,堂上擺著的花圈兒,一半中間寫了「奠」,另一半卻用紅紙貼了「囍」。
靈堂上擺了花圈,上頭又有兩方牌位,一左一右,左邊的空著,右邊的寫了劉家大姑娘名諱及生卒年。牌位桌龕下方,擺了兩張椅,椅子上紮了紅綢,擦得幹幹淨淨。
兩側又擺了高高大大的紙紮人、紙紮馬、紙紮金銀元寶等等。最顯眼的是一架紅色的紙紮大花轎,紮紙師傅的手藝好得很,連八個穿著紅衣的轎夫都紮得惟妙惟肖,撐著轎子好似要往前走,兩邊還有穿著紅衣的小童作出撒銅板果子的樣子,白白小臉上,塗了兩塊紅臉蛋。
就好像……這辦的不僅僅是喪事,還是一樁囍事一般。
就連棺材,也比平日的棺材要大些,按謄縣風俗,女子棺材長五尺六寸即可,但眼下這口棺材,長足足七尺六寸,寬度也近有兩個棺材寬。
明眼人一看即知,這是一口合棺用的棺材。
平常有那夫妻恩愛的,相約死後合葬,但到底總不能真叫人同年同月同日死,便分個男幹棺女坤棺,不論誰先去,在下葬時墓室裏邊留個位也就是了,甚少有這樣的合棺出現。
更何況,她們還不知道嗎?
自家小姐雲英未嫁,哪裏需要合棺?
可她們卻什麽都不敢說。
茹小姐前幾天在船上看上一位少年,迴來後便茶飯不思。老爺和夫人知她心結,特意去打聽了那少年來歷,卻隻道對方貴不可言,劉家搭不上。小姐聽了心病更重,很快就去了。
老爺和夫人就讓人紮了那少年模樣的紙人,和小姐一併下葬。這要是說出去,和咒人也沒什麽區別了,那位貴人指不定要發怒。
合棺的大棺材上,同樣綁了綢子紮的花球。
一白,一紅,白紅綢子擰在一塊兒,將棺材纏住。
今天的雨小些,細蒙蒙的,風一吹就往靈堂裏麵飄。六月天,早就不冷了,今天卻寒得厲害。
不知是因為這雨,還是因為小姐的喪事。
兩個丫鬟生著火還好,就著火堆取暖,彼此眼神交匯,不敢說閑話。
忽地,兩人都聽到了一聲巨響,從棺材裏傳來。
「你……你聽見了嗎?會不會是我聽錯了?」其中一個丫鬟苦了臉,眼巴巴地問另一個。
另一個丫鬟也怕的不行:「可能是什麽東西倒了,別自己嚇自己。」
劉家可是請了大師來念經的,再說小姐走的雖然遺憾,可老爺和夫人都紮了紙人陪她呀。
話音剛落,棺材裏又傳來一聲砰響。
緊接著,砰砰砰聲音接連不斷。
裏麵的東西,要出來了……
小丫鬟尖叫起來,跳起身就往外跑。
「啊啊啊啊——」
「鬧鬼……鬧鬼啊啊——」
……
「善多又不見了,他房裏隻剩下兩麵鏡子。」黎恪道。
他一大早眼皮狂跳,跑去找薑遺光,敲門沒有迴應,幹脆闖進去,卻發現裏麵沒有人,連忙讓隨從把其他人叫來。
「不可能是入鏡。」九公子沉聲道,「我調查過,善多的入鏡次數雖然比平常人頻繁不少,但他前幾天才從鏡裏出來,應當不是。」
蘭姑踏進門,亦道:「那又是去了何處?」
她一進門就感覺這間屋子濕的厲害,讓人不舒服,地上也淋淋瀝瀝滴了不少水,蘭姑顰眉道:「善多昨天晚上沒有關窗戶嗎?」
飄窗的確是打開的,現在還有些許雨滴從窗外飄進來。
黎恪道:「他應當是遇上了詭異,又忘了帶上鏡子。」
他指了指床鋪。
床上被褥被他掀開,有些濕潮,露出被子下的一套雪白裏衣,同樣有些沾濕了,整整齊齊鋪平放在那兒。
也不像,她的皮膚還是軟的,沒有完全僵硬,應當是新死不久,就是不知是什麽原因。
這樣反而好些,新死不久,應當還沒有下葬,他能更好逃出來。
薑遺光東摸西摸,找不到趁手的武器,棺材裏的陪葬物不是玉器,便是金銀,要麽易碎,要麽軟得不能用。
黎三娘雖送過他一把暗器,可要靠那個小小暗器開洞實在有些困難。
薑遺光摸到了一柄玉如意,將它從死屍的頭下抽出,護著自己退了些後,狠狠砸在棺材頭部。
棺材蓋通常極厚,唯有一頭一尾最薄,饒是如此,那玉如意依舊被砸得粉碎,發出清脆的一聲悶響。
……
劉家,來弔唁的人多,上門來打探的人更多。
劉家就這麽一個女兒,如珠似寶的寵著長大,還要給她立女戶。誰知這女孩兒福薄,一場風寒就這麽去了。
劉家偌大產業,還不知要落到誰手裏。
劉父劉母心痛如絞,對那些上門打秋風的人說不出什麽好話來,隻覺得叫他們在靈堂前燒紙都是擾了女兒的那份清靜,讓下人通通趕走了。
劉母哭著哭著,哭暈過去,劉父急忙送她迴房,讓人請大夫。
現在,這一大清早,在靈堂裏的隻有幾個小丫鬟,跪在黑漆漆棺材前,往火盆堆裏一張張燒紙錢。
燒一張,念一句經,燒了一捆,再磕個頭。
這靈堂布置得也怪異。
一左一右掛了布條纏的花,老大一個,可……左邊掛了紅綢纏花,右邊掛的卻是白綢子。往裏也是如此,堂上擺著的花圈兒,一半中間寫了「奠」,另一半卻用紅紙貼了「囍」。
靈堂上擺了花圈,上頭又有兩方牌位,一左一右,左邊的空著,右邊的寫了劉家大姑娘名諱及生卒年。牌位桌龕下方,擺了兩張椅,椅子上紮了紅綢,擦得幹幹淨淨。
兩側又擺了高高大大的紙紮人、紙紮馬、紙紮金銀元寶等等。最顯眼的是一架紅色的紙紮大花轎,紮紙師傅的手藝好得很,連八個穿著紅衣的轎夫都紮得惟妙惟肖,撐著轎子好似要往前走,兩邊還有穿著紅衣的小童作出撒銅板果子的樣子,白白小臉上,塗了兩塊紅臉蛋。
就好像……這辦的不僅僅是喪事,還是一樁囍事一般。
就連棺材,也比平日的棺材要大些,按謄縣風俗,女子棺材長五尺六寸即可,但眼下這口棺材,長足足七尺六寸,寬度也近有兩個棺材寬。
明眼人一看即知,這是一口合棺用的棺材。
平常有那夫妻恩愛的,相約死後合葬,但到底總不能真叫人同年同月同日死,便分個男幹棺女坤棺,不論誰先去,在下葬時墓室裏邊留個位也就是了,甚少有這樣的合棺出現。
更何況,她們還不知道嗎?
自家小姐雲英未嫁,哪裏需要合棺?
可她們卻什麽都不敢說。
茹小姐前幾天在船上看上一位少年,迴來後便茶飯不思。老爺和夫人知她心結,特意去打聽了那少年來歷,卻隻道對方貴不可言,劉家搭不上。小姐聽了心病更重,很快就去了。
老爺和夫人就讓人紮了那少年模樣的紙人,和小姐一併下葬。這要是說出去,和咒人也沒什麽區別了,那位貴人指不定要發怒。
合棺的大棺材上,同樣綁了綢子紮的花球。
一白,一紅,白紅綢子擰在一塊兒,將棺材纏住。
今天的雨小些,細蒙蒙的,風一吹就往靈堂裏麵飄。六月天,早就不冷了,今天卻寒得厲害。
不知是因為這雨,還是因為小姐的喪事。
兩個丫鬟生著火還好,就著火堆取暖,彼此眼神交匯,不敢說閑話。
忽地,兩人都聽到了一聲巨響,從棺材裏傳來。
「你……你聽見了嗎?會不會是我聽錯了?」其中一個丫鬟苦了臉,眼巴巴地問另一個。
另一個丫鬟也怕的不行:「可能是什麽東西倒了,別自己嚇自己。」
劉家可是請了大師來念經的,再說小姐走的雖然遺憾,可老爺和夫人都紮了紙人陪她呀。
話音剛落,棺材裏又傳來一聲砰響。
緊接著,砰砰砰聲音接連不斷。
裏麵的東西,要出來了……
小丫鬟尖叫起來,跳起身就往外跑。
「啊啊啊啊——」
「鬧鬼……鬧鬼啊啊——」
……
「善多又不見了,他房裏隻剩下兩麵鏡子。」黎恪道。
他一大早眼皮狂跳,跑去找薑遺光,敲門沒有迴應,幹脆闖進去,卻發現裏麵沒有人,連忙讓隨從把其他人叫來。
「不可能是入鏡。」九公子沉聲道,「我調查過,善多的入鏡次數雖然比平常人頻繁不少,但他前幾天才從鏡裏出來,應當不是。」
蘭姑踏進門,亦道:「那又是去了何處?」
她一進門就感覺這間屋子濕的厲害,讓人不舒服,地上也淋淋瀝瀝滴了不少水,蘭姑顰眉道:「善多昨天晚上沒有關窗戶嗎?」
飄窗的確是打開的,現在還有些許雨滴從窗外飄進來。
黎恪道:「他應當是遇上了詭異,又忘了帶上鏡子。」
他指了指床鋪。
床上被褥被他掀開,有些濕潮,露出被子下的一套雪白裏衣,同樣有些沾濕了,整整齊齊鋪平放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