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鬼會在何處?
黎恪又說過:「那有形之鬼還好些,大多死後生了執念,拘束在原地不得離開。還有些鬼將執念寄托在某些事物上,我上迴所說的紅繡鞋就是如此。這些惡鬼,即便常人見不到,卻總要尋個什麽東西托生在上頭,以停留在陽間。這種鬼總是好處置些。」
「但我聽聞,世上還有一種鬼,無形無質,看不見摸不著,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你不知那是什麽,從何而來,又要做什麽,琢磨不透。」
「即便用山海鏡去照,可也是照著一陣風,一團霧……」黎恪還嘆了口氣,「好在,這種厲鬼不過存在於傳聞中,未必真的有。」
「我想過很多迴,要是碰上這種,該怎麽做?」黎恪搖搖頭,「我也想不出。」
一直糾纏著他的,會是黎恪所說的厲鬼麽?
天,快亮了。
一聲嘹亮雞鳴,響徹雲霄。
打更人報了最後一句時,收鑼迴家。
淺淡天光,從薄薄窗戶中透進,甄二娘在天亮前就叫了些兵來,把四周都圍了,聲稱有反賊逃到附近,家家戶戶住著的百姓們全都先扣在大牢裏,暫時關著養著。
油燈自然熄滅。
甄二娘等人再看不見薑遺光的影子。
扣門不應,叫他們幾乎以為薑遺光死了。
可那門窗又牢牢緊閉著,若他真死在裏頭,不會如此。
「聽天由命吧,要是出不來,就算他命不好。」甄二娘如此說。
她的臉色很難看。
甄二娘見丹朱、張成誌,連同其他人都不大明白,臉上還帶了點疑惑,冷冷一笑:「一群呆子,要是他真折在裏麵,這樣一個厲鬼,誰來收服?」
她擔心的是這個!
一直幹等著也不是個事兒,甄二娘讓人輪換守在門外,自己先迴了福來茶館,準備再叫幾人過來。
凡為鬼物,隻聽過越殺兇性越狠的,沒聽過沾人命多損傷的。她害怕,那個厲鬼最後變得再無人能克製。
張成誌也迴去了,隻有丹朱和幾個大頭兵奉命守在院子門口,等人來。
丹朱攬鏡自照,一夜未眠,隻覺渾身疲憊,背對著屋子梳理頭髮,就見鏡中小屋的門上暈開一大團鮮血。
她急忙迴頭看去,那扇門幹幹淨淨,什麽也沒有。
再看鏡中,窗戶裏也噴濺上鮮血,可她真正扭頭看時,窗戶上什麽也沒有。
又是障眼法。
丹朱心裏冷笑。
她等了一會兒,門外匆匆忙忙走進來一個人,臉色蒼白憔悴,一雙眼睛卻亮得驚人。
「黎兄,竟是你來了?」丹朱訝然。
黎恪向她點點頭:「是我。」他沒工夫說閑話,徑直問,「在裏麵的人是薑遺光?」
「對,那個小娃娃,他現在還沒出來。」丹朱擺擺手,「你別這樣看我,我已經盡力了。那惡鬼,難纏至極。」
黎恪道聲謝,又勸道:「丹朱姑娘守了一夜,叫你勞累了,去休息吧,這裏換我來。」
丹朱和他早就認識也不客氣,揮揮手離開,準備迴自家中睡覺去。
黎恪快步來到門前,不斷敲門:「善多,你在裏麵嗎?」
薑遺光什麽也沒聽見。
他坐在窗邊,一動不動,猶如一尊塑像。
山海鏡能克世間一切詭異,但……無形無質鬼魂,又該如何顯現在鏡中?
他伸手要去推窗戶,卻隻在窗上按出一個血手印。
「善多?」黎恪發覺窗戶上多了道血手印,連忙去敲窗,依舊無人應答。
他幹脆取了鏡子不斷敲,依舊無用。
掌心銅鏡一熱,吸入了不知哪一縷亡魂。
黎恪心中忽然冒出一個詭異的想法——在這個小院裏,到底聚集了多少鬼魂?
……
容楚嵐這幾日不大好。
自京中流傳了那個傳聞後,她對下勒令封口,不允許任何人在家中提,可依舊有個不長記性的家僕,到老太太院中侍奉時提了一句。
而後,老太太便病倒了,夢裏還在說胡話。
老太太隱約猜著家中大孫女在替皇家做些什麽事兒,才保住了兒子周全。她本就對這個孫女兒愧疚,聽得京中竟傳出這種話,立時急火攻心。
容楚嵐大發雷霆,將容家上下僕從查了個遍,放出、賣出並打死好些刁奴,可再怎麽做,也沒法把老太太治好。
她更不可能告訴老太太自己在做什麽事。
容楚毅出發去瓊州已有一段時日,算算日子,再過一陣子就該到了。這幾日不斷傳來他的家書,他帶了兵,手下錢糧充足,沿途還算平安,更是順道剿了一處山賊,當地百姓給他送了把萬民傘。
看得容楚嵐好氣又好笑。
萬民傘,這是能隨便收的嗎?尋常百姓又怎會輕易送什麽萬民傘?背後定有蹊蹺。
還好堂兄腦子清醒,沒收這東西,還叫手底下將士們不準說。
否則這消息傳到京城來,又有些人該坐不穩了。
容楚嵐笑了一會兒,想起堂兄臨走前告訴自己,大伯送來的家書,晚了小半個月,又忍不住憂愁。
陛下當年還是太子時,親自帶兵,大敗北邊蠻人,換來至今數十年和平。可這幾年,北邊又有些不太平,頻頻騷亂。陛下也不知為何,隻讓邊官將士抵禦,並沒有出兵的意思。
大伯和爹,應當不會出事吧?
黎恪又說過:「那有形之鬼還好些,大多死後生了執念,拘束在原地不得離開。還有些鬼將執念寄托在某些事物上,我上迴所說的紅繡鞋就是如此。這些惡鬼,即便常人見不到,卻總要尋個什麽東西托生在上頭,以停留在陽間。這種鬼總是好處置些。」
「但我聽聞,世上還有一種鬼,無形無質,看不見摸不著,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你不知那是什麽,從何而來,又要做什麽,琢磨不透。」
「即便用山海鏡去照,可也是照著一陣風,一團霧……」黎恪還嘆了口氣,「好在,這種厲鬼不過存在於傳聞中,未必真的有。」
「我想過很多迴,要是碰上這種,該怎麽做?」黎恪搖搖頭,「我也想不出。」
一直糾纏著他的,會是黎恪所說的厲鬼麽?
天,快亮了。
一聲嘹亮雞鳴,響徹雲霄。
打更人報了最後一句時,收鑼迴家。
淺淡天光,從薄薄窗戶中透進,甄二娘在天亮前就叫了些兵來,把四周都圍了,聲稱有反賊逃到附近,家家戶戶住著的百姓們全都先扣在大牢裏,暫時關著養著。
油燈自然熄滅。
甄二娘等人再看不見薑遺光的影子。
扣門不應,叫他們幾乎以為薑遺光死了。
可那門窗又牢牢緊閉著,若他真死在裏頭,不會如此。
「聽天由命吧,要是出不來,就算他命不好。」甄二娘如此說。
她的臉色很難看。
甄二娘見丹朱、張成誌,連同其他人都不大明白,臉上還帶了點疑惑,冷冷一笑:「一群呆子,要是他真折在裏麵,這樣一個厲鬼,誰來收服?」
她擔心的是這個!
一直幹等著也不是個事兒,甄二娘讓人輪換守在門外,自己先迴了福來茶館,準備再叫幾人過來。
凡為鬼物,隻聽過越殺兇性越狠的,沒聽過沾人命多損傷的。她害怕,那個厲鬼最後變得再無人能克製。
張成誌也迴去了,隻有丹朱和幾個大頭兵奉命守在院子門口,等人來。
丹朱攬鏡自照,一夜未眠,隻覺渾身疲憊,背對著屋子梳理頭髮,就見鏡中小屋的門上暈開一大團鮮血。
她急忙迴頭看去,那扇門幹幹淨淨,什麽也沒有。
再看鏡中,窗戶裏也噴濺上鮮血,可她真正扭頭看時,窗戶上什麽也沒有。
又是障眼法。
丹朱心裏冷笑。
她等了一會兒,門外匆匆忙忙走進來一個人,臉色蒼白憔悴,一雙眼睛卻亮得驚人。
「黎兄,竟是你來了?」丹朱訝然。
黎恪向她點點頭:「是我。」他沒工夫說閑話,徑直問,「在裏麵的人是薑遺光?」
「對,那個小娃娃,他現在還沒出來。」丹朱擺擺手,「你別這樣看我,我已經盡力了。那惡鬼,難纏至極。」
黎恪道聲謝,又勸道:「丹朱姑娘守了一夜,叫你勞累了,去休息吧,這裏換我來。」
丹朱和他早就認識也不客氣,揮揮手離開,準備迴自家中睡覺去。
黎恪快步來到門前,不斷敲門:「善多,你在裏麵嗎?」
薑遺光什麽也沒聽見。
他坐在窗邊,一動不動,猶如一尊塑像。
山海鏡能克世間一切詭異,但……無形無質鬼魂,又該如何顯現在鏡中?
他伸手要去推窗戶,卻隻在窗上按出一個血手印。
「善多?」黎恪發覺窗戶上多了道血手印,連忙去敲窗,依舊無人應答。
他幹脆取了鏡子不斷敲,依舊無用。
掌心銅鏡一熱,吸入了不知哪一縷亡魂。
黎恪心中忽然冒出一個詭異的想法——在這個小院裏,到底聚集了多少鬼魂?
……
容楚嵐這幾日不大好。
自京中流傳了那個傳聞後,她對下勒令封口,不允許任何人在家中提,可依舊有個不長記性的家僕,到老太太院中侍奉時提了一句。
而後,老太太便病倒了,夢裏還在說胡話。
老太太隱約猜著家中大孫女在替皇家做些什麽事兒,才保住了兒子周全。她本就對這個孫女兒愧疚,聽得京中竟傳出這種話,立時急火攻心。
容楚嵐大發雷霆,將容家上下僕從查了個遍,放出、賣出並打死好些刁奴,可再怎麽做,也沒法把老太太治好。
她更不可能告訴老太太自己在做什麽事。
容楚毅出發去瓊州已有一段時日,算算日子,再過一陣子就該到了。這幾日不斷傳來他的家書,他帶了兵,手下錢糧充足,沿途還算平安,更是順道剿了一處山賊,當地百姓給他送了把萬民傘。
看得容楚嵐好氣又好笑。
萬民傘,這是能隨便收的嗎?尋常百姓又怎會輕易送什麽萬民傘?背後定有蹊蹺。
還好堂兄腦子清醒,沒收這東西,還叫手底下將士們不準說。
否則這消息傳到京城來,又有些人該坐不穩了。
容楚嵐笑了一會兒,想起堂兄臨走前告訴自己,大伯送來的家書,晚了小半個月,又忍不住憂愁。
陛下當年還是太子時,親自帶兵,大敗北邊蠻人,換來至今數十年和平。可這幾年,北邊又有些不太平,頻頻騷亂。陛下也不知為何,隻讓邊官將士抵禦,並沒有出兵的意思。
大伯和爹,應當不會出事吧?